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054
颗粒名称: 四、生育
分类号: K892.2
页数: 1
摘要: 传统习俗视生育为传宗接代头等大事,故生育习俗中重男轻女严重。得子者,俗礼隆重,生女者,则常不事铺张。新中国成立后,旧俗有所改观,尤以20世纪70年代后,实行计划生育,视生男生女一样观点逐年增多,习俗随之衍变。妇女怀孕,俗称“有喜”。孕妇即将临盆分娩之月,谓“落月”。其时母家须及早缝制婴儿衣衫、被褥,送至女婿家,名日“催产”。因催生礼品用担挑去,故又称“催生担”。胎儿出生称“落地”。
关键词: 礼仪 礼节

内容

传统习俗视生育为传宗接代头等大事,故生育习俗中重男轻女严重。得子者,俗礼隆重,生女者,则常不事铺张。新中国成立后,旧俗有所改观,尤以20世纪70年代后,实行计划生育,视生男生女一样观点逐年增多,习俗随之衍变。妇女怀孕,俗称“有喜”。孕妇即将临盆分娩之月,谓“落月”。其时母家须及早缝制婴儿衣衫、被褥,送至女婿家,名日“催产”。因催生礼品用担挑去,故又称“催生担”。胎儿出生称“落地”。婴儿出生3日,用干艾叶煎水为其洗澡,由接生员抱着婴儿,拿着米筛、圆镜、剪刀到厅堂祭祀天地和祖先,祈祷神灵保佑,易长成人,俗称“洗三朝”。并请主要亲戚吃“三朝饭”,向亲友、邻居分发红蛋,亲朋邻友多来贺喜。修水县农村亦有新生儿拜“逢生寄爷”习俗,亲属外的男人凡是在“三朝”之内第一个进门见到新生儿的,即成为“寄爷”,主家随即留住予以招待,并用红纸包一瓷调羹给“寄爷”意为“行时”。一月内,产房称“暗房”,门窗紧闭,不使众人出入,其间,产妇多不下床劳作,不得出产房,夏天忌扇扇,忌用冷水洗面。女家须送红糖、挂面、鸡蛋、猪肉等物,俗称“送祝米”。一些农村有向邻家挨户索讨零星布片,百纳成衣,称“百家衣”,俗传婴儿衣可积百家之福,消灾消难。今孕妇多在医院产科分娩,产房有空调可控制室温。“送祝米”“洗三朝”之俗在部分农村尚常见;做“百家衣”已少有。婴儿出生满月,须择日剃头。是日,设酒席,宴请亲友,称“满月酒”。席间,抱婴儿与亲友相见。亲友皆须馈赠礼物。传统习俗多以制钱一百相赠,称“百岁钱”,有祝婴儿长命百岁之意。今俗已改赠衣服玩具,亦有赠红纸包(现金)。父母给婴儿摄像、摄影留念渐多。
  婴儿出生满一周年,称“得周”。外婆家须备礼往贺。是日,为测婴儿志趣性格,多以木盘盛笔墨纸砚、珍宝玩物,尽剪针线、肉鸡果蔬等,任由婴儿抓取,谓可卜其未来志向,俗称“抓周”,此俗今少见。90年代后,城镇子女过生日效西方礼俗,行“吹蜡烛,吃生日蛋糕”,电子琴、高级衣衫等亦为生日礼品;有的父母亲点播电视歌曲,以为祝贺。孩子过生日犯规,可免于打骂。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