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读者服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26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读者服务
分类号: G25
页数: 2
摘要: 1991-2002年,位于市区环城路的市图书馆,设立报刊阅览室、图书资料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图书外借实行闭架服务,读者借书需查询卡片目录、填写索书单,由工作人员代为取书。各县级图书馆图书借阅场地设置和服务方式和市馆基本相似。2003年,庐山南路新馆建成,设立图书借阅室、期刊阅览室、报纸阅览室、少儿借阅室、地方文献中心、党员学习室、自修室等服务窗口,共计阅览座位400余个,后期刊阅览室与报纸阅览室合并为报刊阅览室,先后新建电子阅览室和视障阅览室。外借书库和少儿借阅室采用借、阅、藏一体的现代管理模式,实行全开架开放。图书借阅服务采用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服务效率提高,读者流量逐年增长,至2010年累计办理读者借阅证数量3.2万个。
关键词: 读者服务 读者工作

内容

1991-2002年,位于市区环城路的市图书馆,设立报刊阅览室、图书资料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图书外借实行闭架服务,读者借书需查询卡片目录、填写索书单,由工作人员代为取书。报刊阅览室提供开架阅览服务;图书阅览室陈列资料性图书和各类工具书,实行半开架服务,读者可在室内查询,不予外借,图书阅览室同时又兼做读者自修室使用。各县级图书馆图书借阅场地设置和服务方式和市馆基本相似。2002年,市图书馆上架新书6875册,订阅报刊800余份,图书外借59229册次,接待读者阅览73800人次。2003年,庐山南路新馆建成,设立图书借阅室、期刊阅览室、报纸阅览室、少儿借阅室、地方文献中心、党员学习室、自修室等服务窗口,共计阅览座位400余个,后期刊阅览室与报纸阅览室合并为报刊阅览室,先后新建电子阅览室和视障阅览室。外借书库和少儿借阅室采用借、阅、藏一体的现代管理模式,实行全开架开放。图书借阅服务采用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服务效率提高,读者流量逐年增长,至2010年累计办理读者借阅证数量3.2万个。2010年年底,市图书馆上架新书21726册,订阅报刊753份,外借书库投入流通的藏书近20万册,少儿借阅室藏书3万余册,当年图书借阅量达18.5万册次,读者阅览达21万余人次。
  二、参考咨询 1991年以来,市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工作由辅导部和文献部承担,辅导部定期编印《信息与决策》,将报刊中时事、政策、财经、社会发展等信息汇编成册,提供给市党政领导参阅。1994年,《信息与决策》改名《改革与发展文摘》,当年出版8期。1998年长江流域洪灾期间,图书馆印编《抗洪救灾知识指南》,免费发送到各个县灾民手中,为抗洪救灾提供专业信息服务。2003年,市图书馆成立信息部,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资源开展参考咨询服务。读者可以在电子阅览室获取互联网和馆藏数字资源,亦可通过电话、电子信箱、图书馆网站留言等方式提出信息需求,得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帮助。2008年开始,在每年市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市图书馆均开展“两会”专题信息服务,编印《“两会”参考信息资料汇编》,设立信息服务台,为与会者现场提供信息检索和咨询服务。“两会”信息服务受到赞誉,市委书记、市长等党政领导多次到服务现场视察指导,给予高度评价。
  三、自动化、数字化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999年,市图书馆配置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软件ILAS 5.0,2000-2002年,完成馆藏10余万册图书目录的回溯建库工作。2003年,在新馆组建计算机局域网,ILAS 5.0升级为ILASII 2.0,图书采访、编目、流通及报刊阅览等所有业务部门均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2004年6月,市图书馆得到港商黄楚和15万港币的公益捐赠,建立起电子阅览室。同年,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在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陆续启动。2005年,市图书馆网站正式开通,域名www.jjlib.cn,并逐步配置数字化资源,实施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服务。2009年,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被列入市政府“为民实事”项目,获得专项建设经费65万元。当年,市图书馆完成“共享工程”市级中心和市区10个社区、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2010年年底,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共计建成市级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13个、乡镇级基层服务点56个、村级基层服务点1623个。依托共享工程建设,各级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设备设施得到完善,自动化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经长期积累,市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万方学术期刊等各类数字化资源,存储容量达8TB,大部分资源可通过互联网远程查询,“数字图书馆”建设初现规模。
  四、视障阅览 2010年,在市图书馆申请和建议下,视障阅览室等图书馆无障碍设施建设被列入当年市政府百件惠民实事项目之一,安排40万元专项建设经费。市图书馆视障阅览室配备各类盲文图书120余册、有声读物(CD)IOO余张、有声中国地图l幅、电脑20余台;视障阅读专用电子器械方面,配置有盲用点显器2台、电子助视仪2台、阳光读书郎智能阅读器10台。阅览室内电脑均安装有阳光语音转换软件,盲人读者可在语音提示下操作电脑和上网。此外,图书馆从外广场至视障阅览室均铺设盲道、卫生间设有残疾人专用扶手、电梯间设有语音提示,视障读者进入馆区,有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同年10月15日第二十七届国际盲人节之际,市图书馆视障阅览室建成开放,市残联和盲人协会组织视障读者到馆参观体验和座谈活动,视障阅览室成为重要的无障碍公共文化设施。
  五、公共文化服务 1991年以来,市图书馆,利用报告厅、展厅、多功能厅举办展览、报告会、讲座、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2004年4月,曾当选2002年度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王选在市图书馆报告厅作“侵华日军在江西的细菌战及诉讼索赔”专题报告,引起很大社会反响。同年,举办著名管理专家余世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周銮书等专场报告会。九江学院教授罗龙炎主讲“九江山水文化漫谈”“春节文化漫谈”、陈忠主讲“心理健康知识”等让听众获益。2005-2007年,市图书馆举办知识讲座、报告会40余场次。高端专题讲座如“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启示及如何做大做强民营企业”“昆山的昨天、今天、明天”“科学发展观下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管理者常犯的错误及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新加坡基层组织社区建设”等;普及性知识讲座如健康知识、家庭教育、高考心理调适等:另有“两新教育”动员会、“新阶段、新发展”纺织专家论坛、“新阶段,新发展”公务员论坛、市宣教系统学习市委《决定》报告会等。2008年,创办文化系列讲座“寻庐讲坛”,以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为导向,立足于高起点、高品位,为市民带来全新的精神文化享受。讲座内容涉及文学、艺术、时政、地方文化及社会生活各方面,讲座地点为图书馆、校园、厂矿、社区;讲师有九江专家学者,聘请国内各学科学者,如周国平、于丹、余秋雨、易中天等。“寻庐讲坛”还组织九江学者先后在上海、湖北、北京等省市举办讲座,宣传九江文化。2009年,“寻庐讲坛”举办讲座54场。2010年,举办讲座37场。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