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救灾机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88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救灾机制
分类号: D632.5
页数: 2
摘要: 增强各级政府对救灾工作责任感,拓宽救灾资金筹集渠道。1995年,在都昌县开始救灾款发放改革,建立救灾服务中心。都昌县救灾服务中心自建立以来,已有一支1 1人的专职救灾队伍和救灾运输车、发电机、制砖机等设备,建有救灾物资仓库1个,创办年产2000吨饲料加工厂1个,固定资产达40万元。设立专账,制定严格管理和使用办法,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监督。2009年,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因灾死亡抚慰金制度。浔阳区庐峰小区、永修县九合乡淳湖村落社区、庐山区虞家河乡上河村落社区、开发区滨兴街道向湖社区和都昌县都昌镇芙蓉社区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
关键词: 救灾 灾害管理

内容

1994年6月,执行省政府第二十次常务会议决定的“省和地市按财政收入的2%~3‰,县(市、区)按本级财政收入的3%-5‰比例安排,多灾易灾地区的比例应有所提高”精神,每年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救灾专项资金。增强各级政府对救灾工作责任感,拓宽救灾资金筹集渠道。1995年,在都昌县开始救灾款发放改革,建立救灾服务中心。由单纯发钱变为发粮、发物资,由层层发放变为直接发放,由单纯服务变为收购、加工、发放一条龙服务为主,辅之以其他综合配套服务。负责收购、加工、发放救灾粮食,负责加工、发放救灾衣被,为灾民新村建设和修复分散倒房提供建筑材料,帮助灾区灾民发展生产自救,组织劳务输出,负责救灾捐赠物资的接受和发放。都昌县救灾服务中心自建立以来,已有一支1 1人的专职救灾队伍和救灾运输车、发电机、制砖机等设备,建有救灾物资仓库1个,创办年产2000吨饲料加工厂1个,固定资产达40万元。1996年,全市建立救灾基金,基金总额200万元。设立专账,制定严格管理和使用办法,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监督。2000年,各级民政部门针对灾后、春荒、夏荒、冬令不同阶段制定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方案,建立生活救助台账,根据灾民受灾情况、家庭困难程度以及自救能力强弱,进行分类救助。2001年,全市县、乡两级建立救灾款专户管理制度,形成救灾款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专户运行的“绿色通道”。各县(市、区)5天内就能将救灾应急资金发放到灾民手中。2008年,建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科学制订避难场所建设规划,推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减灾安居工程”,形成全社会防灾减灾新局面。2009年,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因灾死亡抚慰金制度。2010年“五一二”防灾减灾日,市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负责人参观指导庐山区二中防灾减灾综合应急演练和浔阳区烟水亭广场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浔阳区庐峰小区、永修县九合乡淳湖村落社区、庐山区虞家河乡上河村落社区、开发区滨兴街道向湖社区和都昌县都昌镇芙蓉社区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至2010年底,20年全市投入救济资金19621万元,救助4146万人。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灾情统计一览)=]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