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998
颗粒名称: 一、工匠
分类号: K892.2
页数: 2
摘要: 誉祖尊师传统工匠无固定作业地点,长年行游四乡,行业尝以方物为转移。一入师门,恪守师承,听从祖训,遵守行规,维护本行荣誉,夸耀祖师技艺,各行门徒莫不如此。新中国成立前,工匠为“九流”之列,为抬高本行身价,都说其祖师来头大,有的还附以神话传说。各行各业有自己的行规、行语、禁忌及拜师仪式、传授技艺方法。相同点是收徒遵祖训,拜师守行规。双方关系一经确定,就得恪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约。“师父”“师傅”读音无别。尊师重道蔚为民风。20世纪70-80年代,曾以领袖肖像、中堂、山水画取代。90年代后,牌位在偏僻农村少数住户中再现。进入90年代,工匠学艺或技术学校,或拜师,但誉祖尊师仍俗传。
关键词: 工匠 风俗习惯

内容

誉祖尊师传统工匠无固定作业地点,长年行游四乡,行业尝以方物为转移。百工七十二行,行行都有誉祖习惯。一入师门,恪守师承,听从祖训,遵守行规,维护本行荣誉,夸耀祖师技艺,各行门徒莫不如此。新中国成立前,工匠为“九流”之列,为抬高本行身价,都说其祖师来头大,有的还附以神话传说。各行各业有自己的行规、行语、禁忌及拜师仪式、传授技艺方法。相同点是收徒遵祖训,拜师守行规。双方关系一经确定,就得恪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约。“师父”“师傅”读音无别。尊师重道蔚为民风。20世纪60年代前,居家多置“家神”牌位,位中皆书天地君(辛亥革命后改“君”为“国”)亲师位,师列第五。20世纪70-80年代,曾以领袖肖像、中堂、山水画取代。90年代后,牌位在偏僻农村少数住户中再现。进入90年代,工匠学艺或技术学校,或拜师,但誉祖尊师仍俗传。
  收徒规矩传统诸匠新收徒弟方式:先由人介绍,如师傅同意,再回复。家长沽酒备肉,携带子弟登门拜师,或在家中设宴待师。学徒期均定3年,其间师家只供伙食,不开工钱。外出做工,徒干粗活,打下手,侍师傅起居。往返途中,徒担工具箱。学艺,多看少问,因谓“眼睛就是师傅”。与雇主谋事,由师做主,讨取工钱,徒弟劳步。徒住师家,干农活,充脚力,做家务,什么都做。平日无事不出,有事告假,未准勿离。若犯师规,任师打骂。师傅的高着、绝技一般不轻传,要留一手,以防徒弟超过自己。有的保守终身,直到病老咽气前才把高着、绝技传给亲人或得意门生。通常传子不传女。学徒期满,徒家办过“出师酒”,师傅赠工具一套,以示“衣钵相传”,并且让出一块立足之地,让徒弟独立寻主。尔后,徒弟如对师傅不敬,必遭同行谴责。俗谚“徒弟徒弟,三年受罪”,而尊师重道,不叛本门,既成行业习惯,又成社会舆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发展和行业组织的出现,师徒关系表现为平等互爱,通力合作,师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寻主方式做世主:铁、木、石、蔑、理发、缝纫等匠在自己周围有一定雇主,叫“做世主”,雇主较为固定,变动少。如某匠擅自到别的工匠范围内作业,叫“抢世主”。“抢世主”被视为挖别人墙脚,抢别人饭碗,是不合职业道德的。世主原请某师做活,后另请他人,这叫“却世主”。“却世主”是对原师的不敬。原师不仅要见怪,且后请的师傅亦遭同行白眼。手艺高的工匠,人都乐意请,故可跳出圈子,四处揽活,叫“拉世主”。拉世主的方法不一。木匠先到东家锯几段圆木,砍块板子,放着,再转到西家亦复如此。伺活揽够,从第一家做起。如做屋、打嫁妆,需大小件成套,期限短,时间紧,一匠难以完成,由主持师傅邀约其他工匠合并,工资由主持师傅裁定,这叫“捧世主”。某匠品德不端,技艺不佳,信用不好,世主不愿找他,这叫“泼世主”。倘因世主太多,某匠感到力不从心,则同主家打招呼,嘱其另请他人,又叫“辞世主”。
  上门找活:某些赶季的和特殊情况下才有活路,匠人尝登门自荐,弹花匠、油漆匠等属此类。 挑担游乡:匠人挑着工具箱,走村串户,且行且喊。活成,工钱面议,当时结账。补锅、补碗、补鞋、补伞、磨刀匠等属此类。
  兼开作坊,坐地经营:某些工匠拥有店铺、作坊,或一家独作,或雇帮工,或几家联营。顾主可拿现钱买货,可送料加工。打铁、金银铜匠及榨油、酿酒、熬糖、做面、做豆腐等属此类。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一些传统工艺匠,如机匠(织布匠)、砻匠、伞匠、补锅匠、染布匠基本消失。木匠、铁匠、篾匠、砌匠、石匠、雕匠、漆匠、剃头匠等虽然还有一定市场,但多以坐店经营,机电加工或上户承包产品,改变着原上门做“乡工”做“手艺”的生产习俗。改革开放后,各地相继增加美容、美发、修脚、洗脚、按摩、文印、摄影、礼仪服务等行业。
  行规俗禁传统手艺人讲究手脚干净(指无偷捞爬拿恶行),语言诚实,态度良好,品行端正,不挑嘴弄舌,不惹是生非,能尊重主家,取信于人。见人有危急事,主动帮忙。与人交往和颜悦色,讲礼貌。匠人规矩各异,也有小同。相同的是,一般离家十数里的不在主家留宿,需要留宿的自带行李。木工早去晚归,斧头不离身,行走夹肋下,晚间用以防身或日避“邪”。石匠晚归只带“五尺”,用意同前。木匠干完活将斧头放在工作凳脚边,口朝凳里。工匠各有各的禁忌。裁缝做寿衣用丝、棉、麻布,不能用皮毛料;衣扣不打连环结,亦不用硬质扣。木匠的工作凳自己不坐更不让他人坐,做梯“踏七不踏八,踏九不踏十”,要求木质“干枫湿柳,木匠不动手”。
  20世纪90年代后,行规俗禁仍在手工匠人中沿袭信从。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