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移民规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92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移民规模
分类号: D632.4
页数: 3
摘要: 全面竣工后,水库正常高水位65米,汛期限制水位64米,总库容量79.2亿立方米。水库蓄水后,正常蓄水位淹没范围涉及武宁、永修县和瑞昌市。淹没乡镇17个,村委会83个,村民小组507个,受淹23612户。柘林库区移民绝大部分都在武宁、永修、瑞昌3个受淹县内安置,搬迁移民达12.8万人。武宁县移民人均收入150元以下54838人,占移民人数68.85%,人均口粮仅169公斤,比迁移前减少一半。永修县移民人均收入150元以下3470人,占移民人数19.8%。移民出门行船,进屋爬坡,造成生产生活极大不便。全县1795户移民房屋出现倾斜和倒塌危险,严重威胁着移民生命财产安全。此外,移民饮水条件差,上学、就医难。还有87户、487人居住在65米正常水位淹没线以下,尚未迁出。
关键词: 移民 移民安置

内容

柘林库区移民柘林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位于修河中游末端永修县柘林镇,是以发电为主,兼顾解决修河下游防洪、灌溉,改善航运条件,发展水产养殖综合利用工程。全面竣工后,水库正常高水位65米,汛期限制水位64米,总库容量79.2亿立方米。水库蓄水后,正常蓄水位淹没范围涉及武宁、永修县和瑞昌市。淹没乡镇17个,村委会83个,村民小组507个,受淹23612户。淹没耕地1.19万公顷,山林1.73万公顷,房屋面积224.4万平方米,乡村公路36条、209千米,大小桥梁63座,公路涵管366处,水利设施4943处,邮电通信、广播线路1446.5千米。柘林库区移民绝大部分都在武宁、永修、瑞昌3个受淹县内安置,搬迁移民达12.8万人。由于整个搬迁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补偿标准低,每人补偿293.5元,其中:生产扶助70元,房屋拆迁181.5元,运输费22元,其他20元,加上除省地方财政和省电力部门补助武宁县393万元外,其余移民没有任何补助,因此存在严重遗留问题。1986年,人均耕地在3分以下有10506人,占移民总人数10.8%。其中武宁县9591人,占移民总人数12.4%;永修915人,占移民总人数5.2%。移民主要靠正常水位线65米以下消落区土地维持生活。武宁县移民人均收入150元以下54838人,占移民人数68.85%,人均口粮仅169公斤,比迁移前减少一半。永修县移民人均收入150元以下3470人,占移民人数19.8%。水库蓄水后,把库内分割成若干个“一眼望得见,走路要半天”的小岛和半岛。移民出门行船,进屋爬坡,造成生产生活极大不便。武宁县库区53个村形成76个孤岛,14条公路被截断,致使238个村民小组、34000多人交通受阻,行路不便,运输全靠肩挑背驮,同时,库区严重缺电,致使乡镇企业发展滞后,多数移民照明仍用煤油灯。由于当初移民兴建住房大部分是兵营扎寨式“干打垒”,泥巴筑墙,质量极差。全县1795户移民房屋出现倾斜和倒塌危险,严重威胁着移民生命财产安全。此外,移民饮水条件差,上学、就医难。还有87户、487人居住在65米正常水位淹没线以下,尚未迁出。
   新安江、富春江库区移民“两江”移民迁入时,人均耕地0.1公顷,耕种农田近30%是“望天丘”。20多年来,随着人口自然增长,至2001年年底,移民人均耕地只有0.06公顷,其中水田0.047公顷。人均耕地在0.02公顷以下3120人,生活难以维持,有的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两江”移民居住房屋大部分是搬迁时期仓促上阵突击筑起的“干打垒”,不少房子墙壁断裂,倾斜塌陷,但又无钱进行修补。全市仍有22个边远“两江”移民安置组没有通电,移民生活照明还是用煤油灯,有的组虽自己用木杆架了一些临时线路,但用电既不稳定又不安全。全市有159个移民安置组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河水、山沟水、池塘水,有的移民饮水甚至要到1千米以外肩挑手提。还有175个“两江”移民安置村不通公路,316个组未通机耕道,不少村、组连便道也不宽畅。32个“两江”移民安置村没有学校,140个村没有医疗点,导致部分移民安置区医疗条件差,文化教育落后。据2000年统计,全市“两江”移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153元,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超过当地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只有9120人,仅占全市“两江”移民总人数16.9%.达到当地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3908人,占总人数25.8%,尚有移民13829人生活仍处在温饱线以下。到2010年,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5155元,移民人均纯收入4178元,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仍少977元,约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1%。移民人均收入中,务农收入1524元,产业收入690元,打工收入1653元,其他311元。低于市人均收入的移民128647人,年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移民48524人,收入在786元以下22356人。总体上,全市移民生活仍然较为贫困。至2010年年底,移民人均居住面积30.6平方米,仍比全市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少8.76平方米。其中,居住砖混结构146199人,砖木结构113135人,泥木结构34709人,其他杂房4778人,还有1362人无房居住。移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855人,高中文化程度47796人,初中文化程度154058人,小学文化程度70986人,文盲18487人。交通以摩托车为主要出行工具,占60%。通信较方便,手机占82.9%。电视机多数移民家庭普及,电冰箱逐步普及。
   二、移民分布 市内大中型水库移民市内30座大中型水库原迁移民134832人,分别安置在市内15个县(市、区、场)。其中修水县原迁移民19621人,除东津水库移民128人安置在永修县、98人安置在德安县、34人安置在共青开发区外,其余都在县范围内安置;武宁县原迁移民86563人,除盘溪水库216人、柘林水库64人安置在共青开发区、1108人安置在德安县外,其余在县范围内安置;瑞昌市原迁移民3198人(含湖塘水库800人),全部在市范围内安置;永修县原迁移民13456人,全部在县范围内安置;云山集团无大中型水库,接受安置柘林水库和云山水库原迁移民2284人;共青开发区无大中型水库,接受安置柘林水库、盘溪水库、东津水库原迁移民314人;德安原迁移民3653人,除湖塘水库800人属瑞昌范围内,由瑞昌安置外,其余在县范围内安置;九江县原迁移民208人、星子县原迁移民521人、都昌县原迁移民4110人、彭泽县原迁移民2662人、湖口县原迁移民972人,均全部在各县范围内安置。
   外省大中型水库有组织迁入移民外省有2座大中型水库移民有组织迁入九江,即浙江新安江、富春江水库移民和三峡水库移民。
   1969—1970年,先后从浙江建德县、淳安县有组织安排新安江、富春江水库移民6256户、28235人迁入市内安置。分别安置在武宁、永修、德安、云山、共青、修水、都昌、星子8个县(场)62个乡(镇、分场)181个村366个组。其中,武宁县接受安置3190户、16174人,分布在16个乡、69个村、125个组;永修接受安置1236户、4966人,分布在9个乡、30个村、59个组;德安县接受安置758户、3602人,分布在10个乡、28个村、89个组;云山接受安置427户、1531人,分布在5个分场、10个村、17个组;共青接受安置394户、1187人,分布在3个分场、9个村、27个组;修水县安置147户、454人,分布在7个乡、21个村、35个组;都昌县接受安置83户、223人,分布在9个乡、10个村、10个组;星子县接受安置21户、98人,分布在3个乡、4个村、4个组。
   2000~2003年,省政府先后两次下达永修县接受安置三峡移民1400人。至2004年8月13日,永修县分两批次实际接收三峡库区移民共353户、1549人,比省政府下达1400人超出149人。第一批是2001年8月份接受来自三峡库区云阳县移民251户、1133人,分别安置在永修永丰垦殖场下洋安置点30户、123人,马口镇先锋安置点43户、205人,滩溪乡富村安置点24户、99人,滩溪乡甘棠安置点12户、63人,艾城镇艾城安置点23户、100人,虬津镇虬津安置点15户、69人,虬津镇张公渡安置点24户、101人,燕坊镇燕坊安置点15户、65人,梅棠镇大塘安置点14户、72人,城丰乡和丰安置点18户、64人,白槎镇福联安置点18户、101人,白槎镇双丰安置点15户、71人;第二批是2004年8月份接受来自三峡库区万州县移民102户、416人,分别安置在永修白槎镇双丰安置点11户、46人,白槎镇塘上安置点10户、42人,白槎镇郭坂安置点11户、44人,八角岭垦殖场茶林安置点18户、73人,江上乡焦冲安置点16户、65人,滩溪乡东山安置点17户、70人,马口镇山丰安置点10户、40人,马口镇城山安置点9户、36人。共为移民建房357幢,总建筑面积48019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31平方米。
   外省、市大中型水库自主迁入移民 改革开放以后,人口流动频繁,外省44座中型水库移民2397人、本省外市14座大中型水库移民180人自主迁入市内安置,共计涉及58座外省、市大中型水库移民2577人。其中:修水县接收安置645人、武宁县252人、瑞昌市71人、永修县161人、云山垦殖场82人、共青垦城市520人、德安县72人、九江县103人、都昌县15人、彭泽县545人、湖口92人、庐山区19人。
   三、移民异动 2006年6月9日,省移民办核定市大中型水库原迁农村移民总人数150843人,按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现状移民总人数253650人。2007年5月28日,省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追加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数30738人,全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数增加到284400人。同年10月16日,江西省移民办再次追加九江市10个县(市、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无法核定到人的移民人数12550人。其中,星子县150人、九江县150人、湖口县270人、共青城480人、彭泽县700人、瑞昌市700人、都昌县900人、修水县2600人、德安县3000人、永修县3600人。当年,全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数增加到296950人。2008年1月29日,省移民办追加湖口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数159人;10月15日,省移民办核定修水县龙潭峡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数567人。2009年6月25日,省移民办核定修水县淹家滩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数806人。至此,全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数增加到298482人。加上三峡库区移民1700人,全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数共计300182人,分布在全市14个县(市、区)198个乡(镇、街道)、927个行政村、4945个村民小组。按照移民现金直补人口实行动态管理要求,历经4年审查核减,至2010年12月,在全市大中型水库移民总人数300182人中,已登记到人享受现金直补168176人,核定到村组进行项目扶持132006人。
   [=此处为表格(2010年全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数一览)=]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