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
唯一号: | 140520020210002949 |
颗粒名称: | 第三节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事业 |
分类号: | D633.3 |
页数: | 1 |
摘要: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少数民族村组致富门路不广,主导产业效果不佳,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1991年后,通过对口支援,逐步实现民族村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社会事业协调推进。1996年,德安县邹桥乡石门磨盘洲少数民族自然村在上级部门支持下新建民族小学1所,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教学楼面积800平方米,解决当地学生上学难。1999年,第一轮民族对口支援工作启动后,市直l1个单位对口支援的民族村组进行帮扶,农业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促进民族村、组社会事业发展。市代表团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各地对民族村组所在地的学校进行维修、改造,添置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率、升学率达100%。 |
关键词: | 少数民族 社会事业 |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