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医政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47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医政管理
分类号: R197.322
页数: 3
摘要: 1991年,全市开展病例质量抽样检查,市直医疗单位甲、乙两类病例占抽查病例总数83.6%,市妇幼保健院获总分数第一名。全市县以上医院治愈好转率96%、人出院诊断符合率96.5%、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7%。1992年,对市直医疗单位进行3次医疗质量大检查,结果显示各医疗单位病例和处方质量有所提高,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和完善,未发生等级医疗事故。
关键词: 医院 行政管理

内容

1991年,全市开展病例质量抽样检查,市直医疗单位甲、乙两类病例占抽查病例总数83.6%,市妇幼保健院获总分数第一名。全市县以上医院治愈好转率96%、人出院诊断符合率96.5%、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7%。1992年,对市直医疗单位进行3次医疗质量大检查,结果显示各医疗单位病例和处方质量有所提高,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和完善,未发生等级医疗事故。1993-2000年,全市各级医疗单位继续提升医护质量,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质量控制和医院感染监控。2001-2002年,全市实行和完善医疗机构法人代表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负责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创建“信得过医院”活动,通过考评,对群众确实信得过医院授予“信得过医院”匾牌,予以通报表彰,在医疗、科研、设备等方面经费扶助上优先安排。活动中,推行“病人选择医生”“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等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2004年,医院实施全程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质控网络。2005年2月,市一医院、五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德安、武宁、修水县人民医院等7家医院首批获“全省群众满意医院”称号。在继续“群众满意医院”创建活动同时,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2006年,将“医院管理年”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出台《九江市卫生局关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实施意见》《九江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考核方案》《实行医疗市场秩序整治工作责任追究制的若干规定》《九江市医疗机构审批工作程序》《九江市医疗机构巡查工作方案(试行)》《关于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改善医疗服务若干措施的通知》等制度。2007年,印发《九江市医疗技术准人管理实施意见》《九江市卫生局关于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实施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市一医院开展“防范纠纷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及技术比武活动,“三基”考试合格率达96.5%,健康教育知晓率达100%。同年,在全省最先开展医院巡查,组织专家组对市直6家医院和石化医院进行院感、检验、护理、药剂等专项质量工作检查,健全质量控制组织,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在全市县以上医疗机构推广“医疗后服务”“优质诊疗组”“医护连心卡”“一卡通”“一单通”“一站式服务”“知情签字制”等服务举措,方便群众就医。推行医疗服务信息公开,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定期向社会公布医疗服务信息、价格信息、收费信息和行业作风建设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为病人提供透明、优质、高效、价格规范医疗服务。在各级医院推出“医院对社会、科室对医院、个人对科室”三级服务承诺,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对卫生工作监督;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行节假日医疗服务,实行全天候抽血和各类急诊检查,对出院病人进行电话随访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对急救病人实行先抢救后交费。市妇幼保健院开展“温馨护理”活动,实行护士长与病人“五见面”制度;瑞昌市将药品价格降低5%,实行新、旧药价同步上墙公示。2009年,市卫生局对全市12所县级人民医院、6家县中医院、4家妇幼保健机构进行评审,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科室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对不合理用药及时进行干预,并在每月考核中通报。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权限。2010年,开展院前急救、临床护理、检验比武活动,组队参加全省临床技能大比武活动,取得院前急救全省团体第一名,护理、检验团体二等奖,6人获得“岗位技术标兵”称号。
  二、医院等级评定 1994年,各级医疗单位逐步推进医院分级管理。修水县医院、武宁县中医院分级管理试点进展顺利,修水县医院首次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1995年3月,全市医院分级管理现场会在修水县召开,修水县医院、武宁县中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1996年,全市加大医院分级管理力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当年武宁县医院、庐山区医院分别通过“二甲”和“二乙”医院评审,修水县白岭、大桥、山口、三都,德安县邹桥、磨溪6所中心卫生院被评为“一甲”医院。2008年11月,市中医院接受省卫生厅三级甲等中医院评审;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分别接受省卫生厅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同年,修水、德安县人民医院被确定为第一批申报二级甲等医院。2009年,市保健院、三医院、五医院通过省厅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评审,解放军一七一医院获南京军区后勤部授予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称号。至2010年,全市共有三甲医院7所、二甲医院22所,县级医院均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三、医疗纠纷处理与事故鉴定 20世纪90年代,成立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从医疗事故认定、赔偿、处罚等方面对医疗事故进行处理。2002年9月,医疗事故认定由社会学术团体(医学会)担任。市医学会组建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聘用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专家186人为第一届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2005年,共处理和接待来信来访31余起,对市五医院、解放军一七一医院、石化医院等10起医疗纠纷及时进行调解和处理。2006年12月,聘用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专家359人为第二届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2008年共发生医疗纠纷146起,其中市直医院发生医疗纠纷24起:经医疗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参与协商处理102起,86起纠纷解决:通过各级协调委员会处理15起,8起纠纷解决。2009-2010年,全市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市卫生局、市综治办、司法局、公安局共同制定《九江市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实施意见》,全市组建市、县二级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15个,设立百余人医学和法学专家库,其中市级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医疗专家36名、卫生行政人员2名。2010年,全市共发生医疗纠纷173起(其中市直医院发生医疗纠纷31起)。经过医疗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参与协商处理127起,通过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处理46件。
  四、医疗市场管理 1991-1993年,全市每年开展医疗机构整顿。1994年9月,各县(市、区)根据国务院发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清理整顿各地医疗机构,对游医和无证诊所进行取缔,对违纪违法行医案件进行查处,医疗秩序有所好转。1995年6月,《九江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通过省卫生厅审核和市政府批准,市成立医疗机构监督办公室。各县(市、区)相继成立医疗机构监督办公室,制定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10月,市医疗机构监督办公室对城乡1800余名个体行医人员进行考试,合格率70%,不合格者不予办理行医执照。1996年起,每年重点抓好医疗机构登记、审批和发证工作。当年,部分县(区)开展医疗秩序清理整顿,取缔个体和社会无证诊所235家,有效净化医疗市场。
  2001年,全市共检查医疗机构3065家(次),查处医疗机构161家,查处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情况21个,清理整顿性病诊疗机构12家,检查个体医疗机构医务人员1052人(次),对一次性输液(输血)器使用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医疗广告17起,取缔无证行医66个。2002年4月,市卫生局与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清理在药店内设置“坐堂医”的通知》,对市区内27个药店进行清理,清理在药店内设置“坐堂医”2个。全市共出动监督执法人员73人(次),检查药品零售企业242个,取缔药店内设置坐堂非法行医31家,非法行医人数32人。对23件未经批准擅自刊登或传播医疗广告予以停刊或停播:对46件已批准、但未按规定宣传医疗广告立即整改,停止违规行为,移送工商部门处理2起。2002年,全市共检查医疗机构3823家,取缔无证行医368家,处罚超范围执业医疗机构78家,没收药品、器械20余万元;制定《九江市性病诊疗机构资格评审检查标准》,组织医学专家对市区内16家从事性病、皮肤病防治工作人员及机构进行重新审核。2004年,全市检查24所县级医疗机构、24所乡(镇)卫生院、48个村卫生所、260余所企业职工医院(卫生所和民营医疗机构)。走访40余家企业,征询对当地医疗机构清理整顿工作意见。全年共取缔非法行医58起,立案23起,处理违规医疗广告16起。2005年,市卫生局会同市科技局、计生委等6家单位下发《九江市医疗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4月下旬和5月初,对浔阳区、庐山区50家口腔医疗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移送工商管理局违规违法医疗广告79起。
  2006年,检查机构828家,查违规行为171起,取缔非法行医57起,移送工商部门处理违法、违规广告15件。2007年,各县(市、区)召开多部门联合会议21次,监督检查2532家,查违规行为168起,吊销机构执业许可证29家,取缔无证行医45家,移送工商部门处理违法、违规广告20件。检查机构828家,查违规行为171起,取缔非法行医57起,移送工商部门处理违法、违规广告15件。2010年,卫生部门监督医疗机构1656户次,取缔无证行医诊所42户;移送工商部门处理违法、违规医疗广告16件;处罚“医托”4名。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