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层政权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83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基层政权建设
分类号: D62
页数: 3
摘要: 20世纪90年代初,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通知》《关于在全市农村推行村务公开、加强村级民主制度建设的通知》《关于认真做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每届发文)《关于进一步搞好乡镇(街道)政务公开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乡(镇)人民政府指导村委会工作规则》等政策性文件和规章,保证全市村民自治工作的全面推进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 政权 政治制度

内容

20世纪90年代初,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通知》《关于在全市农村推行村务公开、加强村级民主制度建设的通知》《关于认真做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每届发文)《关于进一步搞好乡镇(街道)政务公开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乡(镇)人民政府指导村委会工作规则》等政策性文件和规章,保证全市村民自治工作的全面推进和健康发展。1993年,全市推行统一使用省民政厅印制的村(居)委会成员当选证。1994年,按省民政厅部署,全市村委会选举工作以星子县乡镇作为试点推行,采取户代表选举形式,其他县(市、区)选1-2个乡镇开展试点工作。1996年,市政府下发《九江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全市100%的建制村实现村务公开,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由为民做主转变为让民做主。1997年起,推行乡镇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950-/0以上的村建立公开栏,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90%以上的农村建立保障民主监督的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聘请社会监督员,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长效机制,优化村民自治的社会环境。1999年,在都昌县乡镇开始进行“海选”(选民1人1票推荐候选人)试点工作,尔后在全市逐步推开。2000年,借鉴村委会选举经验,改革完善乡镇和村级党组织选举,利用4个月时间,完成全市2160个村委会首次“海选”任务。2009年,永修县被命名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
  2008年,全市农村进行第七届村委会选举。选举组织工作做到统一届期、统一部署、统一指导、统一实施。平均参选率为90.5%,当选村委会成员年龄在45岁以下、高中文化以上的增多,中共党员比例呈上升趋势,12个县(市、区)的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一肩挑”比例高达35%。村“两委”(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同时进行换届选举、“一票双推”“两推直选”“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方式在村级党组织选举中得到推广。重视“难点村”“重点村”选举,提高妇女当选比例,引入“司法公证”制度,实行“无提名候选人”的“自荐直选”选举。当年,都昌县、永修县、修水县、瑞昌市、庐山区5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全省村民自治模范县(市、区)”,其中庐山区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市有97个乡镇命名为“全市村民自治示范乡(镇)”,986个村被命名为“村民自治示范村”。
  第二节城市社区建设 1991年起,建成市、区、街、居四级便民服务网络。社区服务网络由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优抚对象服务、社区康复服务、家庭劳动服务、便民利民服务、文化生活服务、儿童青少年服务、民俗改革服务、安全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等服务网络组成。社区服务业的管理实行《社区服务证书》制度。1997年6月,市社区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服务,并被誉为政府的“民心工程”。1999年3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居民委员会建设达标升级活动,将居委会按不同的标准,由低到高分别定为三级、二级、一级。
  2000年,开始由“社区服务”扩展到推进“社区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影响,多次接受民政部及省市领导的视察和指导,浔阳区和庐山区被确定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2001年,全市在浔阳区湓浦街道对原有24个居委会进行整合,划分为12个社区,并以点带面,将全区原有的126个居委会管辖区,重新整合划分85个社区。全市由原来的364个居委会,重新调整划分为347个社区居委会。2002年10月,浔阳区被民政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2004年,创新推出“组织联动互商、文化联乐互融、信息联享互通、人才联姻互补、服务联手互惠、爱心联倡互助”的“六联六互”城乡社区对接互动活动。
  全市186个城乡社区结成互动共建对子,形成“区县对接、街乡互动、居村双赢”局面。2008年,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权责统一,事费统一”,确定政府部门与社区自治组织相互间“指导与服务、协助与监督”关系,“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形成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活动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2009年,浔阳区再次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先后3次在全国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介绍经验,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民政部称为“全国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0年,浔阳区建成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其他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均在200平方米以上。实行“一门式办公”。全市通过“区(县)办、街办、居办、合办、单位办、个人办”等“六轮”驱动办法,建立区、县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个,街道、城镇老年福利服务机构20多个、社区老年服务站150个,总面积47000余平方米。浔阳区社区安装信息网络软件设计平台,居民不出社区便可享受“求助服务”。全市建立社区警务室198个,配备社区民警200余人,建立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2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普遍建立单独的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安装全民健身器械,配备微机、电视机、电话等现代化办公设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社区工作者,全市社区居委会新任居委会干部平均年龄40岁以下、均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中专文化程度占30%。社区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实现“自己的当家人自己选,自己的难题自己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第三节农村社区建设 1998年起,全市农村推行村务公开、加强村级民主制度建设工作。 2001年,市民政局被评为全市优化环境年先进单位。2002年,市、县组织部、农工部和民政局举办1-2期村落社区主要骨干、乡镇领导和村级组织负责人培训班,使全市所有乡村分管领导和“一会六站”骨干普遍轮训一次以上。全市调整和改选志愿者协会会长和各站站长460人次。2003年初,随着城镇化建设推进,全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制定《九江市农村村落社区星级评定实施意见》,组织全市开展“星级村落社区”创建活动。全市先后对近700多个“星级村落社区”分别给予资金扶持和表彰。2004年,在省民政厅倡导和市民政局组织下,都昌县22个村落社区与浔阳区、庐山区以及都昌县城镇等10个城市社区,在全省率先以签订“协议书”形式建立联谊结对互动关系。市民政局以此为发端,在全市180个城乡社区开展对接、互动、交流与合作活动。按照“在举措上落实互动、在优势上寻求互补、在效果上追求互赢”原则,全市城乡结对社区共举办32场“小巷总理”与农村“村落会长”社区管理经验交流会,双方参会交流人数达到640多人次;有30多个城乡社区开展互访互学活动。全市城乡结对社区共吸纳近3000名农村村落社区村民进城务工。浔阳区、庐山区等结对社区还为12名农家女在市区找到家政钟点工工作。城市社区还帮助部分村落社区村民在城里开辟农副产品摊位。有52个结对社区,开展“送百场戏,进百个村落(社区)”活动。城市社区帮助农村村落社区成立和培训腰鼓队、歌舞队1800多个。
  2006年,全市为村落社区村民赠订各种科技书刊200多万册,组织和动员志愿者中致富能手,与贫困农户结为帮扶对子。都昌县周溪梅沙村落社区,通过协会科技信息传递站培训,引导村民发展珍珠养殖,全村落105户农民入股养殖珍珠,当年100多户村民靠养殖珍珠脱贫致富,有4户买小轿车。社会救助站通过开展互助互济活动,全市3872个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累计与17670多户特困户结为帮扶对子。1400个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担当86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2300个新农村建设发展基金理事会义务管理和服务工作。2007年,全市15万多名村落社区志愿者当中,有县、乡退居二线及退休领导和干部近2万人,私人老板和致富能手3万多人。都昌县狮山乡李贺村靠打工致富的城市房地产老板李辉勤,先后捐款195万元,为村落架桥铺路,装自来水,修建小学和活动中心等,还资助40多名学生上大学。全市村落社区争取社会个人力量捐款2000多万元,兴办村落社区公益事业3万多件次。2008年,志愿者协会把宗族祠堂、废弃校舍、仓库、民居等农村闲置场所,改为村落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开办娱乐活动中心,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评选清洁户、文明户、好媳妇、好丈夫、好公婆、好孩子等活动,做到民间纠纷调解不出村落。2008年始,全市乡镇普遍建立“中心+村落”的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示范点。进一步完善村级“中心”和村落社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村落社区建设,先后有22个兄弟省、市、200多个县(市、区)民政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及国内专家学者到市考察,省民政厅先后3次在市召开全省村落社区建设现场经验交流暨理论研讨会。2009年,都昌县、彭泽县、湖口县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总量居全省第一。
  2010年,全市村落社区发展到3872个,达到村村都有2个以上村落社区示范点。村落社区组织形式由“一会六站”(即:志愿者协会,互助救助站、公益服务站、环卫监督站、文体联络站、纠纷调解站、科技信息传递站)构成。有以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和老复员退伍军人为主体的村落社区“五老”志愿者队伍15万余人。全市社区群众踊跃参与兴办公益事业活动,自愿捐款达到2600多万元,兴办公益事业4600多件,其中捐款修路1550千米,新建生活垃圾窖8200多处,清理污水沟7100多处,改造饮用水塘3460处。村民自主参与村务管理。都昌县蔡岭镇谭朝文村近十年来账目一直不清,村落社区成立后,志愿者协会组织村民代表开展财务清查,村务公开后,村民自愿筹资筹劳,不到1个月就建成1条长200米宽2米的水泥路。同年,市委、市政府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村落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两项工程一起抓,以647个自然村落为社区示范点。重点选择1801个自然村落社区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安排1.5亿元发展补助资金。并组织和安排市直近百个部门和单位挂点帮扶。提出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在全市形成各部门和单位广泛参与村落社区建设“横向网络系统”。并先后在寒暑假期间,组织近千名城市社区中小学生与农村村落社区青少年开展“一对一”“一帮一”“小手拉小手”互帮、互学、互访等生活体验活动。全市200个城乡社区开展对接互动活动。当年,都昌县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县”。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