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娱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005
颗粒名称: 五、娱乐
分类号: K892.2
页数: 2
摘要: 传统儿童游戏打子弹:在平地上挖3个小坑,两人以上各持玻璃(或水泥)弹子弹进3个坑内,再击中另一方的弹子为胜。
关键词: 生活习俗 风俗习惯

内容

传统儿童游戏打子弹:在平地上挖3个小坑,两人以上各持玻璃(或水泥)弹子弹进3个坑内,再击中另一方的弹子为胜。
  抓子:2人取圆滑石子(亦有用布缝小袋内装沙的沙袋)数粒抓于掌心,向上抛出1粒子,其余下撒出,乘上抛的l粒子未着地时掌心向下把地上的子粒收拢,再将抛上去的l粒子接住,以不失手为胜。 鸡婆棋:就地划个棋盘,折几根小木棒,捡几个瓦片对弈,以将对方的子吃完为胜,或以堵死对方的棋路胜。
  踢毽子:取公鸡颈毛一撮嵌在铜钱眼里,底部置一圆垫,便成毽子。踢时,成单或双,或拼,且踢且蹴。玩出平踢、侧身踢、膝盖踢种种花样。谁连踢的次数多谁胜。败者要罚“酒”,即给胜者投出毽子于脚下踢出。春冬季玩此种游戏甚多。
  翻格子:一根2尺来长的小绳合为圈,叉在手指上,参与者按照规定路数翻下去,若中途不乱最后还原,算是成功。
  捉迷藏:参加者一寻一藏,藏方藏好后发信号,寻的一方将其一一捉住为胜。 丢包儿(手帕):参加者十数人围成圆圈,一个拿包儿(手帕)跑于圈外,趁围者不注意时,悄悄将包儿(手帕)丢于背后。若及时发现就拾起包儿(手帕)接着跑,否则受罚。罚的方式多样,或唱个歌,或做小动作等。
  抓龙尾:十数人为队,后者牵着前者的衣摆,连成“龙”,一个作“龙头”,一人作“尾巴”,捉“龙”的人寻机抓“尾巴”,“龙尾”躲闪,“龙头”极力阻拦抓“龙尾”的人。未捉住“龙尾”不为胜。
  跳房子:地面上画一形如飞机的图形,分为9格,数人同玩,一一先抛瓦片于第一格内,随即单脚跳入,并拔瓦片于第二格,直至跳完9格为止。以跳房子多,中不受阻者胜。
  跳皮筋:皮绳丈许,系在两个固定物上,跳者二至数人,按拍节作点、绕、转、摆压、摆勾、摆踩等动作。 打陀螺:陀螺圆锥形,锥部朝下,用布带或麻索抽打,使之不停转动。力气大的,陀螺如一团旋风,在地上扫荡开去;力气小的,陀螺只是摇摇晃晃,如一只病鸟在原地打转。
  滚铁环:铁环多是木桶的铁箍,亦有用铁丝做成,一手握着铁钩推着铁环向前。游玩者经常比赛,参赛者的铁环排成一溜,一声令下,浩浩荡荡推进,有时比赛滚得快,看谁最先跑到终点;有的比赛滚得慢.看谁最后倒下。进入21世纪,以上游戏活动参与者多为边远农村儿童,打弹子、抓子、鸡婆棋、滚铁环、跳房子等在城镇鲜见。
  传统成人娱乐看社戏:为旧时农村主要娱乐活动。多在农闲或各地庙会时举行。有演一日者,亦有演三日三夜者。演戏时,各路商贾云集成市。村民多邀朋请友,呼亲唤眷,相约看戏,全村如过节日一般。看社戏今不多见。
  赛龙船:相传为纪念屈原,故多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其时赛场数舟齐发,锣鼓喧天,两岸人声鼎沸,热闹异常。迄今各地仍盛行。
  斗蟋蟀:一俟秋日,此风甚盛。街头巷尾常可见众人围观蟋蟀争斗,以此为乐。精于此道者,对蟋蟀选择、饲养、器皿等均有整套经验,如视蟋蟀仰头、卷须、练牙、踢腿而为“四病”,不被所取;对蟋蟀之色,又有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之说。惜历来以此为赌博者甚众。新中国成立后,曾有禁止。现城区娱乐项目日益见多,故斗蟋蟀鲜有。
  养宠物:选择较温驯的猫、狗、兔、龟等为主,品种趋向高档。观赏鱼饲养渐多,品种繁多;水族箱具有过滤、杀菌、输氧、恒温、定时喂养等装置;连柜落地式水族箱适合于宽敞的厅堂摆设,小摆设的水族缸有的则小如饭碗。为宠物狗、猫提供医病、饲料、托管(饲养人外出期间)服务的店铺已经出现。
  斗牌:形式甚多,有打牌九、接龙、红星五、搓麻将等等,但玩乐不当,常多沦为赌博。今在城乡斗牌风气甚浓。有人描述:“月色溶溶晚风凉,悠闲漫步两湖旁。遥看前街徐娘舞,近听居室麻将狂。” 弈棋: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等在域内均有流行。有诗云:“静坐无聊奕局棋,掏空脑汁挽危机。平生素慕攀高者,钝铁镶钢负也怡。” 传统体育游戏活动多见于农村。城镇因现代化教育、游戏器械增多,采用旧法的甚少。进入20世纪后,城乡居民早晚兴打太极拳、练武术、练气功、舞剑、木兰扇、跳广场舞、打门球、冬季长跑、走“湖”走“江”,游泳、踢足球、打台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等,爱好戏剧、音乐者兴唱京剧、黄梅戏、唱歌、拉二胡、手风琴、钢琴等。自由娱乐蔚成新风。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