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001
颗粒名称: 一、衣饰
分类号: K892.2
页数: 2
摘要: 衣衣着在人际交往中,多标志其身份、地位,故民间有“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只重衣衫不重人”之谚。传统的大襟衣、扎腰裤、系腰的长毛巾已经绝迹。80年代初期被人们所青睐的涤卡、的确良、尼龙等化纤衣料,进入90年代即被摒弃,代之流行的是麻、毛、丝绸、化纤混纺等衣料,纯棉衣料成为人们的首选衣料。唐装、羽绒、保暖服饰逐年流行。休闲服装基本上分为T恤、恤衫和套装3类,男女界特征也分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兴着各式工作服及采用迷彩面料制作的迷彩服装。青少年男女打彩色摩丝,将头发染淡黄色的时有所见。
关键词: 生活习俗 风俗习惯

内容

衣衣着在人际交往中,多标志其身份、地位,故民间有“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只重衣衫不重人”之谚。传统的大襟衣、扎腰裤、系腰的长毛巾已经绝迹。旧俗到商店扯(买)布请裁缝上门做衣服.20世纪80年代后,服装商店充斥市场,任由选购。民间服饰多样化。进入90年代,农村、城镇男女服饰均向休闲式、宽松式、高档化发展。80年代初期被人们所青睐的涤卡、的确良、尼龙等化纤衣料,进入90年代即被摒弃,代之流行的是麻、毛、丝绸、化纤混纺等衣料,纯棉衣料成为人们的首选衣料。唐装、羽绒、保暖服饰逐年流行。90年代中期,青年男女着装出现一个显著的特点,即男青年,尤以在党政机关上班的男青年在上班或亲友聚会时,兴西装革履,而时髦的女青年则喜欢超短裙、小背心等裸露部分身体的时装,以展示身材的秀丽。中、老年男女喜欢休闲式的服装。休闲服装基本上分为T恤、恤衫和套装3类,男女界特征也分明。恤衫吸纳柔姿装的优点,选料和款式变化繁多,穿着内外皆宜,尺码宽松但亦可收腰,花色多样,且具个性化,又适九江地方气候环境特点,令人一见即喜。套装则带有西服的庄严和猎装的敏捷,但更显平和、闲逸而没有紧迫感;裤子较宽大,便于蹲屈和随意活动,上衣也较宽松,但保持挺拔。套装用色多选典雅或间以别色,悠游之中却蓄一股生气;不土气,也不拘谨。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兴着各式工作服及采用迷彩面料制作的迷彩服装。
  鞋传统习俗晴天均着布鞋,有单鞋与棉鞋之分,系家庭自制,多以黑色面料制成。制作时须先纳鞋底,颇为费时。新媳妇进门为公婆做鞋,被视为孝道。天雨穿钉鞋系以皮革缝制,涂以桐油,并在底部钉上铁钉,故名。城镇居民后多穿套鞋(橡胶制),有浅帮、中筒、高筒之分。体力劳动者多穿草鞋,草鞋系稻草打绳编成,另有用碎布等材料编制的布草鞋。20世纪80年代后,均为皮鞋、旅游鞋、塑料鞋、胶鞋替代。但因布鞋轻便透气,迄今有些老人仍喜穿着。原农民赤脚下田劳作,现多穿着高筒农田靴下田。皮鞋今成为市民穿鞋主流,既舒适又美观大方。皮鞋有棉皮鞋、休闲型皮鞋之分。棉皮鞋厚实柔软、防水保暖:休闲型的皮鞋是在便装鞋的基础上再作改良,糅合柔姿的特点,但更显一种家居风貌甚至具原始的“野气”,分皮鞋和皮凉鞋两类,其共同特点就是后跟裸露,即开敞脚跟部位,故又可作拖鞋穿着。如果工作环境许可,穿休闲鞋的女士,更可半露秀足之美。常年穿高跟的青年女性渐多,时髦女青年喜冬季穿加厚底棉鞋,夏季穿加厚底凉鞋。民间有歌云:“姑娘不怕步行难,竹叶型鞋尖又尖。七寸高跟如笔管,挺胸翘臀入时鲜。” 帽20世纪60年代,不分老小,多戴鸭舌帽,有布制亦有呢制。60年伐末和70年代初,军帽曾一度流行,不分男女人人皆戴。80年代后,春秋季戴帽已日益减少。夏天农村多戴草帽,城市戴遮阳帽,冬天则以绒线帽及窄边铜盆帽居多。女子亦有戴呢帽及绒线帽者,色泽艳丽。童帽式样众多,亦以绒线或开司米编织者为多。体力劳动者多戴工作帽、安全帽。老年体育爱好者运动时戴休闲帽。旅游者外出多戴旅游公司发放的旅游帽。
  袜古称“足衣”,传统习俗多以棉布缝制。民国初年,男子穿土布袜,小脚女人穿袜套。20世纪30年代,穿纱袜、线袜渐多。因纱袜、线袜初为国外进口,曾俗称“洋袜”。50-60年代起,袜筒由长趋短,质地渐以尼龙、丝织为主。80年代后,人们冬天兴穿棉袜,夏天穿丝袜,女子丝袜有长短之分,青年女子还喜穿连袜裤。
  饰物20世纪90年代后,境内妇女比以前更注重饰物搭配和佩戴,质量也趋向高档。发夹仍流行,但制作更加精美,材料多样,如不锈钢、有机玻璃、景泰蓝、水晶等,款式趋向于几何形状、流线型,也有保留传统精细花饰风格。胸针更趋西化,一度时兴以此作为赠品,一些男士也喜别在西服反领上。戴金戒指、金项链、手镯、耳坠的女士比以前大大增多,且明显年轻化。除金手镯、玉镯外,少女喜戴五花八门的工艺品类手镯.因其价廉物美并可随意选择更换。城区一度兴起白金热、水晶热、珍珠热,而佩戴手链、脚链也大有人在。今俗穿金戴银之风日盛,又因仿真技术日趋精良,但人们各取所好,尤重款式的选择。爱装扮是女孩子的天性,中小学的女学生别具心裁在书包(背包)适当位置挂上一个小饰物,如小玉兔、小熊猫、毛娃娃等。此种装饰既不太碍眼,更显一种青春活泼气息。
  发型20世纪80年代前,男性发式称“西装头”,中式的有平顶头(或称板头),少数人剃光头。女性兴烫发,发型有菊花、海燕等式样,姑娘多扎两条辫子,或剪短发。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中老年人的发式无太大变化。个别时髦青少年男女,喜与影视及歌坛新式发型相比,发式常有变化,或游泳式,或飞机式。90年代中期,中年男女理发时染黑、煽油、打摩丝的增多。青少年男女打彩色摩丝,将头发染淡黄色的时有所见。青壮年男性休闲洗发渐增,保持发型整洁、一丝不乱。中青年女性,留有与脸形、身材相互搭配的发型。青年女性扎辫子的减少,留披肩发、马尾巴发型的增多,美容、化妆的增多。有诗歌描述:“农闲少妇换新姿,服饰人人尽人时。超市徘徊选何物?美容霜与海飞丝。”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