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土壤类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16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土壤类型
分类号:
S155
页数:
3
摘要:
第一节土壤类型境内土壤资源丰富,各种不同的土壤类型间性质差异较大,在利用改良上各有特点。据1985年土壤普查资料,按人类生产活动情况分为耕作土壤和自然土壤两大类。耕作土壤又分为水稻土和旱作土,按照成土因素、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人类生产活动条件等的不同,分为水稻土、潮土、红壤、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土、黄壤、棕壤、草甸土等9个土类、13个亚类、30个土属、55个土种。
关键词:
土壤分类
土壤类别
内容
第一节土壤类型境内土壤资源丰富,各种不同的土壤类型间性质差异较大,在利用改良上各有特点。据1985年土壤普查资料,按人类生产活动情况分为耕作土壤和自然土壤两大类。耕作土壤又分为水稻土和旱作土,按照成土因素、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人类生产活动条件等的不同,分为水稻土、潮土、红壤、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土、黄壤、棕壤、草甸土等9个土类、13个亚类、30个土属、55个土种。
耕作土壤水稻土是主要耕作土壤,占总面积75.8%,分布于各乡镇(场)。据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和剖面性态特征,水稻土可分潴育型、潜育型、侧渗漂洗型3个亚类;视不同母质来源又可分为马肝泥田、黄泥田、潮沙泥田、红黄泥田、湖泥田等。
马肝泥田:包括乌肝土田、灰马肝土田,成土母质为下蜀系黄土,分布在新港、周岭、虞家河、高垅、海会、莲花等乡镇的一些低丘地带,占水稻土面积50.7%。其特点是土层深厚,质地中壤,宜耕性、抗逆性强,通透性好,土壤肥力中等偏上,保水保肥能力强。
黄泥田:包括乌黄泥田、灰黄泥田、青隔黄泥田、砾质底黄泥田,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红色粘土。分布在莲花、赛阳、海会、五里、十里、金鸡坡等地,占水稻土面积18.6%。其特点是土层深厚,缺磷,呈酸性或中性反应,宜种性广,土质较粘。
潮沙泥田:包括灰湖沙泥田、砾质底潮沙泥田,成土母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分布在新港、海会、赛阳的沿长江一带及河流两侧,占水稻土面积14.8%,其特点是耕层较厚,质地疏松,易耕,通透性好,宜种性广,供肥快,但保肥保水能力差,且缺钾。
红黄泥田:成土母质为泥质岩类风化物,分布在虞家河、威家、高垅、莲花、赛阳等地,占水稻土面积6.3%。其特点是土层较厚,结构较好,保水保肥能力较强。
湖泥田:包括乌泥田、灰泥田、青泥田,成土母质为湖泊沉积物,分布在虞家河、茅山头等地,占水稻土面积4.3%,初开垦的湖田土壤质地粘重,肥力较高。
另外,还有石英岩类、紫色砂岩类、紫色泥岩类、炭质岩类风化物和洪积物等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占水稻土面积5.3%,其中石英岩类风化物发育的黄沙泥田主要分布在威家,占水稻土面积3.7%。
旱作土有潮土、黄棕壤、红壤3大土类;亚类有潮土、马肝土、红壤;7个土属:砂质潮土、壤质潮土、岩质潮土、马肝土、湖泥土、黄泥土、黄沙泥土,占耕作土壤总面积24.2%。
灰潮沙泥土(含潮泥土)分布在新港、茅山头等地,占旱作土面积18.8%,其特性是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宜种性广,土壤养分含量中等,呈碱性反映,是区内主要旱作土之一,适种棉花、豆类、花生、红薯。
湖泥土:分布在茅山头、十里湖的滨湖地区,占旱作土面积24.4%,其特性是土层深厚,适耕性好,土壤肥力较高,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丰富,适种蔬菜、玉米、豆类,饲料作物。 马肝泥土:分布在高垅、周岭、威家、虞家河、新港、五里、莲花、十里等地,占旱作土面积43.2%,其特性是土层深厚,宜种性较广,土壤肥力中等,但有机质含量偏低,速效磷含量极缺,适种棉花、红薯、蔬菜、瓜豆。
黄泥土:分布在十里、莲花、赛阳、海会、茶科所,占旱作土面积13%,其特性是土层较厚,质地中壤至重壤,肥力中等,磷、钾含量较高,保水保肥能力较强,土壤酸性反应,适种蔬菜、豆类、茶叶。
自然土壤自然土壤有潮土、黄棕壤、红壤、紫色土、石灰土、黄壤、棕壤、草甸土等8大土类,共10个亚类。按成土母质类型不同,又分为17个土属,计22个土种,分布于海拔100 - 1471米的各乡(镇)、茶科所、茅山头垦殖场、庐山垦殖场、金鸡坡及庐山。成土母质多为石英砂岩,泥质岩类风化物、第四纪红色粘土、下蜀系黄土。
红壤分布于海拔在400米以下的低山脚下及残丘地带,占自然土壤面积54.4%,是区内自然土壤中的主要类型,是林业、果树、茶叶等经济林的主要土壤资源。成土母质主要为石英砂岩,泥质岩类风化物和第四纪红色粘土。其主要特性是:一般土层不厚,质地稍粘,有机质、氮、钾含量中等,土粒中央有较多的风化碎块,磷含量极缺。
山地黄红壤分布在高垅、庐垦及庐山地带,表面具有黄化现象的红壤,位于山地黄壤之下,红壤之上,海拔400 - 600米处,占自然土壤面积1.73%。成土母质为石英岩类风化物,其主要特性是有机质含量较高,肥力中等。
山地黄壤分布在600 - 800米之间的低山地区,在垂直带谱中,处山地黄棕壤之下,山地黄红壤之上,分布在庐山及庐山垦殖场,占自然土壤面积4.6%。由于海拔较高,日照较少,雨量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的特点,形成一种富铁铝的黄色土壤,即氧化铁、氧化铝与水结合形成含水的铁铝矿物质。
黄棕壤黄棕壤在区内自然土壤中划分为山地黄棕壤及黄棕壤两亚类。山地黄棕壤分布在海拔800 - 1100米之间的山地,占自然土壤面积5.98%。成土母质为石英砂岩、泥质岩类风化物,其特点是土层较浅薄,但有机质含量较高。发育于下蜀系黄土的黄棕壤,是主要土种之一,分布于五里、周岭、高垅、莲花、虞家河、威家、新港、海会、十里和庐山、茅山头的低残丘,占自然土壤面积21.5%。其主要特性是土层较深,结构尚好,肥力中等,保水保肥能力较好。
山地棕壤分布在海拔1100米以上的庐山及庐山垦殖场,占自然土壤面积8.5%。成土母质为石英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其主要特性是有机质含量高,呈微酸性,吸收性的含量较多。
此外,还有紫色土、潮土、石灰土、山地草甸土,占自然土壤面积3.29%,除山地草甸土分布在海拔1400米的大月山一带外,其余类型多分布在新港、虞家河、莲花、赛阳、海会、周岭、威家等地的低丘地带。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