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人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00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工人团体
分类号: C23
页数: 12
摘要: 省总工会主席刘金标到会致词,团市委书记王原平代表5家群众团体祝词,市委书记彭宏松出席并讲话。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赵登荣(女)代表市总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做题为《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加快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而努力奋斗》工作报告;听取并审议财务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十二届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会由35名委员组成;常委会由15人组成,赵登荣(女)为主席,朱修其、李景陶、陈萍风为副主席。经审会委员5人,李建中为主任。1996年12月,增选方志红(女)为副主席。
关键词: 社会团体 工人团体

内容

一、市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1993年9月25~28日在市工人影剧院召开,出席大会代表387人,特邀代表9人。省总工会主席刘金标到会致词,团市委书记王原平代表5家群众团体祝词,市委书记彭宏松出席并讲话。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赵登荣(女)代表市总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做题为《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加快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而努力奋斗》工作报告;听取并审议财务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十二届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会由35名委员组成;常委会由15人组成,赵登荣(女)为主席,朱修其、李景陶、陈萍风为副主席。经审会委员5人,李建中为主任。1996年12月,增选方志红(女)为副主席。
  1993年10月,赵登荣(女)、郭群(女)在北京出席中国工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市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1998年12月9—12日在市人民影剧院召开,出席大会代表345人,特邀代表12人。省总工会副主席童水仙到会致词,团市委书记谢一平代表5家群众团体祝词,市委副书记史之汉出席并讲话。大会听取并审议通过赵登荣(女)代表市总工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团结依靠全市职工.为实现九江跨世纪宏伟目标而奋斗》工作报告;听取并审议财务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市总工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会委员39人,常委会委员16人,主席赵登荣(女),副主席朱修其、李景陶、陈萍风、方志红(女)。经审会委员7人,李建中为主任。2002年7月17日,市总工会十三届五次全委会选举刘同颜为主席。2003年1月2日,十三届六次全委会选举周照华为主席,柳金生为副主席。
  1998年10月19-24日,中国工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市代表为赵登荣(女)、刘纯广、陈义华(女)、陶春元。
  三、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2004年6月8-10日在市人民影剧院召开,出席大会代表390人,特邀代表13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海如到会致词,市委书记刘积福出席并讲话,团市委书记黄先才代表9家群众团体祝词。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周照华代表市总工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做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实现九江率先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工作报告;听取并审议财务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十四届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会委员43人;常委会委员17人,周照华任主席,陈萍风、方志红(女)、柳金生任副主席。经审会委员7人,主任李建中。2006年12月29日,市总工会十四届四次全委会选举赵登荣(女)为常委、主席,余晓兰为常委、副主席。2007年9月,市总工会十四届经审会七次会议选举陈萍风为主任。
  2008年5月28-30日,省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南昌召开,出席大会的市正式代表62名、特邀代表3名。会议选举赵登荣(女)、陈萍风、王云利、张友清、何青春、刘纯广、周作瑞、卢彦达为省工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选举赵登荣(女)、刘纯广、马小立为中国工会十五大代表。
  2009年9月17日,市总工会十四届九次全委会选举朱忠玲为主席。
  第二节机构一、市总工会市总工会机关1991年,市总工会机关内设9个职能部室:组织宣传部、生产部、生活保险部(生活保障部)、女工部、企管部(企业民主管理部、基层工作部)、财务部、财贸农林水工作委员会、教育工会、办公室;另设《九江工运》编辑室、基建办。办公地址位于市区湓浦路14号院内。
  2002年12月,市总工会内设6部1室1会:组宣部、民主管理部、保障工作部、经济技术部(劳动保护部、职工技术协会办公室)、女职工部(女职工委员会办公室)、财务部、办公室(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市教育工会;另设有机关党总支(1999年3月设立,下设机关、文化宫、退管会3个支部)、机关工会、事业部、职业介绍所。2007年4月,增设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当年,机关迁往市区浔阳路160号工人文化官大楼办公。
  2010年,市总工会机关内设职能部室有:办公室(下设财务室、打字室、车队)、组织宣传部、财务部、民主管理部、经济技术部(职工技术协会办公室)、保障工作部、女职工部(女职工委员会办公室)、教育工会、经审会办公室、机关党总支;纪检组为市纪委派出机构;另设事业部、机关工会。
  市总工会直属企事业单位 1991年,市总工会直属事业单位2家:市工人文化官、市职工学校。1992年9月,成立经济事业开发办公室,并注册4个经济实体:市职工技术开发公司、市职工旅行社、市职工贸易公司、市职工商社。1994年9月,成立市总工会职业介绍所。1996年3月,省职工保险互助会九江办事处成立。1997年5月,成立市职工消费合作社;10月,市职工消费合作总社成立。2002年10月,成立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下设困难职工求助中心、职工培训中心、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2010年,市总工会直属事业单位3个:市工人文化宫、市职工学校、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直属企业单位2个:省职工互助会九江办事处、市职工旅行社。
  市总工会主管社会团体 1991年12月成立的市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1992年成立的市职工文化学会和1994年6月成立的市劳动模范协会。2010年,市总工会主管社会团体3个:市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市职工文化学会和市劳动模范协会。
  二、市直产业工会(工委) 1991年,市直产业工会和工会工作委员会7个:市教育工会(文教工委)、市物资局工委、市纺织工业公司工委、市财贸农林水工委、市直机关工委、市卫生局工委、九江船舶工业公司工委。至2010年,先后成立的市直产业工会(工委)有:市二轻局工委、市机械工业公司工委、市林业局工委、九江矿冶总公司工委(1997年7月成立.1999年11月撤销)、市农垦办工委。
  三、县(市、区)总工会 1991年,全市有县(市、区)级总工会13个,分别是:修水县总工会、武宁县总工会、瑞昌市总工会、永修县总工会、德安县总工会、都昌县总工会、彭泽县总工会、湖口县总工会、星子县总工会、九江县总工会、庐山区总工会、浔阳区总工会和庐山管理局工会。1997年2月,成立共青城总工会。1999年3月,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成立。2010年,全市有县(市、区)级总工会15个。
  四、基层工会和会员 1991年,全市基层工会2563个,会员28万余人。2003年,基层工会3321个,会员33万人。2010年,全市基层工会5866个,会员70.9万人。
  [=此处为表格(2003-2010年全市职工人数、基层工会数和会员人数一览)=] 第三节组织建设一、工会组建 1991年,中共中央工青妇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工会领导班子,解决工会干部待遇,落实定期专题研究工会工作制度。当年,建立市卫生、粮食、供销系统工会组织和34个乡镇企业工会组织。1993年,市委批转市总工会《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建设工会组织的要求,规定已开业投产企业都要建立工会组织;县(市、区)总工会主要负责人进入同级人大、政协领导机构,企业工会组织主要负责人进入同级党政领导班子,各级政府和部分企业与工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涉及职工利益的重要事项。1994年,市委组织部、市经贸委、市外经贸委、市劳动局、市工商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改善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加快工会组建步伐和加强工会工作的意见》,全市各地从组建乡镇企业工会人手,逐步延伸到“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推进新经济组织的工会组建工作,至1998年年底,全市共有160家乡镇企业、50家“三资”企业和46家私营企业组建工会。1999年,市总工会下发《关于加快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建立工会组织的意见》;年底,全市新经济组织组建工会351家,会员1.95万人。至2004年,全市各级工会持续5年开展目标管理、“达标创佳”和“职工之家”建设等活动;武宁县、修水县、星子县、浔阳区总工会获2003年度省创十佳先进县级工会称号,市总工会获2003年度全省工会目标管理优胜单位;全市新建企业工会3461家,发展会员12.1万人,会员总数达38.7万人;乡镇、街道、社区普遍建立工会组织。2005-2010年,全市工会工作社会化格局不断完善,相继建立和健全党委定期研究工会工作制度、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党工共建”制度、工会干部协管制度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查视察工会工作制度等,全市基层工会组织数达5866家,涵盖法人单位13378个;工会会员70.9万人,其中农民工会员19.5万人。192个乡镇、12个街道、238个社区全部建立工会组织。
  二、“职工之家”建设 1991年,市总工会通过宣传发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召开经验交流会、进行先进表彰等方式,推动开展“建家”活动,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年底,全市拥有省级“模范职工之家”4个,市级“先进职工之家”84个,县级“先进职工之家”339个。1993年底,全市基层工会组织中,有750-/0的单位被验收为合格“职工之家”,其中18个基层工会被评为“模范职工之家”。1993年9月至1998年11月,全市各级工会共产生全国及全省“模范职工之家”6个、“先进职工之家”6个、“先进职工小家”9个。1998年12月至2004年5月,全市有7个基层工会被命名为全国、全省“模范职工之家”,10个基层工会分会被命名为全国、全省“模范职工小家”。2004年6月至2010年,全市创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11个、“省模范职工之家”28个、“市模范职工之家”80个。
  三、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1991-1993年,全市13个县(市、区)和169个基层工会共培训工会干部和工会积极分子6194人,其中参加全国、省、市总工会培训的工会干部达1354人。1993年9月至1998年11月,全市各级工会共举办工会干部培训班510期,培训基层工会干部5100多人次,完成省总要求150名工会干部调训任务;其间,市总于1993年制定《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搞好工会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强工会干部的管理和教育。2004年6月至2010年,全市各级工会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60期,培训各级专兼职工会干部4.36万人次;2009年9月18日,市总工会印发《关于加强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全市工会工作协理员、工会法律援助志愿者、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员、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集体协商指导员、企业改制指导员和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七大员”队伍建设的目标与要求。
  第四节工会活动一、群众生产劳动竞赛 1991年至1993年8月,全市各级工会动员组织职工开展“三热爱、做主人、创五好、立新功”“岗位创一流、班组创先进、企业创效益”(“三创”)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以抓质量、上品种、增效益为主题的“双增双节”(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劳动竞赛以及财贸系统“双最佳”优质服务竞赛、“中行杯十佳”优秀营业员评选活动、文教系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十万职工参加的岗位技术比赛和女职工的“学先进、比贡献、为‘八五’建功”竞赛等多种形式劳动竞赛,形成以县(市、区)际竞赛为重点,大中型企业和地方骨干厂际竞赛为核心的全方位竞赛网络。1991年,市总工会组织80家企业进行竞赛,并推荐17家企业参加全省大中型骨干企业竞赛;县(市、区)总工会组织289家企业参加县级厂际竞赛;全市参赛职工16万多人,参加岗位练兵、比武9.9万人。“双增双节”劳动竞赛共完成6150万元增产增收任务;提出合理化建议23588条,采纳9082条,实施6926条,创造经济效益2314万元;企业产品获国优金奖1项、国际博览会金奖3项;开发新产品94项,填补国内空白13项、省内空白81项。
  1993年9月至1998年11月,开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双增双节、扭亏为盈为主要内容的“三杯”(经济效益杯、节能降耗杯、扭亏增盈杯)竞赛和“双争”立功竞赛,组织职工投入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的“保规划、保目标、增效益、多贡献”立功竞赛等多种形式群众性生产技术活动。参加竞赛活动的职工72万人次:共收到合理化建议18.8万条,采纳实施6.5万条,创造经济效益2亿多元。参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职工64.7万人次;组队参加全省职工7项技能技术比赛,夺得4项冠军(其中1人获“全国技术标兵”称号,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接见;3人获“全省技术标兵”称号);共收集劳动竞赛论文、调查报告、竞赛方案等1100余篇,其中22篇在全国、全省获奖。1994年4月,市总工会、市“双增双节”竞赛委员会在南湖宾馆召开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竞赛表彰大会。1995年,市总工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理论研究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全市43个单位评为全省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协作先进单位,20人评为全省劳动竞赛组织工作先进个人。
  1998年12月至2004年5月,市总工会开展“争创一流业绩,争当九五英模“立功竞赛活动、“四创”(管理创先、技术创新、队伍创优、企业创效)竞赛活动、女职工“双文明”建功立业和“38111”活动。全市有75万人次参加竞赛,共提合理化建议41.24万条,采纳实施15.12万条,创经济效益近3亿元;有50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获全省重大成果一、二、三等奖,5家企业被评为全省合理化建议活动先进单位。组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有6万多名职工通过活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从中选拔组队参加第二、三届全省职工计算机知识大奖赛,获团体第一名,3人获个人一等奖。有15个基层班组被授予全省“创新示范岗”称号。
  2004年6月至2010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先后开展以“特色竞赛争崛起”“民营竞赛促发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女职工建功立业”“争创‘五一’巾帼标兵岗”“决战工业2000亿,建功当好主力军”等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和“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共有6617家企事业单位、117.6万多人次参加;共提合理化建议约89101条,职工重大技术创新成果1982项,创造经济效益51118.6万元。自2008开展创评“工人先锋号”活动至2010年,全市共产生“工人先锋号”市级99个、省级17个、全国4个。同时,2007~2010年连续在全市开展中小学工会工作“四个一”活动,即“围绕中心建功立业,深化师德师风教育,办好维权实事好事,强化学校民主管理”,共有56个基层学校、10个县(市、区)教育工会和68人受到省教育工会表彰。
  技术协作1984-1992年,全市各级职工技协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共提出20.6万条,被采纳8.7万条,实施4.5万条,创经济效益1.12亿元:攻破技术关键1621项,创经济效益312.6万元;推广新技术1128项,创经济效益167.4万元;技术培训5959次,培训职工18.8万人次;组织“技术扶贫、技术支农”活动,创直接效益20余万元。其中,1991年全市技术攻关146项,技术革新69项,开发新产品29件、技术交流46次,共创经济效益82万元;进行技协有偿活动165项,成交额314万,纯收入40万元;市技协队参加武汉协作区职工技协举办的3省7市首届手工电弧焊接比赛,获得团体赛第二名,男子个人赛分别夺得第三、六、十名,女子个人赛夺得第一名。1992年,全市有各级职工技协组织144个,会员5000余人。1994年,江西轻机股份有限公司职工技协获全国职工技协先进集体。
  劳动保护1991年,市总工会举办5期劳动安全技能培训班,188人参加学习;在全市188个企业开展创建安全合格班组的试点,向省总工会推荐30个安全生产集体和个人参加5个项目“三同时”验收;任命36人为工会首批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配合市劳动局、市经委进行3次安全大检查,对23个单位的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全市工伤事故比1990年下降32.10-/0。1993—1998年,全市普遍建立三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市总工会任命市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132人:与市劳动局联合对部分企事业单位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劳动用工情况及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1998-2004年,全市各级工会独立或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安全检查4127次,共查出各类安全隐患315处,提出整改意见279条,并参加31起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2005-2010年,各级工会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全国总工会重新颁布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3个条例,推动845家企业签订《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连续6年开展“安全在我心中”系列活动,建立以群防、群控、群治为特色的职工安全健康保障机制,并制定全市发展4000名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的建设目标,全市组织12.7万职工参加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安康杯”安全生产竞赛 1999年至2004年5月,市总工会共组织218家工业企业参加全国“安康杯”安全生产竞赛。2004年6月至2010年,累计组织26.21万名职工参加“安康杯”竞赛。2010年,全市报名参加“安康杯“安全生产竞赛的单位130家、职工7.0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6%和400-/0。至2010年,全市共有16家企业评为“全国优胜企业”,5个班组评为全国优胜班组,8名职工评为全国优秀组织个人,市总工会4次获全国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二、劳模工作评选1994年,评选市劳模108名;1995年评选省劳模69名、省先进工作者10名,全国劳模5名、全国先进工作者2名;2000年,评选市劳模86名,省劳模60名、省先进工作者20名,全国劳模4名、全国先进工作者4名;2005年,评选市劳模100名,省劳模55名、省先进工作者19名,全国劳动模范8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2010年,评选市劳模104名,省劳模58名、省先进工作者24名,全国劳模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3名。1991—200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7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企业3家、班组4个:获全省“五一劳动奖章”172名,全省“五一劳动奖状”7家。
  表彰 1991-2010年,市委、市政府召开4次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对全国、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市劳动模范颁发“荣誉证书”。市总工会采取多种形式,对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进行宣传,主要有:在新闻媒体辟设专题专栏,如九江电视台“劳模风采”、九江有线电视台“九江人·龙虎榜”、九江广播电台“灿烂星河”和九江日报“劳模赞”等,宣传报道各级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的业绩;举办劳模图片展;制作反映全国劳模向东事迹的电视专题片《心系万家一线牵》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全国劳模电视专题片奖”:在和中广场英雄大道上镌刻56名全国劳模和先进人物名字等。推荐劳模中2人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7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管理1994年9月,成立市劳模协会,并通过《九江市劳动模范协会章程》。2001年,市总工会开发《劳动模范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2003年2月,市政府出台《九江市劳动模范评选表彰管理工作暂行办法》。2004年11月,成立市劳动模范评选表彰管理工作委员会,建立全市劳动模范联系工作制度,定期填报《劳模基本情况年度报表》和《劳模重大情况即时报表》。2005年1月,市政府颁布《九江市劳动模范管理办法》。2010年,建立和健全全市2500名全国、省、市劳模数据库档案。
  服务1991年起,市委、市政府和市总工会在每年元旦、春节及“五一”“十一”期间召开劳模、先进人物座谈会,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帮扶等活动。主要有2003-2010年,累计发放全国劳模“三金”(春节慰问金、生活困难补助金、特殊困难帮扶金)和省劳模春节慰问金260余万元,其中2010年向全市31名全国劳模发放“三金”和670名省劳模发放春节慰问金共44.73万元,向143名省劳模发放帮扶专项资金46.07万元。截至2010年,由市财政拨款向市直单位的全国、省、市劳模发放劳模荣誉津贴共95.12万元,由县区财政拨款向县(市、区)所属单位劳模发放荣誉津贴13.18万元。2010年11月,市总工会参加全总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劳模工作经验交流会并在大会上交流工作经验。
  三、生活福利职工保险1992年,全市95%以上单位建立和健全职工劳动保险制度。1994年,全市建立互助性基金组织和互助会350个,参加人数2.3万人。1996年3月,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九江办事处成立;1997年1月,改为省职工互助会九江办事处。至2010年,全市15个县(市、区、山)及200多家企(事)业、行政机关单位的工会组织均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参保职工15.1万人次,险种保费1025.39万元,为全市1165名职工支付互助保障金和慰问金共407.59万元。
  “送温暖”工程 1992年,全总发出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活动后,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每年逢元旦、春节都组织大规模的慰问走访活动。1993-1998年,市总共筹集发放慰问金359万元,走访困难企业830家,慰问补助困难职工37855人次。2000年,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决定由市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送温暖”基金。2001年元旦春节,全市筹资230.16万元,慰问困难企业118家,补助困难职工9171户,为困难职工解决问题、办实事365件。2004年,市总工会获“全省送温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元旦春节,筹集资金560万元,走访慰问困难企业632个,慰问各类困难职工21760户。2010年“两节”期间,市总工会筹集资金700万元,慰问特困职工、困难劳模、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职工家庭2.6万户。
  下岗职工再就业1994-1998年,市总工会职业介绍所为1000余名下岗职工介绍工作。1997年至1998年11月,市总工会职工学校共开设培训专业12个,办班22期,免费培训下岗职工646人,再就业率达63%以上。1998年12月至2004年5月,全市各级工会再就业培训中心共免费培训下岗职工9735人: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共帮助4936名下岗位职工重新就业。2004年6月至2010年,全市免费培训下岗职工1.2万人次,提供职业介绍3.12万人次,帮助1.06万人实现再就业。其间,2005年市总工会授予51家企业“市总工会再就业基地”标牌。
  扶贫济困 1991年始,市总工会按照“拓展帮扶范围,完善帮扶方式,提高帮扶水平”的要求,建立和健全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帮扶工作网络。市委、市政府出台《九江市市直企业职工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暂行办法》,在全省率先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4年,市总工会为遭受冰雹袭击的部分县(区)受灾职工送去慰问款2.7万元。1998年,发生特大洪灾,市总工会拨出46万元用于慰问受灾企业和职工。2002年10月,成立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广大职工提供生活救助、医疗帮助、上学资助、就业扶助、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至2004年5月共受理来信、来电、来访2220人次,对3241户困难职工发放救助资金80.86万元、衣物1385件套、粮油1000多公斤。1998~2004年,全市共筹款1442.92万元,慰问困难企业1366家(次),补助困难职工57929户(次);市总工会与市卫生局联合开展发放医疗优惠卡,对全市80家企业的1000余户特困职工家庭实施医疗帮助,减免就医费用13万元。2004-2010年,全市累计发放帮扶资金4023万元,帮扶困难职工、农民工11.7万人次;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帮助8285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圆大学梦、读书梦;发展职工医疗互助,15720人次职工享受免费体验和医疗帮助。
  退休职工管理服务1991年,全市有122个退休管理委员会,211名退管专(兼)干部;3月,市总工会召开全市退休管理服务工作表彰会,表彰20个先进集体和70名先进个人。1994年,市总工会开展“争做离退休职工贴心人”活动。20年间,全市各基层工会退休职工委员会不断加强退休职工管理与服务工作,持续开展走访慰问、扶贫济困等活动:经常举办钓鱼、象棋、雀牌等文化娱乐活动。 职工物价监督1991~1998年,全市各级工会参与稳定市场物价工作,设31个检查总站、分站,配备218名物价义务监督、检查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检查1764次,查出违价金额5280元,罚没款4553元,没收计量器具137件。1998年后,物价监督权归口物价行政主管部门,职工物价监督职能转为配合物价部门宣传物价政策、参加听证会反映职工呼声、监督物价政策的落实规范等。2010年,全市设职工价格监督站21个。
  四、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参与立法与执法 1991年以来,市总工会参与《江西省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讨论稿)《江西省劳动监察条例(草案)》等地方性法规和《九江市医疗基金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九江市市直企业职工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暂行办法》《九江市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九江市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条例》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2004-2010年,全市各级工会参与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劳动用工、农民工工资、劳动安全等专项监督检查120多次,查处并纠正侵犯职工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5300多件次,涉及职工5.72万人。
  参政议政1991年以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担任市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职工代表自觉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在历届历次“两会”期间,就国企改革、厂务公开、职工权益等专题呈报议案、建议和提案,其中2004—2010年共提出“两会”议案、建议和提案58件。
  法制宣传咨询 1992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颁布后,各级工会组织培训宣传骨干,出动宣传车,张贴宣传标语,召开动员会,举行座谈会和知识竞赛等活动。1994年,市总工会举办工会法、教师法、劳动法等培训班8期,共培训工会干部1055人次。2004年,市总工会在工人文化宫广场举行职工法律援助志愿团成立仪式,首批40名志愿者现场开展职工法律援助宣传咨询活动。
  法律援助服务 1991年始,市总工会结合“四五”“五五”普法,组织法律援助志愿者为20余万人次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为职工代写法律文书626份次,代理仲裁诉讼案件172件次。1998年12月至2004年5月,市总工会法律援助中心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1560件次,代拟法律文书34件次,援助基层工会追回错误划扣的工会经费7.5万元;印发《农民工维权指南》5万份,共为3万余名农民工提供困难帮扶和法律援助。各级工会组织与人民法院等部门联合建立清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为农民工追讨工资和工伤赔偿7255万元,其中2010年讨薪1375万元。因工作成绩突出,市总工会获2009年“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先进单位称号。
  劳动争议处理 1991年以来,市、县两级相继成立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市直企业劳动条例调解委员会组建率达98%。1993-1998年,全市培训劳动争议调解员和劳动法律监督员4500余名;企业调解劳动争议5500余起,其中市总工会直接参与仲裁52起。1998-2004年,全市有980家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共调解劳动争议500余件,参与办理劳动仲裁案件128件;市总工会法律援助中心参与基层调解、代理参加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和诉讼519次。2004-2010年,各级工会劳动争议调委员会共调解8235件劳动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81%。
  信访维稳1991年,市总工会接待来访73人次,受理来信48件;1992年,接待处理来信来访110起。2004年10月,市总工会成立信访工作小组。2004-2010年,市、县两级工会组织接待职工来信来访5573件,成功调处职工集体上访和突发事件265件。
  五、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培训 1991年,市总工会举办3期职工代表师资培训班,培训教师176名,随后开展全市性培训,共培训职工代表12000人。1992年,市总工会与市经济委员会联合组织全市1万多名企业职工参加全省企业民主管理知识竞赛。至1993年9月,全市共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企业民主管理培训班210多期,95%的工会干部和75%的职工代表接受培训。
  联席会议 1994年8月,建立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专门研究解决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和工会工作的重大问题;随后各县(市、区)相继建立和完善。2000-2010年,共召开8次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协商解决一批重要事项。
  职工代表大会1993年,全市有954家单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经常开展活动的近700家,其中实行三级(厂、车间、班组)民主管理的单位达448家。1993年9月至1998年11月,市总工会先后与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经贸委、市体改委等联合制定《关于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中切实加强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的意见》《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要求和考核办法》《九江市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细则》《关于加强改制企业工会和职代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有80%的单位根据需要修订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998-2004年,全市900-/0的单位坚持职代会制度。2006年2月,市总工会下发《九江市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
  协调劳动关系 1991年始,市总工会注重协调建立由政府、工会、企业组成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劳资平等协商平台。1998年12月至2004年5月,全市1541家企业签订集体合同,365家企业开展工资协商工作。2004年6月至2010年,全市有1825家企业签订集体合同,覆盖职工31.2万人;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9%.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1%。2010年,市总工会制定《九江市总工会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方案》;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全市有10家企业和1个工业园区评为省级先进。
  民主监督1991年,全市各级工会在开展职工民主监督工作中,注重民主选举和评议领导干部。全市有78家行政单位选举领导人,375家单位民主评议领导干部530人,受奖励281人,被免职27人。1993~1998年,市总工会与市委组织部等联合制订《九江市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实施办法》,全市有1412家企业开展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工作。1998-200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九江市厂务公开检查考核办法》,全市有718家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实行厂务公开制度,82家事业单位推行院(校、所)务公开。2004-2010年,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不断深化,全市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建制率达100%,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制率达82%。
  六、女职工工作组织建设 1993年,全市有14万女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1.2%;市总工会成立女职丁委员会;8县1区建立女职工委员会,占应建数的75%;市直各工会90%以上建立女职工组织。1994年4月,市总工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女职工工作意见》,当年全部完成县(市、区)总工会和基层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组建任务。1999~2004年,市总女职委颁发《九江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条例》及《工作制度》。2010年6月,市总女职委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女职工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活动的通知》,工会组织建设与女工组织建设“三同时”,实现女职工组织全覆盖。
  干部培训和理论研究 1993年9月至1999年4月,市总女职委共举办女职工干部培训班8期,培训385人(次);全市各基层女职工委员会培训15800余人次。1999年5月至2004年,全市共培训女职工干部5500余人次。2006年,市总向省总选送12篇维护女职工权益和女农民工情况的调研论文,其中2篇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并被推荐全总参赛。
  宣传教育 1991以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女职工学习时事政治,开展“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四有”(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教育,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家庭文化建设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和“家家乐”演唱会等活动,其中组织全市2.94万名女职工参加全总女职工“迪康杯”迎’95世界妇女大会知识有奖大赛。1999-2004年,市总女职委开展“四个一”(精读一本业务书,学习一门新知识,掌握一项新技能,达到一个新水平)活动,有6.35万名参加。2005年3月,市总工会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参赛女职工2万人。2010年,全市有3万多名女职工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其中1800多名女职工获大专以上学历,2000多名女职工不同程度提高了技术等级。 经济技术活动1991~1993年,在全市女职工中开展“学先进、比奉献、为‘八五’计划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全市涌现全国、省、市女劳动模范、先进女职工工作者、女先进生产(工作)者962名。1993~1999年,开展以“成才、立功、献爱心”为主要内容的“女职工双文明建功立业竞赛”活动,参赛单位达900-/0.全市共涌现出全国、省、市女劳模,先进女职工工作者,先进女职工1125名。1999—2004年,开展女职工双文明建功立业活动,获全总表彰的先进集体2个、先进个人4名;获省总表彰的先进集体7个、先进个人10名。2004-2007年,开展以“创新、创业、创优、创品牌”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立功”活动,获全总表彰的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2名;获省表彰的先进集体7个,先进个人2名。2008-2010年,开展争创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和争当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的“双争”活动和“工人先锋号”活动。2010年,全市有近15万名女职工参与,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535场,开展技术革新和科技攻关1302项,提合理化建议8261条。获全总表彰先进集体2个、先进个人2名;全省先进集体3个,先进个人5名。
  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维护 1993年,全市有36个单位建立女工卫生室:发放简易冲洗器2万余只,建孕妇休息室26个,哺乳室96个,有900-/0以上单位建立女淋浴室。1994年,市总女职委接待来信来访338人次。1998年,各级女职工组织参与集体合同签订工作,注重强调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如明确规定哺乳期、孕期女职工不能下岗。1999-2004年,市总女职委参与制订《九江市妇女发展规划( 2001-2010)》,将女职工的劳动权益、特殊利益写进有关章节。2002年12月,制订《九江市总工会贯彻(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实施方案》,确定全市女职工工作的发展目标与措施;组织近万人参加女职工保健知识爱心讲座,接待来信来访千余人。2004年推出女职工安宁互助保险,当年参保人数8878名,保险金额10.27万元,其中6人获理赔金8万元。2004-2010年,连续开展帮扶下岗特困单亲母亲“六送”(送信息、送岗位、送互助保险,送专业技能、送医疗优惠卡、送慰问金)活动。至2010年,完成女职工安宁互助保险金额99.68万元,当年49人获得理赔金67万元。
  托幼工作1991年始,各级基层女职工委员会配合行政,为托幼园办好事、做实事。当年5月,举办庆祝“六一”自制幼儿服装表演比赛,来自21个幼儿园的300余名小朋友参加比赛。1994年6月,举办“庆六一-家庭乐”演唱会,各级女职工委员会推荐23个家庭参加演唱会。1995年,市总女工部与市职工学校、江西师大联合开办幼儿专业大专班,有学员39名,其中ggo-/o的学员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证。
  七、宣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1991年,市总先后举办“反和平演变”专题报告会、参加纪念建党70周年全省“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与市委宣传部等6家联合举办“光辉历程、辉煌成就”板报大赛;全市各级工会以学、演、展、赛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活动共500次,参加职工达10万余人次。1994年,组织全市3000多名职工参加“全国班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竞赛”,1个班组获全总三等奖,2个班组获省总组织奖。1998-2001年,市总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职工知识问答”等竞赛活动,并获全总“全国职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系列活动”组织奖和竞赛一等奖。2003年,省总工会等4家单位联合授予九江市2家单位、4名职工为2001-2002年度全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2010年,市总举办“天沫杯·环绕鄱阳湖、歌颂祖国美”职工朗诵比赛。
  职业道德教育 1993-1998年,全市各级工会广泛开展“三爱三学”职工道德建设和行业树新风活动,在各系统开展“做文明职工、建文明班组、创文明企业”“向李素丽学习、创优质文明服务”“树师表形象、创文明校风”“创文明窗口”“争做十大服务明星”等系列活动,涌现出一批全省职工职业道德先进集体和十佳标兵。1999-2010年,全市各级工会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组织职工参加公民道德知识竞赛,开展“职工道德双十佳”标兵评选和宣传,在女职工中开展“好母亲、好婆媳、贤内助”和“十大特色家庭”评选表彰等活动。
  文化技术教育1991年,全市10所职工学校在校生2926人,市总职工学校全年共办16个班,学员578人:全市共建立各种读书小组708个,读书指导委员会和指导小组252个,参加读书活动的职工38900人。1994年,市职工学校被评为全国、全省办学先进单位,九江石化总厂等被评为全国职工自学活动先进集体。1998-2004年,开展“争创知识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市总与市创建学习型城市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开展评选“十佳学习型工会”和“十佳知识型职工”活动。2004-2010年,全市各级工会连续6年开展“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主题教育活动,共建职工培训站点、学习小组1500多个,挂牌成立“农民工夜校”55所,举办各类技术技能培训350余期,参训职工42.3万人次。
  刊物网站1991-2010年,市总工会先后创办《九江工运》(1993年停刊)《九江工人文化报》(1999年停刊)《九江工人报》(2008年创刊)等。2008年,市总工会创建“九江市总工会”网站。县(市、区)总工会创办的刊物、网站主要有《武宁工会信息》(2004年创刊)《彭泽工会》(2007年创刊)和《彭泽工会网》(2009年创建)等。
  宣传报道 1991年以来,全市各级工会加大宣传报道力度,积极向省内外各类新闻媒体投稿。1998年8月24日,《工人日报》发表九江“严防死守保家园”专题报道。2003年4月,市总工会、市委宣传部等3家单位联合评选2002年度全市“五一”好新闻,共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3名。2004年5月,省总工会、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表彰2003年度全省宣传工人阶级和报道全省工会工作优秀新闻作品,市有2篇作品获二等奖,2篇作品获三等奖;当年共发表文章196篇,其中头版头条14篇,61篇上头版。2008年发表93篇;2009年发表224篇;2010年发表153篇,其中《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国家级报刊13篇;同时在各级工会网上发稿千余篇。 理论研究2007年7月,市总工会承担省总工会对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困难职工生产生活等3个重点课题的委托调研,同年12月完成省总关于开展同工同酬等职工劳动经济权益落实情况的紧急调研任务。2008年6月,市总工会选送的2篇论文获2007年度江西省工会优秀论文、调研报告优秀奖。2010年9月,市总工会保障部撰写的论文被工人出版社《新时期工会工作创新与发展》一书收录。至2010年,市总工会会员撰写的10余篇关于工会图书馆研究论文在省以上刊物发表并多次获奖。
  八、文娱体育活动场所 1993年,全市共有工人文化宫、工人俱乐部210多家,其中市工人文化宫由工人影剧院和文化科技综合楼组成,占地面积5163平方米,建筑面积13500平方米;全市工会系统拥有图书馆430多个,职工书屋120余家。各工人文化宫、工人俱乐部建立书画、摄影、棋牌、集邮、灯谜、舞蹈、演唱、收藏等兴趣组织,辟设图书馆(室)、乒乓球室、录像室、舞厅、老工人活动室等活动场所。1994年12月,市工人文化宫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会职工文化先进单位称号;1996年9月,市工人文化官图书馆评为全国工会系统文明图书馆。
  文化活动1991~2010年,全市工会系统积极开展职工文化活动,主要有组织参加全国《纺织工人有力量》职工文艺汇演、“琴台杯”职工文艺汇演、全国职工“远航杯”创作故事比赛、全国职工“三热爱”歌曲征集评选、四城市职工书画摄影展、全国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展、第六届中国合唱节合唱比赛、第七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第四届世界汉语合唱大会、全国职工集邮展览、全国部分省市集邮知识邀请赛、上海世博会和韩国舞蹈交流演出;组织参加全省职工“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昌河杯”爱国主义歌曲大赛、“江铃杯”职工文艺调演、老年健身操比赛、体育舞蹈公开赛、“红色家园杯”和“渊明杯”职工演讲比赛和市直机关舞蹈比赛等活动;举办“激情五月、崛起九江”职工文艺汇演,以迎奥运和庆祝建党80周年等为主题的书画摄影展览,“祖国在我心中”、女职工“四自”“党在我心中”职工演讲朗诵比赛,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庆五一、迎香港回归”“红歌颂祖国”职工歌咏比赛,“爱我中华”青年歌手赛,职工漫画大赛,火花、盆景、根雕、风筝、收藏品等展览,插花、书画装裱、图书馆业务、美术等讲座,女职工风采着装表演大赛,十里片厂矿俱乐部联谊汇演等活动。
  体育活动 1991年,全市各级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群众开展广播操、工间操、健身操、迪斯科、排舞、跑步、气功、木兰拳、钓鱼以及各种球类、棋类、体育舞蹈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其中重要赛事活动有:5月,市总工会与市体委联合举办全市木兰拳健身操比赛;6月,与市委组织部等9家单位联合举办庆祝建党70周年九江市城区首届离退休职工运动会;10月,举办全市职工象棋赛,有17个队、68名选手参赛。1992年3月,与市体委联合举办第二届老年运动会、庆“三八”迎“龙舟”木兰拳(桃花扇)比赛。1996年5月,与市体委等共同举办第二届木兰拳比赛和大型表演,并组队参加在赣州举办的全省职工中国象棋选拔赛。1997年6月,举办“珍啤杯”职工象棋、围棋比赛,37个基层工会、189名选手参赛。2003年9月,举办“浔阳之夜”职工中国象棋擂台赛。2005年6月,与市体育局联合举办第八套广播体操、大众广播体操比赛,并组队参加省第十三届体育舞蹈比赛。2006年1月和9月,与市象棋协会等联合举办首届“红塔木业杯”中国象棋赛和中老年中国象棋赛。12月,市总工会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体育局“2006年全国亿万职工迎奥运健身活动月”优秀组织奖。2008年3月,市总工会与九江电视台联合举办全市职工“迎奥运”羽毛球团体赛,有28个基层工会参加。2009年12月,组队参加在南昌举办的全省首届职工排舞大赛等活动并获奖。2010年3月,举办市首届职工排舞大赛,1500多名职工参加比赛。
  第五节工会经费一、经费收缴 1991年起,市总工会对工会经费收缴工作实行核定上解任务、超收回拨以及给予适当奖励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工会经费收缴逐年增长,1988-1992年,市总本级年平均增长率17.95%;1993-1997年,比上届增长幅度为75.54%,年均递增15.1%;1999-2004年,比上届增长幅度为20.25%,年均递增3.370-/0;2005-2010年,比上届增长幅度为175.61%,年均递增25.O9。
  1991年始,全市各级工会不断建立健全工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工作基础建设,严肃财务纪律、执行财务监督检查、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采取“核定定额、差额补助”或“自收自支”的方法,对工会经济事业实行独立(单独)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并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市总工会对县区工会实行“经费收支两条线”的原则,采取“核定上解定额,超收回拨及奖励”的办法。市总工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2003年市级工会财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三、经费使用 20世纪80年代始,市总工会坚持“为职工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发展工会事业服务”方向,按照量人为出、统筹兼顾、保证工会重点工作原则,用好、用活工会经费。1983-1992年,市总工会本级各项经费总支出1654.4万元,结余42.75万元。1993-1997年,总支出2890.41万元,结余88.72万元。1999~2003年,总支出3527.1万元,结余57.2万元。2005-2010年,总支出9562.4万元,累计结余310.7万元。
  四、经费审查 1991年以来,市总工会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工会经审组织建设的意见》《九江市工会经费审查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等经审文件50多个;市总经审会规范工作模式,强化审计基础,实施审验制度,开展经审指导服务,提升审查监督水平。至1998年,全市14个县(市、区)均建立经审会,配备专职驻会干部.85%的独立管理经费的基层工会组织建立经审会或经审小组。2003年,市总工会获“2003年江西省工会经费审查工作目标管理优胜单位”。2005-2010年,举办经费审查业务知识培训班20多次,培训1830余人次。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