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会福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857
颗粒名称: 第五章 社会福利
分类号: C913.7
页数: 5
摘要: 1995年10月1日起,调整社会福利院、社会精神病院收养人员相关费用标准。非火葬区,其埋葬费婴幼儿每人50元以内,老年人、残疾人每人200元以内。1997年,省民政厅批准市社会福利院为省社会福利事业二级单位。经多次调整,2010年,“三无”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345元,其中伙食费225元,医疗费45元,服装费30元,福利费20元,公杂费25元。先后被评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市庭院绿化先进单位。2009年被国家批准纳入“蓝天计划”项目,资助资金630万元。全市“五星级”敬老院14所,“四星级”敬老院31所,“三星级”敬老院61所。1名患儿得到有效手术康复治疗。命名为“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

内容

1995年10月1日起,调整社会福利院、社会精神病院收养人员相关费用标准。伙食费调整为县(市)每人每月70元,省辖市每人每月80元;服装费由原每人每月2元调整到每人每月10元;社会福利院收养人员医疗费由每人每月2.5元调整到每人每月10元;社会精神病院收养人员由原每人每月4元调整到每人每月15元;福利费由原每人每月1.5元调整到每人每月6元;公杂费由原每人每月1.5元调整到每人每月4元;收养人员死亡,在火葬区,一律实行火葬,按当地火葬场收费标准实报实销。非火葬区,其埋葬费婴幼儿每人50元以内,老年人、残疾人每人200元以内。1997年,省民政厅批准市社会福利院为省社会福利事业二级单位。经多次调整,2010年,“三无”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345元,其中伙食费225元,医疗费45元,服装费30元,福利费20元,公杂费25元。
  二、“三院”改造升级福利院 1998年,市社会福利院在南湖路院内新建老年公寓,总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总投资400万元。2000年,设置市开发区温馨老年托养护理中心,业务范围为老年人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浔阳区社会福利院原来只有一栋砖混结构二层楼,占地0.47公顷.300平方米,没有围墙,场地杂草丛生,住居条件简陋。2003年始,先后进行3次改(扩)建,总投资近1000万元,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可设床位350张。采用花园式设计的理念,方便老年人休闲、娱乐、颐养天年。先后被评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市庭院绿化先进单位。2007年,启动新建市儿童福利院,选址庐山区虞家河乡鲁板村。2009年被国家批准纳入“蓝天计划”项目,资助资金630万元。市政府对建设用地按成本价实行有偿划拨,减免建设规费90万元,市民政局多方筹资600万元,市慈善总会动员社会捐助200多万元,总投资20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7261.49平方米,设置床位300张,于2010年4月正式开工。当年完成主体工程土建。2010年,完成彭泽县、共青城2所县级福利中心建设。至此,全市有公办社会福利院13所。
  光荣院1991全市共有光荣院9所,占地面积34.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11万平方米,1307张床位,收养孤残优抚对象554人。同年始,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光荣敬老院改造升级。2000年,都昌县光荣院投入200万元;2003年,修水县大桥光荣院投入120万元;2004年,星子县蓼花镇光荣院投入100万元:2005年,湖口县舜德乡光荣院投入110万元;2006年,九江县光荣院投入600万元;同年,瑞昌市光荣院投入400万元。至2010年,各级财政用于光荣院改造、维修资金共计1760万元。 敬老院2005年起,对农村敬老院进行新(改、扩)建,共新增床位15130张。2008年,启动星级敬老院创建活动,表彰和命名26所星级敬老院,在省级“五星级”敬老院创建活动中,全市有14所被省民政厅评为五星级敬老院。2009年,解决敬老院工作人员待遇列入民生工程,每年下拨113.54万元用于提高敬老院工作人员待遇,其中院长每人每月增资100元,管理人员每人每月增资80元。至2010年底,全市有乡镇敬老院197所,加上县级中心敬老院,共设置床位21000张。全市“五星级”敬老院14所,“四星级”敬老院31所,“三星级”敬老院61所。同年,把解决和提高农村敬老院院长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待遇问题,列入三年规划。当年底,全市敬老院院长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列入县乡财政预算。
  三、百院建设工程 2005年,根据《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100件惠民实事的实施意见》,开展“百院建设工程”,按照乡镇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800-/0实际住房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全市新(改、扩)建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121所。共争取上级扶持“三院”建设资金4572万元,带动地方资金投入22797.7万元,至2010年,“三院”(社会福利院、光荣院、敬老院)新(改、扩)建项目329个,总投资41754.8万元,建筑总面积545866平方米.新建床位23602张。市慈善总会策应“百院建设”,发起“百企资助百院”活动,共建设和改造“三院”37所,累计资助金额达1099万元。全市公办社会福利机构共219所,其中,社会福利院13所、光荣院9所、敬老院197所,在院服务对象14723人,其中,政府保障人员13745人、孤残儿童304人、社会代养老人674人。福利机构占地面积共计309.6公顷、建筑面积48.99万平方米,可设床位数18190张,服务人员1487人。全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共16所。其中养老机构15所、儿童福利机构1所。在院服务对象856人,其中,老人721人、儿童135人。总建筑面积34668平方米,可设床位1288张,服务人员281人。2010年,浔阳区、庐山区、九江经济技术开放开发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市政府工作,出台《关于在全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庐山区姑塘镇化纤社区和浔阳区湓浦街道湓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被省民政厅定为全省试点建设项目。市民政局下发《关于对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实施奖励性资助的通知》,对8个具有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分别给予5万元的资助。全市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个。
  第二节福利救助一、“三无”对象供养 1991年,社会福利救助仍是传统救济型,“三无”对象供养零散。同年始逐步实行集中供养,至2010年,全市集中供养“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对象1861人,“三无”对象供养标准每人每月300元。九江县、永修县、浔阳区等地每人每月350-360元。
  二、孤儿救助 2007始,实施民政部残疾孤儿手术“明天计划”爱心工程。当年全市36名得到有效手术康复治疗、2008年46名。2009年,根据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制定孤儿最低养育标准的通知》,确定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每人每月1000元,社会散居孤儿最低养育标准为每人每月600元。市政府下发《关于落实散居孤儿最低养育标准的通知》,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庐山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浔阳区、彭泽县、瑞昌县、修水县、星子县、永修县率先落实。2010年,国家提出建立健全孤儿保障体系,对地方孤儿基本生活费按照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当年,全市有孤儿2160名,其中,城市547名,农村1613名;机构供养382名,社会散居1778名。1名患儿得到有效手术康复治疗。
  三、星光计划 2001年,按照民政部《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实施方案》,利用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的公益金,资助城市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和农村乡镇敬老院建设。命名为“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简称“星光计划”)。当年浔阳区、庐山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星光计划”项目32个,其中街道老年人服务中心8个、社区老年人服务站22个,市老龄委老年人保健中心1个、民办老年养护中心1个,建设面积11028平方米,总投资594.5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65万元,部、省福利金资助款170万元、社会各界投入259.5万元。2002年,浔阳区、庐山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瑞昌市、都昌县、修水县、永修县实施“星光计划”项目71个,其中城区社会福利中心项目6个、街道老年人服务中心2个、老年公寓2个、社区老年人服务站61个,总建筑面积20090平方米,总投资1384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43.5万元、部、省福彩公益金资助款220万元、社会各界投入858万元、市级福彩公益金43万元。2003年,在“星光计划”项目中新建、改造22所福利院和敬老院,建筑总面积54803平方米,其中新建面积35709平方米,改造面积19094平方米;床位4947张。申请省民政厅启动资金资助80万,部、省级公益金资助316万元。据民政部《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实施方案》要求,星光计划于当年完成。
  第三节福利企业 1991年,全市城乡福利企业累计总产值达3700万元,创利润310万元。1992年,在“双杯”龙舟赛举办期间,举办全市福利企业生产产品展销会。1996年,经市民政局、国税局、地税局抽查审核,全市福利企业年检认证工作结束(彭泽县除外),合格福利企业共88家,其中市直21家。至2002年,市民政部门有市明珠化学品厂、市福利化工厂、市制线厂、市民政轻工机械厂、市民政橡塑厂、市民政工业综合厂、市民政塑料厂、市蓄电池有限公司,共572名职工。
  2003年12月31日前,对民政工业公司所属市明珠化学品厂、市福利化工厂、市制线厂、市民政轻工机械厂、市民政橡塑厂、市民政工业综合厂6家福利企业进行首批改制,分流安置职工 295名。2004年12月31日前,对市民政塑料厂、市蓄电池有限公司、市民政房地产公司、市民政供销公司4家企业进行改制,分流安置职工256名。2006年,所有国营福利企业完成改制。2批计划安置在编职工468人,分流安置551人,占计划数96.30%。申报49户有22户人住廉租房。按政策规定妥善解决3名工伤人员养老、医疗保险。协调落实21名退休职工养老金和医疗保险,1名因劳教职工的城市低保和医保。改制申报资金缺口1223.01万元,市政府批准1073.01万元。收回两宗共计0.52公顷土地和用土地抵押的4345平方米大楼,偿还债务1000余万元。
  2007年,有民办福利企业31家,安置残疾人800人。2008年,有民办福利企业32家,安置残疾人1157人,免税2425万元,支付残疾职工工资968.76万元,残疾职工销售收入85754万元。2009年,有民办福利企业21家,安置残疾人511人,免税1286万元,残疾职工销售收入943万元。2010年,有民办福利企业22家,安置残疾人520人,免税1046万元,支付残疾职工工资492万元,残疾职工销售收入21154万元。
  第四节慈善捐助一、管理机构 2000年,市人大代表提出成立“九江慈善总会”建议。当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九江慈善总会筹备委员会。2001年12月,经市民政局批准,设立九江慈善总会。2003年,市编办批准设立市慈善总会办公室。2004年,九江慈善总会更名为市慈善总会。2007年4月,设市慈善总会秘书处,为常设工作机构。2008年,市慈善总会秘书处与市救灾捐赠办公室合署办公。
  二、慈善募捐 2001年以来,本着“慈心为怀,引人向善,公益为本,扶危济困”宗旨,累计筹募款物25431.22万元,其中建立创始基金620万元,设立冠名基金和协议捐赠规模达6100万元,年增值善款340万元。开展9次“爱满人间·慈善一日捐”活动,共募捐善款2912.67万元;2005年“11-26”地震赈灾共接受社会捐赠款物5309.93万元;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赈灾共接受捐赠款物875.19万元;2008年“5-12”四川特大地震赈灾共接受捐赠款物8774.23万元;2010年“4-14”玉树地震赈灾共接受捐款839.20万元。总计募集赈灾款物达15798.55万元。
  三、慈善救助 2001年始,围绕“爱满人间”主题品牌,实施各种项目慈善救助。2005年“11.26”地震赈灾支出款物5309.93万元: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赈灾中支出款物875.19万元;同年“5*12”四川特大地震赈灾共支出款物8774.23万元;2010年“4-14”玉树地震赈灾共支出款物839.20万元。至2010年年底,实施“安老助孤、助学支教、助医关怀、救急济困、赈灾救难”等项目,累计支出款物18358.09万元。资助建设敬老院28所,慈善关怀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22775人次,资助金额达884万元。慈善助学项目建设和改造学校38所,支出善款668万元,资助特困生6910人次,直接发放资助金854.78万元,助学善款达1522.78万元。实施“微笑列车…‘危重病人慈善关怀”“慈善医疗卡”和“大病儿童慈善救助”等项目,累计为556余名贫困唇腭裂患者成功实施手术,救助特困危重病人243人次,发放慈善医疗卡2000张,救助贫困家庭大病儿童100名,累计支出善款529.3万元。春节走访慰问救济特困群众,发放衣被、食品等物资,共折价167万元.4175人次受助。
  第五节福利彩票一、即开型福利彩票销售 1991年,福利彩票尚多在街道、乡镇,以摆摊设点方式进行销售,销售人员由人推荐和社会招聘人员担任,采取现金与实物相结合方式销售,发行规模偏小。1993年3月,市募委办首次在市工人文化官广场采用实物设奖方式,组织大奖组销售福利彩票,彩票形式为刮开式,彩票面额为2元,首次突破100万元销售业绩。1995年2月,在大中大商厦推出400万元大奖组销售并获得成功。1998年市募委办开展中国福利彩票“赈灾义卖”活动,共销售即开型福利彩票1300多万元,取得大奖组销售即开型福利彩票单点销售最好业绩。2000年4月起即开型福利彩票取消实物设奖,加上电脑彩票面市,全市即开票销售出现较大滑坡,故2005年省民政厅未下达销售任务。2006年,为开拓即开票市场,开始采取网点即开票销售。至2006年,市募委办共组织奖组销售20余次,销售即开型福利彩票2943.15万元。2008年以后,即开票销售通过“一站一枪”加大奖组销售模式年销量逐年增加。至2010年,市募委办及各县(市、区、山)民政局(处)克服各种困难,利用节假日自行组织奖组销售100余场,即开型福利彩票销量共计1.63亿元。
  二、电脑型福利彩票销售 2001年1月16日,“江西风采”电脑福利彩票在境内开始销售,共设210个投注站点。仅有“31选7”一种票种,保底奖金118万元,每周二、五开奖。全市共销售电脑福利彩票3399.79万元。2002年5月,根据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电脑彩票取消头等奖保底奖金,增加“36选7”“21选5”2种票种,但销量下滑,全市共销售电脑福利彩票2196.4万元。2003年2月,全国联合销售“双色球”福利彩票上市。全市共销售电脑福利彩票2056.64万元。3月,全省电脑彩票管理体制按照“垂直管理、全员聘用、按需设站、功效挂钩”原则进行改革,成立省中心直属的8个电脑彩票管理站,九江为管理站之一。2004年6月5日,华东6省l市联合销售“东方大乐透”上市。10月,“31选7”停止销售,增加全国联合发行的“3D”玩法销售。2008年2月4日,华东6省l市联合销售的“东方大乐透”退市。3月15日,新上市“东方6+1”玩法,其玩法为数字加生肖。当年全市共销售电脑福利彩票2538.89万元。市福彩销售总量再次实现历史新高并在全省夺得3个第一:年总销量为7167万元,与2007年同比增长2300多万元,增幅比为47.32%,在全省排名第一;其中电脑票销售6700多万元,占全年任务完成比136.75%,在全省排名第一;同时获得全省福利彩票单项考评第一名。至2010年,全市共销售电脑福利彩票4.35亿元。尤其2005~2010年,全市电脑福利彩票年度销量分别为3550.84万元、3629.96万元、4414.5万元、6700.71万元、7458.71万元、7581.62万元。
  三、中福在线即开型彩票销售 2005年5月,市首个中福在线即开型福利彩票销售大厅在市区庚亮北路正式营业,2007年分别新增永修县、都昌县2个销售厅,2010年10月,调整市区九龙街和武宁县2个销售厅。后因全国游戏调整,部分销售厅暂停销售,目前只保留市区和武宁县销售厅。至2010年,全市共销售中福在线即开型彩票1256.42万元。
  四、公益金筹集 1990-2010年,全市共销售福利彩票6.11亿元,其中即开型福利彩票1.63亿元,中福在线即开型福利彩票1256.42万元,电脑福利彩票4.35亿元。通过发行福利彩票,为国家筹集公益金1.85亿元,其中市、县8257.32万元。资助235个社会福利院、光荣院.敬老院和“星光计划…‘明天计划”“蓝天计划”等社会福利和公益项目。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