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群众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21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群众文化
分类号: G24
页数: 7
摘要: 位于市区环城路162号,馆舍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内设艺术辅导部、理论调研部、文化经营部和办公室。
关键词: 群众文化 业余文化

内容

位于市区环城路162号,馆舍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内设艺术辅导部、理论调研部、文化经营部和办公室。
  20世纪90年代,以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社会文化教育培训和基层文化艺术辅导等为主要职能。群艺馆实行“三个面向”,即面向市民群众开展文化艺术普及活动;面向业余文艺骨干和业余文艺团队开展培训和辅导;面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文化活动和培训。1992年5月,被文化部和全国少年儿童艺术委员会授予“全国少年儿童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进入21世纪以来,组织承办全市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组织承办各类大型群文活动逾100次。2002-2004年,举办4届金秋文化艺术节。2003年举办第二届金秋艺术节秧歌大赛。2004-2006年,举办3届国际龙狮精英赛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2004年举办元宵群龙闹浔城踩街巡游。2005年“魅力九江·风采2005”元宵大型灯会和焰火晚会活动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2007年,举办中国九江·庐山·西海国际文化旅游节暨第十八届世界超级模特环球大赛中国总决赛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2009年,举办“魅力九江”广场文化活动。2010年,举办“红歌唱响八里湖”演出活动,其间,还举办金秋文化艺术节、国际龙狮精英赛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六一”少儿书法绘画摄影大赛、节目主持人大赛、“魅力九江”广场文化活动等。
  群艺馆注重群众文化网络建设,创建校园、社区、部队和企业4个文化基地,从中选取群众文化活动有一定特点和优势、有过合作基础的单位作为联系点,了解情况、沟通感情、互通信息、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基层文化的发展。先后建立柘林电力有限公司、昌河集团、九江化纤、浔阳区甘棠街道办事处六角石社区、人民路街道办事处湖滨社区、庐山区五里街道办事处南湖小区社区、十里街道办事处十里铺社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九江师范、九江学院本部、171医院、九江武警支队、海军后勤部等文化基地单位。2004年,群艺馆被文化部授予国家三级文化馆。
  2010年5月,启动“九江市文化馆”新馆(艺术中心)工程,在八里湖划地5.33公顷,投资3.5亿元,建设建筑面积27700余平方米的多功能、综合性文化设施,内含大剧院、多功能剧场、音乐美术创作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等。12月,更名市文化馆,在编干部职工34人。
  二、县(市、区)文化馆浔阳区文化馆原址在朝阳小学教学大楼内,馆舍面积1000平方米。长虹北路文化馆新大楼竣工于2006年,占地面积6770平方米,建筑面积3990平方米。新馆在功能定位上坚持公益性,贴近社会,面向大众,以普通市民为服务对象,设置引领浔阳文化时尚项目,做到普及与提高、通俗与高雅的有机结合。一楼设有排练室、电视体验中心、棋室、乒乓球室;二楼设有多功能会议室、阅览室、音乐室、微机室、多功能剧场及用于培训、娱乐、健身教室;另有市民休闲广场,可供晨练、文艺演出。内设艺术辅导部、理论调研部、少儿辅导部和办公室,2010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庐山区文化馆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内设办公、图书2室和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摄影、调研等组,开展文艺创作、群众文化理论研究、文艺活动辅导;创办《报春泉》《匡庐群文信息》《白鹿》等刊物。2005年3月,文化馆内设办公室、图书室、财会室、会议室、档案室、储藏室、创作辅导部、艺术辅导部、文管所。
  九江县文化馆内设办公室、文艺培训辅导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调研创作部)、信息档案部。20年间,组织创作演出《田水湾》《彩凤》《城门湖上》《喜搬家》《妈妈》等7个采茶小戏,分别在省、市文艺会演获奖,组织开展社会文化活动100余场。编排“一龙九柱”龙舞,先后参加1992年市“屈原杯”、1993年“炎黄杯”全国龙舟赛和1996年庐山国际旅游节开幕式表演。成功申报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保护名录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2002年新建馆舍,总面积2490平方米。
  德安县文化馆原馆面积1 100平方米。1997年县文化娱乐中心并人县文化馆。2005年8月迁至文化广电大楼。馆舍建筑总面积55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面积800平方米,宣传橱窗25.6米。有多功能文化艺术中心、排练厅、展览厅、培训室、综合活动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室、艺术档案室等。2007年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群文辅导培训部、文化艺术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0年年底被评为国家二级文化馆。
  永修县文化馆1991年,新建办公大楼,建筑面积990平方米.1993年竣工并迁至新馆。内设文艺创作组、音乐戏剧组、美术摄影组、办公室及图书室。
  星子县文化馆1991年,办公及综合活动室在馆房二楼、三楼。2007年兴建文化馆新大楼,建筑面积1655平方米,2010年竣工。新馆建有室外活动场、宣传栏,馆内设行政办公室、多功能厅、钢琴室、电子琴室、舞蹈排练厅、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览厅、书画培训室、资料档案室、民族乐器培训室。 修水县文化馆建筑面积530平方米,配有会议室、游艺室、办公室及活动室。内设群文辅导部、美术摄影部、少儿艺术培训部和办公室。每年举办“双井之春”音乐会,每2年举办“修河之波艺术节”,由修水、武宁、永修、铜鼓4县参加.4县轮流为主办单位。
  武宁县文化馆 1998年4月,兴建县文化艺术中心,建筑面积6330平方米,由娱乐活动楼、影剧院和办公楼3部分组成,1999年9月底竣工。文化艺术中心大楼共5层,第一层为主大厅和影剧院。大厅的左右两侧房间和通道为健身房、老年人活动室等场地。影剧院设有楼、池座1000位,可供省级专业艺术团体表演,音响器材系美国、德国、日本进口,所有灯具配置电脑换色器。舞台前乐池,可供中型乐队使用。影剧院置有中央空调设备,除专业文艺演出外,还具召开大型会议和电影放映功能。第二层至第四层为办公室、会议室、排练厅、摄影暗室、美工室、藏书室等。内设办公室、文艺辅导部、美术辅导部、调研部。2010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湖口县文化馆2008年,建设县艺术中心,2010年10月建成,总面积920平方米。馆内设办公区和文化活动区,文化活动区设有文化活动室4个,即辅导排练厅、展览厅、多功能演绎厅、创作室。内设群文辅导部、美术摄影部、少儿艺术培训部和办公室。
  都昌县文化馆20世纪90年代全省两次在都昌召开现场会,“都昌文化现象”引起全省反响。2003年率先在全省开展“文化下乡,送戏进村”活动,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00余场。2010年年底,内设音乐、舞蹈、文学、少儿、美术书法、摄影、戏剧7个辅导组和行政办公室。 彭泽县文化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有小礼堂、会议室、游艺室、办公室及各类活动室。内设群文辅导部、美术摄影部、少儿艺术培训部和办公室。
  瑞昌市文化馆原建筑面积500平方米。2005年11月因受地震破坏,当年拆除。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租借县民中三楼作为临时办公地点。2009年12月新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5611.35平方米,内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非遗”传习所、瑞昌剪纸展厅、书画展厅、舞蹈厅、培训室、创作室、多功能厅、综合展厅、文化产业展示厅、会议室、办公室。
  庐山文化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有健身房,多功能活动厅,美术、书法、舞蹈等青少年专业辅导班,乒乓球室,棋牌室等,多功能活动厅有400平方米。内设办公室和业务辅导部。20年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艺术辅导、培训100余场。在市以上报刊发表文学艺术作品、调研文章30余篇。有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3年被授予国家三级文化馆。
  三、乡镇文化站 1991年,全市有乡(镇)文化站238个,实现“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
  1998年,全市群众文化设施因特大洪水蒙受损失。有133个文化站成危房。其中基础设施设备较齐全,文化活动开展活跃的瑞昌市码头镇文化站、南义镇文化站、赛湖垦殖场文化中心,彭泽县棉船文化中心,湖口县流泗镇文化中心,庐山区海会镇文化站6个文化站受损为大,直接经济损失达615.88万元。 2008年起,为解决乡镇文化站无房和面积不达标问题,改善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条件,建立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统一设计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各县(市、区)乡(镇)文化站,每个由国家下拨12万元,省财政配套12万元,自筹配套资金若干元用于新建乡镇文化站馆舍。至2010年底,全市173个乡(镇)完成文化站新建重建任务。
  第二节农村文化活动一、文化室、农村俱乐部 1991年以来,农村文化需求受到重视,农村文化室(俱乐部)逐步增加。至2010年年底,全市有农村文化室1266个,文化专业户2784家,初步形成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村文化室为前沿,以文化专业户为补充的群众文化网络。
  二、农村业余剧团 20世纪90年代,农村业余剧团多由民间艺人和文艺爱好者自愿组合,一般规模15-20人,行当较全的30人左右。全市有农村业余剧团731个,如瑞昌市码头镇女子黄梅戏剧团、南义镇青年歌舞团,武宁县采茶戏剧团、鲁溪镇采茶剧团,湖口县付垅乡青阳腔剧团、张青乡弹腔剧团,彭泽县棉船乡剧团,九江县江洲剧团等,活跃在县、市、省乃至上海。1992年6月,九江县沙河镇龙灯队、军乐队,庐山区十里乡龙灯队、新港镇农民唢呐队、虞家河乡高跷队、莲枪队等农民文艺团体参加在九江举办的全国第六届“‘屈原杯’龙舟赛暨‘庐山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开幕式。1993年8月,参加全国“’93年‘炎黄杯’世界华人、华侨龙舟系列赛暨第二届‘庐山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开幕式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2000年2月19~20日,在市人民影剧院举办九江首届农民艺术节,有65个业余剧团,516名演员参赛。至2010年,全市有农村剧团59个。瑞昌市码头镇女子黄梅戏剧团,应邀在上海大世界演出1周,并代表江西参加全国农民艺术节获得铜奖。武宁县鲁溪镇农民剧团参加全省首届农民戏剧节,夺得7项奖励。武宁县采茶戏剧团参加全省玉茗花戏剧节,获得5项奖励。修水县组织的文艺演出小分队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被省文化厅授老区“乌兰牧骑”式文化工作队称号。
  三、全国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艺术) 瑞昌剪纸源于汉代。1972年11月,从瑞昌境内发掘的西晋墓砖纹饰上,即有瑞吕剪纸雏形。1991年以来,全市剪纸艺人近2000人,遍布27个乡镇(场),多分布在夏畈、南阳、肇陈、花园、洪一等乡镇。构成这支队伍基本阵容,按自然年龄分为老、中、青3个层面。而其艺术形式和取材上又各具特色:一是采用传统的技法,以神话传说、人物故事、花鸟虫鱼为主要题材,融风俗人情于一体;二是在继承和吸收传统剪纸技法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多以现象为题材,着重反映当代生活;三是重在反映现实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感。1992年10月,瑞昌市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剪纸之乡”;1993年12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艺术)。2005年,瑞昌剪纸被省政府向文化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九江市政府将瑞昌剪纸定为“九江旅游特色商品”。至2010年,瑞昌市文化馆先后举办有剪纸作品参展的综合展览28期,单项剪纸作品展览13期,组织1000多幅剪纸作品在全市乡镇(场)巡回展出。有100多位剪纸艺人的2000余件作品在国家级大展、大赛中获奖;有9篇研究瑞昌剪纸的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戏曲) 湖口县境内流传的剧种主要有高腔、弹腔、采茶戏、文曲戏、木偶戏、饶河戏和黄梅戏。1996年,全县有农民业余剧团101个,在县第三届文化艺术节期间,共演出7个传统剧种的188个折子戏,参加演出人员1400余人。《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农民日报》及中央电视台、省、市电台、电视台对湖口特色文化现象进行报道。1998年,农村业余剧团调查登记,流泗、大垅、张青、凰村、马影、文桥、付垅、武山、舜德、流芳等乡镇,都有青阳腔戏班,有的一乡多个戏班。1999年10月,省文化厅命名县为“戏曲之乡”,2000年12月,文化部授予县“中国民间艺术(戏曲)之乡”称号。2008年10月,举办“鄱阳湖神韵”戏曲艺术节,全县12个乡镇15个业余剧团参加展演,共演出7种戏的18个优秀剧目。参加展演青阳腔的有付垅、文桥、大垅、凰村戏班;弹腔的有马影、张青戏班;文曲戏的有流芳、城山戏班:采茶戏的有流泗、文桥戏班;饶河戏的有舜德戏班;木偶戏有大垅戏班;黄梅戏的有双钟、武山、流泗戏班。2007年6月7日,县政府与九江学院签订保护、传承青阳腔戏曲艺术合作协议。2008年7月,县戏研室申报《青阳腔》获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立项。2009年6月,国家级青阳腔传承人殷武焕在家乡付垅乡创办“武焕青阳腔艺术传习所”。当年,文化部再度授予湖口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戏曲)”之乡称号。
  四、民俗文化活动 2005年,开展民间民俗活动普查,发现民间民俗活动92项。其中,颇有影响的民间民俗活动有玩春牛、赶野猫、荷灯节。
  玩春牛亦称打春。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都昌县大港镇有这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祠堂,由族长亲自执鞭打3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
  赶野猫旧时称嗦狐狸野。现仅存于彭泽县黄岭乡的老屋湾汪家,是一种原生态的驱鬼逐疫、祈求平安的民间习俗。从古代用傩驱鬼逐疫的仪式中沿袭和演变而成。“赶野猫”习俗活动定在每年的正月初七,凡10岁至15岁的男童涂花脸,身穿五猖服,手执刀叉,扮成“五猖兵马”,鸣锣击鼓,在村中往来呼唤,挨家挨户“抄家”,名日“赶野猫”。演义过程分为上午、中午、下午各抄家1次。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均有记者采访,《赣北老屋湾汪家的“赶野猫”遗俗》一文及图片刊登在《民俗》画刊上。
  荷灯节俗称“送船”,是瑞昌沿壤溪岸边乡镇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距今600多年历史,流传于范镇、南义等乡村。范镇荷灯节,俗称“送船”。每年农历五月十八日,各地乡民相邀远嫁的姑娘、姊妹回乡聚集,先组织唱“孝亲歌”,以此教导人人行孝敬老,歌颂人间真情,倡导忠廉孝道;后舞龙队和龙船出行,龙船所到之处,村民自发一路为龙船泼水洗街,放着鞭炮迎龙,“龙王”便给村民发送元宝(馒头做成元宝状),以示平安富贵;最后手捧荷灯,在河道、池塘里将点燃的龙船放入水中,放置一盏盏点燃的荷灯,以寄托对先人的思念,并祈祷荷仙姑保佑一方百姓平安,风调雨顺。
  第三节厂矿文化活动一、设施九江石化厂俱乐部总面积1 100平方米,电影院座位916个。文化活动场所有3层大楼1000平方米。内设图书室,藏书2.3211万册。报刊阅览室,期刊300种。舞厅200平方米。100个座位录像厅以及棋艺室、电子游艺室、台球室、离退休职工活动室和广播室。
  九江有色冶炼厂俱乐部面积600平方米、老年活动中心面积100平方米、图书室140平方米,藏书6000册。足球运动场、篮球场各1个,羽毛球场2个,乒乓球室2个。
  九江火力发电厂文化活动楼总面积1.56万平方米,设有图书室,藏书3万册。阅览室3间,报刊200种。电视室6个,座位600个。舞厅2个,200平方米。影院1座,座位1521个。还有乒乓球室、康乐球室、棋牌室和游艺室等。
  江西柘林水电厂俱乐部面积1267平方米,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台球室、电视室和舞厅。
  其他企业俱乐部2010年,全市有工业企业1832家,其中大中型骨干企业53家,职工近100万人。工人俱乐部、职工之家、图书室、活动室235家,总面积14.5万平方米。图书馆(室)201个,藏书34.7万册。电影院23座,座位2.5万个,电影放映单位55个。电视差转台42座,闭路电视22家。录像放映机74部,摄像机41部。文艺表演团体27个。厂矿俱乐部、职工之家、图书室、活动室皆建有50-800平方米不等的活动场所,灯光音响、牌类、棋类、体育用具、演出服装、报刊图书等基础设施设备较齐全。
  二、活动 1991年以来,职工文化活动多由工会组织,文艺爱好者自愿参加,妇联、共青团及离退休老人配合。形式有乐队、合唱团、木兰协会、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等,一般15-20人,行当较全的30人左右。1992年.九棉一厂、九棉二厂、九棉三厂、九江化纤厂、九江面粉厂、九江港务局、5727厂、九江长运公司、南铁九江车务段、九江石化总厂、九江针织内衣总厂、九江陶瓷建材厂、九江船管处、九江大桥五处、九江火电厂、九江柴油机厂、441厂、九江轻机厂、九江第一医院、九江第二医院、九江第三医院、九江妇幼保健院等厂矿单位组织的2000余人表演队伍,参加在九江举办的全国第六届“屈原杯”龙舟赛暨“庐山杯”国际龙舟邀请赛文艺表演。1993年,参加“炎黄杯”世界华人、华侨龙舟系列赛暨第二届“庐山杯”国际龙舟邀请赛,中国摩托艇超级明星对抗赛,“庐山杯”全国钓鱼邀请赛暨“鸭鸭杯”国际钓鱼邀请赛,“五羊杯”全国自行车登庐山比赛文艺表演。1994年,参加全国“爱电杯”摩托艇赛,昌九高速公路和九江长江大桥、九景高速公路连接互通庆祝活动。1995年,参加京九铁路全线贯通仪式和昌九高速公路拓宽暨北端连接线开通典礼。1996年,参加中国庐山国际旅游节暨招商洽谈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表演。大型文艺表演人数众多,气势恢宏,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受到中央、省、市领导及社会各界好评。
  第四节校园文化活动 1992年、1993年、1996年,九江师专、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九江医专、九棉一厂小学、九江化纤厂小学、5727厂小学、九江陶瓷建材厂小学、九江龙山小学、九江柴桑小学、九江一中、二中、三中、八中等学校组织的5000人表演队伍,分别参加在九江举行的大型文化体育赛事开幕式和闭幕式表演。在全国“蒲公英”少儿舞蹈大赛中,舞蹈《欢乐节奏》《春天话雨》《九歌山鬼》获金奖,《放飞希望》《同一首歌》获银奖。创办20年的“浔阳文化艺术”橱窗受群众喜爱,培养大批业余作者,共发表作品500余件。其中20件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具有浔阳地方特色的剪纸艺术,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成为民间艺术新亮点。市、县30多所小学成立少儿艺术班、美术书法班、武术班、剪纸培训班等,每年举办市、区小学生文艺汇演、小学生作文比赛、少儿书画展、小学生诗歌朗诵比赛、小学生科普知识展和少儿剪纸艺术展。2007年6月9日,九江学院与湖口县签订传承青阳腔戏曲艺术合作协议,成立“青阳腔戏曲艺术中心”,首开高校和地方联合保护、传承国宝级地方戏曲的先河。11月22日,在湖口县付垅乡成立“青阳腔戏曲艺术教学实践基地”。2008年6月14日,九江学院与瑞昌市签订传承“瑞昌剪纸”艺术合作协议,在夏畈镇成立“瑞昌剪纸教学实践基地”。2009年6月12日,九江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开馆,收集戏曲服装以及资料300件(套)、瑞昌剪纸70幅、瑞昌竹编40件、修水花灯10个、花灯道具6个、星子石雕24个、湖口草龙一条(长28米),珍藏有青阳腔图片和视频光盘资料等。搜集手抄剧目131个、正本戏36个、曲牌448首、单折戏与杂出戏64个、音乐资料50本,较为完整地展示青阳腔戏曲艺术。两年来接待文化部、教育部、中央电视台、省委宣传部、教育厅、文化厅以及名人专家(杨叔子、潘际銮、余从、王安葵)、友好单··位、兄弟院校、新闻媒体的近100次参观考察。2010年6月11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江研究基地”落户九江学院艺术学院,成为全省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9月,九江学院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省艺术研究院、湖口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九江青阳腔学术研讨会”,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光明日报》《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九江日报》、江西教育电视台、西部网、大江网、江西新闻网、大江网九江频道等媒体对学术研讨会盛况和对青阳腔所做的保护与传承予以报道。9月,中央电视台11频道《长江戏话》栏目组对九江学院“青阳腔进校园”进行专题拍摄。至2010年,全市校图书馆(室)3796个,藏书量350万册。少儿鼓号队2522个,少儿腰鼓队4个。各种文艺演出队可随时组织,应时登台。
  第五节社区文化活动 1991年以来,社区鼓号队、秧歌队、龙灯队、锣鼓队、狮子舞队、舞蹈队、合唱队、戏曲队等群众文艺团体不断涌现。老年大学、老年协会、老干部活动中心各类艺术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浔阳区70个社区,全年举办文艺活动300场。创作歌曲《社区笑容》《浔阳江头望一望》、舞蹈《欢迎你到浔阳来》、小品《酸甜苦辣》等。节目搬上舞台后,深受群众喜爱。在省民政厅、省文化厅举办的全省汇演中,歌曲《鄱湖云雾》、男声小组唱《社区是美好的家》获一等奖、创作奖。男声小组唱《社区笑容》被邀请参加南昌市第三届金秋艺术节演出,同时被省文化厅选送参加在广东深圳举行的全国第三届文化“四进社区”文艺汇演。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在市区新公园有部分中青年学习街舞。部分中年妇女居民学习广场舞。至2010年,全市76个街道办事处、375个社区,均有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社区图书室,有藏书40万册。街舞、广场舞全市各地均有活动。市区和中广场、甘棠公园社区、南湖社区、烟水亭广场、锁江楼社区、十里社区及各县(市、区、山)城区社区广场为活动中心场所。
  第六节节日赛事演出活动一、“第六届全国.屈原杯’龙舟赛暨中国‘庐山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开幕式文化活动 1992年6月,在市城区南湖举行,大赛组委会文化宣传处下设文艺组,负责组织民间文艺表演。“九龙腾江”由仪仗队、9条彩龙、10位九江历史名人、3大乐队、1个高跷队、5支秧歌队、6个彩灯队、3条采莲船、1个莲枪队和屈原问天主题彩车组成。分别由九江县、浔阳区、庐山区及市属7个工厂,1个学校,9个单位2000多人参与,16次上街表演。6月1日“九龙腾江”参加开幕式水上表演。九棉一厂陈杰作词、市文联彭宗祥作曲的《龙舟情》选为“双杯”龙舟赛会歌,由歌唱家韦唯演唱。
  二、“1993年.炎黄杯,世界华人、华侨龙舟系列赛暨第二届‘庐山杯’国际龙舟邀请赛”“1993年中国摩托艇超级明星对抗赛”文化活动 1993年8月,在市城区南湖举行,大赛组委会文艺组负责组织民间文艺表演。由仪仗队、9条彩龙、5大乐队、秧歌队、木兰扇队、木兰箭队、狮舞队、彩车队、梆歌舞队、花束队、蚌壳舞队、花伞舞队组成。分别由九江县、浔阳区、庐山区及市属7个工厂,4个学校,39个单位2000多人参与,9次上街表演。8月26日参加开幕式水上表演。1993年8月27日,组织舞蹈、少儿武术及修水茶道等节目参加在庐山大厦广场联欢晚会。
  三、“1993年‘庐山杯’全国钓鱼赛暨‘鸭鸭杯’国际钓鱼邀请赛”文化活动 1993年8月27日,在共青垦殖场举行,由市话剧团、市歌舞团、青少年官及共青垦殖场等单位演出开幕式文艺节目。
  四、中国庐山国际旅游节文化活动 1996年10月5-8日在九江市区举行。开幕式由少儿方阵舞蹈、民族舞蹈、九条彩龙、腰鼓、彩车5大类组成,闭幕式由木兰扇、现代舞和烟火晚会组成。参与表演演职员达8000人,分别来自79个工厂、学校、机关。
  五、市“庆七一,迎回归”文艺汇演 1997年7月1-10日在441厂举行。驻市及市直各单位和各县(市、区、山)共43个单位参加汇演,参演剧目220个,演员2000余人,演出时间10天。
  六、欢送抗洪抢险部队离浔仪式文化活动 1998年,抗洪抢险部队离浔,由市文化局承担组织欢送子弟兵离浔仪式活动,从制订工作方案到组织锣鼓队、秧歌队、鼓号队、花束队等17000人基本队伍,场面热烈壮观,表演丰富多彩,表达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以“抗洪将士凯旋日,浔城百姓动情时”“昨日万人空巷送亲人”“难舍九江人,难忘九江情”予以报道。
  七、金秋艺术节展演比赛 2002年创办,艺术节定位为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和广大群众参与的格调,戏剧小品展演,社区文艺调演都获成功。2003年,白水湖广场举行的全市秧歌舞大赛系列活动,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至2010年举办4届。
  八、九江国际龙狮精英赛开幕式文化活动 2006年11月28日,第一届在九江学院举办。2007年11月10日,第二届在和中广场举办。市文化局承担两届开幕式文艺演出、踩街巡游和接待工作。开幕式文艺演出演职员1000余人。分别来自浔阳区、庐山区、开发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九江职业大学、九江外事旅游学校、九江学院、市中心幼儿园、九江群星合唱团、市歌舞团、跆拳道协会、九江武警支队等单位。文艺表演共分4场,即龙狮九江、山水九江、奥运九江和腾飞九江,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深厚历史积淀和独特人文精神。
  九、“魅力九江”广场文化活动 2009年5月创办,由市政府主办,市文化局、市群艺馆、市直各单位承办,形成“每周有主题,周末有演出”的广场文化活动新形式。至2010年,每年演出40余场,观众30万人次,已成为九江文化知名品牌,被省文化厅推荐申报为“江西省十大文化活动品牌”。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