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传统舞蹈]德安潘公戏(第三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301
颗粒名称: 十、[传统舞蹈]德安潘公戏(第三批)
分类号: G1
页数: 2
摘要: 正月十六至十八日则集中在场院上进行“穿旗”表演,意为“收兵”,这种习俗在当地世代相传。剧目有8个内容,称为八个保断:起神、田太公长保断、三佰公公保断、三佰公公长保断、望门保断、进门保断、敬果酒和出门保断。乐器有3种:锣、鼓及竹笛,以《柳七娘子游春》曲调为主旋律。全棚剧目称断本,此称呼与宋金杂剧的称谓相同,与宋代《武林旧事》“大小傀儡”杂剧舞队节目几乎一致。有7个大傀儡菩萨,17个面具。德安潘公戏》古老、丰厚、质朴,其表演时间、形式、内容、程序均具有特殊意蕴,在酬神、娱神活动中,突出娱人。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技艺传承

内容

北宋开宝元年(968),从京都开封府到江州做官的潘氏三兄弟,带来都城勾栏瓦肆中的歌舞杂剧花棚会。这种歌舞杂剧,当地人称锣鼓太公戏,亦称潘太公游春、花棚会。据《德安县志》载:每于元春正月初一至元宵,吴山乡12个村庄都要举行花棚会及潘公戏的表演,主要是白天祭祀游春,环村逐疫,送福千家;晚上演戏聚乐,歌舞安康,庆祝平安。正月十六至十八日则集中在场院上进行“穿旗”表演,意为“收兵”,这种习俗在当地世代相传。剧目有8个内容,称为八个保断:起神、田太公长保断、三佰公公保断、三佰公公长保断、望门保断、进门保断、敬果酒和出门保断。晚上表演的基本内容是棚上的傀儡歌舞和棚下的假面表演。乐器有3种:锣、鼓及竹笛,以《柳七娘子游春》曲调为主旋律。全棚剧目称断本,此称呼与宋金杂剧的称谓相同,与宋代《武林旧事》“大小傀儡”杂剧舞队节目几乎一致。有7个大傀儡菩萨,17个面具。德安潘公戏》古老、丰厚、质朴,其表演时间、形式、内容、程序均具有特殊意蕴,在酬神、娱神活动中,突出娱人。表演风格奇异独特,集歌、舞、唱、做、念、打艺术表演于一体,有场次故事、人物角色,其表演动作细腻生动,宛如舞台上戏剧人物,形象地展示戏中的故事情节。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