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村改水改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46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农村改水改厕
分类号: R123.9
页数: 2
摘要: 1991年始,在扩大前期农村改水受益面同时,推进集中式供水模式.提高自来水人口受益率。1995年,彭泽县获“省农村改水先进县”命名,庐山区新港镇官洲村水厂获“省农村改水先进水厂”命名。1996年,九江县新洲自来水厂获“全国农村百佳水厂”命名。1998年洪灾后,当年恢复重建水井73511口(处)、自来水工程81处,在灾后重建中,不断加大小型自来水工程力度。2003年,市自来水受益人口增幅为全省第一。
关键词: 农村给水 给水卫生

内容

1991年始,在扩大前期农村改水受益面同时,推进集中式供水模式.提高自来水人口受益率。1995年,彭泽县获“省农村改水先进县”命名,庐山区新港镇官洲村水厂获“省农村改水先进水厂”命名。1996年,九江县新洲自来水厂获“全国农村百佳水厂”命名。1998年洪灾后,当年恢复重建水井73511口(处)、自来水工程81处,在灾后重建中,不断加大小型自来水工程力度。2003年,市自来水受益人口增幅为全省第一。2005年,星子县、湖口县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CES)项目县,完成县域内所有农村中小学校水与环境卫生设施现状普查。2005年1月9日,《江西日报》第一版刊发《改出农村新天地——卫生九江健康万家》,对市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予以报道。2006年,全省开展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全市完成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数核定工作,武宁县、彭泽县被确定为省国家级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县。当年,全市争取专项补助资金61万元,小型自来水厂项目14个,涉及9个县(市、区)14个行政村。2008-2010年,彭泽、九江、永修、星子、湖口、瑞昌县(市),相继确定为省国家级农村饮水质卫生监测项目县,全面完成年度监测工作,按时上报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总结。“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村改水受益率从2006年86. 13%提高到2010年94.38%,农村饮用自来水受益率为从2006年43%提高到2010年54.06%。
  二、农村改厕 1991年以来,市农村改厕工作本着“谁受益、谁出钱、民办公助、各方集资”原则逐步展开,至1993年,农村累计建成卫生厕所20.8万座,占总农户28.250-/0,其中粪便经无害化处理(简称“无害化”)厕所7.95万座,占总农户10.7%。1998年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卫生厕所11.28万座,无害化厕所2.988万座。至2004年底,累计建卫生厕所48.76万座,普及率为56.39%,其中无害化厕所21.15万座,普及率为24.45%。2005年,市政府将血吸虫病疫区厕所改造工作作为防治血吸虫病一项措施。市爱卫会、财政局、卫生局联合印发《2005年农村改厕(血防)项目实施方案》,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三格式化粪池卫生厕所建造,资金由国家、省、市、县各出一部分,农户自筹一部分,规范施工,督查验收。当年,完成改厕农户22600户,国家、省级专项补助678万元,项目覆盖7个县区、64个乡镇、184个行政村、632个自然村,其中1 00%农户改厕自然村为60.57%。2006年改厕2.37万座,上级财政专项补助575万元。2007年改厕4.98万座,上级财政专项补助2490万元。连续三年争取项目数与专项资金额均达全省总数额1/3以上。当年实现改厕7.49万座,项目外农户自发改厕2.51万座,为年改厕数33.51%。2008年,市血防所、九江学院医学院、市爱卫办深入疫区联合开展《血防改厕对降低钉螺感染和居民感染的效果观察》课题研究。数据分析显示:血防疫区改厕后传染源得到有效控制;疫区村改厕率必须达50%以上,才能显示这种效果。2008-2009年,完成农村改厕项目25100户,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1631.5万元,项目涉及12个县、131个乡镇、405个行政村、809个自然村。2010年,完成农村改厕项目2万户,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1300万元,项目涉及11个县、133个乡镇、397个行政村、703个自然村。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6.39%.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58.56%。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