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物博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27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文物博物
分类号: G26
页数: 24
摘要: 2004年,参与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2007年,参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市新发现文物点2679处.其中古遗址259处,古墓葬425处,古建筑1322处,历代石刻8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047处。
关键词: 博物馆 文物保护

内容

2004年,参与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2007年,参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市新发现文物点2679处.其中古遗址259处,古墓葬425处,古建筑1322处,历代石刻8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047处。
  二、成果分类古遗址石堵圈遗址:位于共青城江益镇跃进村清明桥村北0.5千米处,遗址呈椭圆形,外围有夯打土围墙,高约1.5米,朝南有一进口处,上为平地,种有农作物。属于典型的商周遗址。2010年,被录入江西“百大新发现”名单。
  大前窑址:位于都昌县和合乡大前村。明初洪武年间,奉旨意,由县府抽调窑工在此修筑砖窑108座,为南京城墙烧制砖块。窑址沿鄱阳湖就地势简单修筑,窑洞使用时间不长。存窑址4座。
  柳山书院遗址:位于武宁石渡乡境修河南岸。唐贞元年间,衢州司马柳浑曾弃官隐居山中,此山因此名“柳山”。书院绝句为宋名道白玉蟾题写,2010年,被录入江西“百大新发现”名单。
  吴城码头遗址:位于永修县吴城镇修河东岸,由长条红砂石块垒砌而成。码头通道宽约2.5米,有台阶可达江岸。
  姑塘码头遗址:位于庐山区姑塘镇沿鄱阳湖一线,计有码头10余个,全为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垒筑而成。大码头宽约5-6米,小码头宽约2~3米,码头附近裸露有大量瓷片瓦砾。2004年,被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梧桐岭古商道遗址:位于湖口县梧桐岭经殷山水库至水车港,计有4.5千米。该遗址是安徽茶叶、棉花等产品运往九江之通道。商道始于唐代,明清最为繁荣。遗址商道为石砌,并有凉亭、酒店、馆舍等遗存及“吴楚通衢”碑刻。
  芦峰岭古商道遗址:位于彭泽县上十岭垦殖场芦峰岭。路面宽约1米,由石块顺山沟沿水流方向铺垫而成。清乾隆间,该山路是连接赣皖商贸流通主要商道。道旁丘陵垄设有“六邑公馆”(后称“六音堂”),专事处理调解东至、宿松、望江、怀宁、潜山与彭泽6县边贸、民事和经济纠纷。
  古墓葬陶母湛氏墓:位于都昌县城南西向2.5千米西山西河村赵家墓山。墓坐北朝南,封土堆存0.5米,直径约2米。陶母湛氏(243-318)新淦县(今新干县)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陶侃之母,与孟母、岳母齐名。
  江万九墓:位于都昌县阳峰乡龙山社区下南洲村。墓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17.5平方米,封土堆高1.5米。江万九(1196~1271),系南宋丞相江万里大哥。在理宗朝以乡贡补太学教授。
  江万里墓:位于都昌县土塘镇港东村沙石湾白石山西麓,墓坐东朝西,周围为拳椅形,墓冢呈圆形,直径为8米,墓前为半圆形平坦地,视野开阔,占地面积50平方米。2004年,公布为都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黄俊伯黄询谋父子合葬墓:位于都昌县春桥乡凤山村彭井舍村背后山。墓冢为锅状,坐西北向东南,原为花岗岩石盘结成鸡公顶,现为混凝土结构,墓高4米,直径11米,分布面积110平方米。墓碑为1999年重立。黄俊伯,江夏人,五代周显德年间官至比部郎中。子黄询谋,北宋乾德元年(963)进士,官至左司郎中。2人系人赣黄氏始祖,五代末避祸都昌沙港。
  禅师明十墓:位于德安县吴山乡红桥村9组西南0.5千米,墓、塔整体通长9米、宽5米。墓、塔坐北面南,为一覆钵式佛塔。佛塔由顶、身、基3部分组成,塔底座直径3.2、高约4米,塔顶为莲花状。明十墓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后为尚光等僧人重修。2010年,被录入江西“百大新发现”名单。
  历代摩崖石刻海会寺石刻: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发现(详见省保单位简介)。
  岳氏名园摩崖石刻:位于庐山区赛阳镇赛阳村二组,105国道入石门涧景区南侧涧溪旁。其地原为岳飞故宅,后人称为岳氏名园。石刻分布在3000平方米范围内,计有石刻5处:“岳氏名园”直排楷书,约40厘米见方,落款为“石门后人安道题。淳祜丁未乙旦日”。“牡丹亭”楷书。“石门蒙井”楷书。“枕流”横排楷书。“漱石”横排楷书。2004年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叠泉摩崖石刻: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发现(详见省保单位简介)。
  万杉寺石刻:位于星子县庐山南麓万杉寺。
  简寂观石刻:位于星子县庐山南麓简寂观。
  卧龙潭石刻:位于星子县庐山山南卧龙潭附近石壁或潭右侧砥石上。
  谷帘泉石刻:位于星子县庐山西南康王谷。
  白鹤观石刻:位于星子县庐山栖贤谷中,白鹤观后山,瀑布水口上。
  凌宵洞石刻:位于星子县凌霄洞之内外。凌宵洞题记,直刻楷书,面积53xlll厘米。
  玉帘泉石刻:位于星子县庐山山南归宗寺后玉帘泉观附近。“天奇”,横排楷书,面积40x80厘米。
  黄岩石刻:位于星子县秀峰黄岩瀑布附近。
  都昌县大港幸福村石刻:位于都昌县大港镇红光林场幸福村。“饮马池”位于幸福村下冲村仙人大座山。 “石破云修”石刻:位于星子县庐山东南木瓜洞内,横排,双钩楷书,面积23x78厘米。清初石和阳书。 “云住”石刻:位于都昌县城西河无花山山顶巨石上。双钩楷书,面积280x250厘米,落款有“正德五年三月吉日,口口邵日熙立”2004年公布为都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龙溪之源”石刻:位于彭泽县杨梓镇龙桥村虎形组大鸣山庙后山石崖上。面积1.8xl.l米,“龙溪之源”4字,直排楷书。上款为“大明嘉靖癸卯仲秋”,落款为“宗万高书”。
  “万寿”石刻:位于星子县栖贤谷万寿寺遗址前崖壁上。横排楷书,面积80x130厘米,落款有“顾贞观书”。
  “欢喜亭”石刻:位于庐山含鄱口下大道欢喜亭石壁上。直排楷书,面积120x80米,落款为“顾贞观书”。 古建筑下南洲古祠:位于都昌县阳峰乡龙山社区。清代建筑,坐东朝西,面阔20.8米,进深34米,建筑面积707.2平方米.3进式2天井5开间,穿斗式梁架,硬山顶,天井为红石铺就,中门、前门,用材硕大。屋两侧由红石铺就排水沟,室内雕刻有明代风格。2004年公布为都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李贺村古祠:位于都昌县狮山乡珠岭村李贺自然村。清代建筑,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青砖灰瓦,马头墙,面阔19.7米,进深18.5米,建筑面积364.45平方米,宅内雕刻保存完整,图案有戏曲人物、鸟兽花卉。古祠的装饰主要着力于室内空间,特别是上厅梁坊、柱托、撑拱,木雕与建筑构件结合为整体,运用浮雕与阴刻,把花卉鸟兽、吉祥图案、戏文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被录入江西“百大新发现”名单。
  余昭金宅:位于都昌县芗溪乡黄坡村。清代建筑,坐东朝西,砖木石结构,青砖灰瓦,马头墙,进深19.9米,面阔11.5米。中有天井,红石铺就,素土漫地。室内雕刻,柱撑保存完好,极为精致。天井两边的厢房有青石刻字。2004年公布为都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李辉白宅:位于都昌县多宝乡昭兴村。清代建筑,坐西朝东,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硬山顶,进深18.8米,面阔12.2米。中有天井,红石铺就,旁厢房有木刻诗文4首。中堂上方有同治年浮梁县令题“官政初荣”匾,2004年公布为都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石树围屋:位于都昌县汪墩乡大桥村。清代建筑,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石结构,青砖灰瓦,硬山顶,马头墙,面阔45.7米,进深58.7米。部分建筑为歇山顶,正门门楼有红石刻戏台人物、动物图案等,门额有青石刻“渤海垂荫”4字,由5幢大房子组成,天井多为红石铺就。2004年公布为都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查德杰宅:位于都昌县万户镇东升村。清代建筑,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穿斗式木架,青砖灰瓦,马头墙,面阔12米,进深15.6米,中有天井,红石铺就,靠天井两边厢房花窗雕刻保存完整,工艺精湛。2004年公布为都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叶氏宗祠:位于武宁县石门楼镇银炉村,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砖木结构,1进3重。整座建筑以刻有楹联的石柱为支撑,其大梁均采用整木,保存完好。
  曾氏宗祠:位于庐山区赛阳镇东林桥头村,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砖木结构,祠堂前门建有砖砌歇山式牌楼,整座建筑所用的砖均刻有当年烧造窑工名字,同时还在墙壁上以碑刻嵌入墙体,记载建造祠堂所花费银两和建造年代。保存完整。
  万家老屋:位于庐山区新港镇长岭口村长岭度假村东,建于清末民初,为九江海关职员万姓两兄弟所建。坐北朝南,面积约360平方米,土木结构,面阔21.6米,进深14.9米,l进4重3天井,存2个天井。 河桥古民居:位于永修县三溪桥镇河桥村中曹组,明清建筑,面积260平方米,台梁式砖木结构,高约5米,屋内轩敞清爽,中1天井,上下2进,8间厢房,门窗隔扇都镂雕各种空格花纹,隔扇下有各种木雕图案,有人物花鸟,有神话传说,精妙绝伦。
  宋家大屋:位于星子县横塘镇和平村东10米。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6)宋西雅所建。大屋东南向,1进6重,有5个天井。大屋为砖木结构。面阔19.8米,进深70米,总面积1389平方米。木梁列架,青砖黛瓦,硬山顶。房间壁内墙中间有42平方米的大厅。大屋门前搭1门楼,雕以花卉,半节花窗为门。大屋共用木柱336根,莲瓣形柱础。
  刘氏宗祠:位于市开发区七里湖街道蛟滩村,由祠堂、万年台(戏台)及池塘组成。祠堂坐东向西,面阔18.3米,进深9.8米,砖木结构,封火山墙,硬山顶,小青瓦。门窗、斜撑均雕有精美、细腻的花鸟图案。戏台坐西向东,面阔11.1米,进深8.8米。该戏台抗战时被毁,后用部分原材料在原址重建。2004年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大屋:位于庐山区海会镇长岭村新屋陈村内,建于民国初。面阔11.3米,进深18.8米。为砖木结构,1进3重2天井,有房10间。大屋左右两边有后期添建的土制侧房。
  许平甫故宅:位于湖口县大垅乡王斯村许老屋湾村中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许平甫从大垅牌骆湾购买迁建于此。被录入江西“百大新发现”名单。
  黄土岭凉亭:位于彭泽县杨梓镇邻都村大坞组黄土岭以东200米山脊。凉亭为石结构,拱顶,高3.17米,宽约3.94米,深7.7米,亭内两侧设有休息石凳,亭内壁嵌建亭碑记,上刻有“皇明万历十四年秋月谷旦立”字样。凉亭建在鄱阳至彭泽、都昌的明清古商道上,专供过往商客与行人歇脚纳凉、避风挡雨。 千眼桥: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发现(详见省保单位简介)。
  湾里桥: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发现(详见省保单位简介)。
  香火桥: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发现(详见省保单位简介)。
  鲁班桥:又名隔港桥,位于庐山区虞家河乡鲁板村西侧200米处。单孑L青砖结构,长14.5米、宽4.8米、高4.9米,桥为南北走向,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工艺精湛。民间相传为鲁班祖师一夜造成,故名。桥建于明崇祯年,是古代九江驿道上重要桥梁,往东南通往姑塘,往西南可达濂溪墓至石塘铺,往南去星子县城。后因九星公路、濂溪公路相继贯通,古道失去作用,桥也长期闲置,但保存较好,仅桥南有部分坍塌现象。2004年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俸桥:位于庐山区马尾水景区九峰寺西北约200米处,为单孔石挢。清乾隆九年(1744)由九江关监督唐英出资兴建。2004年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纱笼桥:位于修水县港口镇纱笼村。横跨五里港,东西走向。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宽5.4米、长24米、高8米,面积130平方米。保存完好,自古为修水通往湖北省之要道。2010年,被录入江西“百大新发现”名单。
  善述桥:位于修水县新湾乡回坑村,为当地富户车音和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建。桥横跨回溪,东西走向,长30米、宽5米、高4.5米。桥为石墩木梁,有4个青石桥墩,墩上安放木梁,上平铺木板,桥面建有木结构小青瓦顶长廊,两侧有木栅栏和简易木凳。10根木柱支撑4.5米的盖瓦屋顶,顶梁墨书造桥年号。桥头门楼墙面上镶嵌1通《善述桥序》碑,记述修桥经过。墙上还有印有“光绪癸巳车音和记”铭文砖。
  梁公堤:位于瑞昌市码头镇。西起码头镇金丝港尾下匡口,东至朱湖火炉山,全长5.6千米,顶宽8米,堤高26米。始建于明代万历五年(1577),至六年(1578)告成,因堤为时任瑞昌县知事梁尚忠倡修,后人称“梁公堤”。是瑞昌历史最早的水利设施,为长江岸古堤。
  王家垅门楼:位于都昌县大树乡大埠村。清代建筑,坐西北向东南,面阔5.15米,厚度1.35米,高6米,6柱5门,砖石结构。门楣刻有“礼义承家”4字,并刻有龙、鸟、凤等吉祥图案。
  夏家山门楼:位于都昌县北山乡夏家山村。清代建筑,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石结构,6柱5门,面阔7.1米,高5.7米。门楣刻有“岐阳遗泽”4字,并刻双龙抢珠及花卉、动物等图案。
  三房桥戴氏门楼:位于永修县滩溪镇三房村戴家组,建于明代隆庆年间,整体结构为麻石、青石、红石砌成,分内外两层,面阔23.68米,进深l米,通高4.3米。
  万氏贞节坊:位于永修县吴城镇大同村,建于清代乾隆年间,面阔14米,进深1.5米,通高6.8米。整体结构为麻石、青石制,上有乾隆御笔“旌表节考太学生叶公瑞亭之媳儒童叶殿池之妻万公年颂之侄女生员中立公之女”“节凛冰霜”“旌表节考太学儒叶殿池之妻万氏坊”等字迹。
  胡氏百岁牌坊:位于永修县江上乡新基村,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牌坊麻石结构,4柱3间,坐西朝东。上、下枋间刻有“贞寿之门”“旌表御钦朱添壁之妻胡氏百岁”字样。
  余村贞节牌楼:位于都昌县都昌镇矶山村中堡余村。清代道光十年(1830),为表彰余全宝之妻节孝而建。民居倒塌后仅剩牌楼,是都昌唯一保存完好的门楼式贞节牌坊。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波黎公寓: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发现(详见省保单位简介)。 鹿岛洋行旧址:位于浔阳区大中路223号,建于20世纪30年代,钢混结构,高3层,面阔6米,进深20.7米。二、三层都有一对小阳台,其造型、装饰吸收了西方建筑元素,颇具中西结合建筑风格。1938年九江沦陷前,国民党励志社曾在此办公。九江沦陷后,日商在此开办洋行。
  英亚细亚公寓旧址:位于浔阳区湓浦路14号院内西侧,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旧址坐南朝北,分主楼与附楼,楼高均为2层。主楼面阔20.23米、进深15.8米、高13.4米。为2层砖木结构.4坡顶,红机瓦屋面,屋顶有壁炉烟囱。屋檐有排水管,檐角及窗檐采用水泥砂浆混浇线角。其底层东西立面,由8根墙砖砌筑的立柱组成过道。附楼在主楼南侧,砖混结构。面阔23.15米、进深4.5米、高6.55米。平顶有晒台,四周有护栏。主附楼间距约2米,2楼与顶层天台有楼梯相连。被录入江西“百大新发现”名单。 日本领事馆公寓旧址:位于浔阳区湓浦路16号,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公寓楼为2层砖木结构,东西向,占地2100平方米。前为四坡顶,后为双坡顶,建筑装饰吸收西方元素。该公寓为日本领事馆官员及工作人员住所,与东边的日本领事馆连为一体。
  忠烈亭:位于浔阳区庐山南路2号(甘棠公园内)。20世纪20年代末为纪念北伐阵亡将士而建。该建筑为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西式风格。边长5.8米,建设面积31.36平方米。四面各有2根共8根雄壮硕大的爱奥尼柱,其线角、纹饰细腻,做工精细考究。4根粗大的四方立柱承托穹窿亭顶,其建筑造型精美,体积较大,保存完好,具有较高建筑艺术价值。2004年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莲花洞休息室:位于莲花洞登庐山古道口处。20世纪30年代,系国民党励志社为民国党政军要人修建的休息室。为3开间双坡顶,砖木结构平房。东面一段毁坏后拆除,西面2间尚存,外观基本保持原貌。山头墙上白底黑字书“休息室”中英文字样清晰可见。因蒋介石上下山多在此逗留,民间称之为“蒋介石休息室”。2004年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四军都昌留守处旧址:位于都昌县大港乡大港街。1938年1月下旬,根据中共东南分局和中共皖浙赣特委指示,田英率领都湖鄱彭中心县委成员和少数武装人员到大港设立新四军都昌留守处。2月初,田英以留守处主任身份宴请大港街知名人士吃饭,正式公开亮出“新四军都昌留守处”牌子。国民党反动派于4月5日制造”大港惨案”,将田英等留守处7人杀害。旧址为砖木结构硬山顶民居店铺,2004年公布为都吕县文物保护单位。
  日伪九江警察局旧址:位于浔阳区滨江一支路14号,为20世纪30年代建造的仿西式建筑,砖混结构,2层,东西向,面阔11.6米,进深12.8米,占地面积148.48平方米,上有屋顶窗,水泥粉面,门窗有拱形和线条装饰。抗战时期,日伪“九江警察局”设此。
  白云观路1号别墅:位于庐山云中别墅区。坐西北朝东南,面阔16米,进深19米,占地面积304平方米。石木结构1层,建有架空地洞隔潮层。四坡组合铁皮屋面,主体外墙由石块砌成,而地洞层外墙则由乱石砌成,均为方窗设计。平面大抵呈矩形,正门位于别墅西南面西北端的凸出部分,正门朝向东南面,门前为小型的石制门廊。石制台阶由西南面引入,再由平台处转900紧贴墙体人正门。别墅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由常居上海的美国南长老会传教士、医生布拉德鲁建造。2010年,被录入江西“百大新发现”名单。
  但福德医院院长公寓旧址:位于浔阳区甘棠南路61号,即市妇幼保健院内,是美以美会开创但福德医院之一部,开创人石美玉为该院院长。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面阔15.6米,进深14.7米,高3层,底层为半地下室建筑,总建筑面积为699平方米。2004年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邓如琢花园旧址:位于浔阳区庐山南路150号,即市一中内。建于民国初年。1926年直系军阀邓如琢居此。建筑用料考究,墙体厚实,门窗高大,正面为门廊式布局,外貌颇为壮观。2004年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裴敬思别墅旧址:位于浔阳区浔阳东路86号(行署大院内)。裴敬思,美国传教士,外科医师,生命活水医院院长。别墅建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坐东向西,砖木结构。外观为青砖墙面,红机瓦,斜坡顶,其顶上设有屋顶窗,底层建有地下室。窗户外层设百叶窗,实用美观,较明显地体现出西方近代建筑风格。2004年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涌兴裕五金店旧址:位于浔阳区大中路312号,砖混结构,3层,南北向,面阔10.6米,进深17.1米,占地面积181平方米。西方柱式装饰,三楼正中墙面饰有人物浮雕,建筑风格独特,是现存较好的老商号。涌兴裕五金店是民国初由镇江一回民开设,由名商金浩如任经理,主要经营五金颜料。
  王麻子剪刀店旧址:位于浔阳区大中路330号,砖木结构,楼高3层,坐北朝南,面阔5米,进深12.56米。店面一层上方有方框牌匾,三楼门前有小吊楼,建筑整体保存基本完好。
  鼎昌南北杂货店旧址:位于浔阳区大中路125号,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砖木结构,3层南北向,面阔5.8米、进深19米,占地面积110.2平方米。二楼、三楼临街面窗外框饰有线条,两边留有“南北杂货”等老店字样,是20世纪九江店铺建筑的代表。
  上海银行旧址:位于浔阳区大中路296-300号,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坐北朝南,砖木结构,4坡顶,计4层,面阔14.4米,进深22.8米,门窗及檐线带有明显的西方建筑装饰元素。室内天井回廊、围栏的纹饰为中西结合,颇具民国时期建筑特色。1929年10月1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此设立分行,称为上海银行九江分行。
  庆益祥绸布店旧址:位于浔阳区大中路437号,建于1928年,坐南朝北,砖木结构,3层,面阔11.6米、进深12米。临街面二、三楼有木方窗。
  天宝银楼旧址:位于浔阳区大中路236—238号,建于20世纪30年代,砖木结构,3层,面阔9.8米、进深17.25米。门窗、柱墩装饰丰富精美,体现西方新复古主义建筑风格。
  《型报》报社旧址:位于浔阳区大中路664号市民政局招待所院内的开智幼儿园,建于20世20年代,砖木结构,2层,面阔12.4米,进深11.8米。屋中间有顶窗,前面左右2间各为5面8角攒尖顶,中有铁栏弧形阳台,下为大门,是一栋造型颇为奇特的西式建筑。曾是北伐时九江农民协会旧址,后为九江《型报》报社。
  百人公墓:位于瑞昌市桂林街常丰村黄家村西南,坐东南朝西北,1970年立碑,墓联“不忘民族恨,牢记血泪仇”。1938年农历十一月初五日,侵华日军包围常丰村黄家及永积村张家村庄,将188人驱赶至河边狗脚湾,用稻草、汽油焚烧。常丰村在此建立公墓警示后人。
  九江县日军大屠杀遗址:含陶家垄殉难者合墓、曹家垄白骨坑、陈家墩白骨坑、戴山村殉难者合墓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束后,被录入江西“百大新发现”名单。陶家垄殉难者合墓位于九江县岷山乡大塘村六组陶家垅屋场背后山脚,碑宽1.7米,高1米,墓直径4米,封土高1.5米,墓碑用青砖砌成框墙,呈三角形,总高2.7米,内嵌青石碑,中刻“民国上寿故众陶公陶母等人之坟墓。”遇难者均死难于1938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上款刻死难者名单计46人。落款刻立碑人名、日期等。曹家垄白骨坑位于沙河经济开发区冷水村曹家垅后70米,坑圆形,直径4米,为抗战时被日军屠杀的曹家垅死难者合葬地,西北立有殉难碑记,记录侵华日军残忍杀害村民68人、杀绝13户历史。陈家墩白骨坑位于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兰桥村8组陈是森家左侧、陈是银家右侧前,坑宽4米、进深5米,葬有73名惨死在侵华日军屠刀下无辜百姓尸骨。戴山村殉难者合墓位于涌泉乡戴山村龙金寺山,墓坐东北向西南,茔地宽3米、进4米,封土高1米,碑高1.5米,宽1.2米。立于1941年农历四月初三,葬有惨死在日军枪下的戴山村陈、戴2族52个男性。
  第二节文物保护单位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南麓后屏山,1988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桥位于庐山南麓栖贤谷,1988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岭铜矿遗址位于瑞昌市北10千米夏畈乡铜岭山,总面积约2平方千米,为商周时采矿遗址。分别有采矿区、选矿区、冶炼区和矿工生活区。在2000平方米的发掘范围内共揭露出竖井103口,巷道19条,露采坑7处,工棚5处,选矿场1处,出土各种生产、生活用具468件,是古矿冶遗址中获取文物最多的一个点。既有地下开采的井巷遗迹,又保存露天采矿和选矿遗迹,古代矿渣堆积如山。在山坡的原始地表层,揭露出布局合理的工棚、选矿槽、尾沙池、槽坑、储水井等。再现数千年前露天采矿的真实情况。所发现的竖井、巷道均用木材支护,为世界所见最早使用者。遗址出土文物有斧、凿、锹、铲、辘轳、溜槽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多为陶器,其中陶鬲口径42厘米,高46厘米,其容量之大,为全省出土古代炊具之冠。被考古界评价为“国内开采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铜矿遗址,1991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占新发现之-.200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人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云居山塔林位于永修县云居山方圆近300平方米范围内,有唐宋以来僧塔91座,是全国佛教名山中保存僧塔数量最多的一处。其中唐、宋僧塔,均为麻石结构,造型精美,有历史和工艺价值,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秀峰摩崖石刻群位于星子县西北16千米的庐山鹤鸣峰下的秀峰寺内。摩崖石刻跨越时间长,密度大,数量多,价值高。有宋代黄庭坚的“七佛偈”、朱熹的“源头活水”、米芾的“第一山”“青玉峡”等。宋代南康军守李亦的篆体“龙”字,字大3米见方。元丞相剌不花书八思巴文的“虎”字,刻于“龙”字对面的石壁上。“虎”字之大,仅次于“龙”字。石刻群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书法研究价值。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美孚洋行旧址含美孚洋行油库、美孚洋行油库办公楼、亚细亚洋行油库办公楼等建筑物,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美孚洋行旧址位于市滨江路28号,创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为美孚公司在九江设立的分公司。旧址主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12米,共2层。主楼门前排列有6根巨大的石柱,两侧各有2根方柱,柱头均饰螺旋花纹,造型颇为壮观。主楼后为一排砖木结构的小楼房,为洋行职员所居宿舍。美孚油库旧址位于市滨江路77号,创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为美孚洋行设在九江金鸡坡油料储存仓库。钢混结构,东西向,面阔25.15米,进深61.25米,建筑面积1540.44平方米。四面均开一铁门,东面为主门,南北墙上各开4个离地面约2米高小窗。库内纵向建有14根立柱,承接大跨度屋架,库内通风性能良好。旧址原为双坡顶,2003年底维修时改为平面顶。该油库建筑恢宏,容量大,是现存最大的近代工业仓库。美孚油库办公楼旧址(公布时称美孚别墅旧址)位于市滨江路77号,为美孚洋行金鸡坡油库办公楼。坐西向东,楼高2层,分主、附楼。主楼面阔15.84米,进深12.57米,高9米;附楼坐南朝北,面阔9.69米,进深4.3米。该楼建筑外墙为水刷石装饰,四坡顶,红机瓦,室内楼梯、地板均为木构,厅内设2个精美壁炉。亚细亚油库办公楼旧址(公布时称美孚油库办公楼旧址)位于市滨江路77号,为英亚细亚洋行设金鸡坡油库办公楼旧址。该旧址分两次建成,南面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北面建于1918年。楼正门白南至北分别在第四和第八个拱券上刻有“1910”“1918”纪年铭文。为3层砖混结构,东西向,面阔24.2米,进深14.6米,高10.2米,建筑面积816平方米,红砖墙面,四坡顶,红机瓦。楼筑在3米台基上,底层为半地下室建筑,其立面由9根红砖砌筑的立柱支撑上部拱券,组成四周回廊,具有一定韵律感。
  庐山会议旧址原名“庐山大礼堂”,在牯岭西南五里许的掷笔峰前河西路504号。由高观四设计,上海“华中公司”承建。系2层石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830平方米,呈“T”形,长39.7米,宽30.9米,高16.8米,总面积2554平方米。是典型中西合璧宫殿式山地建筑。20世纪30-40年代,系庐山3大建筑之一.蒋介石曾在此多次演讲和进行军事集训。新中国成立后,更名“庐山人民剧院”。1959年中共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共中央工作会和1970年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此召开。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是庐山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重要场所。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庐山大厦位于庐山牯岭掷笔峰下,背依猴子岭,东朝长冲河,顺坡而建。主体占地面积约1860平方米。原为国民党中央党校“传习学舍”、军官训练团旧址,1936年建。其风格主调是西式的,但又揉进民族建筑符号。门前为四坡长而宽的台阶,主立面为纪念碑式造型,主立面的基座高1.65米,中部收束,类似佛教建筑的“须弥座”。大厦内部分前4层部分和后3层部分。前部中间原有盖以明瓦天井,各层以此矩形天井设内走廊,房间左右对称排列。各层天井中有钢丝网,以防杂物及人跌下底层。后部3层,原设有会场、厕所。两侧仍为房间。二楼左右设有大门,通向南北台阶,便于出入。它的前部各层原有2套高级房间,供国民党中枢要人休息。1937年7月16日至8月1日,蒋介石在此召开庐山谈话会。1938年5月下旬,宋美龄在此召集全国妇女抗战座谈会,中共代表邓颖超应邀出席。1946年改为“庐山大厦”。新中国成立后,出席中共中央3次庐山会议多数代表下榻于此。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美庐别墅位于牯岭河东路180号。为英国医生巴蕾1922年所建,1930年赠给蒋介石夫妇。蒋介石将其命为“美庐”。别墅建筑面积996平方米,由2层主楼和1层附楼组成,呈英国拱券建筑风格,端庄典雅。庭院面积4928平方米,石墙相围,流水淙淙,松枝繁茂,凌霄花爬满墙壁。院中一天然卧石上,刻着蒋介石手书“美庐”2字和“虎年中正四月题”一行小字。20世纪30-40年代,蒋介石在这里召见要员,举行会议,接见外国使节,接受递呈国书等。1937年,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2次在这里与蒋谈判,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3次上庐山,有2次(1959年、1961年)下榻美庐别墅。并在楼上会客室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4号别墅位于牯岭东谷柏树路124号,1919年由俄国亚洲银行建造,为石木结构,“T”字形双坡顶,铁皮瓦,高2层,建筑面积559平方米。1927年由国民党省政府主席朱培德购买,作为私家别墅。1959年、1961年中共中央2次庐山会议时,国家主席刘少奇下榻于此。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也曾寓此。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42号别墅位于牯岭东谷长冲河西岸442号,1919年由美国传教士歇尔曼建造,为石木结构,四坡顶,面阔13米,进深28.8米,建筑面积397平方米。20世纪30年代为英国亚细亚石油公司“大班”德国人吴本馥购得。1946年7至9月,美国特使马歇尔8上庐山为国共和谈斡旋调停,均居于此。1961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及夫人邓颖超下榻于此。1990年辟为“周恩来纪念馆”。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6号别墅位于牯岭东谷长冲河东岸176号,清光绪二十四年(1896)由美国驻汉口圣公会建造。该建筑平面呈矩形,石木结构,双坡顶。敞开式外走廊,左右分流式台阶,别墅原名为“美国圣公会海外教会居地”。1946-1948年为国民党励志社所有,主要用以接待外国大使及国民党中枢要人。1959年中共八届八中全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下榻于此,其间起草“万言书”。中央书记处书记、解放军总参谋长黄克诚同时也寓于此。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9号别墅位于牯岭东谷中八路359号,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美国基督教会“北长老会”传教士威廉姆斯·约翰·伊莱亚斯建造,石木结构,坡顶铁皮瓦,主楼2层有敞开式外走廊,造型颇为独特,建筑面积856平方米,1932由省政府主席熊式辉购得,蒋介石曾多次在此召开会议。1959年、1961年中共中央2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下榻于此。1970年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期间,陈伯达寓居于此。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5号别墅位于河东路与将军河交汇处,124号别墅南侧。别墅背依大月山,面向将军河,南侧为176号别墅。l米高乱石围墙护院,院内植有多株珍贵植物。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建造,原来为2层。1924年美国传教士杜克尔购得。1946年售给国民党励志社,同年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居此。1970年别墅进行维修改造,成为1层。同年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时,毛泽东下榻于此。别墅原为欧洲典型的古堡式建筑格调,平面不规则布局,四坡带折叠式铁瓦屋面。虽经改造,但主体样式、风格特点仍然较为明显。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位于修水县城凤凰山路,名冷家祠,原为修水商会钱业会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坐北朝南,1进2重,分别为1幢砖木结构平房和1幢混凝土2层楼房,麻石门框,小青瓦屋面,四水归内,中有天井。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在湘鄂赣边组织秋收起义。12日,由共产党员卢德铭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和湖南平江工农义勇军攻克修水县城。当月下旬,与湖南浏阳和湖北崇阳、通城的农民自卫军在修水山口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驻在县城冷家祠。何长工等人奉命设制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9月9日,秋收起义第一枪在修水打响,以镰刀斧头为标志的红旗从此诞生。该旧址上堂前为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设计、制作的地方,左右房间为师长、副师长办公与居住。下堂前左、右各2间房,为师部参谋、副官、军要、机械、医务、被服、管理、军医8个办公室。天井为青石铺砌,两侧厢房为警卫战士陈士榘、韩伟值班室。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前批准34处,2000年批准8处,2006年批准16处。至2010年,全市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
  [=此处为表格(2010年全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 [=此处为表格=] 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至2010年,全市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瑞吕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庐山风景名胜区局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修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武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永修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德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九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都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星子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彭泽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湖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
  [=此处为表格(2010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 [=此处为表格=] 第三节馆藏文物至2010年,全市各级博物馆、纪念馆共保存国家一级文物70件,国家二级文物1 18件,国家三级文物105件。
  [=此处为表格(2010年年底全市馆藏国家级文物一览)=]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 第四节文物保护管理一、考古发掘配合工程发掘1991年以来,市博物馆配合城市建设及有关工程建设,清理庐山区新港镇砖瓦厂南朝墓、赛城湖东晋大兴四年墓、九威大道清代墓、九江钢窗厂六朝墓、九江磷肥厂明代墓、庐山区虞家河乡六朝墓、庐山区原砂轮厂明代墓、十里河西晋墓、前进西路明代墓、德化小区明代墓、炼油厂附近明代墓、国棉五厂附近六朝墓等。1992年,九江县陶渊明纪念馆与省考古研究所、市博物馆对九江县基建中发现的明代嘉靖墓进行联合发掘,出土一批文物。同年,市博物馆与省考古研究所在九江化肥厂的野外进行考古勘探,发掘部分墓葬。1999年和2005年,为配合九景高速公路和铜九铁路建设,市博物馆、都昌县博物馆、德安县博物馆、湖口县文管所与省考古研究所分别对都昌县境内的小张家遗址、湖口县境内的流泗镇周玺村祖坟山墓葬群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2006年,为配合武吉高速公路建设,黄庭坚纪念馆配合省考古研究所对上奉山背古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8000平方米,发掘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石器、玉器等文物标本1000余件。2009年,彭泽县文物管理所配合省考古研究所完成彭泽核电站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文物考古调查和文物点的发掘工作。2010年1 1月,市博物馆与永修县博物馆联合清理永修境内3座宋墓。
  清理被盗墓葬2002年4月,市博物馆对庐山区莲花乡潘家村一处被盗墓葬进行清理。2006年,德安县博物馆对境内被盗宋代壁画墓进行清理,并对壁画墓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复原于博物馆展厅中。
  考古调查2010年10月,参与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对郫阳城遗址实地调查,为下一步考古发掘作准备。同年,鄱阳湖水域被国家文物局选定为开展水下文物普查的试点,有中国“百慕大”之称的老爷庙水域被定为调查重点。12月,省考古研究所、都昌县博物馆联合对鄱阳湖老爷庙水域进行考古探查,为之后水下考古、查找沉船、确定坐标位置做准备。
  二、文物维修 2000年以来,各级财政投入文物工作资金12429.8万元,其中直接用于保护维修经费6000万元以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一大批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保护和利用。
  2001年始,市区共争取国家、省、市政府文物保护和管理经费1237.33万元,先后进行省保单位锁江楼塔纠倾及环境整治、姑塘海关旧址抢救性维修、西林寺塔纠倾加固、周敦颐墓复原建设、烟水亭和日本台湾银行旧址抢救性维修;市保单位揖庐亭维修,国保单位美孚别墅旧址、美孚油库办公楼旧址抢救性维修等10多项文物保护工程。
  2007年,修水县拨款7300万元对南山崖黄庭坚纪念馆进行改扩建。2008年,永修县争取省财政文物保护专项资金80万元,用于省保单位吴城吉安会馆的抢救性维修。同年,星子县自筹资金100多万元,用于省保单位南康府谯楼的全面维修。湖口县争取到省财政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石钟山石刻的保护。2009年,永修县争取资金20万元,用于国保单位云居山塔林的保护规划。同年,星子县争取省文物保护专项资金30万元、自筹资金150万元对县保单位“爱莲池”进行维修。湖口县争取省财政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30万元,用于石钟山古建筑的维修。彭泽县争取到省财政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10万元,用于省保单位黄岭大圣塔和马当炮台的修复。“十一五”期间,都昌县自筹资金3万元对革命旧址南山寺进行维护改造,地方财政拿出10万元对部分县保单位进行维修。20年来,庐山管理局争取国家文物专项补助资金近1000万元,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庐山会议旧址、庐山民国图书馆、庐山白鹿洞书院等进行维修;地方财政投入1000余万元,先后修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庐山高”牌坊、恭乾禅师塔,对美庐、442号别墅、124号别墅、359号别墅、176号别墅、175号别墅、286号别墅等进行维修保养。瑞昌市争取国家文物保护经费135万元,用于国家重点保护单位铜岭铜矿遗址的安全保护。九江县争取省财政文物保护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维修国民革命军第25师参加南昌起义出发地——马回岭火车站。修水县争取革命文物保护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地方财政投入500多万元,先后用于国保单位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一军一师师部旧址、省保单位陈宝箴陈三立故居、县保单位高峰书院、周氏宗祠、兰氏宗祠维修以及省保单位黄庭坚墓的维修扩建工程。
  [=此处为表格(2008-2010年全市重大文物维修项目一览)=] [=此处为表格=] 三、文物建档文物保护单位建档1991~2010年,文物保护单位建档分主卷、副卷、备考卷3类。主卷包括:文字、图纸、照片、拓片及摹本、保护规划及保护工程方案、文物调查及考古发掘资料、文物保护工程及防治监测、文物展示、电子文件、续补10种案卷。副卷包括:行政管理文件、法律文书、大事记、续补4种案卷。备考卷包括参考资料、论文、图书、续补4种案卷。
  馆藏文物建档1991年以来,馆藏文物档案,包括藏品总账、分类账及每件藏品的档案。每件藏品档案包括文字、图纸、照片、拓片、复制品、幻灯片、录音录像、电影光盘等。至2004年,全面完成全市各文博单位一、二、三级文物的鉴定工作。2005年,各文博单位完成一级文物藏品建档工作。从2010年3月2日起,对各文博单位的馆藏珍贵文物重新进行统计,建立电子文档,完成全市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建设工作。
  文物普查调查资料建档 2008-2010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市及各县(市、区)都建立文物普查纸质档案材料和电子档案材料汇编。其范围是,调查资料:《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调查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调查表》;田野调查工作记录;图纸、照片、拓片、标本等资料;其他调查资料。行政资料:各类行政性文件、简报;统计报表;培训教材;宣传资料;其他行政资料。汇总资料: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地图;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统计汇总资料;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第五节博物馆纪念馆一、博物馆市博物馆位于市环城路142号。2010年,藏有各类文物及自然标本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441件,三级文物1574件。有文物珍品收录于《中国文物精华大辞曲》《中国古代陶瓷》《中国历代景德镇陶瓷》《元代瓷器》《吉州窑》《尘封瑰宝》等大型图录。烟水亭是博物馆文物陈列所在地,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亭内常年设2个基本陈列和3个临时陈列,先后举办过《九江市历史文物陈列》《九江市出土文物陈列》《九江市文物普查成果展览》《清代瓷器陈列》《大清巡抚刘瑞祺夫妇墓出土文物珍品展》《中国古代铜镜陈列》《三国周瑜史迹陈列》《日本国玉野市历史、文化、民俗展》《近代九江史略展》《,98九江抗洪救灾纪实展》《清代服饰陈列》《馆藏书画展》《馆藏陶俑展》以及北京国际友际博物馆《国际礼品精品展》、湖北随州市博物馆《曾侯乙墓编钟展》、江西省博物馆《明朝王妃墓出土文物珍宝展》等陈列展览。2010年,接待观众24.8万人次。
  市民俗博物馆位于市长虹大道158号裕泰园5号楼,原为市文物商店。其旨是以商业手段收购民间流散文物,向博物馆及科研单位提供藏品,为外贸提供服务。20年间,向市、县博物馆提供文物藏品达700余件。留有文物藏品l万余件,其中明正德年间绢质敕令为国家一级文物。2006年,改制为市民俗博物馆。自2007年起,与九江电视台旅游频道、市收藏协会联合推出“浔宝鉴珍”栏目,录制150余期节目。同时把节目录制现场推到武宁、德安、九江县及城西港区。2009年租借市图书馆展览大厅,先后举办《馆藏文物精品展》《百壶展》《景德镇现代名人名作瓷器展》《百扇展》《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九江民间陶瓷精品展》《霍标·徐榕书画展》《野生动物标本展》。2010年,接待观众15万人次。
  庐山博物馆位于庐山东谷芦林1号别墅。馆藏文物有许从龙《五百罗汉罗图》、血书《华严经》和水晶佛珠等国家一级文物。还有汉代青瓷、唐三彩、宋影青、明青花、清斗彩等艺术珍品。民国时期的藏品数量多、价值高。博物馆先后举办《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庐山》《历代名人与庐山》《名人与庐山别墅》《牯岭的回忆》《庐山地质演化史》《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北京著名书画家作品展》《德安宋墓出土文物展》《中国末代皇帝及后妃生活用品展》《婺源明清书画作品展》《国际珍贵礼品展》《中华第一锦》等展览。2003年起,庐山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同时,编辑出版《五百罗汉图》《庐山别墅》等图集,2009年被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庐山抗战博物馆位于牯岭东谷掷笔峰下,原为民国庐山图书馆旧址。2010年2月,成立“庐山抗战博物馆”并对外开放。博物馆为3栋联立的琉璃瓦宫殿式2层建筑,馆内以“国共合作在庐山…庐山孤军抗战”“国民政府夏都”等为展出内容,介绍庐山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和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历史地位。2010年接待观众30万人次。
  县(市)博物馆德安县博物馆:位于县城蒲亭镇义峰路111号。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馆舍面积4000平方米,由2座仿古建筑组成,1座是清代侍卫府,1座是新建库房,有各类藏品文物8000余件(含文物标本),其中一级文物39件(国宝一件),二级文物39件,三级文物159件。20年来,举办多个流动展览,在全国14个省市巡回展出。至2010年,馆内举办的陈列展览有《德安县历史陈列展览》《陶渊明故里寻》《万家岭遗址展》《南宋周氏出土文物展》《明代熊氏出土文物展》《袁隆平科技成果展》等。立足本县文物研究和整理,在全国及省级刊物中发表几十篇文章。编写出版《德安县南宋周氏墓发掘报告》。2008年起免费对外开放,2010年免费接待观众12万人次。
  永修县博物馆:位于县城新城大道。1991年称县文物管理所,2006年机构单列。2007年成立云居山塔林保护管理站,与文物管理所合署办公。2009年设立县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建有1066平方米陈列、库房等场地,主要展览为《艾韵——永修历史文明陈列》。馆藏文物涉及石器、陶瓷器、青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等,尤以商代青铜铙、六朝青瓷和唐三彩陶俑最具特色。2010年接待观众12.6万人次。 星子县博物馆:位于县城紫阳路南康府谯楼上。2007年成立,与县文物管理所合署办公。2008年实行免费对外开放,并筹建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新馆。基本陈列有《周瑜宫亭点将展》《周敦颐知南康军展》。馆藏文物最具特色的是《邵尧夫先生诗全集》、翡翠耳坠、翡翠鹅形佩、翡翠斑指、翡翠朝珠、珊瑚朝珠、镏金錾花银碟等文物。2010年接待观众20万人次。
  武宁县博物馆:位于县城交通西路170号。2008年8月设立并免费对外开放,与文物管理所合署办公。有馆藏文物600余件,主要为瓷器和青铜器,青铜器以各种圆形、葵形、菱形、六边形和带柄铜镜为主,二级文物中以唐代的黄釉四方枕和海兽葡萄镜较为精美,杂项中以青花嵌字对联和杨赫坤题字的“长寿之府”匾较为有特色。馆内有《武宁历史回顾展》《武宁县民俗展》《武宁县革命文物及革命事迹展》《李烈钧个人事迹展》。2010年免费接待观众9万人次。
  湖口县博物馆:2008年设立,与县文物管理所合署办公。2009年由湖口县政府斥资建成新馆,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馆内设《湖口县历史文物陈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名人名作陈列》《民俗文物陈列》等。有藏品1400余件(套),三级文物69件。其中陶瓷类420余件(片),铜、铁类130件(套),石器68件,骨器及兽骨51件(片),现代名人字画267幅,佛经典籍428本,石钟山古碑刻47块。2010年免费试开放,接待观众1.5万人次。
  都昌县博物馆:位于县城南1千米处的南山风景区内。有《都昌县文物展览》《南宋爱国丞相江万里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被列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藏品文物1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件,国家二级文物3件,国家三级文物84件。自开放以来年平均接待观众12万人次。2008年免费开放后,年平均接待观众14.6万人次。
  瑞昌市博物馆:位于市区人民公园北路167号。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有文物藏品3000余件,尤以瓷器最为丰富,窑口包括越窑、长沙窑、洪州窑、景德镇窑、磁州窑、吉州窑、建窑、白舍窑等。2009年被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0年接待观众13.9万人次。
  二、纪念馆庐山会议旧址纪念馆位于牯岭街东谷长冲河畔掷笔峰麓火莲院,原名庐山大礼堂,与传习学舍(庐山大厦)、庐山图书馆均为20世纪30年代庐山军官训练团3大建筑,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庐山人民剧院。毛泽东曾在此主持过3次中共会议,1980年后辟为庐山会议旧址纪念馆,保留1970年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会场布置。2010年接待观众30万人次。
  周敦颐纪念馆位于庐山区莲花镇周家湾村栗树岭,原址为周敦颐墓园。2008年3月,省文化厅批复在此设周敦颐纪念馆。6月14日揭牌成立。纪念馆内围墙为碑廊,镌有历代名人题咏作品。2006年周敦颐墓重新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接待观众12万人次。
  陶渊明纪念馆位于九江县沙河街镇公园北路18号。占地面积近3公顷,馆舍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2005年,在陶渊明诞生1640年之际,县政府投资30多万元对纪念馆按照原貌进行再次修复。修复后的纪念馆分为陶公墓、陶靖节祠、归来亭等景点。纪念馆有4个陈列:陶靖节祠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列、陶渊明生平事略陈列、渊明资料陈列、九江县历史文物陈列。馆藏文物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物居多。文物类别涉及陶器、瓷器、石器、砖瓦、铜器、武器等。清至民国,陶集20余套。2008年,实行免费开放。2010年,接待观众12.6万人次。
  黄庭坚纪念馆位于修水县城宁红大道1号的南山岩上,传为黄庭坚栖游读书处,有其所书“佛”“钓矶”摩崖石刻、手植薜荔崖遗迹、法书碑刻100多通。2006年,修水县斥资3000万元,实施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占地由0.6公顷扩大到3公顷,复建濂溪书院、松风阁、八贤纪念馆、书法长廊等。2008年免费对外开放。纪念馆有文物藏品427件,文物标本l万多件。其中黄庭坚撰文并书写的《王纯中墓志铭》《宋故徐纯中墓志铭》以及万方雍田黄印、八大山人鱼雀图、陈三立书法立轴、陈师曾“梅”“兰”绢本画等俱是珍品。2010年接待观众20.5万人次。
  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位于修水县城凤凰山路136号,属秋收起义专题性纪念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有文物藏品33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58件。2004年10月,秋收起义修水策源地被评为“江西十大红色景点”之一。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3个部门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9年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0年接待观众16万人次。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