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篇 史志档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308
颗粒名称: 第五十八篇 史志档案
分类号: K2
页数: 14
摘要: 九江是江西产业工人出现最早、人数最多的地区,也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在江西建立最早的地区之一。大革命时期,工农运动一直处于全省领先位置。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相继在九江策划南昌起义和发动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分别属于湘鄂赣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全市233个乡镇中,老区乡镇208个(各根据地与游击区),占89.3%。众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九江领导和从事革命活动,留下许多革命遗址和纪念建筑。
关键词: 民族历史 民族志

内容

九江是江西产业工人出现最早、人数最多的地区,也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在江西建立最早的地区之一。大革命时期,工农运动一直处于全省领先位置。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相继在九江策划南昌起义和发动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分别属于湘鄂赣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全市233个乡镇中,老区乡镇208个(各根据地与游击区),占89.3%。众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九江领导和从事革命活动,留下许多革命遗址和纪念建筑。1991~2010年,全市党史研究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均有较大突破,尤其在资料征集、专题调研、编辑出版方面都有一批科研成果,以期刊编辑、影视宣传、纪念活动、专题资政、红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党史宣传取得新成绩。
  20年来,盛世修志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识,市方志编纂工作也走在全省前列,首轮市、县(区)志书已出版发行,二轮县(区)志多数完稿付梓,二轮市志和部分县志编纂工作正在进行。市、县年鉴编辑出版和行业志、部门志、地情资料开发整理也初见成效。
  全市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轨道,市、县级档案馆新馆纷纷建成开馆,硬软件建设迈上新台阶,档案征集、保存、管理、利用恰逢其时,意义彰显。市档案馆和庐山档案馆获国家二级档案馆称号,档案队伍建设和业务学习培训达到新水平。
  第一章党编研第一节资料征集 1991年以来,市委和各县(市、区)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为征集党史研究相关资料,共发出函电2706件,并多次派人到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省(市)以及省内老苏区走访2378人次,获得各种文献资料、走访记录、文电抄摘、复制资料共300万字。参与福建、浙江、安徽、江西4省协作《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史料》(上下集)资料征集工作,至1995年,汇集赣东北和皖赣边(包括都昌、湖口、彭泽县)苏区建设和武装斗争等文献资料、回忆资料共532.2万字。
  2000-2010年,为中央党史研究室提供《人民英雄大典》中九江地区英雄人物稿20篇,九江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稿4篇,将军和副省级领导干部稿7篇,共4.5万字。
  第二节专题研究 1991年,继续完善党史原专题研究及相关资料整理。至1992年,相继完成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下达的专题有南昌起义是在哪里、在什么会议上决定的;收回九江英租界的斗争;湘赣边秋收起义过程中是否在修水、铜鼓一带开展土地革命斗争;1928年9月17日在修水台庄召开中共红五军和五县中共县委联席会议情况;主力红军长征后湘鄂赣边的武装斗争及白区的地下工作情况。完成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下达的专题有五四运动在九江的情况;“江永”轮爆炸事件始末;星子暴动情况;赣北岷山根据地的建立及斗争;第二次全省党代会及前后的江西革命形势;德安县苏维埃政府建立始末;赣东北第一游击大队斗争史;解放前夕武宁县地下党活动概况。完成闽浙皖赣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协作区下达的专题有红十军两次出击赣北的情况;中共闽浙赣永修特区委建立始末;中央三次“左”倾错误对湘鄂赣省的影响;武宁苏区反围剿斗争;修水苏区的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永修杨岭山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及斗争;中共彭泽中心县委建立始末;中共赣北工委的建立及斗争情况;中共都湖鄱彭中心县委建立及活动;红五纵队攻打瑞昌县城失利情况;红十七师三进修水情况;修水苏区反“恋爱研究社”之始末:都湖鄱彭游击根据地情况;新四军都昌留守处建立始末及破坏情况;新四军(抗日军)修水通讯处;中共彭泽大工委的建立及斗争情况;瑞阳边区抗日根据地的组建与斗争。至2009年,相继完成社会主义时期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下达党史专题34个,自定党史专题17个。
  第三节书刊编辑出版一、《九江人民革命史》编辑出版 2000年4月,经市委批准,市委党史办公室成立《九江人民革命史》编写小组。历时1年,完成出书任务。全书设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4篇24章,共34.3万字。2001年5月,《九江人民革命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县级人民革命史编辑发行 1991-2006年,继修水县、瑞昌市后,星子、德安、武宁、永修4县党史部门相继编辑及内部发行当地人民革命史。2010年,彭泽、湖口、都昌和九江县人民革命史仍在编辑之中。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县级人民革命史编辑发行情况一览)=] 三、市组织史资料编辑出版 1991年,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市档案局共同编辑《中国共产党江西省九江市组织史资料(1925-1987》>,先后从组织部、档案馆、民政局、教育局、党校以及浔阳区教育局、庐山区委办公室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开展工作。1993年12月,该资料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
  四、县级组织史资料编辑出版 1991年以来,继修水县、武宁县、永修县、浔阳区、庐山区、都昌县、德安县7县(区)之后,至1998年,瑞昌市、九江县、湖口县、彭泽县、星子县5县(市)以及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先后编辑出版本县(市、山)中共组织史资料。时间跨度从1925年7月中共九江地方组织的建立到1987年10月。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县(区)组织史资料出版情况一览)=] 五、市中共党史大事记编辑出版 1994年4月和1999年lI月,先后编辑印刷发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九江市党史大事记》和《解放后五十年中共九江市党史大事记》。上限1919年五四运动,下限1999年5月。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市党史大事记出版情况)=] 六、县(区)中共党史大事记编辑发行 1991~2010年,继武宁县、都昌县、德安县、九江县、永修县之后,湖口县、星子县相继编辑发行本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50年党史大事记。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县级中共党史大事记编辑发行情况一览)=] 七、地方中共党史书籍编辑出版 1991-1999年,市、县两级党史部门先后编辑《赣北革命史话》《冯任纪念文集》《九江市企业组织史资料》,并相继交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进入21世纪后,市、县两级党史部门进一步开展地方党史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研究。至2010年,先后编辑出版或内部发行《中国共产党九江地方简史》《九江人民革命史图册》《众志成城——九江98抗洪史料》《九江“11.26”抗震救灾纪实》《九江为民工程大事记》《九江民营经济在发展》《九江红色记忆》《九江抗冰救灾实录》《九江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资料汇编》《庐山与全面抗战的形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首届湘鄂赣苏区论坛文集》,总字数达232.8万字。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市县地方中共党史书籍编辑出版情况一览)=] [=此处为表格=] 八、《九江党史文萃》编辑 1991年,继续编辑出版《九江党史通讯》。1993年更名《九江党史文萃》,设有“党史论坛”“专题研究”“回忆与思考”等学术性、史料性栏目。同时设有“人物春秋”“赣北英烈”“先驱风范”等教育性、可读性栏目。还开辟一些专栏,配合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纪念活动。至1994年停刊,共出刊11期,33万字。2008年1月,修水县委党史研究室创办《红色修水》。同年《九江党史文萃》复刊,为季刊。2009年《九江党史文萃》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党史期刊。至2010年,《红色修水》共出8期,96万字;《九江党史文萃》复刊本出刊12期,110万字。
  九、《九江大事记》编辑 2007年1月,创办《九江大事记》月刊,聘请123名党史信息联络员,及时提供和记载当月全市党政机关工作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动态,为全市党政领导干部提供服务信息参政。至2010年共出60期,90万字。
  第四节党史宣传一、纪念活动 1993年12月,举办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论文研讨会。1995年8月15日,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座谈会,11月2日举办纪念冯任烈士90周年诞辰座谈会。1997年3月15日.举办收回九江英租界70周年座谈会,7月举办迎香港回归座谈会。2001年,举办邓小平理论和建党80周年理论研讨会。2003年,举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研讨会,12月举办毛泽东110周年诞辰理论研讨会。2005年8月15日,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11月2日举行冯任烈士100周年诞辰纪念大会。2007年3月15日,举办纪念收回九江英租界80周年座谈会。8月28-29日举办纪念秋收起义80周年学术座谈会。2008年5月3日,召开纪念蔡公时遇难80周年座谈会。12月17日举办万家岭大捷70周年学术座谈会。2009年5月15日,举办纪念九江解放60周年老干部座谈会。2010年1月13~15日,承办“庐山与全面抗战的形成”学术研讨会,9月1日,举办冯任烈士殉难80周年纪念会.9月16-17日,举办首届“湘鄂赣苏区论坛”研讨会。
  二、影视宣传 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与九江电视台合作拍摄8集电视片《发生在赣北抗日烽火中的故事》。2006年,合作拍摄36集纪录片《九江英烈》。2008年,合作拍摄30集纪录片《红色记忆》,合作拍摄7集纪录片《八一起义与九江》。2009-2010年,与九江日报社合作,在《九江日报》连载57期《九江红色记忆》。此间,修水县委党史研究室与修水电视台合作,拍摄《红色修水——遗址遗迹篇》《唱响修水红歌》纪录片。德安县委党史研究室与德安电视台合作拍摄7集纪录片《德安英烈》;与中央电视台7套合作拍摄3集纪录片《万家岭大捷》。庐山管理局党委党史研究室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10集大型纪录片《庐山——人文圣山》。
  三、专题资政 2009年7月,市委党史办向市委提交《关于建议积极推进革命遗址保护的情况报告》。同年11月又提交《关于建议积极争取国家红色旅游投资的情况报告》《关于对九江市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建议》。并代市委起草《中共九江市委关于保护利用九江英租界遗址的请示》《中共九江市委关于开发八一起义策源地遗址群的请示》。向省委党史研究室申报18个重大革命旧址项目,要求帮助立项。协助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考察九江红色景区景点,将全市重点革命遗址列入发展红色旅游项目,计8大主题62个景点,以争取列入国家红色旅游二期规划。
  四、红色教育 2008年1月,与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联合举办“2008年迎新春红歌大赛”,历时10日,参赛选手逾1000人。同年,对全市276个革命遗址进行普查登记,实行挂牌保护;列入文物等级的71个遗址进行立碑保护。将一批重点革命旧址作为红色旅游景点,把市区及周边红色旅游景点串连,开辟红色旅游线路7条。2009年9月,创办“九江党史网”,2010年4月19日更名为“九江史志网”。开展党史课进机关、学校、军营、社区活动,组织党史人员上门讲授《九江红色历史回眸》《九江是八一起义的策源地》《收回九江英租界》等课程50余场次,听众1万余人。叶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指挥部旧址创建“八一起义策源地纪念馆”,从开馆到2010年底参观者达13000余人次。
  第二章志鉴编纂第一节方志编纂一、市志编纂 1991年,首轮《九江市志》尚在编纂之中,1992年4月24日、1994年5月27日、1995年4月28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先后举行会议,研究解决市志编纂中的问题,协调推动市志编纂工作进度。2001年11月6日,市政府从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委保密局、市志办等单位抽调数名熟悉九江情况、参加过修志工作、知识结构较专业的人员,组成《九江市志》审稿小组,对市志稿进行审核,并主持修改完善工作。
  2004年12月15日,《九江市志》首发式在九江宾馆举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全体委员、市志各承编单位、各县(市、区)分管修志工作的领导和志办负责人、社会代表、新闻媒体约200多人参加。
  [=此处为表格(2004年版《九江市志》出版情况一览)=] 2008年,市志办依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省政府《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和《九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规定,拟定《关于开展市志第二轮编修工作的请示》《(九江市志)(1991-2010)编纂方案》,上报市政府。10月17日,经市政府第二十七次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启动第二轮市志编修工作。10月30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九江市志)(1991—2010)修纂工作的通知》。12月13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部署《九江市志(1991-2010)》修纂任务,正式开展第二轮市志编纂工作。
  2010年,第二轮《九江市志( 1991~2010)》正在编纂中。
  二、县(市、区)志编纂 1991年前,《永修县志》《武宁县志》《星子县志》《瑞昌县志》已出版发行。1991年《德安县志》《修水县志》出版发行。同年,瑞昌市为完整记录撤县设市前瑞昌县县情,启动《瑞昌县志》(续)编纂。1992年,《彭泽县志》《瑞昌县志》(续)出版发行。1993年,《修水县志》获全国暨全省方志评比一等奖,《瑞昌县志》《德安县志》分别获全省二、三等奖。1996年,《九江县志》出版发行。1997年,《都昌县志》获全国方志评比二等奖、全省方志评比一等奖。1999年、2000年,浔阳区、庐山区分别启动区志编纂工作。至2003年,全市所有县(市)全部完成第一轮新方志的编修任务。2003年10月9日,市政府下发《关于抓紧做好续修市、县两级地方志工作的通知》,规划各县(市)的第二轮修志工作,督促浔阳区、庐山区推进区志编纂,要求庐山管理局和九江开发区、共青开发区开展修志工作。各县(市)开始编纂第二轮志书。2004年,《庐山区志》《永修县志(1985-2000)》出版发行。2009-2010年,《武宁县志》(续志)《都昌县志》(续志)《星子县志》(续志)《瑞昌市志》(续志)《九江县志》(续志)《彭泽县志》(续志)出版发行。至2010年,全市共出版县级地方志书17部,其中二轮(重修)志书7部。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全市县级志书出版情况一览)=] [=此处为表格=] 三、部门志编纂 1991年后,随着《九江市志》的编纂,部分单位开始编纂本行业(部门)志。至2010年,全市公开或内部出版的行业志书有《九江市人民政府志》《九江市人大志》《九江市教育志》《九江市老龄志》《九江市交通志》《九江市政协志》《九江市纪检监察志》《九江市军事志》(含浔阳区、庐山区、九江县、德安县、永修县、星子县、修水县、武宁县、湖口县、都昌县、彭泽县、瑞昌市军事志共13部)《九江市金融志》《九江港口志》《九江市税务志》《九江市文化志》《九江市科技志》《九江市水利志》《九江市审计志》《九江市公安志》《九江市水产志》《九江市纺织工业志》《九江市商业志》《九江市城乡建设志》《九江市供销合作社志》《九江市风俗志》《九江市防空志》等;公开或内部出版的部门(厂矿)志书有《国棉一厂志》《九江市烟草志》《九江化纤厂志》《共青垦殖场志》《武山铜矿志》《都昌县邮电志》《都昌县民政志》《都昌县交通志》《都昌县教育志》《武宁县供销社志》《星子县供电志》《星子县供销社志》《九江市二中校志》(1867-1992)《崇儒励学天下同文——九江同文(儒励)中学校志》《九江市黄金志》《庐山东(西)林寺志》《九江师专志》《九江一中志》等;公开或内部出版的山水志有《修河志》等。据统计已编辑出版各类志书共计100多部。其中《九江市交通志》在全国交通系统评比中获一等奖,《都昌县邮电志》获省方志评比一等奖。2010年,九江军分区被评为“全国方志系统先进集体”。
  第二节年鉴编辑一、市年鉴编辑 2004年3月27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年鉴工作会议,部署《九江年鉴》编辑工作,落实创刊号编辑任务。《九江年鉴》连续出版2004、2005、2006、2008、2009、2010年刊6卷。
  [=此处为表格(2004~2010年《九江年鉴》出版情况一览)=] 二、县区年鉴编辑 2008年,庐山区启动年鉴编辑工作;2009年,永修县、都昌县、武宁县、九江县和瑞昌市启动年鉴编辑工作。
  第三节地情资料开发一、旧志整理 1991年,庐山区政协文史委、星子县政协文史委联合点校出版清康熙版《庐山志》。1992年,庐山地方志办公室重印民国《庐山续志稿》。1996年,江西省古籍整理所点校出版民国《庐山志》、明景泰《石钟山志》。2009年,武宁县志办将明嘉靖壬戌、雍正乙巳、乾隆乙亥、乾隆壬寅、道光甲申、道光戊申、同治癸酉版7个版本《武宁县志》予以整理,定名《明清武宁县志汇编》,同年6月交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0月,九江县志办整理出版清同治壬申版《德化县志》。2010年,都昌县志办开展整理清康熙丙寅版《都昌县志》工作。
  二、地情资料编辑 1992年,市志办与江苏省南通市、四川省德阳市等12城市合编《友城风采》12卷。2005年,市志办开展抢救性的老照片搜集工作,搜集濒临灭失的老照片2000多张,于2008年编辑出版《九江老照片(1868-1949九江影像档案)》。市志办挖掘地情资料,先后编著出版《辛亥革命与九江》《江州陈氏东佳书堂研究》《九江概况》(市委宣传部主编,市志办参与撰写并统稿)《中国九江》画册等地情书籍;参与《九江百年》《九江之最》《九江之旅》《九江之谜》《九江历史名人》等书籍的编著;为《江西年鉴》《九江日报》《九江党史文萃》《九江地方史论坛》《同文校友》《中国九江》《白鹿书院》等书、刊、报纸、网站供稿。
  三、地情资料运用 1991年10月10日,市志办、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联合主办《辛亥革命与九江历史资料展览》,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同年,市志办与市图书馆合作,编辑出版《九江地方文献索引》。1999年,协助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栏目制作专题节目。市志办先后为铜九铁路、九江城市规划、都昌太阳能项目、鄱阳湖风力发电、九景高速公路、九江申报中国魅力城市、庐山申报世界文化景观、浔阳区大中路改造、八里湖新区规划、庐山石门涧和马尾水景区开发、江湖楼规划设计、螺丝山烈士陵园撰写碑文等提供地情资料支持;为国内外文史研究者、寻根觅祖者提供材料咨询。
  第三章档管理第一节档案收集 1991年以来,市(县、区)档案馆分别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分管范围内的档案。2001年5月开始,收集具有地方特色、重点工程、重大事件的档案进馆。市档案局在《九江日报》连续一周刊登《关于征集档案资料的通告》,共征集具有九江地方特色重大事件档案一批,如《九江1998抗洪图片》《九江老字号》《日本侵华史实》等资料共计10余种、560册(张)。
  到2010年,市县两级档案馆馆藏全宗共1333个,案卷607370卷,案卷排架长度935545米,以件为保管单位档案300877件。以件为保管单位档案排架长度734.5米,录音、录像档案110盘,照片档案10692张,科技档案底图235张,电子档案(含磁带187盘、磁盘66张、光盘340张)共计593(盘、张)。馆藏资料资料160489册。其中,市档案馆保存全宗共229个,案卷80380卷,以件为保管单位档案3062件,录音、录像档案40盘,照片档案1484张,电子档案(含磁带180盘、磁盘9张、光盘100张)共计289(盘、张),馆藏资料13717册。
  第二节档案保管 1999年10月,市档案馆新馆为5层框架式钢混结构,建筑总面积1620平方米,其中档案库房1000平方米,档案保管条件得以改善。2000年前,县(市、区)档案保存库房简陋,温湿度靠自然调节,档案霉变情况严重,木质箱柜达不到防火要求。2001年,市档案局组成调研组到各县(市、区)档案馆及资料室调研,撰写全市档案情况调研报告,被省档案局转发到全省档案系统。市委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档案工作,拨款65万元,为市档案馆达标升级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实行按馆藏量每卷1元拨给档案事业费,各县(市、区)先后按市委常委会精神,增大对档案事业经费投入,档案保管条件得到改善。2010年10月,永修县、彭泽县、庐山管理局、瑞昌市档案馆新馆建成投入使用,九江县、湖口县档案馆新馆主体工程竣工,德安县、武宁县、都昌县、修水县档案馆新馆在规划设计中。其他县(市、区)档案馆新馆列入“十二五”建设规划。至同年底,全市14个综合档案馆总建筑面积11762.2平方米,其中档案库房面积8303.3平方米。全市有9个综合档案馆安装密集架,其他馆实现铁皮柜保管档案,库房内基本安装空调去湿机。全市档案馆共有集中式空调44套、去湿机19台、复印机12台、微机106台。保管条件改善,全市档案馆藏质量提高。一些历史原因造成的需要抢救的档案得到及时抢救,至2010年,需要抢救的22385卷档案已抢救1 1083卷。
  第三节档案利用一、档案开放 1992年,开放第一批3575卷新中国成立前档案,到2010年,全市共开放档案730个全宗,121624卷。市档案局18个全宗4185卷新中国成立前档案全部开放,另有市委、市政府等主要职能部门1981年以前的80个全宗,22862卷档案开放。对于已经开放的档案,利用者只需凭有效证件即可查阅,提高利用效率。
  二、查档用档 1991年,全市接待查阅7483人次、20249卷次。其中编史修志8244卷次,工作查考9038卷次,其他学术研究297卷次,经济建设801卷次。同年,市档案馆接待查阅115人次455卷次。2001年,全市查阅6393卷次,主要是工作查考。同年,市档案馆接待112人次查阅,调卷568卷次。2010年,全市查阅7122人次、24154人卷次。其中编史修志6653卷次,工作查考4120卷次,经济建设7817卷次,宣传教育1031卷次,其他4538卷次。同年,市档案馆接待查阅709人次,调卷957卷次。20年来,为市直机关编史修志,调查研究,著书立说,经济建设决策参考做出应有贡献,为广大市民解决实际困难提供档案服务,特别是2010年为解决下乡回城知青的两金问题,接待查档1叭6人次,为904人次提供档案服务。
  三、档案编研 1991年以来,市档案馆编写的资料有:2000年的《九江市档案馆简介》、2002年的《九江大事记》、2003年的《九江百年大事记》、2005年的《九江历史上的今天》《九江市百名优秀人才事迹材料汇编》、2007年的《九江名人录》、2008年的《九江风景名胜简介》等。先后参与编写和提供资料的有《中共九江组织史资料》《众志成城——九江’98抗洪史料》《见证九江抗战》《九江民营经济在发展》等。其中,庐山档案局编写的资料有《庐山大事记》《庐山档案馆指南》《庐山档案全宗介绍》《档案利用效果汇编》《九江年鉴庐山篇》《历史上的今天——庐山台历》等。九江县档案馆编写的资料有《中共九江县委及各部门机构沿革、干部任免情况索引》《县档案馆简介》;都昌县档案馆编写和参与编写的资料有《都昌历史档案丛书》;浔阳区档案馆编写的资料有《浔阳区志》《浔阳区档案馆指南》《浔阳区大事记》《中国共产党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组织史资料》(第一卷)(第二卷)《辉煌浔阳二十年》《浔阳地名古今谈》等。修水县档案馆参与编写的资料有《修水县志》《修河志》《修水一中校志》《修水图书馆志》《修水政协志》《修水军事史》和《修水史略》等;德安县参与编写的资料有《万家岭大捷》《德安县城建志》《德安县人大志》等。星子县档案馆编写的资料有《星子县档案馆指南》《星子大事记》《档案利用效果汇编》等。永修县参与编写的资料有《永修年鉴》《侵华日军暴行史》《修河志》等。武宁县档案馆编写的资料有《武宁诗词》《中共武宁县委历届党代会简介》《武宁开荒造林文件汇编》等。至2010年,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以自编或合编方式,编研档案参考资料累计84种631万多字。共向12家省、市各类媒体报送1500余条,有1000条被采用。其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档案报》刊载160条。
  四、拓展服务功能 2003年5月,市档案局以《九江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收集公开印发“红头”文件2000多件,为公众查阅现行文件搭建基本服务平台。2004年5月,市档案局成功申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至2010年,改建、装修展览厅,挖掘充实档案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先后主办和协办《全市百名优秀人才事迹展》《九江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档案史料图片展》《九江名人陈列展》《纪念九八抗洪胜利10周年图片展》等教育展览活动。
  第四节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数字库建设 2000年,市档案局档案信息使用网络版3Hmis档案管理系统,系统包括文件管理、档案管理、资料管理、检索、利用、保管、鉴定、移交接受、编研、统计、数据管理、系统维护。当年,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培训,组织专人对市委、市政府等部门全宗档案输入计算机网络。“十五”期间,加大投入力度,市、县两级档案部门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当地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中,所属档案馆基本购置微机,多数安装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十一五”期间,市、县两级档案信息化基础设备全部配备由省档案局推广使用的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实现档案数字化、现代化管理。2006年6月,《“数字九江”规划暨九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颁布实施。在《数字九江”规划》中将加强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列入“十一五”期间市加快重点行业信息化进程工作内容,明确“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目标、任务,把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档案数据库建设、公开档案信息网络查询利用等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内容列入市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电子政务工程。同时,把档案数据库条目增量列入十一五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集中人力、时间、财力,有序推进馆藏传统载体档案“三库”建设进程。到2010年,全市各级档案馆馆藏档案数据库数据达110万条,其中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数据库数据达60万条(页),案卷级目录8万条,文件级目录42万条,重点档案原文8万页。市、县两级档案部门所配置计算机由“九五”末3台增至2010年40台。市、县档案馆机读目录由“九五”期末的2万条增至2010年43万条。
  二、网站建设 2000年9月,市档案局建立局域网。2001年,市档案局在互联网上设立档案信息网页。2003年11月18日,九江档案信息网站开通,分设馆藏介绍、伟人论档、政策法规、现行文件等12个栏目。2004年4月,实现局域网、政务网、因特网3网联通,提高档案信息传输速度。2007年8月,九江档案信息网进行改版,在首页增设网上展厅、珍档荟萃、档案园地、视频档案、历史驿站等内容。定期进行工作动态、现行文件、开放档案和九江市大事记等内容的发布更新。至2010年,网站点击量近17万人次,并在2009年省首届档案网站评比中获三等奖。2010年年底,修水县、庐山区、武宁县、瑞昌市、九江县、湖口县、都昌县7家县级档案部门网站向社会开通。修水、庐山档案信息网站栏目设置新颖、地方特色浓郁、内容更新快,在全省首届县级档案网站建设检查评比中获优秀网站。
  第五节档案法规建设一、法规宣传 1991年以来,持续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2001年,开始宣传《江西省档案管理办法》。2005年,市档案局到南昌参加省电视台益智类节目《绝对英雄》录制,宣传魅力九江,提高档案工作社会影响。2006年4月29日,制定《九江市档案管理办法》。随着国家档案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在档案法颁布纪念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通过张贴标语,悬挂宣传横幔,开办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档案法律与法规,并与司法等部门配合,将档案法列入“十五”“十一五”法制学习活动中,用以提高档案系统自身法律观念和全社会档案意识。
  二、执法检查 2001年,市档案局与市人大联合开展全市执法检查,每年联合或单独开展档案执法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通报情况。各县(市、区)对所分管地区每年也进行档案执法检查,共计检查142次,检查面达98%以上。提高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认识,增加对档案事业资金投入。与此同时,市档案局加强对机关档案、企业档案、农村档案、社区档案、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分类监督指导,实现档案业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三、干部培训 1991年以来,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坚持每周五业务学习制度,提高档案工作者自身业务水平。同时针对基层机关档案人员变动频繁,业务水平不高的实际,坚持每年举办1-2次业务培训班,市档案局培训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人员。各(县、区)档案局培训所属机关、乡镇专职档案员。同时配合各系统、各行业协作举办培训班。2001年以后的文件都按照新文书立卷办法整理归档,使档案工作法制化、规范化。至2010年,全市共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200余次,培训人员15000余人次。基层档案人员业务水平和移交档案质量有较大提高。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