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特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15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特征
分类号: P5
页数: 1
摘要: 区内地层发育较全,除三叠系中上统、侏锣系和白垩系缺失外,自元古代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尤以第四系分布甚广),受地质区域构造所控制,在内外力地质作用长期影响下,形成不同的地貌。庐山为大致东北—西南延伸的断块山,山体呈肾形,根据地质、地貌的差异,以九奇峰、仰天坪为界,将山体分为南、北两部。
关键词: 地质环境 地质特征

内容

区内地层发育较全,除三叠系中上统、侏锣系和白垩系缺失外,自元古代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尤以第四系分布甚广),受地质区域构造所控制,在内外力地质作用长期影响下,形成不同的地貌。庐山为大致东北—西南延伸的断块山,山体呈肾形,根据地质、地貌的差异,以九奇峰、仰天坪为界,将山体分为南、北两部。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地貌以褶曲构造为代表。庐山群山平均高在海拔1000米以上,汉阳峰最高,为1473.8米,东、北面的鄱阳湖、长江、七里湖地带只有海拔10米左右。
  区内地貌的趋向自庐山山麓(南)向长江(北)鄱阳湖(东)之滨倾斜。由于地貌类型分异和庐山特定的自然环境,全区土地形成不同的利用特征:东北部以江湖平原和低残丘陵地貌为主,土壤肥沃、自然条件好,是粮食、棉花、油菜高产区。西北部紧靠城区,土质疏松,地势平坦,湖泊集中,水利条件好,是蔬菜、畜牧、水产主要生产基地。南部则以庐山为主体,以环山公路以上为主界,为庐山自然保护区,则以粮、林、茶和经济作物为主。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