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交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057
颗粒名称: 七、交往
分类号: K892.2
页数: 2
摘要: 按传统习俗,串亲接请礼俗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定期包括“送三节”(春节、端午、中秋)、拜年、接初嫁女回娘家看娘(叫“回门”)。不定期包括探病、问安、辞行、贺谢、请召、拜访。探病,去早不去晚,最好在中午12时。问安主要对老人和长辈。晚辈将欲远行,须到亲戚家走走,叫“辞行”。归来带上礼品再去问候,亲戚家备酒菜“洗尘”。亲友家有嫁娶、造屋、乔迁、科考事,须备礼物去祝贺。事后被贺者以礼回谢。
关键词: 礼仪 礼节

内容

按传统习俗,串亲接请礼俗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定期包括“送三节”(春节、端午、中秋)、拜年、接初嫁女回娘家看娘(叫“回门”)。不定期包括探病、问安、辞行、贺谢、请召、拜访。探病,去早不去晚,最好在中午12时。问安主要对老人和长辈。晚辈将欲远行,须到亲戚家走走,叫“辞行”。归来带上礼品再去问候,亲戚家备酒菜“洗尘”。亲友家有嫁娶、造屋、乔迁、科考事,须备礼物去祝贺。事后被贺者以礼回谢。
  拜访朋友须得审度时间,先通信息,路程较远的须赶友人下工、下班之后。约访时间不可无故逾期、爽约,不能让友人久等、空候。因事耽搁,应打招呼,表示歉意。路程近的避免在友人家吃饭、午休时去访。
  若其家有不愉快事不要贸然前往。至家要敲门,打招呼,不随便闯入。进屋见老人、客人点头问候,知道称呼的称呼要准,不知的不信口呼唤。友人看坐,亦须审视情况而后落座;避免坐在长者和贵宾之上。友人奉茶,接过茶杯当转奉他人并放置一段时间再饮。交谈中,不可高谈阔论、手舞足蹈、喧宾夺主,不可奚落友人亲属及其他客人。若逢主人有急事当伺机告辞。与友人商议、争论问题,语气平和,态度谦虚,并须尊重友人的爱好、兴趣、习惯和意见。
  拜访未遇,应向其家人或邻居留下姓名,说明其意而后离去。
  迎接友人看情况而定,如相见时少,从远道而来,并有预约时间,或恭候在家,或迎候门外。如友人已至家,应闻声而起、而出。春节时来访,放爆竹迎接。出迎中态度热情、诚恳。送客时一般送到家门即可,若从远道而来则须送至车站、码头或村(镇)外视线开阔处。客人辞谢:“吵闹了、劳驾了”,主人回答:“怠慢了、慢慢走、一路平安”。伺友客远去,再目送一程而返。
  有客人至,主人先起身迎接,接着看坐,说“请坐”。坐定奉茶、递烟。寒暄中,目光正视,有问必答,语气平和,而忌粗俗。生客至,一一介绍亲属,并问客好,客人刚到,主人有事急办,须表歉意,避免客人感到冷淡。凡来客毋分贵贱,一样接待,客人携带之物,勿翻动;所送食品,勿当客面拿给家人吃。客人在座,家人不得争吵或变脸色,不呵斥鸡狗。双方一般跷二郎腿,打喷嚏得转过身去。待酒饭谦席、敬酒让菜都须诚挚、热情。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乔迁新居、孩子参军、考上大中专学校,亲友送礼祝贺,被贺家庭多举办宴席,以示感谢亲友及任课教师。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