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化馆(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21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文化馆(站)
分类号: G242
页数: 3
摘要: 市文化馆原名市群艺馆,位于市区环城路162号,馆舍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内设艺术辅导部、理论调研部、文化经营部和办公室。
关键词: 文化馆 文化站

内容

市文化馆原名市群艺馆,位于市区环城路162号,馆舍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内设艺术辅导部、理论调研部、文化经营部和办公室。
  20世纪90年代,以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社会文化教育培训和基层文化艺术辅导等为主要职能。群艺馆实行“三个面向”,即面向市民群众开展文化艺术普及活动;面向业余文艺骨干和业余文艺团队开展培训和辅导;面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文化活动和培训。1992年5月,被文化部和全国少年儿童艺术委员会授予“全国少年儿童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进入21世纪以来,组织承办全市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组织承办各类大型群文活动逾100次。2002-2004年,举办4届金秋文化艺术节。2003年举办第二届金秋艺术节秧歌大赛。2004-2006年,举办3届国际龙狮精英赛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2004年举办元宵群龙闹浔城踩街巡游。2005年“魅力九江·风采2005”元宵大型灯会和焰火晚会活动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2007年,举办中国九江·庐山·西海国际文化旅游节暨第十八届世界超级模特环球大赛中国总决赛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2009年,举办“魅力九江”广场文化活动。2010年,举办“红歌唱响八里湖”演出活动,其间,还举办金秋文化艺术节、国际龙狮精英赛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六一”少儿书法绘画摄影大赛、节目主持人大赛、“魅力九江”广场文化活动等。
  群艺馆注重群众文化网络建设,创建校园、社区、部队和企业4个文化基地,从中选取群众文化活动有一定特点和优势、有过合作基础的单位作为联系点,了解情况、沟通感情、互通信息、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基层文化的发展。先后建立柘林电力有限公司、昌河集团、九江化纤、浔阳区甘棠街道办事处六角石社区、人民路街道办事处湖滨社区、庐山区五里街道办事处南湖小区社区、十里街道办事处十里铺社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九江师范、九江学院本部、171医院、九江武警支队、海军后勤部等文化基地单位。2004年,群艺馆被文化部授予国家三级文化馆。
  2010年5月,启动“九江市文化馆”新馆(艺术中心)工程,在八里湖划地5.33公顷,投资3.5亿元,建设建筑面积27700余平方米的多功能、综合性文化设施,内含大剧院、多功能剧场、音乐美术创作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等。12月,更名市文化馆,在编干部职工34人。
  二、县(市、区)文化馆浔阳区文化馆原址在朝阳小学教学大楼内,馆舍面积1000平方米。长虹北路文化馆新大楼竣工于2006年,占地面积6770平方米,建筑面积3990平方米。新馆在功能定位上坚持公益性,贴近社会,面向大众,以普通市民为服务对象,设置引领浔阳文化时尚项目,做到普及与提高、通俗与高雅的有机结合。一楼设有排练室、电视体验中心、棋室、乒乓球室;二楼设有多功能会议室、阅览室、音乐室、微机室、多功能剧场及用于培训、娱乐、健身教室;另有市民休闲广场,可供晨练、文艺演出。内设艺术辅导部、理论调研部、少儿辅导部和办公室,2010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庐山区文化馆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内设办公、图书2室和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摄影、调研等组,开展文艺创作、群众文化理论研究、文艺活动辅导;创办《报春泉》《匡庐群文信息》《白鹿》等刊物。2005年3月,文化馆内设办公室、图书室、财会室、会议室、档案室、储藏室、创作辅导部、艺术辅导部、文管所。
  九江县文化馆内设办公室、文艺培训辅导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调研创作部)、信息档案部。20年间,组织创作演出《田水湾》《彩凤》《城门湖上》《喜搬家》《妈妈》等7个采茶小戏,分别在省、市文艺会演获奖,组织开展社会文化活动100余场。编排“一龙九柱”龙舞,先后参加1992年市“屈原杯”、1993年“炎黄杯”全国龙舟赛和1996年庐山国际旅游节开幕式表演。成功申报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保护名录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2002年新建馆舍,总面积2490平方米。
  德安县文化馆原馆面积1 100平方米。1997年县文化娱乐中心并人县文化馆。2005年8月迁至文化广电大楼。馆舍建筑总面积55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面积800平方米,宣传橱窗25.6米。有多功能文化艺术中心、排练厅、展览厅、培训室、综合活动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室、艺术档案室等。2007年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群文辅导培训部、文化艺术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0年年底被评为国家二级文化馆。
  永修县文化馆1991年,新建办公大楼,建筑面积990平方米.1993年竣工并迁至新馆。内设文艺创作组、音乐戏剧组、美术摄影组、办公室及图书室。
  星子县文化馆1991年,办公及综合活动室在馆房二楼、三楼。2007年兴建文化馆新大楼,建筑面积1655平方米,2010年竣工。新馆建有室外活动场、宣传栏,馆内设行政办公室、多功能厅、钢琴室、电子琴室、舞蹈排练厅、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览厅、书画培训室、资料档案室、民族乐器培训室。 修水县文化馆建筑面积530平方米,配有会议室、游艺室、办公室及活动室。内设群文辅导部、美术摄影部、少儿艺术培训部和办公室。每年举办“双井之春”音乐会,每2年举办“修河之波艺术节”,由修水、武宁、永修、铜鼓4县参加.4县轮流为主办单位。
  武宁县文化馆 1998年4月,兴建县文化艺术中心,建筑面积6330平方米,由娱乐活动楼、影剧院和办公楼3部分组成,1999年9月底竣工。文化艺术中心大楼共5层,第一层为主大厅和影剧院。大厅的左右两侧房间和通道为健身房、老年人活动室等场地。影剧院设有楼、池座1000位,可供省级专业艺术团体表演,音响器材系美国、德国、日本进口,所有灯具配置电脑换色器。舞台前乐池,可供中型乐队使用。影剧院置有中央空调设备,除专业文艺演出外,还具召开大型会议和电影放映功能。第二层至第四层为办公室、会议室、排练厅、摄影暗室、美工室、藏书室等。内设办公室、文艺辅导部、美术辅导部、调研部。2010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湖口县文化馆2008年,建设县艺术中心,2010年10月建成,总面积920平方米。馆内设办公区和文化活动区,文化活动区设有文化活动室4个,即辅导排练厅、展览厅、多功能演绎厅、创作室。内设群文辅导部、美术摄影部、少儿艺术培训部和办公室。
  都昌县文化馆20世纪90年代全省两次在都昌召开现场会,“都昌文化现象”引起全省反响。2003年率先在全省开展“文化下乡,送戏进村”活动,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00余场。2010年年底,内设音乐、舞蹈、文学、少儿、美术书法、摄影、戏剧7个辅导组和行政办公室。 彭泽县文化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有小礼堂、会议室、游艺室、办公室及各类活动室。内设群文辅导部、美术摄影部、少儿艺术培训部和办公室。
  瑞昌市文化馆原建筑面积500平方米。2005年11月因受地震破坏,当年拆除。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租借县民中三楼作为临时办公地点。2009年12月新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5611.35平方米,内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非遗”传习所、瑞昌剪纸展厅、书画展厅、舞蹈厅、培训室、创作室、多功能厅、综合展厅、文化产业展示厅、会议室、办公室。
  庐山文化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有健身房,多功能活动厅,美术、书法、舞蹈等青少年专业辅导班,乒乓球室,棋牌室等,多功能活动厅有400平方米。内设办公室和业务辅导部。20年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艺术辅导、培训100余场。在市以上报刊发表文学艺术作品、调研文章30余篇。有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3年被授予国家三级文化馆。
  三、乡镇文化站 1991年,全市有乡(镇)文化站238个,实现“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
  1998年,全市群众文化设施因特大洪水蒙受损失。有133个文化站成危房。其中基础设施设备较齐全,文化活动开展活跃的瑞昌市码头镇文化站、南义镇文化站、赛湖垦殖场文化中心,彭泽县棉船文化中心,湖口县流泗镇文化中心,庐山区海会镇文化站6个文化站受损为大,直接经济损失达615.88万元。 2008年起,为解决乡镇文化站无房和面积不达标问题,改善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条件,建立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统一设计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各县(市、区)乡(镇)文化站,每个由国家下拨12万元,省财政配套12万元,自筹配套资金若干元用于新建乡镇文化站馆舍。至2010年底,全市173个乡(镇)完成文化站新建重建任务。
  第二节农村文化活动一、文化室、农村俱乐部 1991年以来,农村文化需求受到重视,农村文化室(俱乐部)逐步增加。至2010年年底,全市有农村文化室1266个,文化专业户2784家,初步形成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村文化室为前沿,以文化专业户为补充的群众文化网络。
  二、农村业余剧团 20世纪90年代,农村业余剧团多由民间艺人和文艺爱好者自愿组合,一般规模15-20人,行当较全的30人左右。全市有农村业余剧团731个,如瑞昌市码头镇女子黄梅戏剧团、南义镇青年歌舞团,武宁县采茶戏剧团、鲁溪镇采茶剧团,湖口县付垅乡青阳腔剧团、张青乡弹腔剧团,彭泽县棉船乡剧团,九江县江洲剧团等,活跃在县、市、省乃至上海。1992年6月,九江县沙河镇龙灯队、军乐队,庐山区十里乡龙灯队、新港镇农民唢呐队、虞家河乡高跷队、莲枪队等农民文艺团体参加在九江举办的全国第六届“‘屈原杯’龙舟赛暨‘庐山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开幕式。1993年8月,参加全国“’93年‘炎黄杯’世界华人、华侨龙舟系列赛暨第二届‘庐山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开幕式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2000年2月19~20日,在市人民影剧院举办九江首届农民艺术节,有65个业余剧团,516名演员参赛。至2010年,全市有农村剧团59个。瑞昌市码头镇女子黄梅戏剧团,应邀在上海大世界演出1周,并代表江西参加全国农民艺术节获得铜奖。武宁县鲁溪镇农民剧团参加全省首届农民戏剧节,夺得7项奖励。武宁县采茶戏剧团参加全省玉茗花戏剧节,获得5项奖励。修水县组织的文艺演出小分队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被省文化厅授老区“乌兰牧骑”式文化工作队称号。
  三、全国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艺术) 瑞昌剪纸源于汉代。1972年11月,从瑞昌境内发掘的西晋墓砖纹饰上,即有瑞吕剪纸雏形。1991年以来,全市剪纸艺人近2000人,遍布27个乡镇(场),多分布在夏畈、南阳、肇陈、花园、洪一等乡镇。构成这支队伍基本阵容,按自然年龄分为老、中、青3个层面。而其艺术形式和取材上又各具特色:一是采用传统的技法,以神话传说、人物故事、花鸟虫鱼为主要题材,融风俗人情于一体;二是在继承和吸收传统剪纸技法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多以现象为题材,着重反映当代生活;三是重在反映现实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感。1992年10月,瑞昌市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剪纸之乡”;1993年12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艺术)。2005年,瑞昌剪纸被省政府向文化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九江市政府将瑞昌剪纸定为“九江旅游特色商品”。至2010年,瑞昌市文化馆先后举办有剪纸作品参展的综合展览28期,单项剪纸作品展览13期,组织1000多幅剪纸作品在全市乡镇(场)巡回展出。有100多位剪纸艺人的2000余件作品在国家级大展、大赛中获奖;有9篇研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