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档案信息化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34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档案信息化建设
分类号: G270.72
页数: 2
摘要: “十一五”期间,市、县两级档案信息化基础设备全部配备由省档案局推广使用的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实现档案数字化、现代化管理。2006年6月,《“数字九江”规划暨九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颁布实施。市、县两级档案部门所配置计算机由“九五”末3台增至2010年40台。市、县档案馆机读目录由“九五”期末的2万条增至2010年43万条。
关键词: 档案工作 网络化

内容

2000年,市档案局档案信息使用网络版3Hmis档案管理系统,系统包括文件管理、档案管理、资料管理、检索、利用、保管、鉴定、移交接受、编研、统计、数据管理、系统维护。当年,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培训,组织专人对市委、市政府等部门全宗档案输入计算机网络。“十五”期间,加大投入力度,市、县两级档案部门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当地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中,所属档案馆基本购置微机,多数安装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十一五”期间,市、县两级档案信息化基础设备全部配备由省档案局推广使用的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实现档案数字化、现代化管理。2006年6月,《“数字九江”规划暨九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颁布实施。在《数字九江”规划》中将加强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列入“十一五”期间市加快重点行业信息化进程工作内容,明确“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目标、任务,把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档案数据库建设、公开档案信息网络查询利用等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内容列入市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电子政务工程。同时,把档案数据库条目增量列入十一五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集中人力、时间、财力,有序推进馆藏传统载体档案“三库”建设进程。到2010年,全市各级档案馆馆藏档案数据库数据达110万条,其中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数据库数据达60万条(页),案卷级目录8万条,文件级目录42万条,重点档案原文8万页。市、县两级档案部门所配置计算机由“九五”末3台增至2010年40台。市、县档案馆机读目录由“九五”期末的2万条增至2010年43万条。
  二、网站建设 2000年9月,市档案局建立局域网。2001年,市档案局在互联网上设立档案信息网页。2003年11月18日,九江档案信息网站开通,分设馆藏介绍、伟人论档、政策法规、现行文件等12个栏目。2004年4月,实现局域网、政务网、因特网3网联通,提高档案信息传输速度。2007年8月,九江档案信息网进行改版,在首页增设网上展厅、珍档荟萃、档案园地、视频档案、历史驿站等内容。定期进行工作动态、现行文件、开放档案和九江市大事记等内容的发布更新。至2010年,网站点击量近17万人次,并在2009年省首届档案网站评比中获三等奖。2010年年底,修水县、庐山区、武宁县、瑞昌市、九江县、湖口县、都昌县7家县级档案部门网站向社会开通。修水、庐山档案信息网站栏目设置新颖、地方特色浓郁、内容更新快,在全省首届县级档案网站建设检查评比中获优秀网站。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