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名勘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90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地名勘界
分类号: P281
页数: 3
摘要: 1991年,贯彻执行“全国地名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开展管理规范地名工作。1996年对市城区32条道路进行命名更名,并自同年起,用3年时间完成在国道两侧500米内的村镇统一设置村镇名称标志任务.3年总规划数为120块。2000年,对市城区10条道路进行命名。2001年,全市范围内开展设置标准地名标志工作。2002年,市城区设立地名标示牌,并在武宁进行城市设标试点。2005年始,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包括地名规范、地名设标、地名规划、数字地名四项专项事务。2007年,编辑出版《九江老地名》一书,介绍各县(市、区)自然地理地名、乡镇村落地名、街道路巷地名、名胜古迹地名、行业机构地名、市城区部分消失老地名。2010年3月,市政协牵头,开展规范地名专题调研。
关键词: 地名 勘界

内容

1991年,贯彻执行“全国地名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开展管理规范地名工作。1996年对市城区32条道路进行命名更名,并自同年起,用3年时间完成在国道两侧500米内的村镇统一设置村镇名称标志任务.3年总规划数为120块。2000年,对市城区10条道路进行命名。2001年,全市范围内开展设置标准地名标志工作。2002年,市城区设立地名标示牌,并在武宁进行城市设标试点。2005年始,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包括地名规范、地名设标、地名规划、数字地名四项专项事务。2007年,编辑出版《九江老地名》一书,介绍各县(市、区)自然地理地名、乡镇村落地名、街道路巷地名、名胜古迹地名、行业机构地名、市城区部分消失老地名。2009年,编辑出版《九江地名新编》一书,介绍各县(市、区)自然地理地名、历史村落地名、街道路巷地名、住宅小区地名、景观建筑地名、行业机构地名及市城区古迹民谣,建立九江城区地名采词库。
  2010年3月,市政协牵头,开展规范地名专题调研。10月,下发《九江市2009~2013年市城区地名总体规划方案》,结合市城区地名现状、使用习惯和城区总体规划,明确地名命名原则和方法,提出规划名称。至2010年底,市、县两级城市地名规划如期完成。全市181个乡镇,13个街道办事处完成地名设标任务,城乡共设置街路巷牌2480块。完善市、县两级地名数据库,录入3万条。成立市地名信息中心,实行地名信息化服务。率先在全省设区市建立区划地名网站,设置旅游交通地名导航屏,共完成对市城区94条道路命名。
  二、勘界 1996年5月,市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当月起,开始勘界工作。同年,全市县级界线勘界工作任务1条,边界线交会点2个。年底勘定界线长度42千米,勘定边界线交会点2个。1997年,全市县级界线勘定任务10条,边界线交会点14个。至年底勘定5条,勘定长度302.6千米,勘定边界线交会点9个。1998年,全市县级界线勘定任务8条,交会点5个。至年底勘定5条勘定长度308千米,交会点3个。1999年县级界线勘定任务6条,边界线交会点2个。至年底勘定13条、长度196千米,交会点5个。2000年,全市县级界线勘定任务12条,边界线交会点1个。至年底勘定7条、长度473千米,交会点3个。2001年,勘定历史遗留下来的县级界线6条,界线长度246.2千米,边界线交会点3个,完成勘界任务。同时分别于1998年、1999年、2000年对赣鄂线、赣湘线、皖赣线3条(段)省界进行勘定。全市共勘定省界3条(段)、界线长度694千米,3省交会点2个;县级界线36条、界线总长1567.7745千米,3县交会点23个,其中县级界线在省界上的起止点9个,埋设界桩37个,边界线交会点界桩21个;共形成边界线协议书36份284页,标绘边界线协议书附图228张。
  2003年,武宁县民政局副局长明平富因勘界工作被人保部、民政部授予一等功,市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被江西省人事厅、民政厅授予全省勘界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化解多起历史遗留的边界纠纷,解决有争议的边界6条(段)。2007年,市民政局获全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先进集体;2007-2010年,平安边界建设考评连续4年获全省第-;2009年,市民政局在全国平安边界建设工作会上作经验介绍。
  [=此处为表格(至2010年全市县级行政区域界线一览)=] [=此处为表格(至2010年全市县级界线交会点(含起止点)一览)=] [=此处为表格(至2010年市城区部分消失老地名一览)=] [=此处为表格=]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