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称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051
颗粒名称: 一、称谓
分类号: K892.2
页数: 2
摘要: 曾祖父称“太公”或“老公公”,曾祖母称“太婆”或“老婆婆”。祖父称“公公”或“爷爷”,祖母称“婆婆”或“奶奶”。父亲称“爹爹”或“爸爸”,母亲称“姆妈”或“妈妈”,作叙述时称父母为“爹娘”或“爷娘”,城镇年轻人称“老爸”“老妈”。伯父称“大爹爹”,伯母称“大姆妈”,作叙述时分别称“大伯”“大妈”。叔父称“叔叔”,叔母称“婶婶”,作叙述时分别称“叔爷…‘婶娘”。姑母称“姑妈”,姑父称“姑爹”,作叙述时分别称“姑娘”“姑爷”。子女及其配偶分别称“儿子”“女儿”“媳妇”“女婿”。兄弟之子女及其配偶分别称“侄子”“侄女”“侄媳妇”“侄女婿”。
关键词: 礼仪 礼节

内容

曾祖父称“太公”或“老公公”,曾祖母称“太婆”或“老婆婆”。祖父称“公公”或“爷爷”,祖母称“婆婆”或“奶奶”。父亲称“爹爹”或“爸爸”,母亲称“姆妈”或“妈妈”,作叙述时称父母为“爹娘”或“爷娘”,城镇年轻人称“老爸”“老妈”。伯父称“大爹爹”,伯母称“大姆妈”,作叙述时分别称“大伯”“大妈”。叔父称“叔叔”,叔母称“婶婶”,作叙述时分别称“叔爷…‘婶娘”。姑母称“姑妈”,姑父称“姑爹”,作叙述时分别称“姑娘”“姑爷”。
  夫妻相互直呼其名,夫唤妻可在儿女名后加上“姆妈”,妻唤夫则将儿女名后加上“爹爹”,作叙述时分别称妻子为“老婆”“里头人”,称丈夫为“老公”“外头人”,也有称“老板”。兄称“哥哥”,姊称“姐姐”,弟妹直呼其名。兄之妻称“嫂嫂”,弟之妻称“弟媳”。姐妹之夫称“姐夫”“妹夫”,作叙述时分别称“姐丈”“妹婿郎”。伯、叔父之子女称堂兄、弟、姐、妹,他(她)们的配偶分别称“堂嫂”“堂弟媳”“堂姐夫”“堂妹夫”。姑母之子女称表兄、弟、姐、妹,他(她)们的配偶分别称“表嫂”“表弟媳”“表姐夫”“表妹夫”。
  子女及其配偶分别称“儿子”“女儿”“媳妇”“女婿”。兄弟之子女及其配偶分别称“侄子”“侄女”“侄媳妇”“侄女婿”。姐妹之子女及其配偶分别称“外甥”“甥女”“甥媳妇”“甥女婿”,面称均直呼其名。
  母之父母为外祖父、外祖母,面称“家公”“家婆”或“爷爷”姥姥”,作叙述时分别称“外公”“外婆”。母之兄及其配偶为舅父、舅母,面称“母舅”“舅母娘”,作叙述时称“舅舅”“舅妈”。母之姐妹及其配偶为姨母、姨父,面称“姨娘”“姨爹”,作叙述时称“姨妈”“姨父”。母之侄子称表兄、弟、姐、妹,他(她)们的配偶分别称“表嫂”“表弟媳”“表姐夫”“表妹夫”。
  妻之父母为岳父、岳母,面称随妻,作叙述时分别称“丈人”“丈母”或“丈老”“丈母娘”。妻之兄弟及其配偶为内兄、内弟、内嫂、内弟媳,面称随妻,作叙述时内兄称“大舅子”,内弟称“小舅子”,通称“舅佬倌”,妻之姊妹及其配偶为姨姐、姨妹、襟兄、襟弟,面称随妻,作叙述时分别称“大姨子”“小姨子”“姨姐夫”“姨妹夫”。妻之侄子女及其配偶为内侄、内侄女、内侄媳、内侄婿,面称随妻直呼其名。
  夫之父母面称随夫,作叙述时称“公爹”“婆母”。夫之兄弟面称随夫,作叙述时称“伯伯…叔叔”,他们的配偶分别称“嫂嫂”“婶婶”,相互称妯娌;夫之姊妹称“姑姑”,他们的配偶称“姑爷”,面称随夫。子女、侄子女、外甥子女及他(她)们的配偶面称同夫或直呼其名。儿女夫妻双方之父互称“亲家”,双方之父母互称“亲家母”。
  社会称谓社会交往中,对年长呈有声望人及其配偶尊称“先生”“夫人”,自谦为“学生”“愚人”;对友人及其配偶尊称“仁兄”“贤嫂”,自谦为“愚弟”“愚妹”;对友人之父母尊称“令尊”“令堂”,自谦为“家严”“家慈”:对友人之子尊称“令郎”“令爱”,自谦为“犬子”“拙女”。
  邻里间属同姓的一般也用宗族称谓。属于异姓的,冠以姓氏。如张姓,则呼“张大伯”“张大叔”“张大婶”“张大姨”“张大哥”“张大嫂”。
  同志,原为革命志士相互之称;新中国成立后,初为对革命干部之称,后发展为相互间之一般之称。头脑,对单位领导人、工头、领班、船工之称。
  老板,对公司、商店(场)负责人之称。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