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活用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004
颗粒名称: 四、生活用具
分类号: K892.2
页数: 2
摘要: 炉灶20世纪80年代后期,农村中少量农户仍沿用传统的柴灶,由灶台、灶墙组成,建有大、小相连的两眼灶,一般是大灶做饭,小灶炒菜。城镇居民少数还用煤球炉。进入90年代,城镇居民做饭、炒菜使用液化气灶的已普遍,部分家庭使用电饭煲、微波炉、电磁炉之类的灶具;农村部分家庭使用沼气灶。太阳能热水器在多数地方推广使用。炉灶今多有改进,无烟灶、抽风节柴灶、烧煤灶、沼气灶、煤气灶,电饭煲渐从城镇遍及乡村。家庭灶面贴瓷板,窗内嵌排气扇。进入21世纪,尚在使用煤球炉、液化气灶的农户仍保留柴灶,以备急用或客人多时使用。家用摩托车拥有量亦逐年增加,有年轻夫妇各自拥有摩托车。进入21世纪,各种品牌小轿车开始进入部分城乡居民家中。
关键词: 生活习俗 风俗习惯

内容

炉灶20世纪80年代后期,农村中少量农户仍沿用传统的柴灶,由灶台、灶墙组成,建有大、小相连的两眼灶,一般是大灶做饭,小灶炒菜。城镇居民少数还用煤球炉。进入90年代,城镇居民做饭、炒菜使用液化气灶的已普遍,部分家庭使用电饭煲、微波炉、电磁炉之类的灶具;农村部分家庭使用沼气灶。太阳能热水器在多数地方推广使用。炉灶今多有改进,无烟灶、抽风节柴灶、烧煤灶、沼气灶、煤气灶,电饭煲渐从城镇遍及乡村。家庭灶面贴瓷板,窗内嵌排气扇。进入21世纪,尚在使用煤球炉、液化气灶的农户仍保留柴灶,以备急用或客人多时使用。
  炊具20世纪80年代后期,农民与城镇居民使用铝锅、铝盆者逐渐增多。进入90年代,使用土窑烧制的瓦盆之类炊具已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是搪瓷器具,不锈锅、不锈盆、碗等炊具进入寻常城乡居民家。小型豆浆机、果汁机等专用品在部分居民家中开始使用。
  饮水用具20世纪70年代开始,域内农村有家庭挖掘砖砌水井,后改装为手压水井,或用微型水泵抽水。进入21世纪农村家庭有安装无塔供水设备,近城家庭安装自来水。储水的瓦缸、陶瓷缸、木桶少有人使用,多用镀锌桶、塑料桶提水或储存水。多数家庭兴使用饮水机、保温瓶、保温杯。
  日用家具20世纪80年代流行组合柜、大立柜、折叠椅、竹藤椅、软沙发。90年代开始,流行低式的组合柜、组合条几、实木沙发、电视柜、博物架等家具。部分城乡居民购买商品房后,不再购买家具,而在装修房屋时根据房间的面积和爱好,制作永久性的壁橱、角柜、博物架、书橱等日常用具。部分居民淘汰旧家具,添置高档家具,带动家具向高档化发展,数万元一套的楠木家具、数十万一套的红木家具进入富裕的城乡居民家中。电冰箱、洗衣机成为多数城乡居民的必需品。
  照明用具90年代后,域内城乡多通照明电,用电灯照明,煤油灯成为临时停电的应急用品。各种节能灯、环保灯进入城乡居民家中。一些农民家庭逐步改变用一盏电灯照明的习惯,每个房间都安装电灯,夜间看书使用台灯照明。新建、改建房屋安装吊顶灯、壁灯、床头灯、落地灯等灯具,几百元、数千元的豪华灯具进入富裕起来的城乡居民家中。不少灯具已成案头摆设或室内装饰品。
  出行用具20世纪80年代开始,城乡居民家庭拥有自行车数量逐年增多,一些家庭达到每人一辆。家用摩托车拥有量亦逐年增加,有年轻夫妇各自拥有摩托车。90年代初期,老年人开始使用三轮摩托车,女性开始使用环保电动车。在一些农村,去1千米以外办事、购物,除少数中老年人步行外,青少年多数以自行车或摩托车代步;城镇时髦青少年,即使只有公交车2-3站的路程,也要坐人力车或坐出租车。进入21世纪,各种品牌小轿车开始进入部分城乡居民家中。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