第六章 灾异纪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200
颗粒名称: 第六章 灾异纪略
分类号: X4
页数: 3
摘要: 第六章灾异纪略第一节水灾据《九江百年》载: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江水暴涨,九江郡城西门出入行船,府辖分别对灾民设施粥场。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夏秋间,江水险涨,郡城西尽被水淹。光绪二十年(1894)5月大水。民国15年( 1926)5 -6月大水,市区西门外正街全淹,水深4尺;7月24日起,长江水位在20米以上,连续3个月,为60年罕见。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环境影响

内容

第六章灾异纪略第一节水灾据《九江百年》载: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江水暴涨,九江郡城西门出入行船,府辖分别对灾民设施粥场。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夏秋间,江水险涨,郡城西尽被水淹。光绪二十年(1894)5月大水。民国15年( 1926)5 -6月大水,市区西门外正街全淹,水深4尺;7月24日起,长江水位在20米以上,连续3个月,为60年罕见。民国20年霪雨数旬,7月28日,长江水位20.71米,水位20米以上达3个月,堤坝尽溃,灾民四处乞讨,城西机场淹没。民国24年、26年、27年、连续大水,粮食奇缺,灾民以树皮、草根、观音土为食,赖以度命。民国38年7月上旬,长江水位20.69米,新港益公堤溃决。
  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6月17日到9月25日,长江水位在20米以上,时间达102天,7月16日水位高达22.08米,为百年不遇,新港、株桥、海会等处堤坝尽溃。1962年,长江水位20.49米。1964年,受台风暴雨袭击、损失严重。1967年,连续降雨80余口。1969年,连遭暴雨和10号台风袭击,倒房3943间,伤亡337人。1973年、1974年汛期降雨分别达951毫米和865.9毫米,均造成损失。1983年4月25日,受暴雨袭击,全区16个社场89个生产大队、1015个生产小队受灾,死亡3人,重伤8人,倒塌房屋77栋,揭掉屋顶6822问,直接经济损失95万元。7月13日,连降大雨、长江水位22.1米,东升、棉洲、小湖、姑塘、芳兰、开天等堤先后溃决,14个社场67个生产队,8925户、44625人受灾,淹没农作物2260亩,倒塌房屋663问,毁坏圩堤、山塘、堰、库21处,直接经济损失482.83万元。1984年8月8日上午9时至下午4时,降雨量270毫米,赛阳乡出现百年罕见特大山洪,有262户受灾,冲走房屋2栋,毁坏房屋53间,毁损农田2000卣,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1988年8月下旬,连续大雨20天,9月3日凌晨1 -4时,雨量达138.7毫米。1994年8月8日,连降暴雨,赛阳镇暴发山洪,毁田500亩,105国道赛阳段中断一周。1995年7月,长江水位22.2米,十里花园畈堤溃决,受淹菜地1 10亩、水Ⅲ113亩、鱼池400亩、房屋140栋。1998年6月12日至6月27日,日平均降雨410毫米。7月2日,长江水位22 .43米,,7月5日,新港东升堤溃决。8月1日,高垅青山湖堤溃决,淹没农田1200亩,鱼池2040亩,房屋164栋,直接经济损失2066万元;8月2日,长江水位高达23 .03米,为历史最高水位。8月下旬,阴雨不断,姑塘尹家湖、姑塘湖、小湖漫顶,多数农田被淹。农户抢收的新谷无法晒十而发芽。8月25日,新港棉洲堤溃决,新港、虞家河小湖堤溃决,8个村426户受灾,倒塌房屋118栋,淹没鱼池3000亩,稻田5000亩,3所小学被困,1所小学被淹,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
  第二节干旱据《九江百年》载:清康熙十年(1671)连续5个月未雨,至12月始雪,泉涧皆枯,庄稼无收,道馑相望,灾民f‘之八、九外出乞讨。清乾隆五十年(1785)夏大旱,赤地无收,冬春大荒,当年担米值银四两有奇。清嘉庆七年(1802)连续4月未雨,“民食草根、树皮、观音土,饿死者甚众”,民国14年(1925)大旱,米价昂达每石15元(银元);民国23年,70余日干旱不雨,田土龟裂,禾稼枯萎。
  新中国建立后,1955年,伏旱连秋旱,80天不雨。1964年6月底至10月上旬,94天不雨。1966年7月中旬至10月上旬,83天未下透雨。1968年5月26 日起,连晴121天。1971年7月初至9月中旬,70天未下透雨。1978年6月下旬起,为期140天仅降雨100毫米,80%以上农作物绝收。1985年,1-6月雨量仅417毫米,比往年同期少25 -49%。1986年5-9月雨量250 - 267毫米,比历年同期少6-7成。1988年8月,自小暑起,高温少雨,区内1万余亩二晚无水栽插,1.6万亩脱水,发裂、苗枯。1990年,7-9月未下透雨,自7月20起,连续24天晴热高温、田地缺水,塘库干涸,2000年,7-9月未下透雨,姑塘镇3000亩稻田未能复晚。
  第三节风雹霜雪灾风灾境内一些年份雷雨频繁,一般发生在4-9月问。雷雨来时,常伴8级以上大风,具有很大的局部破坏性。民国2年(1913)4月7H,突起暴风,浮桥尽折,撞毁轮船2艘,沉船、毁船极多,船民死伤甚众。民国4年1月12日,九江江面陡起大风,坏船数十艘,溺民数十人。
  新中国建立后,1964年、1972年遭台风袭击,损失严重。1979年3月29日,出现9- 12级大风,农作物严重受损。1983年4月14日,海会受龙卷风袭击,4月25日,全区出现飓风,风力约11级,掀掉屋顶682间,造成损失95万元。1987年7月l3日,周岭突起大风,邓桥村2组一带民房瓦片被掀,倒大树数棵,村民余祖贵的一艘30吨位木船被掀翻后刮至数里开外的鞋山附近。
  雹灾雷雨大风来时,往往夹杂着冰雹,给农作物和房屋造成一定损失。1979年3月29日,全区出现直径2.5-3公分的冰雹。1997年5月中旬,威家株桥村出现冰雹,大量农作物受损。
  霜雪灾隆冬常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南下影响,有些年份冬季严寒。史籍记载:明天启元年(1621)正月始,大雪40日,虎兽多冻死。明崇祯元年(1628)冬月,江鱼、池鱼多冻死。清顺治十五年(1658)正月,冰冻厚数尺,竹木摧折,鸟兽多冻死。清嘉庆十年(1805)11月,大雪,“彭蠡湖梅家洲冰合,可通行人”。民国4年1月中旬,滴水成冰,塘堰冻结,可行人。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2月雨冰,竹木多折,部分电讯线路中断。1964年2月16日至25日,积雪10天不化。1966年2月下旬,大雪冻雨,冻死耕牛甚多。1969年1月28 -2月8日,连降大雪,积雪20毫米以上,2月2日最低气温零下10度。1971年2月上旬,雪深25毫米,积雪7天,交通受阻。1973、1974年、1983年冰雨数日,树木多摧折。1985年12月8 - 10日,大雪冰冻,气温零下4- 8。C,公路交通多数停开,农作物受害。1991年12月23日- 28日,降雪20毫米以上,最低气温零下6-7℃,柑桔冻死甚多。
  第四节地震区境属九江~靖安断裂带。带内地震活动与新华夏系庐山地垒式断块构造密切相关,其表现特点是庐山断块强烈上升,并向东断斜。它的两侧呈现阶梯断块,中更新时东侧的庐山~靖安断裂,西侧的莲花洞—鸟石门断裂差异性活动强烈。邻近的鄱阳湖沉降带和北部长江断裂在全新世有明显活动。
  境内地震发生少,一般震级小,震时短,未成大灾。据清康熙《九江府志》载:晋安帝义熙五年(409),“浔阳郡五年正月戊戌夜地震,有声如雷”。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山东省莒县、郯城一带发生8级地震;1670年12月21日又震一次,均波及辖区。据同治《九江府志》载:夜地震有声,五邑(九江、德安、瑞昌、湖口、彭泽)皆同。圮墙屋,锁江楼倾颓。清光绪十四年二月十七日(1888年3月29日),地震4.5级,居人屋内床第台桌无不震动,片刻即止。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一(1897年1月3日)地震4级,始闻大声隆隆,旋见窗钩帏带振动不止,屋片尘土尽落厨中,碗盖及门上钩环亦均有声,片刻即止。宣统三年正月初八日(1911年2月6日),地震5.4级,房屋器皿多为倾斜。
  新中国建立后,1972年9月12日,瑞昌与湖北广济间发生4.2级地震。1973年11月12日,九江县黄老门发生2.1级地震。1976年10月2日沙河发生1.3级地震。1981年3月8日,沙河发生1.9级地震。1985年9月10日,马回岭发生4级地震。1995年4月15日,瑞昌与九江县交界处发生的4.9级地震,均波及区境。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