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校园文化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22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校园文化活动
分类号: G4
页数: 2
摘要: 1992年、1993年、1996年,九江师专、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九江医专、九棉一厂小学、九江化纤厂小学、5727厂小学、九江陶瓷建材厂小学、九江龙山小学、九江柴桑小学、九江一中、二中、三中、八中等学校组织的5000人表演队伍,分别参加在九江举行的大型文化体育赛事开幕式和闭幕式表演。在全国“蒲公英”少儿舞蹈大赛中,舞蹈《欢乐节奏》《春天话雨》《九歌山鬼》获金奖,《放飞希望》《同一首歌》获银奖。
关键词: 校园文化 文化活动

内容

1992年、1993年、1996年,九江师专、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九江医专、九棉一厂小学、九江化纤厂小学、5727厂小学、九江陶瓷建材厂小学、九江龙山小学、九江柴桑小学、九江一中、二中、三中、八中等学校组织的5000人表演队伍,分别参加在九江举行的大型文化体育赛事开幕式和闭幕式表演。在全国“蒲公英”少儿舞蹈大赛中,舞蹈《欢乐节奏》《春天话雨》《九歌山鬼》获金奖,《放飞希望》《同一首歌》获银奖。创办20年的“浔阳文化艺术”橱窗受群众喜爱,培养大批业余作者,共发表作品500余件。其中20件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具有浔阳地方特色的剪纸艺术,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成为民间艺术新亮点。市、县30多所小学成立少儿艺术班、美术书法班、武术班、剪纸培训班等,每年举办市、区小学生文艺汇演、小学生作文比赛、少儿书画展、小学生诗歌朗诵比赛、小学生科普知识展和少儿剪纸艺术展。2007年6月9日,九江学院与湖口县签订传承青阳腔戏曲艺术合作协议,成立“青阳腔戏曲艺术中心”,首开高校和地方联合保护、传承国宝级地方戏曲的先河。11月22日,在湖口县付垅乡成立“青阳腔戏曲艺术教学实践基地”。2008年6月14日,九江学院与瑞昌市签订传承“瑞昌剪纸”艺术合作协议,在夏畈镇成立“瑞昌剪纸教学实践基地”。2009年6月12日,九江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开馆,收集戏曲服装以及资料300件(套)、瑞昌剪纸70幅、瑞昌竹编40件、修水花灯10个、花灯道具6个、星子石雕24个、湖口草龙一条(长28米),珍藏有青阳腔图片和视频光盘资料等。搜集手抄剧目131个、正本戏36个、曲牌448首、单折戏与杂出戏64个、音乐资料50本,较为完整地展示青阳腔戏曲艺术。两年来接待文化部、教育部、中央电视台、省委宣传部、教育厅、文化厅以及名人专家(杨叔子、潘际銮、余从、王安葵)、友好单··位、兄弟院校、新闻媒体的近100次参观考察。2010年6月11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江研究基地”落户九江学院艺术学院,成为全省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9月,九江学院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省艺术研究院、湖口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九江青阳腔学术研讨会”,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光明日报》《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九江日报》、江西教育电视台、西部网、大江网、江西新闻网、大江网九江频道等媒体对学术研讨会盛况和对青阳腔所做的保护与传承予以报道。9月,中央电视台11频道《长江戏话》栏目组对九江学院“青阳腔进校园”进行专题拍摄。至2010年,全市校图书馆(室)3796个,藏书量350万册。少儿鼓号队2522个,少儿腰鼓队4个。各种文艺演出队可随时组织,应时登台。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