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276
颗粒名称: 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类号: K85
页数: 3
摘要: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南麓后屏山,1988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文物保护 文物工作

内容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南麓后屏山,1988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桥位于庐山南麓栖贤谷,1988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岭铜矿遗址位于瑞昌市北10千米夏畈乡铜岭山,总面积约2平方千米,为商周时采矿遗址。分别有采矿区、选矿区、冶炼区和矿工生活区。在2000平方米的发掘范围内共揭露出竖井103口,巷道19条,露采坑7处,工棚5处,选矿场1处,出土各种生产、生活用具468件,是古矿冶遗址中获取文物最多的一个点。既有地下开采的井巷遗迹,又保存露天采矿和选矿遗迹,古代矿渣堆积如山。在山坡的原始地表层,揭露出布局合理的工棚、选矿槽、尾沙池、槽坑、储水井等。再现数千年前露天采矿的真实情况。所发现的竖井、巷道均用木材支护,为世界所见最早使用者。遗址出土文物有斧、凿、锹、铲、辘轳、溜槽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多为陶器,其中陶鬲口径42厘米,高46厘米,其容量之大,为全省出土古代炊具之冠。被考古界评价为“国内开采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铜矿遗址,1991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占新发现之-.200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人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云居山塔林位于永修县云居山方圆近300平方米范围内,有唐宋以来僧塔91座,是全国佛教名山中保存僧塔数量最多的一处。其中唐、宋僧塔,均为麻石结构,造型精美,有历史和工艺价值,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秀峰摩崖石刻群位于星子县西北16千米的庐山鹤鸣峰下的秀峰寺内。摩崖石刻跨越时间长,密度大,数量多,价值高。有宋代黄庭坚的“七佛偈”、朱熹的“源头活水”、米芾的“第一山”“青玉峡”等。宋代南康军守李亦的篆体“龙”字,字大3米见方。元丞相剌不花书八思巴文的“虎”字,刻于“龙”字对面的石壁上。“虎”字之大,仅次于“龙”字。石刻群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书法研究价值。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美孚洋行旧址含美孚洋行油库、美孚洋行油库办公楼、亚细亚洋行油库办公楼等建筑物,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美孚洋行旧址位于市滨江路28号,创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为美孚公司在九江设立的分公司。旧址主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12米,共2层。主楼门前排列有6根巨大的石柱,两侧各有2根方柱,柱头均饰螺旋花纹,造型颇为壮观。主楼后为一排砖木结构的小楼房,为洋行职员所居宿舍。美孚油库旧址位于市滨江路77号,创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为美孚洋行设在九江金鸡坡油料储存仓库。钢混结构,东西向,面阔25.15米,进深61.25米,建筑面积1540.44平方米。四面均开一铁门,东面为主门,南北墙上各开4个离地面约2米高小窗。库内纵向建有14根立柱,承接大跨度屋架,库内通风性能良好。旧址原为双坡顶,2003年底维修时改为平面顶。该油库建筑恢宏,容量大,是现存最大的近代工业仓库。美孚油库办公楼旧址(公布时称美孚别墅旧址)位于市滨江路77号,为美孚洋行金鸡坡油库办公楼。坐西向东,楼高2层,分主、附楼。主楼面阔15.84米,进深12.57米,高9米;附楼坐南朝北,面阔9.69米,进深4.3米。该楼建筑外墙为水刷石装饰,四坡顶,红机瓦,室内楼梯、地板均为木构,厅内设2个精美壁炉。亚细亚油库办公楼旧址(公布时称美孚油库办公楼旧址)位于市滨江路77号,为英亚细亚洋行设金鸡坡油库办公楼旧址。该旧址分两次建成,南面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北面建于1918年。楼正门白南至北分别在第四和第八个拱券上刻有“1910”“1918”纪年铭文。为3层砖混结构,东西向,面阔24.2米,进深14.6米,高10.2米,建筑面积816平方米,红砖墙面,四坡顶,红机瓦。楼筑在3米台基上,底层为半地下室建筑,其立面由9根红砖砌筑的立柱支撑上部拱券,组成四周回廊,具有一定韵律感。
  庐山会议旧址原名“庐山大礼堂”,在牯岭西南五里许的掷笔峰前河西路504号。由高观四设计,上海“华中公司”承建。系2层石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830平方米,呈“T”形,长39.7米,宽30.9米,高16.8米,总面积2554平方米。是典型中西合璧宫殿式山地建筑。20世纪30-40年代,系庐山3大建筑之一.蒋介石曾在此多次演讲和进行军事集训。新中国成立后,更名“庐山人民剧院”。1959年中共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共中央工作会和1970年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此召开。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是庐山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重要场所。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庐山大厦位于庐山牯岭掷笔峰下,背依猴子岭,东朝长冲河,顺坡而建。主体占地面积约1860平方米。原为国民党中央党校“传习学舍”、军官训练团旧址,1936年建。其风格主调是西式的,但又揉进民族建筑符号。门前为四坡长而宽的台阶,主立面为纪念碑式造型,主立面的基座高1.65米,中部收束,类似佛教建筑的“须弥座”。大厦内部分前4层部分和后3层部分。前部中间原有盖以明瓦天井,各层以此矩形天井设内走廊,房间左右对称排列。各层天井中有钢丝网,以防杂物及人跌下底层。后部3层,原设有会场、厕所。两侧仍为房间。二楼左右设有大门,通向南北台阶,便于出入。它的前部各层原有2套高级房间,供国民党中枢要人休息。1937年7月16日至8月1日,蒋介石在此召开庐山谈话会。1938年5月下旬,宋美龄在此召集全国妇女抗战座谈会,中共代表邓颖超应邀出席。1946年改为“庐山大厦”。新中国成立后,出席中共中央3次庐山会议多数代表下榻于此。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美庐别墅位于牯岭河东路180号。为英国医生巴蕾1922年所建,1930年赠给蒋介石夫妇。蒋介石将其命为“美庐”。别墅建筑面积996平方米,由2层主楼和1层附楼组成,呈英国拱券建筑风格,端庄典雅。庭院面积4928平方米,石墙相围,流水淙淙,松枝繁茂,凌霄花爬满墙壁。院中一天然卧石上,刻着蒋介石手书“美庐”2字和“虎年中正四月题”一行小字。20世纪30-40年代,蒋介石在这里召见要员,举行会议,接见外国使节,接受递呈国书等。1937年,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2次在这里与蒋谈判,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3次上庐山,有2次(1959年、1961年)下榻美庐别墅。并在楼上会客室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4号别墅位于牯岭东谷柏树路124号,1919年由俄国亚洲银行建造,为石木结构,“T”字形双坡顶,铁皮瓦,高2层,建筑面积559平方米。1927年由国民党省政府主席朱培德购买,作为私家别墅。1959年、1961年中共中央2次庐山会议时,国家主席刘少奇下榻于此。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也曾寓此。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42号别墅位于牯岭东谷长冲河西岸442号,1919年由美国传教士歇尔曼建造,为石木结构,四坡顶,面阔13米,进深28.8米,建筑面积397平方米。20世纪30年代为英国亚细亚石油公司“大班”德国人吴本馥购得。1946年7至9月,美国特使马歇尔8上庐山为国共和谈斡旋调停,均居于此。1961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及夫人邓颖超下榻于此。1990年辟为“周恩来纪念馆”。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6号别墅位于牯岭东谷长冲河东岸176号,清光绪二十四年(1896)由美国驻汉口圣公会建造。该建筑平面呈矩形,石木结构,双坡顶。敞开式外走廊,左右分流式台阶,别墅原名为“美国圣公会海外教会居地”。1946-1948年为国民党励志社所有,主要用以接待外国大使及国民党中枢要人。1959年中共八届八中全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下榻于此,其间起草“万言书”。中央书记处书记、解放军总参谋长黄克诚同时也寓于此。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9号别墅位于牯岭东谷中八路359号,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美国基督教会“北长老会”传教士威廉姆斯·约翰·伊莱亚斯建造,石木结构,坡顶铁皮瓦,主楼2层有敞开式外走廊,造型颇为独特,建筑面积856平方米,1932由省政府主席熊式辉购得,蒋介石曾多次在此召开会议。1959年、1961年中共中央2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下榻于此。1970年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期间,陈伯达寓居于此。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5号别墅位于河东路与将军河交汇处,124号别墅南侧。别墅背依大月山,面向将军河,南侧为176号别墅。l米高乱石围墙护院,院内植有多株珍贵植物。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建造,原来为2层。1924年美国传教士杜克尔购得。1946年售给国民党励志社,同年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居此。1970年别墅进行维修改造,成为1层。同年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时,毛泽东下榻于此。别墅原为欧洲典型的古堡式建筑格调,平面不规则布局,四坡带折叠式铁瓦屋面。虽经改造,但主体样式、风格特点仍然较为明显。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位于修水县城凤凰山路,名冷家祠,原为修水商会钱业会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坐北朝南,1进2重,分别为1幢砖木结构平房和1幢混凝土2层楼房,麻石门框,小青瓦屋面,四水归内,中有天井。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在湘鄂赣边组织秋收起义。12日,由共产党员卢德铭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和湖南平江工农义勇军攻克修水县城。当月下旬,与湖南浏阳和湖北崇阳、通城的农民自卫军在修水山口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驻在县城冷家祠。何长工等人奉命设制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9月9日,秋收起义第一枪在修水打响,以镰刀斧头为标志的红旗从此诞生。该旧址上堂前为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设计、制作的地方,左右房间为师长、副师长办公与居住。下堂前左、右各2间房,为师部参谋、副官、军要、机械、医务、被服、管理、军医8个办公室。天井为青石铺砌,两侧厢房为警卫战士陈士榘、韩伟值班室。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