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篇 人民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008
颗粒名称: 第五十一篇 人民团体
分类号: C23
页数: 60
摘要: 1991年以来,市人民团体主要有市总工会、团市委、市青联、市妇联、市社科联、市科协、市文联、市作协、市残联、市侨联、市红十字会。各人民团体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和组织各界群众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代表和组织各界群众积极参与地方政务和社会事务管理与监督,参与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民主管理与监督;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各界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各界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安定团结社会政治局面;加强与海内外各界组织联谊交流活动,广泛建立和发展同各国、各地区各界组织的友好关系。 至2010年,各人民团体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壮大队伍,扩大社会涉及面、覆盖面和影响力;组织各界群众开展各类创建、竞赛和评比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青年文明号、三八红旗手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组织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在抗击自然灾害、扶贫济困、兴教助学、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社会科学 社会团体

内容

1991年以来,市人民团体主要有市总工会、团市委、市青联、市妇联、市社科联、市科协、市文联、市作协、市残联、市侨联、市红十字会。各人民团体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和组织各界群众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代表和组织各界群众积极参与地方政务和社会事务管理与监督,参与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民主管理与监督;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各界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各界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安定团结社会政治局面;加强与海内外各界组织联谊交流活动,广泛建立和发展同各国、各地区各界组织的友好关系。
  至2010年,各人民团体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壮大队伍,扩大社会涉及面、覆盖面和影响力;组织各界群众开展各类创建、竞赛和评比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青年文明号、三八红旗手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组织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在抗击自然灾害、扶贫济困、兴教助学、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第一章工人团体第一节代表大会一、市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1993年9月25~28日在市工人影剧院召开,出席大会代表387人,特邀代表9人。省总工会主席刘金标到会致词,团市委书记王原平代表5家群众团体祝词,市委书记彭宏松出席并讲话。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赵登荣(女)代表市总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做题为《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加快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而努力奋斗》工作报告;听取并审议财务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十二届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会由35名委员组成;常委会由15人组成,赵登荣(女)为主席,朱修其、李景陶、陈萍风为副主席。经审会委员5人,李建中为主任。1996年12月,增选方志红(女)为副主席。
  1993年10月,赵登荣(女)、郭群(女)在北京出席中国工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市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1998年12月9—12日在市人民影剧院召开,出席大会代表345人,特邀代表12人。省总工会副主席童水仙到会致词,团市委书记谢一平代表5家群众团体祝词,市委副书记史之汉出席并讲话。大会听取并审议通过赵登荣(女)代表市总工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团结依靠全市职工.为实现九江跨世纪宏伟目标而奋斗》工作报告;听取并审议财务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市总工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会委员39人,常委会委员16人,主席赵登荣(女),副主席朱修其、李景陶、陈萍风、方志红(女)。经审会委员7人,李建中为主任。2002年7月17日,市总工会十三届五次全委会选举刘同颜为主席。2003年1月2日,十三届六次全委会选举周照华为主席,柳金生为副主席。
  1998年10月19-24日,中国工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市代表为赵登荣(女)、刘纯广、陈义华(女)、陶春元。
  三、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2004年6月8-10日在市人民影剧院召开,出席大会代表390人,特邀代表13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海如到会致词,市委书记刘积福出席并讲话,团市委书记黄先才代表9家群众团体祝词。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周照华代表市总工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做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实现九江率先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工作报告;听取并审议财务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十四届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会委员43人;常委会委员17人,周照华任主席,陈萍风、方志红(女)、柳金生任副主席。经审会委员7人,主任李建中。2006年12月29日,市总工会十四届四次全委会选举赵登荣(女)为常委、主席,余晓兰为常委、副主席。2007年9月,市总工会十四届经审会七次会议选举陈萍风为主任。
  2008年5月28-30日,省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南昌召开,出席大会的市正式代表62名、特邀代表3名。会议选举赵登荣(女)、陈萍风、王云利、张友清、何青春、刘纯广、周作瑞、卢彦达为省工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选举赵登荣(女)、刘纯广、马小立为中国工会十五大代表。
  2009年9月17日,市总工会十四届九次全委会选举朱忠玲为主席。
  第二节机构一、市总工会市总工会机关1991年,市总工会机关内设9个职能部室:组织宣传部、生产部、生活保险部(生活保障部)、女工部、企管部(企业民主管理部、基层工作部)、财务部、财贸农林水工作委员会、教育工会、办公室;另设《九江工运》编辑室、基建办。办公地址位于市区湓浦路14号院内。
  2002年12月,市总工会内设6部1室1会:组宣部、民主管理部、保障工作部、经济技术部(劳动保护部、职工技术协会办公室)、女职工部(女职工委员会办公室)、财务部、办公室(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市教育工会;另设有机关党总支(1999年3月设立,下设机关、文化宫、退管会3个支部)、机关工会、事业部、职业介绍所。2007年4月,增设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当年,机关迁往市区浔阳路160号工人文化官大楼办公。
  2010年,市总工会机关内设职能部室有:办公室(下设财务室、打字室、车队)、组织宣传部、财务部、民主管理部、经济技术部(职工技术协会办公室)、保障工作部、女职工部(女职工委员会办公室)、教育工会、经审会办公室、机关党总支;纪检组为市纪委派出机构;另设事业部、机关工会。
  市总工会直属企事业单位 1991年,市总工会直属事业单位2家:市工人文化官、市职工学校。1992年9月,成立经济事业开发办公室,并注册4个经济实体:市职工技术开发公司、市职工旅行社、市职工贸易公司、市职工商社。1994年9月,成立市总工会职业介绍所。1996年3月,省职工保险互助会九江办事处成立。1997年5月,成立市职工消费合作社;10月,市职工消费合作总社成立。2002年10月,成立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下设困难职工求助中心、职工培训中心、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2010年,市总工会直属事业单位3个:市工人文化宫、市职工学校、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直属企业单位2个:省职工互助会九江办事处、市职工旅行社。
  市总工会主管社会团体 1991年12月成立的市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1992年成立的市职工文化学会和1994年6月成立的市劳动模范协会。2010年,市总工会主管社会团体3个:市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市职工文化学会和市劳动模范协会。
  二、市直产业工会(工委) 1991年,市直产业工会和工会工作委员会7个:市教育工会(文教工委)、市物资局工委、市纺织工业公司工委、市财贸农林水工委、市直机关工委、市卫生局工委、九江船舶工业公司工委。至2010年,先后成立的市直产业工会(工委)有:市二轻局工委、市机械工业公司工委、市林业局工委、九江矿冶总公司工委(1997年7月成立.1999年11月撤销)、市农垦办工委。
  三、县(市、区)总工会 1991年,全市有县(市、区)级总工会13个,分别是:修水县总工会、武宁县总工会、瑞昌市总工会、永修县总工会、德安县总工会、都昌县总工会、彭泽县总工会、湖口县总工会、星子县总工会、九江县总工会、庐山区总工会、浔阳区总工会和庐山管理局工会。1997年2月,成立共青城总工会。1999年3月,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成立。2010年,全市有县(市、区)级总工会15个。
  四、基层工会和会员 1991年,全市基层工会2563个,会员28万余人。2003年,基层工会3321个,会员33万人。2010年,全市基层工会5866个,会员70.9万人。
  [=此处为表格(2003-2010年全市职工人数、基层工会数和会员人数一览)=] 第三节组织建设一、工会组建 1991年,中共中央工青妇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工会领导班子,解决工会干部待遇,落实定期专题研究工会工作制度。当年,建立市卫生、粮食、供销系统工会组织和34个乡镇企业工会组织。1993年,市委批转市总工会《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建设工会组织的要求,规定已开业投产企业都要建立工会组织;县(市、区)总工会主要负责人进入同级人大、政协领导机构,企业工会组织主要负责人进入同级党政领导班子,各级政府和部分企业与工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涉及职工利益的重要事项。1994年,市委组织部、市经贸委、市外经贸委、市劳动局、市工商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改善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加快工会组建步伐和加强工会工作的意见》,全市各地从组建乡镇企业工会人手,逐步延伸到“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推进新经济组织的工会组建工作,至1998年年底,全市共有160家乡镇企业、50家“三资”企业和46家私营企业组建工会。1999年,市总工会下发《关于加快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建立工会组织的意见》;年底,全市新经济组织组建工会351家,会员1.95万人。至2004年,全市各级工会持续5年开展目标管理、“达标创佳”和“职工之家”建设等活动;武宁县、修水县、星子县、浔阳区总工会获2003年度省创十佳先进县级工会称号,市总工会获2003年度全省工会目标管理优胜单位;全市新建企业工会3461家,发展会员12.1万人,会员总数达38.7万人;乡镇、街道、社区普遍建立工会组织。2005-2010年,全市工会工作社会化格局不断完善,相继建立和健全党委定期研究工会工作制度、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党工共建”制度、工会干部协管制度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查视察工会工作制度等,全市基层工会组织数达5866家,涵盖法人单位13378个;工会会员70.9万人,其中农民工会员19.5万人。192个乡镇、12个街道、238个社区全部建立工会组织。
  二、“职工之家”建设 1991年,市总工会通过宣传发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召开经验交流会、进行先进表彰等方式,推动开展“建家”活动,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年底,全市拥有省级“模范职工之家”4个,市级“先进职工之家”84个,县级“先进职工之家”339个。1993年底,全市基层工会组织中,有750-/0的单位被验收为合格“职工之家”,其中18个基层工会被评为“模范职工之家”。1993年9月至1998年11月,全市各级工会共产生全国及全省“模范职工之家”6个、“先进职工之家”6个、“先进职工小家”9个。1998年12月至2004年5月,全市有7个基层工会被命名为全国、全省“模范职工之家”,10个基层工会分会被命名为全国、全省“模范职工小家”。2004年6月至2010年,全市创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11个、“省模范职工之家”28个、“市模范职工之家”80个。
  三、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1991-1993年,全市13个县(市、区)和169个基层工会共培训工会干部和工会积极分子6194人,其中参加全国、省、市总工会培训的工会干部达1354人。1993年9月至1998年11月,全市各级工会共举办工会干部培训班510期,培训基层工会干部5100多人次,完成省总要求150名工会干部调训任务;其间,市总于1993年制定《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搞好工会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强工会干部的管理和教育。2004年6月至2010年,全市各级工会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60期,培训各级专兼职工会干部4.36万人次;2009年9月18日,市总工会印发《关于加强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全市工会工作协理员、工会法律援助志愿者、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员、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集体协商指导员、企业改制指导员和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七大员”队伍建设的目标与要求。
  第四节工会活动一、群众生产劳动竞赛 1991年至1993年8月,全市各级工会动员组织职工开展“三热爱、做主人、创五好、立新功”“岗位创一流、班组创先进、企业创效益”(“三创”)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以抓质量、上品种、增效益为主题的“双增双节”(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劳动竞赛以及财贸系统“双最佳”优质服务竞赛、“中行杯十佳”优秀营业员评选活动、文教系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十万职工参加的岗位技术比赛和女职工的“学先进、比贡献、为‘八五’建功”竞赛等多种形式劳动竞赛,形成以县(市、区)际竞赛为重点,大中型企业和地方骨干厂际竞赛为核心的全方位竞赛网络。1991年,市总工会组织80家企业进行竞赛,并推荐17家企业参加全省大中型骨干企业竞赛;县(市、区)总工会组织289家企业参加县级厂际竞赛;全市参赛职工16万多人,参加岗位练兵、比武9.9万人。“双增双节”劳动竞赛共完成6150万元增产增收任务;提出合理化建议23588条,采纳9082条,实施6926条,创造经济效益2314万元;企业产品获国优金奖1项、国际博览会金奖3项;开发新产品94项,填补国内空白13项、省内空白81项。
  1993年9月至1998年11月,开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双增双节、扭亏为盈为主要内容的“三杯”(经济效益杯、节能降耗杯、扭亏增盈杯)竞赛和“双争”立功竞赛,组织职工投入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的“保规划、保目标、增效益、多贡献”立功竞赛等多种形式群众性生产技术活动。参加竞赛活动的职工72万人次:共收到合理化建议18.8万条,采纳实施6.5万条,创造经济效益2亿多元。参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职工64.7万人次;组队参加全省职工7项技能技术比赛,夺得4项冠军(其中1人获“全国技术标兵”称号,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接见;3人获“全省技术标兵”称号);共收集劳动竞赛论文、调查报告、竞赛方案等1100余篇,其中22篇在全国、全省获奖。1994年4月,市总工会、市“双增双节”竞赛委员会在南湖宾馆召开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竞赛表彰大会。1995年,市总工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理论研究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全市43个单位评为全省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协作先进单位,20人评为全省劳动竞赛组织工作先进个人。
  1998年12月至2004年5月,市总工会开展“争创一流业绩,争当九五英模“立功竞赛活动、“四创”(管理创先、技术创新、队伍创优、企业创效)竞赛活动、女职工“双文明”建功立业和“38111”活动。全市有75万人次参加竞赛,共提合理化建议41.24万条,采纳实施15.12万条,创经济效益近3亿元;有50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获全省重大成果一、二、三等奖,5家企业被评为全省合理化建议活动先进单位。组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有6万多名职工通过活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从中选拔组队参加第二、三届全省职工计算机知识大奖赛,获团体第一名,3人获个人一等奖。有15个基层班组被授予全省“创新示范岗”称号。
  2004年6月至2010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先后开展以“特色竞赛争崛起”“民营竞赛促发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女职工建功立业”“争创‘五一’巾帼标兵岗”“决战工业2000亿,建功当好主力军”等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和“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共有6617家企事业单位、117.6万多人次参加;共提合理化建议约89101条,职工重大技术创新成果1982项,创造经济效益51118.6万元。自2008开展创评“工人先锋号”活动至2010年,全市共产生“工人先锋号”市级99个、省级17个、全国4个。同时,2007~2010年连续在全市开展中小学工会工作“四个一”活动,即“围绕中心建功立业,深化师德师风教育,办好维权实事好事,强化学校民主管理”,共有56个基层学校、10个县(市、区)教育工会和68人受到省教育工会表彰。
  技术协作1984-1992年,全市各级职工技协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共提出20.6万条,被采纳8.7万条,实施4.5万条,创经济效益1.12亿元:攻破技术关键1621项,创经济效益312.6万元;推广新技术1128项,创经济效益167.4万元;技术培训5959次,培训职工18.8万人次;组织“技术扶贫、技术支农”活动,创直接效益20余万元。其中,1991年全市技术攻关146项,技术革新69项,开发新产品29件、技术交流46次,共创经济效益82万元;进行技协有偿活动165项,成交额314万,纯收入40万元;市技协队参加武汉协作区职工技协举办的3省7市首届手工电弧焊接比赛,获得团体赛第二名,男子个人赛分别夺得第三、六、十名,女子个人赛夺得第一名。1992年,全市有各级职工技协组织144个,会员5000余人。1994年,江西轻机股份有限公司职工技协获全国职工技协先进集体。
  劳动保护1991年,市总工会举办5期劳动安全技能培训班,188人参加学习;在全市188个企业开展创建安全合格班组的试点,向省总工会推荐30个安全生产集体和个人参加5个项目“三同时”验收;任命36人为工会首批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配合市劳动局、市经委进行3次安全大检查,对23个单位的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全市工伤事故比1990年下降32.10-/0。1993—1998年,全市普遍建立三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市总工会任命市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132人:与市劳动局联合对部分企事业单位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劳动用工情况及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1998-2004年,全市各级工会独立或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安全检查4127次,共查出各类安全隐患315处,提出整改意见279条,并参加31起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2005-2010年,各级工会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全国总工会重新颁布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3个条例,推动845家企业签订《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连续6年开展“安全在我心中”系列活动,建立以群防、群控、群治为特色的职工安全健康保障机制,并制定全市发展4000名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的建设目标,全市组织12.7万职工参加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安康杯”安全生产竞赛 1999年至2004年5月,市总工会共组织218家工业企业参加全国“安康杯”安全生产竞赛。2004年6月至2010年,累计组织26.21万名职工参加“安康杯”竞赛。2010年,全市报名参加“安康杯“安全生产竞赛的单位130家、职工7.0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6%和400-/0。至2010年,全市共有16家企业评为“全国优胜企业”,5个班组评为全国优胜班组,8名职工评为全国优秀组织个人,市总工会4次获全国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二、劳模工作评选1994年,评选市劳模108名;1995年评选省劳模69名、省先进工作者10名,全国劳模5名、全国先进工作者2名;2000年,评选市劳模86名,省劳模60名、省先进工作者20名,全国劳模4名、全国先进工作者4名;2005年,评选市劳模100名,省劳模55名、省先进工作者19名,全国劳动模范8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2010年,评选市劳模104名,省劳模58名、省先进工作者24名,全国劳模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3名。1991—200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7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企业3家、班组4个:获全省“五一劳动奖章”172名,全省“五一劳动奖状”7家。
  表彰 1991-2010年,市委、市政府召开4次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对全国、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市劳动模范颁发“荣誉证书”。市总工会采取多种形式,对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进行宣传,主要有:在新闻媒体辟设专题专栏,如九江电视台“劳模风采”、九江有线电视台“九江人·龙虎榜”、九江广播电台“灿烂星河”和九江日报“劳模赞”等,宣传报道各级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的业绩;举办劳模图片展;制作反映全国劳模向东事迹的电视专题片《心系万家一线牵》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全国劳模电视专题片奖”:在和中广场英雄大道上镌刻56名全国劳模和先进人物名字等。推荐劳模中2人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7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管理1994年9月,成立市劳模协会,并通过《九江市劳动模范协会章程》。2001年,市总工会开发《劳动模范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2003年2月,市政府出台《九江市劳动模范评选表彰管理工作暂行办法》。2004年11月,成立市劳动模范评选表彰管理工作委员会,建立全市劳动模范联系工作制度,定期填报《劳模基本情况年度报表》和《劳模重大情况即时报表》。2005年1月,市政府颁布《九江市劳动模范管理办法》。2010年,建立和健全全市2500名全国、省、市劳模数据库档案。
  服务1991年起,市委、市政府和市总工会在每年元旦、春节及“五一”“十一”期间召开劳模、先进人物座谈会,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帮扶等活动。主要有2003-2010年,累计发放全国劳模“三金”(春节慰问金、生活困难补助金、特殊困难帮扶金)和省劳模春节慰问金260余万元,其中2010年向全市31名全国劳模发放“三金”和670名省劳模发放春节慰问金共44.73万元,向143名省劳模发放帮扶专项资金46.07万元。截至2010年,由市财政拨款向市直单位的全国、省、市劳模发放劳模荣誉津贴共95.12万元,由县区财政拨款向县(市、区)所属单位劳模发放荣誉津贴13.18万元。2010年11月,市总工会参加全总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劳模工作经验交流会并在大会上交流工作经验。
  三、生活福利职工保险1992年,全市95%以上单位建立和健全职工劳动保险制度。1994年,全市建立互助性基金组织和互助会350个,参加人数2.3万人。1996年3月,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九江办事处成立;1997年1月,改为省职工互助会九江办事处。至2010年,全市15个县(市、区、山)及200多家企(事)业、行政机关单位的工会组织均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参保职工15.1万人次,险种保费1025.39万元,为全市1165名职工支付互助保障金和慰问金共407.59万元。
  “送温暖”工程 1992年,全总发出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活动后,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每年逢元旦、春节都组织大规模的慰问走访活动。1993-1998年,市总共筹集发放慰问金359万元,走访困难企业830家,慰问补助困难职工37855人次。2000年,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决定由市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送温暖”基金。2001年元旦春节,全市筹资230.16万元,慰问困难企业118家,补助困难职工9171户,为困难职工解决问题、办实事365件。2004年,市总工会获“全省送温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元旦春节,筹集资金560万元,走访慰问困难企业632个,慰问各类困难职工21760户。2010年“两节”期间,市总工会筹集资金700万元,慰问特困职工、困难劳模、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职工家庭2.6万户。
  下岗职工再就业1994-1998年,市总工会职业介绍所为1000余名下岗职工介绍工作。1997年至1998年11月,市总工会职工学校共开设培训专业12个,办班22期,免费培训下岗职工646人,再就业率达63%以上。1998年12月至2004年5月,全市各级工会再就业培训中心共免费培训下岗职工9735人: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共帮助4936名下岗位职工重新就业。2004年6月至2010年,全市免费培训下岗职工1.2万人次,提供职业介绍3.12万人次,帮助1.06万人实现再就业。其间,2005年市总工会授予51家企业“市总工会再就业基地”标牌。
  扶贫济困 1991年始,市总工会按照“拓展帮扶范围,完善帮扶方式,提高帮扶水平”的要求,建立和健全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帮扶工作网络。市委、市政府出台《九江市市直企业职工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暂行办法》,在全省率先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4年,市总工会为遭受冰雹袭击的部分县(区)受灾职工送去慰问款2.7万元。1998年,发生特大洪灾,市总工会拨出46万元用于慰问受灾企业和职工。2002年10月,成立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广大职工提供生活救助、医疗帮助、上学资助、就业扶助、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至2004年5月共受理来信、来电、来访2220人次,对3241户困难职工发放救助资金80.86万元、衣物1385件套、粮油1000多公斤。1998~2004年,全市共筹款1442.92万元,慰问困难企业1366家(次),补助困难职工57929户(次);市总工会与市卫生局联合开展发放医疗优惠卡,对全市80家企业的1000余户特困职工家庭实施医疗帮助,减免就医费用13万元。2004-2010年,全市累计发放帮扶资金4023万元,帮扶困难职工、农民工11.7万人次;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帮助8285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圆大学梦、读书梦;发展职工医疗互助,15720人次职工享受免费体验和医疗帮助。
  退休职工管理服务1991年,全市有122个退休管理委员会,211名退管专(兼)干部;3月,市总工会召开全市退休管理服务工作表彰会,表彰20个先进集体和70名先进个人。1994年,市总工会开展“争做离退休职工贴心人”活动。20年间,全市各基层工会退休职工委员会不断加强退休职工管理与服务工作,持续开展走访慰问、扶贫济困等活动:经常举办钓鱼、象棋、雀牌等文化娱乐活动。 职工物价监督1991~1998年,全市各级工会参与稳定市场物价工作,设31个检查总站、分站,配备218名物价义务监督、检查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检查1764次,查出违价金额5280元,罚没款4553元,没收计量器具137件。1998年后,物价监督权归口物价行政主管部门,职工物价监督职能转为配合物价部门宣传物价政策、参加听证会反映职工呼声、监督物价政策的落实规范等。2010年,全市设职工价格监督站21个。
  四、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参与立法与执法 1991年以来,市总工会参与《江西省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讨论稿)《江西省劳动监察条例(草案)》等地方性法规和《九江市医疗基金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九江市市直企业职工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暂行办法》《九江市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九江市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条例》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2004-2010年,全市各级工会参与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劳动用工、农民工工资、劳动安全等专项监督检查120多次,查处并纠正侵犯职工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5300多件次,涉及职工5.72万人。
  参政议政1991年以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担任市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职工代表自觉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在历届历次“两会”期间,就国企改革、厂务公开、职工权益等专题呈报议案、建议和提案,其中2004—2010年共提出“两会”议案、建议和提案58件。
  法制宣传咨询 1992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颁布后,各级工会组织培训宣传骨干,出动宣传车,张贴宣传标语,召开动员会,举行座谈会和知识竞赛等活动。1994年,市总工会举办工会法、教师法、劳动法等培训班8期,共培训工会干部1055人次。2004年,市总工会在工人文化宫广场举行职工法律援助志愿团成立仪式,首批40名志愿者现场开展职工法律援助宣传咨询活动。
  法律援助服务 1991年始,市总工会结合“四五”“五五”普法,组织法律援助志愿者为20余万人次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为职工代写法律文书626份次,代理仲裁诉讼案件172件次。1998年12月至2004年5月,市总工会法律援助中心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1560件次,代拟法律文书34件次,援助基层工会追回错误划扣的工会经费7.5万元;印发《农民工维权指南》5万份,共为3万余名农民工提供困难帮扶和法律援助。各级工会组织与人民法院等部门联合建立清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为农民工追讨工资和工伤赔偿7255万元,其中2010年讨薪1375万元。因工作成绩突出,市总工会获2009年“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先进单位称号。
  劳动争议处理 1991年以来,市、县两级相继成立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市直企业劳动条例调解委员会组建率达98%。1993-1998年,全市培训劳动争议调解员和劳动法律监督员4500余名;企业调解劳动争议5500余起,其中市总工会直接参与仲裁52起。1998-2004年,全市有980家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共调解劳动争议500余件,参与办理劳动仲裁案件128件;市总工会法律援助中心参与基层调解、代理参加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和诉讼519次。2004-2010年,各级工会劳动争议调委员会共调解8235件劳动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81%。
  信访维稳1991年,市总工会接待来访73人次,受理来信48件;1992年,接待处理来信来访110起。2004年10月,市总工会成立信访工作小组。2004-2010年,市、县两级工会组织接待职工来信来访5573件,成功调处职工集体上访和突发事件265件。
  五、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培训 1991年,市总工会举办3期职工代表师资培训班,培训教师176名,随后开展全市性培训,共培训职工代表12000人。1992年,市总工会与市经济委员会联合组织全市1万多名企业职工参加全省企业民主管理知识竞赛。至1993年9月,全市共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企业民主管理培训班210多期,95%的工会干部和75%的职工代表接受培训。
  联席会议 1994年8月,建立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专门研究解决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和工会工作的重大问题;随后各县(市、区)相继建立和完善。2000-2010年,共召开8次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协商解决一批重要事项。
  职工代表大会1993年,全市有954家单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经常开展活动的近700家,其中实行三级(厂、车间、班组)民主管理的单位达448家。1993年9月至1998年11月,市总工会先后与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经贸委、市体改委等联合制定《关于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中切实加强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的意见》《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要求和考核办法》《九江市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细则》《关于加强改制企业工会和职代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有80%的单位根据需要修订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998-2004年,全市900-/0的单位坚持职代会制度。2006年2月,市总工会下发《九江市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
  协调劳动关系 1991年始,市总工会注重协调建立由政府、工会、企业组成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劳资平等协商平台。1998年12月至2004年5月,全市1541家企业签订集体合同,365家企业开展工资协商工作。2004年6月至2010年,全市有1825家企业签订集体合同,覆盖职工31.2万人;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9%.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1%。2010年,市总工会制定《九江市总工会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方案》;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全市有10家企业和1个工业园区评为省级先进。
  民主监督1991年,全市各级工会在开展职工民主监督工作中,注重民主选举和评议领导干部。全市有78家行政单位选举领导人,375家单位民主评议领导干部530人,受奖励281人,被免职27人。1993~1998年,市总工会与市委组织部等联合制订《九江市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实施办法》,全市有1412家企业开展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工作。1998-200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九江市厂务公开检查考核办法》,全市有718家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实行厂务公开制度,82家事业单位推行院(校、所)务公开。2004-2010年,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不断深化,全市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建制率达100%,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制率达82%。
  六、女职工工作组织建设 1993年,全市有14万女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1.2%;市总工会成立女职丁委员会;8县1区建立女职工委员会,占应建数的75%;市直各工会90%以上建立女职工组织。1994年4月,市总工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女职工工作意见》,当年全部完成县(市、区)总工会和基层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组建任务。1999~2004年,市总女职委颁发《九江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条例》及《工作制度》。2010年6月,市总女职委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女职工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活动的通知》,工会组织建设与女工组织建设“三同时”,实现女职工组织全覆盖。
  干部培训和理论研究 1993年9月至1999年4月,市总女职委共举办女职工干部培训班8期,培训385人(次);全市各基层女职工委员会培训15800余人次。1999年5月至2004年,全市共培训女职工干部5500余人次。2006年,市总向省总选送12篇维护女职工权益和女农民工情况的调研论文,其中2篇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并被推荐全总参赛。
  宣传教育 1991以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女职工学习时事政治,开展“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四有”(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教育,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家庭文化建设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和“家家乐”演唱会等活动,其中组织全市2.94万名女职工参加全总女职工“迪康杯”迎’95世界妇女大会知识有奖大赛。1999-2004年,市总女职委开展“四个一”(精读一本业务书,学习一门新知识,掌握一项新技能,达到一个新水平)活动,有6.35万名参加。2005年3月,市总工会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参赛女职工2万人。2010年,全市有3万多名女职工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其中1800多名女职工获大专以上学历,2000多名女职工不同程度提高了技术等级。 经济技术活动1991~1993年,在全市女职工中开展“学先进、比奉献、为‘八五’计划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全市涌现全国、省、市女劳动模范、先进女职工工作者、女先进生产(工作)者962名。1993~1999年,开展以“成才、立功、献爱心”为主要内容的“女职工双文明建功立业竞赛”活动,参赛单位达900-/0.全市共涌现出全国、省、市女劳模,先进女职工工作者,先进女职工1125名。1999—2004年,开展女职工双文明建功立业活动,获全总表彰的先进集体2个、先进个人4名;获省总表彰的先进集体7个、先进个人10名。2004-2007年,开展以“创新、创业、创优、创品牌”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立功”活动,获全总表彰的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2名;获省表彰的先进集体7个,先进个人2名。2008-2010年,开展争创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和争当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的“双争”活动和“工人先锋号”活动。2010年,全市有近15万名女职工参与,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535场,开展技术革新和科技攻关1302项,提合理化建议8261条。获全总表彰先进集体2个、先进个人2名;全省先进集体3个,先进个人5名。
  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维护 1993年,全市有36个单位建立女工卫生室:发放简易冲洗器2万余只,建孕妇休息室26个,哺乳室96个,有900-/0以上单位建立女淋浴室。1994年,市总女职委接待来信来访338人次。1998年,各级女职工组织参与集体合同签订工作,注重强调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如明确规定哺乳期、孕期女职工不能下岗。1999-2004年,市总女职委参与制订《九江市妇女发展规划( 2001-2010)》,将女职工的劳动权益、特殊利益写进有关章节。2002年12月,制订《九江市总工会贯彻(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实施方案》,确定全市女职工工作的发展目标与措施;组织近万人参加女职工保健知识爱心讲座,接待来信来访千余人。2004年推出女职工安宁互助保险,当年参保人数8878名,保险金额10.27万元,其中6人获理赔金8万元。2004-2010年,连续开展帮扶下岗特困单亲母亲“六送”(送信息、送岗位、送互助保险,送专业技能、送医疗优惠卡、送慰问金)活动。至2010年,完成女职工安宁互助保险金额99.68万元,当年49人获得理赔金67万元。
  托幼工作1991年始,各级基层女职工委员会配合行政,为托幼园办好事、做实事。当年5月,举办庆祝“六一”自制幼儿服装表演比赛,来自21个幼儿园的300余名小朋友参加比赛。1994年6月,举办“庆六一-家庭乐”演唱会,各级女职工委员会推荐23个家庭参加演唱会。1995年,市总女工部与市职工学校、江西师大联合开办幼儿专业大专班,有学员39名,其中ggo-/o的学员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证。
  七、宣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1991年,市总先后举办“反和平演变”专题报告会、参加纪念建党70周年全省“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与市委宣传部等6家联合举办“光辉历程、辉煌成就”板报大赛;全市各级工会以学、演、展、赛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活动共500次,参加职工达10万余人次。1994年,组织全市3000多名职工参加“全国班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竞赛”,1个班组获全总三等奖,2个班组获省总组织奖。1998-2001年,市总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职工知识问答”等竞赛活动,并获全总“全国职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系列活动”组织奖和竞赛一等奖。2003年,省总工会等4家单位联合授予九江市2家单位、4名职工为2001-2002年度全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2010年,市总举办“天沫杯·环绕鄱阳湖、歌颂祖国美”职工朗诵比赛。
  职业道德教育 1993-1998年,全市各级工会广泛开展“三爱三学”职工道德建设和行业树新风活动,在各系统开展“做文明职工、建文明班组、创文明企业”“向李素丽学习、创优质文明服务”“树师表形象、创文明校风”“创文明窗口”“争做十大服务明星”等系列活动,涌现出一批全省职工职业道德先进集体和十佳标兵。1999-2010年,全市各级工会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组织职工参加公民道德知识竞赛,开展“职工道德双十佳”标兵评选和宣传,在女职工中开展“好母亲、好婆媳、贤内助”和“十大特色家庭”评选表彰等活动。
  文化技术教育1991年,全市10所职工学校在校生2926人,市总职工学校全年共办16个班,学员578人:全市共建立各种读书小组708个,读书指导委员会和指导小组252个,参加读书活动的职工38900人。1994年,市职工学校被评为全国、全省办学先进单位,九江石化总厂等被评为全国职工自学活动先进集体。1998-2004年,开展“争创知识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市总与市创建学习型城市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开展评选“十佳学习型工会”和“十佳知识型职工”活动。2004-2010年,全市各级工会连续6年开展“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主题教育活动,共建职工培训站点、学习小组1500多个,挂牌成立“农民工夜校”55所,举办各类技术技能培训350余期,参训职工42.3万人次。
  刊物网站1991-2010年,市总工会先后创办《九江工运》(1993年停刊)《九江工人文化报》(1999年停刊)《九江工人报》(2008年创刊)等。2008年,市总工会创建“九江市总工会”网站。县(市、区)总工会创办的刊物、网站主要有《武宁工会信息》(2004年创刊)《彭泽工会》(2007年创刊)和《彭泽工会网》(2009年创建)等。
  宣传报道 1991年以来,全市各级工会加大宣传报道力度,积极向省内外各类新闻媒体投稿。1998年8月24日,《工人日报》发表九江“严防死守保家园”专题报道。2003年4月,市总工会、市委宣传部等3家单位联合评选2002年度全市“五一”好新闻,共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3名。2004年5月,省总工会、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表彰2003年度全省宣传工人阶级和报道全省工会工作优秀新闻作品,市有2篇作品获二等奖,2篇作品获三等奖;当年共发表文章196篇,其中头版头条14篇,61篇上头版。2008年发表93篇;2009年发表224篇;2010年发表153篇,其中《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国家级报刊13篇;同时在各级工会网上发稿千余篇。 理论研究2007年7月,市总工会承担省总工会对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困难职工生产生活等3个重点课题的委托调研,同年12月完成省总关于开展同工同酬等职工劳动经济权益落实情况的紧急调研任务。2008年6月,市总工会选送的2篇论文获2007年度江西省工会优秀论文、调研报告优秀奖。2010年9月,市总工会保障部撰写的论文被工人出版社《新时期工会工作创新与发展》一书收录。至2010年,市总工会会员撰写的10余篇关于工会图书馆研究论文在省以上刊物发表并多次获奖。
  八、文娱体育活动场所 1993年,全市共有工人文化宫、工人俱乐部210多家,其中市工人文化宫由工人影剧院和文化科技综合楼组成,占地面积5163平方米,建筑面积13500平方米;全市工会系统拥有图书馆430多个,职工书屋120余家。各工人文化宫、工人俱乐部建立书画、摄影、棋牌、集邮、灯谜、舞蹈、演唱、收藏等兴趣组织,辟设图书馆(室)、乒乓球室、录像室、舞厅、老工人活动室等活动场所。1994年12月,市工人文化宫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会职工文化先进单位称号;1996年9月,市工人文化官图书馆评为全国工会系统文明图书馆。
  文化活动1991~2010年,全市工会系统积极开展职工文化活动,主要有组织参加全国《纺织工人有力量》职工文艺汇演、“琴台杯”职工文艺汇演、全国职工“远航杯”创作故事比赛、全国职工“三热爱”歌曲征集评选、四城市职工书画摄影展、全国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展、第六届中国合唱节合唱比赛、第七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第四届世界汉语合唱大会、全国职工集邮展览、全国部分省市集邮知识邀请赛、上海世博会和韩国舞蹈交流演出;组织参加全省职工“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昌河杯”爱国主义歌曲大赛、“江铃杯”职工文艺调演、老年健身操比赛、体育舞蹈公开赛、“红色家园杯”和“渊明杯”职工演讲比赛和市直机关舞蹈比赛等活动;举办“激情五月、崛起九江”职工文艺汇演,以迎奥运和庆祝建党80周年等为主题的书画摄影展览,“祖国在我心中”、女职工“四自”“党在我心中”职工演讲朗诵比赛,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庆五一、迎香港回归”“红歌颂祖国”职工歌咏比赛,“爱我中华”青年歌手赛,职工漫画大赛,火花、盆景、根雕、风筝、收藏品等展览,插花、书画装裱、图书馆业务、美术等讲座,女职工风采着装表演大赛,十里片厂矿俱乐部联谊汇演等活动。
  体育活动 1991年,全市各级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群众开展广播操、工间操、健身操、迪斯科、排舞、跑步、气功、木兰拳、钓鱼以及各种球类、棋类、体育舞蹈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其中重要赛事活动有:5月,市总工会与市体委联合举办全市木兰拳健身操比赛;6月,与市委组织部等9家单位联合举办庆祝建党70周年九江市城区首届离退休职工运动会;10月,举办全市职工象棋赛,有17个队、68名选手参赛。1992年3月,与市体委联合举办第二届老年运动会、庆“三八”迎“龙舟”木兰拳(桃花扇)比赛。1996年5月,与市体委等共同举办第二届木兰拳比赛和大型表演,并组队参加在赣州举办的全省职工中国象棋选拔赛。1997年6月,举办“珍啤杯”职工象棋、围棋比赛,37个基层工会、189名选手参赛。2003年9月,举办“浔阳之夜”职工中国象棋擂台赛。2005年6月,与市体育局联合举办第八套广播体操、大众广播体操比赛,并组队参加省第十三届体育舞蹈比赛。2006年1月和9月,与市象棋协会等联合举办首届“红塔木业杯”中国象棋赛和中老年中国象棋赛。12月,市总工会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体育局“2006年全国亿万职工迎奥运健身活动月”优秀组织奖。2008年3月,市总工会与九江电视台联合举办全市职工“迎奥运”羽毛球团体赛,有28个基层工会参加。2009年12月,组队参加在南昌举办的全省首届职工排舞大赛等活动并获奖。2010年3月,举办市首届职工排舞大赛,1500多名职工参加比赛。
  第五节工会经费一、经费收缴 1991年起,市总工会对工会经费收缴工作实行核定上解任务、超收回拨以及给予适当奖励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工会经费收缴逐年增长,1988-1992年,市总本级年平均增长率17.95%;1993-1997年,比上届增长幅度为75.54%,年均递增15.1%;1999-2004年,比上届增长幅度为20.25%,年均递增3.370-/0;2005-2010年,比上届增长幅度为175.61%,年均递增25.O9。
  1991年始,全市各级工会不断建立健全工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工作基础建设,严肃财务纪律、执行财务监督检查、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采取“核定定额、差额补助”或“自收自支”的方法,对工会经济事业实行独立(单独)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并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市总工会对县区工会实行“经费收支两条线”的原则,采取“核定上解定额,超收回拨及奖励”的办法。市总工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2003年市级工会财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三、经费使用 20世纪80年代始,市总工会坚持“为职工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发展工会事业服务”方向,按照量人为出、统筹兼顾、保证工会重点工作原则,用好、用活工会经费。1983-1992年,市总工会本级各项经费总支出1654.4万元,结余42.75万元。1993-1997年,总支出2890.41万元,结余88.72万元。1999~2003年,总支出3527.1万元,结余57.2万元。2005-2010年,总支出9562.4万元,累计结余310.7万元。
  四、经费审查 1991年以来,市总工会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工会经审组织建设的意见》《九江市工会经费审查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等经审文件50多个;市总经审会规范工作模式,强化审计基础,实施审验制度,开展经审指导服务,提升审查监督水平。至1998年,全市14个县(市、区)均建立经审会,配备专职驻会干部.85%的独立管理经费的基层工会组织建立经审会或经审小组。2003年,市总工会获“2003年江西省工会经费审查工作目标管理优胜单位”。2005-2010年,举办经费审查业务知识培训班20多次,培训1830余人次。
  二章青少年团体第一节共青团代表大会一、共青团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1993年6月8-10日在市区人民影剧院召开,出席代表344名。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冯静代表共青团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做题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现代化新九江贡献青春》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十三届委员会,由44人组成;常委会9人,蔡卫宁、赵伟任副书记。7月,市委任命王原平为团市委书记,熊永强任副书记。
  二、共青团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1999年1月27-29日在市区人民影剧院召开,出席代表354名。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史文斌代表第十三届委员会做题为《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九江跨世纪宏伟目标而奋斗》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十四届委员会,由55名委员组成;常委会11人,书记史文斌,副书记黄先才、林显莲(女)、李建军。
  三、共青团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2005年1月20-22日在九江学院召开,出席代表325名。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李建军代表第十四届委员会做题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九江在江西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由59人组成的第十五届委员会;常委会由11人组成,李建军任书记,汪秋平、罗文江、陶晔(女)任副书记。
  四、共青团市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2009年8月31日至9月1日在市区九江宾馆召开,出席代表330名。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卢宝云代表第十五届委员会做题为《勇担青春使命、投身赶超发展,为争得九江应有地位贡献智慧和力量》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十六届委员会,由委员59人组成;常委会9人,书记卢宝云(女),副书记郑绍、戴炜、宋晓妤(女)。
  第二节机构一、共青团市委员会团市委机关 1991年,团市委机关内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青工青农部、学校和少年先锋队工作部;办公地址位于市区湓浦路14号。1992年3月,增设青联秘书处,青工青农部改称工农青年部。2002年12月,团市委增设机关党总支。2010年,团市委机关内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工农青年部、学少部和机关党总支。
  团市委直属事业单位 1991年,团市委直属事业单位市青少年宫、全国青少年庐山活动营地2个,1998年增设九江青年旅行社。其中市青少年宫位于市区庐山路与姚家洼交汇处,占地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有各类教室和场馆67个,可同时容纳2000余人;内设办公室、活动部、第二课堂培训、少儿文化艺术学校、艺术幼儿园等,培训专业30余个,年培训人数5000余人。
  团市委主管社会团体2010年,团市委主管的社会团体有九江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九江市青年商会)、九江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其中,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6年;2010年有分队12个、小队600个,志愿者8.6万人,形成以协会、服务总站、服务队等为基本形式的全市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网络。
  县(市、区、山)团委1991年,全市有德安县、瑞昌市、彭泽县、永修县、修水县、都昌县、九江县、湖口县、武宁县、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星子县、共青开放开发区、庐山区、浔阳区14个县(市、区、山)团委。1992年7月,共青团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成立。2010年9月,共青团共青开放开发区委员会改名为共青团共青城市委员会。
  2010年,全市有浔阳区、庐山区、九江县、德安县、永修县、星子县、修水县、武宁县、瑞昌市、湖口县、都昌县、彭泽县和共青城市13个团县(市、区)委;县级以上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团组织2个(共青团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共青团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委员会)。
  共青团基层组织1991年,全市有基层团支部7563个。2010年,全市共有基层团委482个。团总支310个、团支部4489个,市级驻外团工委2个、县级驻外团工委5个。
  [=此处为表格(2010年市直(驻市)单位团组织一览)=]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2010年各团县(市、区、山)委辖属团组织一览)=]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基层团支部一览)=] 二、市青年联合会 1996年6月,市青联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六届委员会。1996年以来,市青年联合会第六届委员会先后举办6届“九江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和“优秀(杰出)青年企业家”“十大IT青年”等评选活动,为优秀青年人才展示才华搭建舞台,协助党政部门和用人单位更为直观地发现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2003年,市青联成功承办“中国青年企业家共青论坛”。2005年5月31日,市青联成立上海分会,首批发展上海华山医院副院长丁强等67名九江籍在沪青年精英加入市青联组织。2010年,市青联共有委员256人;办公地址位于湓浦路14号。20年间,市青联先后与日本、美国、非洲、英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青年组织进行友好交流活动。
  三、市学生联合会 1996年6月,市学联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七届委员会,秦岭当选为主席。
  四、中国少年先锋队市工作委员会 2007年,市少工委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四届工作委员会。2009年9月,宋晓妤任主任。
  第三节组织建设一、基层团组织建设 1991年,团市委在全市开展“整顿基层涣散团组织,加强基层建设”工作,对全市农村松散瘫痪基层团组织进行全面整顿,抓好“两地建设”(活动阵地和生产经营基地)和实行“两级建档”、团员评议注册、《团支部工作手册》等规范化制度建设,先后建立、整顿一批团委和团支部,配备一批优秀团干部。 1992-1999年,全市团组织建设以贯彻落实《共青团基层建设纲要》为主线,将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新经济组织,先后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村建办制定《关于在农村青年社会主义教育中加强共青团组织整体化建设的十条意见》《关于加强新经济组织团的建设的意见》《关于在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切实抓好“服务百村脱贫奔小康行动”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组织开展“走向明天在城乡小康”“奔小康示范团支部”等活动,推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其中,1997-1999年通过连续三年开展“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月”的集中整顿和“乡镇(街道)共青团工作最佳支持奖”评选活动,使农村团支部“三位一体”配置率明显提高,并表彰30余位在支持基层团组织建设中成绩突出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
  1999年起,以创建“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为契机,通过加大团员发展力度、规范团费收缴管理,规范团委(支部)使用《工作手册》等措施,全面加强基层团组织的班子建设、活动建设、阵地建设、支部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产生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个、标兵单位1个;全省团建先进县3个;全省“五四红旗团委”24个、“五四红旗团支部”2个。
  2003年,团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基层团组织中开展争创“十面红旗”活动,在全市农村、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民办学校、街道社区、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团员队伍建设等十个方面评选成绩突出、具有“标杆”作用的“十面红旗”。
  2005-2008年,团市委在全国首创“党建带团建‘五个一’工程”,即:从每位党员的党费中拿出一元钱用于“党建带团建”、单位党组织主要领导每年听取本单位团委(总支、支部)书记汇报一次工作、单位党组织每年专题研究一次青年工作、单位党组织主要领导每年参加一次基层团的活动、各单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创建一项特色工作。团市委撰写的论文《党建带团建“五个一”工程在农村量化实施的探索》获全国团建创新理论成果三等奖。
  2009-2010年,团市委以加强和规范基层共青团组织的基础建设、激发基层团组织整体活力为突破口,先后发出《关于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驻外团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九江市中学共青团规范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重点推进非公有制企业、驻外团组织和中学团组织建设。至2010年年底,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107家,驻外团工委7家。
  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1991年11月,团市委下发《关于在全市广大团员青年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见》,先后举办“光辉的社会主义历程”演讲比赛、“我爱社会主义”读书活动及征文评选、“改革开放和现代经济”知识竞赛等活动。各县(市、区)相继开展请“三老”(老党员、老工人、老农民)讲“三史”(个人翻身史、家庭致富史、单位发展史)、“社会主义好”征文、“社会主义在我村(厂)”和“社会主义我的家”演讲及知识竞赛等“党在我心中”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1993年,团市委利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发行契机,通过“以会代训”形式培训骨干。在全市范围内举办《邓小平文选》知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的竞赛活动,采用制作宣传栏、召开报告会、举办学习班、印发宣传提纲等多种形式,形成全市性的学习热潮。
  1995年,通过开展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全市各级团组织的思想教育工作更富实效,团员青年的政治思想更加统一,责任更加明确。各级团组织以《邓小平文选》《中共中央关于如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主要内客,举办培训班、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帮助团员青年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工作积极性。
  2005年,按照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围绕“永远跟党走”主题,突出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和“团组织有形化建设”两个重点,把团员意识教育贯穿到团员发展、团员评议、组织生活等各项工作中,先后开展“初升的太阳——万人重温入团誓词”主题教育、万名团员青年参加的“青春献祖国——增强团员意识,建设和谐九江”团日教育实践等大型活动。被团中央授予“优秀组织奖”;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九江开展活动的情况。
  2010年,团市委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读书活动和“展示自我风采、争当四好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先后树立瑞昌市肇陈派出所洪一警务室民警周俊军、返乡创业农民袁松松等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开展“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专场报告会、“相约校园、成长对话”名家讲坛等活动,激励广大学生成长成才。
  第四节共青团活动一、服务经济社会建设 1991年,团市委引导全市广大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岗位,促进经济建设。各级团组织带领团员青年广泛开展以“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岗”“双增双节”等为主要形式的爱岗立功活动,推动企业技术更新和经济改革。在农村开展“一团两户”“百万青年兴百业”科学致富活动,通过组织实用技术培训,成立青年专业协会,开展争当青年科技兴农带头人等活动,促进乡镇经济的全面发展。6-10月,团市委联合市农经委、市科委等8家单位举办全市农村青年科技兴农有奖知识竞赛,2.8万名青年踊跃参加。
  1992年,为迎接第六届全国屈原杯·中国国际庐山杯龙舟邀请赛,在全市少先队员中开展红领巾“小天鹅”行动,通过开展“我为龙舟赛献一盆花”“给远方的亲朋写一封信”“红领巾礼貌大使”“蔚蓝的南湖、洁净的古城”、红领巾“手拉手”龙舟赛宣传90天等活动,做好宣传、推介和服务活动。
  1995~1997年,团市委会同市委村建办联合开展“服务百村”行动.动员大中型企业和大中专院校与100个村开展“一助一”结对帮扶。通过捐建“小康书库”、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组建科技讲师团等活动,为结对村提供智力、资金、信息等帮扶。同年,连续3年开展“十佳青年小康示范户”“奔小康示范团支部”评选表彰活动。
  1997-2001年,“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争创青年文明号”和创建“青年突击队”活动成为全市共青团活动主流。各级团组织开展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把岗位文明建设和岗位技能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社会承诺服务,不断完善工作规范,推出“青年文明号”服务卡、青年文明号信用示范行动等活动。5年中,全市举办各级各类青工专业技术比赛100多次,涌现出近300名市级以上青年岗位能手、300多个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各级团组织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开展“三争三创”(争当推广农业新科技带头人,创办项目示范基地;争当带领农民闯市场的带头人,创办营销服务实体;争当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头人,创办加工龙头企业)活动,深化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和“科教兴农产业带头人”,深入开展“服务百村”行动,建立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培训基地,输送外出务工青年1万多人。
  2002-2007年,开展青工创新创效活动、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以“兴质量、降成本、练技能、当能手”为主题,举办青年创新知识大赛、青年创新成果评比和青工技能大比武等活动,共组织各类比武活动80余次,参加人员近4万人。
  2008-2010年,团市委将促进青年创业就业作为服务全市经济建设大局的重中之重。联合市劳动就业局举办招聘会17场.8000余名青年现场签订协议。创立市青年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开展“订单式”科技培训和技能培训,全市落实培训资金138.84万元,培训返乡务工青年1.6万余人;依托职业学校和工业园区,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68个,对接成功人数693人,实现就业316人。实施“百企带百村”工程。组织100名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与100个村(组)的返乡青年农民开展“一对一”帮扶,帮助1100多人实现再就业。联合市农信社开展“青年创业信用卡”发放工作,全市共发放3712张,担保贷款金额16330.01万元,扶持袁松松等一批青年走上创业之路。开展“恒盛杯”九江青年创业大赛。对选出的10名“优秀创业项目”获得者各奖励3000元创业基金,并提供5万元额度的“青年创业信用卡”担保贷款,扶持其创业。
  二、“青年文明号”创建 1994年,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在全市启动。至1997年年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已在全市商业、粮食、供销、公安、邮电、金融、国税、地税、乡镇企业、旅游、个体协、卫生、工商、交通、电力等16个系统展开。团市委先后与各系统主管部门联合下发创建活动方案;各部门均成立创建领导小组,以“一流服务、一流人才、一流管理、一流业绩”为创建总目标,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2003年,开展“诚信九江·青年文明号”行动,命名首批“诚信九江-青年文明号示范集体”。2004年,团市委印发《九江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创建机制,使创建活动持续、健康发展。2005年,在福州举行的全国“青年文明号”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团市委作典型发言。
  2006-2010年,全市“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不断巩固深化。创建水平不断提高,创建活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人才效益更加明显,创建步伐走在全省前列。以“满意服务、情暖九江,让青年文明号走进千家万户”为主题的创建活动遍及全市35个行业系统,基本上覆盖所有的窗口行业。至2010年年底,全市先后涌现出33个国家级“青年文明号”,依次是:农行市浔阳支行化纤厂分理处、工行市分行柴桑分理处、市一医院神经内科、五丰宾馆前厅部、九江宾馆餐饮部居易山庄服务小组、庐山宾馆客房部、供电局220KV妙智变电站、炼油厂芳烃岗位、九江石化聚丙烯车间内操岗位,海事局政务受理大厅、国泰君安证券九江甘棠路营业部、星子县消防大队、交警一支队汽车站岗亭、市邮政局投递班、电信分公司线路维护安装中心、电信分公司浔阳路电信营业厅、九江电信市话机线中心、庐山北路收费班、城区运管所、九瑞贷款路通行费征收站、庐山博物馆群工部讲解组、长江九江港公安局交警大队、庐山风景名胜区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市国家税务局直属税务分局、市规划局报建信息管理中心、市移动客户服务中心、庐山良璐宾馆、欧迪大酒店前厅部、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二休养所、浔阳区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庐山区法院办公室、市中医院骨病科和江西石油公司九江分公司第八加油站。同时,涌现95个省级、482个市级“青年文明号”。
  三、青年志愿者行动 1994年以来,全市广大青年志愿者结合学雷锋活动,以“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为行动口号,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新春献爱心、环保、打假、家电维修、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无偿献血等活动。1996年,团市委成立“九江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进一步规范青年志愿者行动。至1998年年底,全市有10万多名青年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100多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一助一”长期结对和建立服务站重点服务的方式,为急需帮助孤寡老人、残疾家庭、老干部等提供服务。2000年,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被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称号。
  2005年1 1月26日,境内发生5.7级地震后,团市委组建多支医疗小分队和青年突击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灾民转移、医疗救治、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12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看望抗震救灾志愿服务队队员。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团市委迅速将灾情传达到公安、供电、医疗、水务等单位,动员和组织青年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小分队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同时,发动全市青年志愿者开展捐款、献血等活动,以实际行动援助灾区。
  2008年以来,全市青年志愿者事业蓬勃发展。各级团组织围绕形成有中国特色青年志愿服务体系的目标,一手抓机制建设,一手抓活动开展,志愿者组织网络基本形成。团市委和市志愿者协会先后组织“讲文明、树新风”“和谐春运”“文明创建、青年先行”“牵手夕阳、辉映青春”“万人禁毒签名”“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和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2010年,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获得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全国青年志愿者工作组织奖”;星子县下岗女工易红华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
  四、“希望工程”实施 1991年起,在团中央统一部署下,团市委启动实施“希望工程”,先后组织开展“希望工程百万爱心活动”“希望工程1+1助学活动”“希望工程义演活动”“希望工程爱心储蓄活动”和“希望工程志愿者劝募行动”。
  2005年,团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等7部门发起向“希望工程“捐赠课桌椅活动,通过发动党团员带头捐、市民自愿捐等方式,共募集资金173万元,为贫困山区孩子购置课桌椅2万套。
  2007-2008年,团市委组织实施“春晖行动”,通过向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科级以上干部及在外地工作的九江籍有为人士邮寄“春晖行动”亲情贺卡和开展集中劝募活动,共募集资金270.89万元。其中,新农村建设点帮扶资金34.96万元,支持省、市级农村建设点20个;春晖助学资金37.4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00名:春晖建校资金175万元,建设春晖小学6所。
  2010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希望工程1%捐”活动,共筹资1042万元,筹物30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645人,援建希望小学39所。
  20年间,全市“希望工程”共募集资金460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12万人,援建希望学校136所,改善学校办学环境42所,为贫困乡村学校捐赠总价值1600多万元的图书、仪器、体育用品等教学物资。
  五、少先队工作 1991年,团市委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我市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确立全市少先队工作以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具有新型素质的建设者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五爱”为起点的基础的共产主义教育,开展“学赖宁,做党和人民的好孩子”的活动。各级团组织先后开展“寻找烈士足迹”“九江少年心向党”“七个一”主题系列活动和“象赖宁那样全面发展”小报竞赛、“学历史、知国情、颂五旗”少先队知识竞赛、“红领巾之声”广播节目评选、“我爱五旗”征文等活动。
  1992年,为迎接第六届“屈原杯”全国龙舟赛和首届“庐山杯”中国国际龙舟邀请赛,团市委在全市少先队员中开展红领巾“小天鹅”行动,通过开展“我为龙舟赛献一盆花”“给远方的亲朋写一封信”“红领巾礼貌大使”“蔚蓝的南湖、洁净的古城”、红领巾“手拉手”龙舟赛宣传90天等活动,动员少先队员为“双杯”龙舟赛的成功举办做贡献。
  1995-1999年,以“手拉手”为重点的创“五星雏鹰”行动成为全市少先队组织的主导性活动。全市共有20余万名少先队员参加这一活动,800余所学校与外校建立“手拉手”关系;建立“手拉手”书屋380多个。市少工委于1995年获得全国少先队“手拉手”活动优秀组织奖。
  2000-2005年,围绕科技兴市战略,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组织开展“少年雏鹰行动”“新世纪我能行”教育、“新世纪青少年读书计划”、红领巾乡村文明理事会和“星星火炬”奖章评选活动和全市“十佳”“百优”辅导员评选表彰活动。
  2006-2010年,开展“十佳留守儿童自强之星”评选、“祖国发展我成长我与祖国共奋进”和“展示自我风采、争当四好少年”主题教育,并创作励志歌曲《鄱阳湖畔好少年》广泛传唱。
  六、未成年人保护及青少年维权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实施,全市启动未成人保护及青少年维权工作,通过发放宣传提纲、组织法律咨询、举行维权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关爱未成年人良好氛围。
  1992-1998年,全市未成人保护及青少年维权工作逐步纵深发展。团市委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依托各级青少年活动阵地,举办青少年自护夏令营、讲座、咨询等,强化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各级团组织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书摊、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的检查监督力度,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1998年,启动“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 2004年,市、县两级政府均成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六有一落实”要求,强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硬件设施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团市委与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合作,在全省率先成立援助未成人工作站。年底,全市创建“青少年维权岗”优秀单位269个。2005年,全市实施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未成人违法犯罪体系,这一做法为全国首创,在全国预防未成人违法犯罪工作经验交流上上作典型发言。2006年,团市委组织长虹小学、湖滨小学等学校100余名学生进社区开展“小包公断案”模拟法庭教育活动;联合杨西律师事务所和市心理卫生中心开通“12355”青少年法律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双峰小学等2家单位获“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先进单位”,杨西律师事务所等6家单位获“全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先进集体”,居莉等6人获“全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团市委、市教育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见》;团市委、市公安局共同举办“为了明天——‘红铃铛’进校园”活动,共招募“红铃铛”法制志愿者60名,深入学校、社区开展法制宣讲活动。
  七、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 1991年起,全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前移、深化服务、重在保护”方针,以青少年法制教育为先导,通过开设“12355”青少年服务台、开展模拟法庭等说法教育、组织青春自护体验、举办“面对面”活动以及“青果援”等关爱重点青少年群体活动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2010年,市综治委、团市委联合在全市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分类引导试点工作,星子县、共青城、市同文中学、市实验中学、武宁县人民检察院、浔阳区人民路街道湖滨社区被列为市级试点单位。同时,被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团省委列为省级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预防犯罪试点市。
  八、其他重要活动保护母亲河行动 1999年起,团市委动员全市青少年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先后成功申报共青城、九江县、星子县、都昌县4个中日友好“小渊基金”环保项目,共完成造林面积1260公顷。2009年开始,动员近30余万人次的青少年开展“百万青年林,扮绿鄱阳湖”青少年植树造林活动,种植生态林3976公顷。2010年,团市委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绿化工作先进集体”。
  支持共青城发展2008年7月,省委书记苏荣、团中央书记陆吴到共青城视察,共同做出关于扶持共青城发展的决定。2009年10月16日,在团中央召开的促进共青城发展的产业规划发布暨招商说明会上,陆昊为共青城授牌“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团市委策应团中央的决定,全力支持共青城发展,在招商引资、服务企业用工、宣传推介等方面作出努力,2010年,举办3场招聘会,共为赛龙电子等15家企业招聘员工1250余名。
  关爱留守儿童2010年,团市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到各县(市、区)、学校调研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状况,报送的《九江市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引起市委、市政府重视,市委书记钟利贵做出批示,要求“切实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团市委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五个一”、留在农村农民工子女“五个一”等活动,社会反响良好。
  第三章妇女团体第一节代表大会一、市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1993年11月7-10日在市区南湖宾馆召开,出席代表397名,其中正式代表358名,特邀代表21名,列席代表18名。市委书记彭宏松出席并讲话。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市妇联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团结奋进,努力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十二届执委会,由61名委员组成;常委会委员15人,彭群林任市妇联主席,吴继媛、张维利、熊禄珍任副主席。
  二、市妇女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1998年12月27~30日在市区实华宾馆召开,出席代表301名,特邀代表39名。省妇联副主席孙雅光到会祝贺:市委书记刘上洋出席并讲话。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彭群林代表第十二届执委会做《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共创我市妇女事业美好明天》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由61名委员组成的市妇联第十三届执委会;常委会由13人组成,彭群林为主席,余晓明、高婷、王利为副主席。
  三、市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2003年12月17~19日在市人民影剧院召开,出席代表399名,特邀代表28名。省妇联主席李亚平到会祝贺:市委书记刘积福出席并讲话。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市妇联第十三届执委会《践行“三个代表”,促进妇女发展,为实现九江在江西率先崛起的宏伟目标创业建功》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市妇联第十四届执委会,由49名委员组成;常委会委员11人,孙丽敏任主席,饶艳萍、冯陆荣、卢宝云任副主席。
  四、市妇女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2009年8月20-22日在市区白水明珠会议中心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358名,特邀、列席代表48名。省妇联主席李亚平到会指导;市委书记钟利贵出席并讲话;团市委书记卢宝云代表各人民团体致贺词。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胡爱武代表第十四届执委会做《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业绩,团结带领全市妇女为争得九江应有地位而努力奋斗》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由55名委员组成的市妇联第十五届执委会;常委会委员共11人,主席胡爱武,副主席邱黎明、赵招红、卢燕。
  第二节机构一、市妇联市妇联机关 1991年,市妇联机关内设办公室、组织宣传部、法律顾问室、生产福利部、儿童工作部(含托幼办公室);办公地址位于市区湓浦路14号院内。1996年6月,法律顾问室更名为权益部(法律顾问信访室),生产福利部更名为城乡工作部;12月,托幼办公室移交市教委。2002年12月,权益部改称权益工作部,儿童工作部增挂市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取消城乡工作部,设立妇女发展部;成立机关党总支。2006年5月,市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分设。2010年,市妇联机关内设办公室、组织宣传部、妇女发展部、权益工作部、儿童工作部和机关党总支。
  市妇联直属事业单位2000年4月,成立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中心位于市区长江大道365号,主体建筑7层,建筑面积6050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题名。市妇联在中心设立巾帼学校和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基地,开展各类培训、文体、展览以及中外交流等活动。
  2004年11月,成立市巾帼职业技能培训学校。2005年被省就业局命名为“江西省再就业培训基地”,2006年,被全国“双学双比”协调小组、“巾帼建功”协调小组命名为“全国培训基地”。
  二、妇女工作机构与协会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1991年8月成立,初称市妇女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1995年3月更名。为市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协调议事机构,成员单位由3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办公室设在市妇联。 市直属机关妇女工作委员会2004年8月成立。2010年,市直妇工委辖属80个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
  市女企业家协会2008年3月成立,初期有会员69名,2010年发展为105名。
  三、县(市、区、山)妇联 1991年,全市共有修水县、武宁县、瑞昌市、永修县、德安县、都昌县、彭泽县、湖口县、星子县、九江县、庐山区、浔阳区和庐山管理局县(市,区、山)妇联13个。1992年7月,成立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妇联。2010年9月,成立共青城市妇联。至此,全市共有县(市、区、山)妇联15个。
  四、基层妇女组织 1991年,全市有乡(镇、场)妇联276个,街道妇联7个;农村妇女组织2350个,城市妇女组织179个,城镇居委会妇代会254个,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妇女组织217个;共有专职妇女干部492人。
  2000年,全市有乡(镇、场)妇联242个、街道妇联34个;村妇代会2215个;新经济组织妇委会15个,高等院校妇委会3个;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妇女社团组织85个。
  2010年,全市有212个乡镇妇联、32个街道妇联,妇联干部238名;1612个村妇代会、239个社区(居委会)妇联;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80个,“两新”(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妇委会275个。
  [=此处为表格(2010年全市基层妇女组织一览)=] [=此处为表格=] 第三节妇联活动一、妇女参政议政女干部队伍1991年以来,全市女干部队伍逐年壮大。1993年有各级各类女干部17637人,58%的乡镇党政班子有女干部,其中地厅级3人,县处级69人,乡科级454人。1997年,全市有县处级以上女干部114名,女党员22996人;所有县(市、区)和86.40-/0的乡镇党政班子有女性领导。2003年,全市县(市、区)和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女干部的配备率达100%;市、县两级均建立女性人才库,向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女干部。1993-1998年,全市推荐优秀妇女干部672名,其中311名被提拔或者交流。2010年上半年,全市有公务员22006人,其中女公务员3566人,占总数16.2%;女干部队伍中,厅级6人(正厅2人,副厅4人),占同级干部总数15.8%;县级177人(正县级35人,副县级142人),占13.3%;科级1903人,占13.5%。
  市党代会女代表和市委女委员、市人大女代表和常委会女委员、市政协女委员和常委会女委员1991~2010年,全市党代会女代表和市委女委员、市人大女代表和常委会女委员、市政协女委员和常委会女委员人数的所占比例总体呈增长态势,其中,第九届市委委员中女委员比例为13.72%,比第六届提高8个百分点;第十三届市人大常委会女委员占委员总数的22.22%,比第十届增加9.32%;第十三届市政协常委会女委员比例为21.12%,比第十届提高近8个百分点。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历次市党代会女代表和历届市委女委员一览)=]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历届市人代会女代表和市人大常委会女委员一览)=]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历届市政协女委员和常委会女委员一览)=] 二、基层妇女组织建设 1995年,市妇联下发《九江市1995—1997年农村村级妇代会组织整体化建设三年规划》,实施基层组织建设“1234”工程,并在武宁县罗溪乡进行一类妇代会达标试点工作。至1998年,完成基层妇代会一类妇代会1714个,占总数75.51%;2215名妇干进“两委”,占总数96.2%;年龄在35岁以下的妇干1818人,占总数44.4%。
  2010年,全市乡镇、街道妇联组建率达1000-/0;共建有1612个村妇代会、239个社区(居委会)妇联,组建率分别为93%和98%;89%的村妇干进入村“两委”,86.2%的社区妇联主席、居委会妇代会主任进入“两委”。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成立妇委会80个,组建率72.7%。同时,在九江民生集团等“两新”组织中组建妇委会275个。
  三、竞赛创建活动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 1996-2000年“九五”期间,各级妇联联合农业部门开展“百万农家女、百项新技术”推广培训活动,组织妇女参加“银花金花达标赛”“桑蚕工程”“菜篮子工程”等农业项目竞赛,2.3万妇女技术骨干接受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培训。建立服务体系,全市各类妇女科技协会和专业协会的成员达1.03万人,成立蔬菜、饲养、手工艺品加工等妇女专业合作社258个,建立和扶持860个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带动面广的“妇”字号创业示范基地和54户“妇”字号龙头企业,带动3700名妇女致富,涌现出星子观青山庄杨青姣、德安县磨溪乡董家村徐树英等一批巾帼致富标兵。实施“三八绿色工程”,动员农村妇女参与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绿化荒山、保护生态活动,全市28.83万名妇女参加,义务植树6645.71万株;创建县以上“三八绿色工程”基地70个,全市“三八绿色工程”2166.7公顷。2004年,各级妇联大力宣传农村沼气工程,到2010年,全市户用沼气池保有量近达12万口,受益妇女达42万名。2005-2010年,组织广大妇女参与“阳光工程”等各类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对5.1万名农村妇女进行基本技能培训,输出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10.37万名。开展巾帼示范村建设,组织妇女开展“清洁家园、妇女先行”活动,引导农村妇女参加农村环境净化美化建设。庐山区妇联、九江凌华实业有限公司、彭泽县供销社东升茶叶专业合作社获全国“双学双比”活动先进集体,彭乐冬、吴保娥、屈美菊获全国“双学双比”活动先进个人,马小英、吴永仙、田院香、郭培花、燕南香、胡爱兰、汪海钧获全国“双学双比”活动“女能手”称号。
  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 1991年,市妇联启动“巾帼建功”活动,号召广大城镇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在各自的岗位建功立业。市妇联规范创建标准,举办培训班,开展技能比赛、岗位练兵,创建活动参与面不断扩大。至2010年,全市20多个行业和系统参与“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共创建国家级“巾帼文明岗”32个,分别是永修县艾城高管所、瑞昌市人民医院外一科、武宁县国家税务局城区分局、九江长途汽车运输总公司九江客运站、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彭泽县国家税务局城区分局办税服务厅、九江石化总厂炼油厂常减压车间、市国家税务局直属分局办税大厅、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庐岛收费所、市国税稽查局检查一科、市荣达制衣厂、湖口县国税局办税服务厅、永修县柘林湖梦生山宾馆、修水县国税局办税服务厅、九江电信有限分公司10000号客户服务部、庐山风景名胜区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厅、江西省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都昌收费所、九江港口集团国际水运中心理货一班、庐山公安局巡警大队女警中队、市地税局办税服务厅、市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赣粤高速九景信息中心、彭泽县地税局办税服务厅、瑞昌市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湖口县自来水公司西门供水所、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幼教中心、浔阳区国税局办税服务厅、市联盛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修水县新华书店中心门市、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沙河收费所、九江外国语学校和共青城国税局办税服务厅:左江岚、余小英、郑欣、周凤妹、封友枝、骆霞、顾井红、刘霞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省级“巾帼文明岗”31个,市级“巾帼文明岗”280个。
  “三八红旗集体”和“三八红旗手”竞赛 1991年,全市“三八红旗集体”和“三八红旗手”竞赛在各地开展。至2010年,全市“三八红旗集体”和“三八红旗手”竞赛活动成效显著,先后有浔阳区湖滨小区社区、市妇幼保健院、市地税局办税服务厅、湖口县地税局妇委会、九江长江大桥公路桥管理局监控中心、庐山区供电公司营业厅,九江长运股份公司九江汽车站行包快件中心和庐山区妇联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温银花、刘荣梅、邱耀君、周小琴、邵丽娟、刘依湘、朱金花、陈玲、陈幸蕙、黎丽威、丰小琴、张小华、刘晓红、任珍秀、余小英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省级“三八红旗集体”14个、“三八红旗手”125人(次)。
  “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市“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始于1986年;1991~1993年,连续3年获省政府颁发的一等奖。至2010年,全市150.08万户家庭中950-/0的家庭参与创建活动,共评出县级以上“五好文明家庭”8.18万户、“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7413户、“绿色家庭”等特色家庭总户数达18.15万户。其中,雷华珍家庭获第二届“全国绿色家庭”称号,李金梅家庭获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称号,祁保华家庭、胡钱芳家庭、周春霞家庭获第七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
  “平安家庭”创建2006年,按照全国妇联、中央综治办等6部门《关于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意见》的部署与要求,市成立“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市妇联、市综治办、团市委、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广电局等为成员单位,各地政法委书记为领导小组组长。各地妇联组织将“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作为妇联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载体,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探索出“十户联创”“邻里守望”“单元联创、户户联防”的“平安家庭”创建模式,以家庭小平安促进社会大平安。2009年6月,全省“平安家庭”创建现场会在九江召开,与会人员现场观摩庐山区紫竹陈村、星子县鸡笼山新村创建工作经验。2010年,全市“平安村落”“平安社区”创建率85%,“平安家庭”创建率60%;《九江妇女小平安,促进社会大和谐》一文在《中国妇女报》头版头条刊用。市妇联获市2009年、2010年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在全省妇联“平安家庭”考评中名列第一。
  “十大杰出母亲”评比活动2007年,市委宣传部、市妇联、九江日报社、市文明办联合开展“九江市十大杰出母亲”评比活动。经过各地、各部门层层推荐和筛选,同时发动市民填写并寄发《九江日报》《浔阳晚报》等报纸选票,在九江新闻网进行网络投票以及电话投票等方式,评选出武宁县罗溪乡东山村农民阮士菊、都昌县苏山雷山村农民徐团荣、湖口县大垅乡大垅村农民欧阳先娥、市新青年电脑学校校长陈群、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公务员伍金凤、修水县粮食局职工何水玲、永修县新城小学教师范宝兰、星子县南康镇退休干部刘极英、庐山区庐林绿化种苗有限公司职工陈美芳、瑞昌市桂林中心小学教师宋萍萍为“十大杰出母亲”,徐唐娥、肖丽华、梁爱菊等10名妇女被评为“十大杰出母亲提名奖”。2010年,市妇联推荐的星子县白鹿镇秀峰村叶银兰、永修县新城小学范宝兰被评为“感动江西·十大优秀母亲”。
  四、妇女就业创业与培训教育就业创业1991~2003年,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积极组织下岗女工进行培训,帮助下岗女工再就业或自主创业。开展农村妇女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46.65万人次,使50.5万余人掌握两门以上生产技能;组织14.2万名城市女职工参加培训,其中281人获得高级技术职称。1998—2003年,全市妇联组织联合有关部门培训下岗女工3.5万名,帮助2万多名下岗女工实现再就业,涌现出刘荣梅、张绪华等下岗再就业和创业典型代表。
  2004—2010年,全市在纺织、服装、旅游服务、商贸等行业建立50个市级妇女就业基地,培训妇女21.03万人(次),为2.95万名下岗失业和进城务工妇女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帮助1.83万名妇女再就业。2009年3月8日,市妇联举行纪念“三八”暨“十佳”巾帼创业事迹报告会,马小英、刘霞、曹琪、王文婷、陶璐璐等作典型发言;4月18日,市妇联、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市女企业家协会在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行市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启动仪式,省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九江鸿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任珍秀介绍创业经验,创业(SYB)指导师、高级职业指导师王少锐讲授创业就业知识。2010年年初,市妇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人民银行、九江银行推出“女当家”创业小额贴息担保贷款项目,为妇女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当年全市共发放小额贷款1.778亿元,扶持4001名女性创业,带动15727名女性就业;市妇联建立家政服务培训基地,在全市启动“红杜鹃”家政服务员培训工作,当年培训“40”(40岁以上)妇女300余名,并在南昌、深圳、武汉、南京等地打响“瑞昌保姆”“浔阳家政”等巾帼家政品牌。至2010年年底,女性从业人数占全市总量的46%左右。
  培训教育 1991年以来,全市各级妇女组织按照“党有号召,妇女就有行动”的要求,在全市广大妇女中开展党的理论、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宣传教育。利用“三八”“国庆”等重要节日,在主流媒体宣传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先进事迹。市妇联培训对象为科级女干部、县乡妇联干部、市直机关妇委会主任、各协调组织成员、妇女联谊组织干部和领导干部配偶,培训内容主要以党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领导艺术、女性修养、政务礼仪和妇女工作理论与业务为主,其中每年联合市委组织部举办全市科级女干部培训班,每期100人。2006年,市妇联出台《2006—2010年九江市妇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5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95期,培训人数1.25万人次。各县(市、区)妇联每年对乡镇、社区、村级妇代会主任进行专题性的短期培训。
  五、“家庭助廉” 2006年,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按照中共十六届中纪委第八次全体会议部署与要求,会同各级纪委联合启动“家庭助廉”和“廉政文化进家庭”工作,制定《“廉洁家庭”行为公约》,组织领导干部家庭签订《“廉洁家庭”承诺书》,开展“廉洁家庭…‘廉内助”典型评选活动,举办“家庭助廉”知识竞赛,提升领导干部及其家属的廉洁意识。当年,市妇联举办处级领导干部配偶廉政教育培训班3期;各县(市、区)妇联共培训科级领导干部配偶2000余名。
  六、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普法宣传 1991年以来,全市妇联组织结合普法教育,注重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与妇女权益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1992年,市妇联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月活动,采取出动宣传车辆、组织现场咨询、发表电视讲话和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并印发宣传材料3000份;全市共举办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培训班36期,培训3200余人,受教育妇女达2万人次;开展法律咨询活动16次,接待咨询群众1.23万人次;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督导贯彻落实措施。至1992年底,全市建立妇女禁赌会232个,树新风理事会309个,婚姻介绍所185间。至1996年,全市共解救被拐妇女638人(其中越南妇女162人),抓获处理人贩子530人.查获卖淫嫖娼人员194人。2001年4月,市人大、市妇联联合召开新婚姻法修正案征求意见座谈会:8月,市妇联举办新婚姻法培训班,各县(市、区)妇联对乡、村妇干进行新婚姻法轮训。2006年开始,全市妇联组织开始参与预防艾滋病和禁毒知识的法律宣传,妇联干部到广场、街道和农村家庭中开展宣传与咨询活动,并前往戒毒所与服刑人员开展“面对面”帮教。
  维权网络1999年,市妇联、市中级人民法院及各地妇联、基层法院相继在法院民事庭挂牌成立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加大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案件的审理力度;市、县妇联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打拐”专项斗争。2003年成立的市法律援助妇女工作站,为妇女维权提供法律援助服务;2009年6月成立的市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中心,为受助妇女提供临时性庇护场所,负责为受助妇女提供住宿、安全保障、心理调适、维权指导等服务。至2010年,在全市126个基层派出所建立妇女维权站,在380个社区没立维权工作站,开通“110”家暴报警电话,接收妇女维权投诉,查处违反妇女权益的有关案件。全市开通“12338”妇女维权公益热线,挂牌成立市妇女法律服务中心(康润律师事务所),办理来信、来访和涉法、涉诉案件。
  维权事务1991年,全市妇联组织通过市、县、乡、村4级维权网络和各类维权载体,受理、协调处理大量来信来访,维护家庭平安和社会稳定。当年,全市各级妇联共接待来信来访419件,参与诉讼案件24件,解数妇女儿童103人。2000年,市妇联机关接待来信来访95件(人),处理率1 00%;县(市、区、山)妇联接待来信来访95件(人),处理率94.7%;2010年,全市妇联系统共接待来信、来访、来电907件,结案率99%,其中市妇联机关接待来电、来信、来访案件175件,结案率100%。
  七、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编制与执行 《九江市九十年代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编制与执行 1992年,市政府成立妇女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启动编制《九江市九十年代儿童发展规划纲要》(NPA);1993年4月,市政府颁布实施。1999年7月20日,市妇联在江银宾馆召开全市县级儿童状况监测统计工作培训会。2001年4月,市妇儿工委对纲要实施情况进行终期监测评估,形成《九江市2000年NPA监测评估报告》,其中可监测目标为17项,达标12项,未达标5项。已达标或将近达标的有:5岁以下儿童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25.24%0,比1990年降低39.71个千分点:全市孕产妇死亡率66.63/10万,比1990年降低一半(将近达标);儿童计划免疫得到普及,实行7岁以下儿童建卡计划免疫接种管理制度,计划免疫覆盖率提高到900-/0以上;全市3岁至6岁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45%,比1990年增加27.5个百分点;实施义务教育,初等教育入学率99.3%,小学学生完成率99%。未达标的有:全市享有安全饮用水的人口覆盖率达92.98%,农村改水受益率92.98%,未达到95%的目标;5岁以下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4.49%,降低幅度未达标;还有预防艾滋病、合理生育间隔、降低女性缺铁性贫血、降低儿童腹泻死亡及消除维生素A缺乏症也没有达标。
  《九江市妇女发展规划(1996-2000年)》编制与执行1995年启动编制《1996-2000年九江市妇女发展规划》,1996年7月正式出台。规划颁布后,市妇儿工委每年召开2次全市妇女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实施工作,并组织力量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和督导检查。2001年3月,市妇儿工委对《规划》实施终期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对2000年度市、县(市、区)两级党政班子负责人评估情况,女性领导干部占总数11%,全市有女干部2.62万人,占总数25.9%,企业女职工代表大会女代表1.2万人,占总数的30%;女性就业人员113.1万人,占总数的25.4%,但女性下岗人数占总数55%;九年义务教育有新进展,女童入学率、辍学率与男童差距很小,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7%,辍学率为0.41%,幼儿园、福利院、便民服务网点达标,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有较大改善;卫生经费投入逐步增加,比1995年增长39.3%.妇保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4.23%.婚前医学检查率达57.33%,孕产妇死亡率降至56.21/万人;全市离婚率为0.7%0。存在问题是女性参政比例偏低,只有88.9%0的乡(镇)领导班子配有女干部,与规划目标100%有差距,未达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偏低,2000年达60.96%,与规划目标800-/0相差较远,未达标;女性享受生育保险、女职工平均工资等指标达标有困难,新生儿破伤风病率未达标,妇女的劳动权益保障有待提高,女文盲扫盲工作、儿童的接种预防工作有待加强。
  《九江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九江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编制与执行2000年5月10日,市妇儿工委办召开协调会,启动新一轮《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编制工作。2009年,到瑞昌等市县区进行现场指导和评估;2010年在湖口县召开全市妇女儿童发展工作会,现场督导规划终期评估工作。根据《九江市妇女规划主要定量目标达标评估表》统计,至2010年年底,41项确定目标中,已达标的指标38项,达标率92.7%;未达标的指标有3项。
  [=此处为表格(2001-2010年全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主要指标达标一览)=] 八、儿童少年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1991年始,各地妇联以“三优”为主要内容,兴办家长学校,共建立家长学校567所,学员26189人;到1998年,家长受教育面达70%以上。1998年5月29日,市妇联在人民影剧院举行庆“六一”“乐百氏杯”幼儿文艺表演赛,通过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形式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2002年5月,开展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征文、演讲等多种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2004年,市妇联联合市教育局、市关工委举办家庭教育巡回报告,开展家庭教育自查评估等,不断提升全市家庭教育水平;确立九江县岳母祠为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并举行揭牌仪式。2010年,市妇联开展家庭教育“千百万”巡回报告活动,组织家庭教育专家到县区做家庭教育讲座,受教育家长2万多人次。
  关爱特殊儿童 1991年以来,关爱特殊儿童活动逐年得到重视。至2010年,实施帮助因生活贫困而辍学或濒临辍学的女童重返校园接受教育的“春蕾计划”,共募集资金677.08万元,兴建修水渣津镇小学等春蕾学校5所,开办星子蓼花小学等春蕾班7个,建设春蕾教学楼1栋,投入资金124.38万元;资助贫困女童11633名,资助金额427.06万元。2006-2010年,全市妇联组织开展“春蕾妈妈”结对认亲活动,发动单位与个人共结对资助贫困女童1581对;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通过“恒爱行动”为农村留守、贫困儿童织毛衣、送奶粉、献爱心。都昌县妇联组织爱心妈妈与贫困女童结对,创立“爱心妈妈俱乐部”,帮助特殊特困儿童健康成长。市妇联每年春节、六一儿童节前到太阳村、福利院等地开展贫困儿童走访慰问活动。
  九、其他活动 1993年3月7日,市妇联在市体育馆举办“庆‘三八’,迎‘三赛’.工行杯”交谊舞大赛,有近100人参赛;同月,举办“九江市首届‘三八’妇女书画绘画摄影艺术展”,有200多幅作品参赛。1994年3月7日,市妇联举行全市妇女庆“三八”迎“九五”环湖跑活动,来自市直单位、浔阳区、庐山区的近1万名妇女参加。1995年8月29日,市总工会、市妇联举办“庆‘四大’.仙人杯”行进式大型宣传活动,由彩旗队、锣鼓队、秧歌队和代表各行各业妇女的彩车等组成的大型方阵行进在闹市区宣传和展示妇女新形象。1998年,九江遭受百年未遇洪涝灾害,全市各级妇联组织50.8万名妇女积极投入抗洪一线参加抗洪救灾,并发出倡议为灾区捐款捐物共计折合人民币60多万元。1999年3月8日,市妇联在南湖宾馆召开“石钟啤酒杯”金婚佳侣表彰座谈会,宣传恩爱夫妻、和谐家庭相处之道。2004年3月7日,市妇联会同市直机关工委、浔阳区委区政府、中国联通九江分公司等在信华水上游乐中心举办“百人新婚庆典·千人歌唱比赛·万人大型舞会”;当年还开展家庭读书和全民阅读活动,全市家庭购书4万多册,参与读书活动的家庭成员超过12万人。2006年,开展“文明新九江、孝顺好儿女”创评活动。2008年,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大型健身舞蹈大赛,举行“万人签名迎奥运”大型签名活动,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市优秀女歌手演唱会、家庭文化艺术展览、全市妇女参与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等活动;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社区竞赛行动”,全市4.67万人参加。2009年,开展首届“我的幸福e家”“十大和谐家庭”评选表彰、“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九江妇女与您同行”等活动。2010年,结合纪念市妇联建会60周年以及“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契机,召开全市各界妇女隆重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暨市妇联建会60周年大会和“女性·和谐·发展”广场文艺演出等活动。
  第四章社会科学团体第一节代表大会一、市社会科学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 1991年9月12日,市社会科学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20人。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王大铮代表市社科联第一届理事会所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由35名理事组成;王大铮任主席,张正治任副主席。
  二、市社会科学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 2004年12月24日,市社会科学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60人。省社科联主席尹世洪到会指导。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郑浪代表市社科联第二届理事会所做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开创社科联工作新局面》工作报告;审议通过新制定的《九江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由99位理事组成的第三届理事会,主席郑浪,副主席蔡金科、李瑞东、王琳。2007年7月,市社科联第三届理事会第3次会议改选胡吉为主席;2010年2月,第6次会议增选杨扬(女)为副主席。
  第二节机构一、市社科联 1991年,市社科联机关内设办公室;办公地址位于市区湓浦路14号。2002年,增设学会部。至2010年未发生变化。
  二、县(市、区、山)社科联 2010年,全市有修水县、武宁县、瑞昌市、九江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庐山管理局县(市、区、山)社科联10个。
  三、市属社科学会(研究会、协会) 1991年,市属社科学会(研究会、协会)7个:市教育学会、市金融学会、市历史学会、市图书馆学会、市经济学会、市职工民主管理研究会和市直党建学会。2000—2010年,先后成立市价格协会、市岳飞思想研究会、市诚信促进会等学会(研究会、协会)18个。2010年,全市市属社科学会(研究会、协会)共25个,有团体会员159个,个人会员近1.3万人。
  [=此处为表格(2010年市属社科学会(研究会、协会)一览)=] 第三节社联活动一、社科研究社科发展规划 1991年始,组织编制和实施社科发展规划。至2010年,市社科联先后组织编制和实施市社会科学“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阶段性发展战略和目标,确定重点研究课题,组织专题研究队伍,明确任务完成期限。其中,由市经济学会承担、市科协副主席熊茂友担纲的《“413”医保模式的论证与完善》科研项目于2004年被列入2000年度国家软科学计划,这是市社科领域第一次承担国家级软科学研究项目,2002年按期完成。
  政治理论研究 1991年以来,全市社科组织针对不同时期的时事政治形势,在进行认真学习体会、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推出有深度、有份量、有说服力的政治理论研究成果。2003年,在《九江日报》辟设“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弘扬抗洪精神、建设美好九江”等理论专版,刊登《按照“三个代表”全面加强宣传工作》《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重要作用》等理论文章。2005年,集中力量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研究,形成一批研究成果。2008年,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征文活动,共收到论文90余篇,评选优秀论文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市社科联召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并形成综述性文章《春风拂满面、硕果压枝头——市社科联改革开放三十年工作成果》。2007年,协助省社科联在九江开展“各阶层干部群众思想动态及社情民意变化趋势分析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2009年,市社科联组织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江西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和市委九届七次会议精神,集中力量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问题,从政治理论的高度探讨如何推动九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问题。2010年,市社科联注重“立足九江赶超,发挥智库作用”,主动参与“四级联动,携手共建”活动,充分发挥社科工作的理论先导作用,构建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支撑体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促赶超”的思想意识,为推动九江发展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经济工作研究1991年始,市各级社科联和各社科学会(研究会、协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科研活动,形成客观的科研成果。2003年的《我市尽快停止国企管理层收购企业的做法》《对接“三区一市”,提升九江对外开放水平》《关于九江口岸对外开放情况的调查》《加快九江与长三角市场一体化进程》等。2004年的《沿江产业带的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重点之管见》《加速建设昌九工业走廊,打造江西崛起的强大引擎》等理论文章在《九江日报》发表。2007年,市社科联围绕市委、市政府“一个中心、四个打造、五大战略”发展思路,组织专家学者完成《做强经济“马赛克”,建设经济中心城市》《建设经济中心城市要高度重视环鄱阳湖经济带建设》《打造新型工业重镇的思考与分析》《打造文化旅游胜地,建设旅游中心城市》《打造开放港口城市》《加快商品市场建设,打造区域商贸中心》《县域经济发展势头正旺后发优势期盼相关政策扶持》等科研成果,同时协助省科社联在九江开展“构建以南昌为核心的环鄱阳湖城市群建设”等课题调研工作。2009年,市社科联组织专家学者到县区、基层开展“如何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宣讲活动。
  社会事业研究2003年,市社科联形成《关于城市形象建设的几点建议》和《九江应尽快构建岳飞文化圈》,后者被列入市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内容;《深谷幽兰应为识——九江市社会科学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引起省社科联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重视。2006年,市社科联提出《关于积极申报“九江历史文化名城”这一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的建议》,助推市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进程。2008年,市社科联提交专题报告《关于打造“庐山中华龙”的思考与建议》。2009年,市社科联开展“我为社科发展献一策”活动,以信访、走访、座谈等形势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同时,组织力量参与市政协“加快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调研活动。
  重要课题研究 1991年以来,市社科联按照省社科联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与要求,组织专门力量开展重要课题研究工作。2006年,市社科联按照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的部署,成立“抢救抗战重灾区史料”课题组,经过查阅史料、实地考察、收集证据等阶段,历时数月,收集、整理10个部分、11万余字、90余张图片的《九江市抗战重灾区史料汇编》。2008-2010年,市社科联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策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国家战略,围绕“发展经济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主题,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实地调查,掌握翔实资料,先后完成《开展环鄱阳湖经济带对我市经济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的意义》《关于开发建设鄱阳湖旅游的建议》《鄱阳湖区域如何实现工业的绿色崛起》和《依靠科技创新,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等研究成果;同时,协助中国社科院、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等课题组在市域范围内鄱阳湖区的考察调研活动。2009-2010年,全市社科联组织参与支持共青城发展,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多元研究,提供智力支撑。
  专题调查研究 1991年始,全市社科组织主动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形成一批调研报告,提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借鉴。2004年,市社科联围绕市委、市政府“主攻民营经济”的决策,组织专家学者在全市各县(市、区)以及前往温州等地,进行“民营经济诚信环境问题”专题调研,提交《关于我市民营经济诚信环境的调查》《从半壁江山到主体财源》等调研报告。2005年年初,市社联组织力量,就瑞昌市码头镇一带发展临港工业和湖口县国际集装箱码头建设等专题开展调研,并到芜湖、赣州等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完成的调研报告有:《瑞昌码头镇:临港工业最佳选择地》《关于我市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国有企业的技能人才队伍现状、问题及对策》和《对九江出口加工区建设的若干思考》。2006年,市社科联围绕市“3+1”发展战略,对全市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大城建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撰写《发展大旅游必须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加快九江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对构建大旅游产业的思考》《对利用积极收费政策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思考》《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做大做强九江港口经济》等调研报告以及《重新审视城市定位,将来城市发展是沿江布局而不是矩阵发展》等建议,得到市领导重视和社会各界好评。2008年,围绕“求科学发展之真,务项目建设之实”主题,在全市开展“如何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专题调研:以县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开展“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全市农村教育现状”专题调研。2009年,市社科联协助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省社科院院长傅修延率领调研组在德安县开展陶渊明遗迹遗址考察活动和中国社科院调研组在德安县进行“金融危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专题调研。
  社科研究成果2003年,由市社联组织的全市性青年社科申报项目19项,申报数位于全省前列,获奖项l项。2004年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申报全省第十次社科优秀成果22项,获奖2项;申请社科文库项目l项;申请社科规划项目41项,6项获得立项;申报省青年社科优秀成果项目19项。2005年,申报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3项,其中市双峰小学方青《语言刺激控制的转移》和市社联郑浪《尽忠报国英灵在、故乡父老祭鹏还》获省级奖。2006年,申报省社联“十一五”规划项目44项,立项8项,其中九江学院6项、市三中1项、东林寺l项。2007年,申报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6项,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4名,佳作奖3名;全市各地、各部门拟定社科课题62个,经筛选并上报市领导圈定36个,组织专家学者及申报单位组成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2008年,申报2008-2009年省社科规划项目课题55项,其中l1项获省重点课题立项。2009年,申报2009—2010年省社科规划项目立项11项,国家级立项3项:在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佳作奖3个。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参与省社会科学成果评选获奖项目一览)=] [=此处为表格=] 二、学术交流理论研讨2002年4月,市社联与九江日报社、江西日报社九江分社联合举办“九江要在江西率先崛起世纪论坛”。2003年,市社科联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九江日报》周五理论专版连续4次刊登理论文章;市社科联召开“弘扬抗洪精神、建设美好九江”理论研讨会,《九江日报》整版刊发座谈会发言摘要。2004年4月,市社科联组织召开全市社科界“优化投资环境,主攻民营经济”学术研讨会,形成的理论研讨文章刊登在《九江日报》理论专版、《九江社会科学》杂志“主攻民营经济”专栏以及《九江社科论坛》“民营经济”专栏;6月,市社科联领导应邀参加全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2006年,市社科联围绕“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大城建”专题,分别与市商管办、市外经贸委、市旅游局、市城建局等部门联合举办全市性理论研讨会;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2006中国(九江)首届国际龙狮精英论坛”。2007年3月,市社科联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建设经济中心城市高层论坛”,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主讲。2010年6月,市社科联与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联合举办“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提高全民阅读水平”专题研讨会,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讨论;9月,市社科联在市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学术报告会,邀请市政协副主席、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陶春元作主旨演讲。
  会议交流2002年12月,全省设区市社联、厂矿社联联席会在市召开。会议以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为主题,总结、交流社科工作经验,探讨新世纪社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2003年1月25日,第十四次全国大中城市社联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市社联与全国17个大中城市社联被评为全国先进社联,这是社联继2001年后又获全国先进单位称号。市教育学会和市人口学会被评为全国先进学会。2004年11月24日,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工作第十五次会议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市经济学会、地税学会、粮食经济学会被评为全国先进学会。2005年8月,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第十六次工作会议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市社科联获得“全国先进社科联”光荣称号;12月,市社科联派员参加在赣州市召开的全省社科系统协作会议。2008年9月,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第十九次工作会议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召开,市社科联主席胡吉率市直党建学会、市粮食学会和武宁经济促进会负责人参加会议并作大会经验交流发言;lO月,市社科联派员参加在新余市召开的全省社联系统协作会。
  三、宣传教育学习座谈 2000年5月,全市思想理论界召开学习座谈会,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重要讲话,研究新形势下如何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宣传思想工作。2001年2月,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联合召开深入揭批邪教座谈会,来自市委党校、部分高校专家学者严厉批判邪教组织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残害生命、祸国殃民的罪行。2002年5月,市社联组织社科工作者座谈会,围绕“九江在江西率先崛起”主题献计献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2004年4月,市社科联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关于树立正确政绩观重要讲话并进行座谈。2005年,市社科联召开“新阶段、新发展”社科理论研讨会,并在全市社科系统开展“两新”大讨论活动。2006年,市社科联召开全市社科界“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座谈会,会同市经济学会举办全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学术座谈会,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召开全市社科理论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文明九江人”专题座谈会。2010年2月,市社科联召开全市社科界“立足九江赶超,发挥社科智库作用”理论座谈会,就社科工作如何服务好重大项目建设献计献策;随后召开全市社科界理论座淡会,探讨如何推动九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重要问题。
  宣讲教育2003年8月,市社科联领导应邀参加市委组织的中共十六大报告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在武宁、修水、瑞昌等地进行为期1周的宣讲活动;多次应邀接受九江电视台专访,就“发展九江文化产业”“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在创新”等社会热点问题发表意见。2005年,社联科将“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活动的研究成果在《九江日报》《九江社会科学》杂志上公开发表。2007年,市社科联召开全市社联系统协作会,宣贯中共十七大精神,并组织专家学者到瑞昌市、星子县和市计生系统进行解读;6月,省委“创新创业,共建和谐”专家宣讲团到市作宣讲报告,随后全市社科系统召开报告学习会、座谈会,开展“学习浙江经验、加速江西崛起”专题教育活动。2009年,市社科联组织专家学者到基层开展“如何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宣讲活动。2010年,市社科联组织专家学者到各县(市、区)开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专题宣讲活动。
  征文评选2005年8月,市委宣传部、市计委、市社科联、九江日报社联合举办“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九江怎么办?”征文比赛活动,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十五”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和借鉴依据。2006年,市社科联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文明九江新形象”征文活动。2007年,市社科联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九江建设成为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开展“建设经济中心城市,着力‘四个打造…论文征集活动,收到论文160余篇,并编印出版《建设经济中心城市策论》。
  社科普及2009年,市社科联编印《社会科学知识普及读本》2万册,向全市26所中小学校发放,同时在全市初中、小学举办首届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竞赛活动,评出组织奖8名和个人优胜奖41名;市社科联与“寻庐讲坛”合作,定期举办社会科学知识系列讲座,先后推出省级专家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的专题讲座《社会角色漫谈》《鄱阳湖和鄱阳湖文化》《司马迁与“管晏列传”》等,并邀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静主讲《不辱使命,传承创新,为九江奋起赶超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2010年9月,市社科联启动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为主题的首届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制作社科知识展板、现场咨询等形式,普及社科知识,传播和谐文化,解答社会热点问题,累计散发科普资料20余种、3万余份,受教育群众3万余人。
  四、刊物 《九江社会科学》原名《赣北社会科学》),为市社科联机关刊物,1997年停刊。2003年5月复刊,更名为《九江社会科学》,设有“理论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党建理论”“教育科学”“九江地方史研究”“学会工作交流”等栏目。至2010年12月,《九江社会科学》出刊81期。
  《九江社科论坛》2000年6月创刊,市社科联主办。至2010年,共出刊13期。
  《乡音》2000年7月创刊,武宁经济发展促进会主办。至2010年,共出刊38期。
  《星之子》2007年1月创刊,星子经济发展促进会主办。至2010年,共出刊14期。
  《彭龙》2008年1月创刊,彭泽经济发展促进会主办。至2010年,共出刊10期。
  五、学会(研究会、协会)管理 1991年以来,市社科联不断强化学会职能,严格规范学会管理。2000年10月,市人口学会、市教育学会在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第十一次会议上被评为全国先进学会。2003年,市社科联坚持学术创新之路,指导各学会健康发展,并批准成立彭泽经济发展促进会、市企业家经济家联谊会等。2004年,全市社科43个学会(研究会、协会)全面进行换届选举;成立市地方税务研究会、新四军研究会、柴桑经济发展促进会、市诚信促进会;撤销7个不合格学会组织;整顿学会工作秩序,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学会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为更好发挥学会的作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2005年,对全市社科人才队伍进行调查和摸底,建立全市较为齐全的副高级职称以上优秀社科人才档案,为发挥市社科理论和人才优势,参与新九江建设奠定基础。2007年,指导并协调成立市政协理论研究会、义门陈文化研究会和市企业文化研究会;开展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表彰市金融学会等13个先进单位和李宝妹等16名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2008年,市档案学会加强档案学术研讨,组织开展全市档案学术论文评选活动:市图书馆学会举行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选举产生第四届学会机构及领导人,同时对学会章程进行修订并审议通过,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论文26篇;市税务学会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任领导人;市直党建学会、市教育学会、武宁经济促进会被评为“全国社科工作先进学会”,市国家税务局税务学会被评为“全省社科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加强对20个学会(研究会、协会)管理,以学会年度达标考核为导向,引导和规范学会健康发展;会同市民政局审批成立市民俗文化研究会、市佛教文化研究会和武宁县装饰材料协会。
  第五章科学技术团体第一节代大会一、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 1993年3月18~19日在市区实华宾馆召开,出席代表300人,特邀代表80人。会议听取和审议通过康远霖代表市科协第三届委员会所做《全市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的责任,为科技兴市建功立业》工作报告;修改《九江市科学技术协会章程》;交流工作经验;表彰第三次代表大会以来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及“九江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选举产生第四届委员会,由85名委员组成;常委会19人,康远霖任主席,邵尧荣、徐一如,卢书城、沈春岚、何光芬、戴梦周、余祖文任副主席。1994年4月,沈春岚任市科协主席。1995年12月,吴荣林任副主席。1996年12月,吴荣林任市科协主席,邵尧荣任党组书记、副主席。1997年5月,于传骏任副主席。1999年9月,熊茂友任副主席。
  二、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 2000年4月11~12日在市区柴填宾馆召开,出席代表136人,特邀代表64人。省科协主席徐俊如、市委书记刘上洋到会并讲话。会议听取和审议通过吴荣林代表市科协第四届委员会做《增强全民科技意识,为九江腾飞而努力奋斗》工作报告;修改科协章程;表彰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全市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选举产生市科协第五届委员会。主席吴荣林,副主席邵尧荣、熊茂友,万吉光、谭毓清、涂明华、文小平、胡建明、汪季焜。常委19人,委员75人。2002年12月,黄世南任市科协主席,吴荣林、万斌任副主席。2003年05月,齐全国任副主席。2007年1月,丁冰洋任市科协主席。2010年2月,欧阳长茂任副主席。
  第二节机构一、市科协市科协机关 1991年,市科协机关内设办公室、学会工作部、普及工作部3个职能部室;办公地址位于市区湓浦路14号。2003年机构改革,学会工作部改称学会(国际)部,普及工作部改称普及(青少年)部。2010年,市科协机关内设办公室、学会(国际)部和普及(青少年)部。 市科协直属事业单位1991-2010年,市科协直属市科技进修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市科技咨询服务部(咨询中心)2个事业单位。
  市科技进修学校位于市区湓浦路14号。1991-2010年,学校共有各类专业结业学员4.9万人,农村致富技术函授教育学员15万人次。市科技咨询服务部位于市区湓浦路14号。2个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活动,为10万人次提供咨询服务。
  二、县(市、区、山)科协 1991年,全市有彭泽县、德安县、星子县、庐山管理局、九江县、瑞昌市、武宁县、都昌县、永修县、湖口县、浔阳区、庐山区和修水县县(市、区、山)科学技术协会13个。2009年10月,成立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协及共青城开发区科协。至2010年,全市有县(市、区、山)科协15个,乡镇(街道)科协213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89个。
  [=此处为表格(2010年全市各县(市、区)科协及基层组织一览)=] 三、市级科技学会(研究会、协会) 1991年,全市有市级科技学会(研究会、协会)68个,会员11636人。1997年,对全市科技社团进行清理整顿,部分转型,部分停止活动,部分并入所属领域社团,并以专业委员会或分会形式设立。2010年,全市有市级科技学会(研究会、协会)42个,会员12139人。
  [=此处为表格(2010年市级科技学会(研究会、协会)和会员人数一览)=] 四、市直企业科协 1991年,全市有市直企业科学技术协会40个。1997年经过清理整顿,市直企业科协数量明显减少。2010年,全市有11个市直企业科协。
  [=此处为表格(2010年市直企业科协一览)=] 第三17 科技活动一、科学普及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2009年8月,市政府成立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意见》和5个配套的实施方案,抓好科普重点项目,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科普示范1991年以来,市科普示范活动稳健发展,涌现一批全国、省级科普示范单位。全国科普示范县3个:德安县(第一批,1998-2000)、修水县(第三批,2008-2009)、都昌县(第三批,2008-2009);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个:庐山植物园、德安园艺场(1999年11月命名)。省级科普示范县(区)4个:浔阳区、湖口县、德安县、修水县;省级科普教育基地6个:彭泽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水县茶叶科学研究所、九江县森林植物标本馆、庐山区石门涧野外培训基地、星子县鄱阳湖候鸟观测和保护科普教育基地(2009年12月命名);省级科技教育示范学校5所:浔阳区柴桑小学.九江市晨光中学、九江市双峰小学、瑞昌市实验小学、德安县吴山乡中心小学(2009年12月命名);省级科普示范社区6个:浔阳区庐峰花园社区(2005年命名),浔阳区湖滨社区(2009年命名),浔阳区湖滨社区、庐峰花园社区、九江经济开发区新湖社区、修水县百汇社区(2010年命名)。
  2001年开始,市科协联合市委组织部开展科普致富示范村创建活动,至2010年,全市创建省级科普致富示范村8个,市级科普致富示范村22个,县级科普致富示范村160个。
  科普惠农2007年始,市实施“科普惠农行动计划”。到2010年,全市有6个农业技术协会、6个科普示范基地和4个农村科普示范带头人获得中国科协、财政部的表彰与奖补:德安县园艺场科普示范基地(2006年)、永修县易家河柑橘科普示范基地(2007年)、都昌县邵金玉(2007年)、修水县漫江乡蚕桑生产技术协会(2008年)、湖口县崔泽民(2008年)、都昌县周溪珍珠协会(2009年)、九江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09年)、浔阳区景海良种猪科普示范基地(2009年)、庐山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2009年)、武宁县鲁溪镇梅颜村黎丽威(2009年)、湖口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10年)、瑞昌市山药产业协会(2010年)、武宁县吊瓜专业技术协会(2010年)、都昌县乡村果蔬早熟梨科普示范基地(2010年)、永修县龙井梨业科普示范基地(2010年)、星子县泽泉乡观音桥村袁松松(2010年)。3个农业技术协会、5个科普示范基地获得省科协、省财政厅的表彰和奖补:星子县蓼花早熟梨科普示范基地(2007年)、彭泽县志和畜牧科普示范基地(2007年)、德安县丰林蛋鸡养殖协会(2007年)、庐山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2008年)、瑞昌市山药协会(2008年)、彭泽县彭泽鲫专业技术协会(2009年)、星子县庐山云雾茶科普示范基地(2009年)、共青城明龙种鸡场科普示范基地(2010年)。全市累计获得奖补资金388万元。 科普阵地建设2006年,在九江火车站外广场建成总长约106米的九江首个大型科普画廊;在全市推进行政村“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建设。2006年9月,省科协与市科协联合在浔阳区庐峰花园社区创建全省首家青少年科学工作室。2007年5月,市科协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建立“中国农函大九江农村党员科普致富培训中心”。2009年,市科协成立由所属学会(研究会、协会)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00人组成的科普讲师团。2010年,在九江电视台开办“科普大篷车”专栏,每星期二、五晚上7:30-8:00向全市观众普及科学知识。到2010年年底,全市共建成村级科普活动站150个,村组科普宣传栏1500处,选聘村组科普员1500名。
  重大科普活动1991年以来,市科协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突出抓好“科普之春…‘全国科普日”和“科技活动周”等重大科普活动。1994年,在市烟水亭广场举办“科技为民服务日”活动;1995年,在全市开展“科技活动月”活动;1996年在市少年宫举办科普展览会;1997年组成科技下乡服务团,送科技到田间地头;1998年在星子县隘口镇举办科普集市;1999年,在九江县马回岭镇举办科普集市;2000年,举办九江市科普活动周;2001年、2002年,分别与都昌县、星子县科协联合组织大型科普集市;2003年在全市开展“科普之秋”活动;2004-2007年,先后在湖口县文桥乡、都昌县汪墩乡、修水县三都镇、星子县蛟塘镇开展“科普之春”送科技下乡活动;2008年,在浔阳区山川岭社区举办“节能减排进社区”活动、在浔阳区柴桑小学举办科普进校园活动;2009年,在彭泽县定山镇开展“科普之春”送科技下乡活动;2010年,在都昌县西源乡塘口村开展“科普之冬”——送科技、送文化下乡活动,在浔阳区湖滨社区广场主办“党旗映社区、科普进楼宇”暨“科普之春”活动等。全市共开展科普讲座200多场,参加人数达20多万人,科普展览100多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40多万份。
  青少年科普活动 1991年始,全市科协组织着力抓好每年一度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联赛”、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征集等活动。1991-2010年,全市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技活动共200多次,人数逾4万人,征集科幻画l万余幅、科技小论文1600多篇、小发明1500多件。1995年开始,组织选手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联赛(江西赛区)复赛,2006-2010年连续5年承办该项赛事,全市共有923人次获奖,其中获全国一等奖31人、二等奖22人、三等奖22人,获全国优秀组织奖3个;获全省一等奖56人;2006-2010年,因竞赛成绩优异而获得全国重点大学保送生资格67人。2008年5月,市科协组织13个市级学会分别与市区18所小学结成科普对子,使“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制度化。2008-2010年,连续承办省科协组织的“中国内地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大学生科技文化夏令营”活动。
  重点主题科普活动 1999年7月,开展以崇尚科学为主题的专题科普宣教活动,共发放光盘近400盘、资料2万余份和书籍4000余册。2000年10月17-27日,在九江师范学校举办《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大型科普展览。2003年,市科协编印“非典”防治手册5000多册和科普宣传图画5000余张,发送各街道、社区和乡镇、村;在城市社区张贴预防“非典”科普宣传图画200多张;举办“非典”防治知识讲座200多期。2004年,为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购买预防挂图200套,制作展板20套,编印科普资料6万份,分送全市各地。2005-2008年,市科协加强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共展出防灾减灾宣传展板72块,发放相关法律书籍、防灾减灾科普资料等5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600余人次。
  二、学术活动优秀科技学术论文征集和评审 1991年以来,市科协每2年开展一次优秀科技学术论文的征集和评审,至2010年,共表彰全市优秀科技学术论文300篇,其中一等奖50篇、二等奖100篇、三等奖150篇,并出版《九江市优秀科技学术论文集》。
  九江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2005年8月15日,市科协主办以“新阶段新发展新使命”为主题市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理论研讨会。组织全市科协系统及科技工作者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建言献策,共征集论文191篇,评选获奖论文33篇,并结集出版。
  九江船舶工业创新与发展同舟论坛2008年11月17日,由省科协、九江船舶工业公司主办,市科协、省造船工程学会承办“九江船舶工业创新与发展同舟论坛”在市举行。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张炳炎为科学顾问,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研究员高介祜为特邀专家。论坛先后举办专家报告会、院士专家座谈会和院士报告会,围绕九江船舶产业发展进行专题学术研讨;全国20多家新闻媒体予以关注和报道。
  学术年会2009年11月,市科协举办首届学术年会,为全省首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冀胜担任科学顾问,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研究员王渝生担任特邀嘉宾。年会以“促进科技创新、支撑赶超发展”为主题,共设1个主会场、3个论坛和12个分会场,有200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加,共收到学术论文315篇,录用262篇,评选优秀论文61篇,并出版《论文集》。2010年1 1月,举办第二届学术年会,来自市级学会、企业科协的科技工作者代表200多人参加;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曲久辉作专题学术报告;对42篇优秀学术论文予以表彰。
  “香港院士江西行”九江讲学活动2008—2009年,市科协先后承办省科协主办的“香港院士江西行”九江讲活动,邀请中科院院士、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苏国辉和香港籍著名规划专家叶嘉安到市讲学。 “中国科协年会”和“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1999-2010年和2006-2010年,市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参加历届“中国科协年会”和历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共推荐50多篇论文参加年会和论坛,其中20篇被收入论文集。
  市级学会(研究会、协会)学术活动 1991年以来,市科协组织和指导全市各市级科技学会(研究会、协会),围绕科技发展和各行业生产、工作中实际问题,开展学术活动。市心理学会、市环境科学学会、市医学会、市物理学会每年都召开学术研讨交流会,并出版论文集;市气象学会每年开展“世界气象日”活动;市珠算协会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市珠心算比赛。主要学术活动有:1991年,市药学会承办中国药学会“全国尼莫地平学术报告会”;1995年,市林学会在庐山举办“全国林业工作研讨会”,市医学会承办“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年会”;1996年.市质量管理协会举办-96庐山全国质量管理与经济效益学术研讨会”;1997年,市数学学会举办“全国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1998年,市体育学会承办“全国《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专家讨论会”;1999年,市林学会、市公路学会、市水利学会组团参加在赣州召开的“京九铁路南端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2003年,南方11省市结核病学术会议在九江召开;2005年,市防痨协会在庐山承办中国防痨协会学术年会;市翻译协会于2006年、2008年、2010年举办“蓝鸽杯”口语大赛、全市高校外语学子文艺汇演和“巨人杯”听译大赛等:2010年5—9月,邀请相关专家分别在武宁县、瑞昌市、修水县、湖口县、九江县、浔阳区、庐山区、九江职业大学、市图书馆、市同文中学等地举办15场科普报告会。同年,中石化九江分公司科协承办首届江西省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暨中国石化“讲、比”活动成果交流会。
  三、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1991~2010年,市科协加强农函大建设,共开设种植、养殖、经营管理、加工等21个专业,举办各类培训班1600多期,培训农民10万多人。其中:2007年突出“四个一”:健全一支农函大师资队伍,建立一个农函大培训中心(中国农函大九江农村党员科普致富培训中心),每年培训1万名农民,在历届农函大学员中培育1000名农村科普带头人;制订“一二一”培训计划:每县(市、区)农函大分校都要争取省农函大在本地办培训班1期、市农函大分校到每县(市、区)办班2期、县(市、区)农函大分校要在所属乡、镇各办班1期。2007年5月和2008年5月,市科协、市委组织部先后在中国农函大九江农村党员致富技术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科普致富示范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2009年2月,市科协与省委组织部、省科协联合在九江县举办“全省返乡农民工党员、群众就业创业培训”活动启动仪式;2010年5月8日,在湖口县承办省农函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培训班”启动仪式。
  四、科技咨询建立咨询服务网络1991-2010年,陆续建立各学会(研究会、协会)、厂矿科协、县区科协科技咨询服务分支机构,形成以市科协科技咨询服务部为主、跨地区和行业咨询服务网络。
  市政府智囊团至1991年,市政府智囊团有各学科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128人,分设12个专业组。
  建言献策1991年,市科协在市区南湖宾馆召开,以“纺织行业如何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主题科技恳谈会;1994年,召开“菜篮子工程”学术研讨会。1996年,市水利学会为九江城区水利系统科学配置进行科学论证,提出的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1997年,市农学会通过考察,确定把“泗棉三号”作为全市棉花主栽品种建议被市政府采纳。1998年,市科协举行市城防堤建设与管理学术研讨会,形成6条建议均被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采纳;2000年,召开全市企业书记(厂长)恳谈会。2003年。市水利学会提出“长江九江段防汛警戒水位增高0.5米”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2004年,市老科协《关于九江市龙开河故道(死水港)整治工程项目建议》、市农学会《赣北棉田耕作改制方法及配套栽培技术》建议均被市政府采纳。2007年,在市科协召开的科技工作者新春座谈会上,有关专家提出发展矿业经济的问题,得到市委、市政府重视;市科协联合市汽车汽配行业协会和市汽车维修协会召开“九江市汽车创业发展研讨会”,探讨汽车、汽配生产及汽车维修技术发展趋势。2008年,市水利学会提交《病险水库大坝质量评估》,为全市举行病险水库改造提供技术依据;市种苗花卉协会建议建设赣北种苗花卉集散地,被纳入市规划:市气象学会课题“九江市环鄱阳湖气候资源变化特征与开发策略”得到省立项;市纺织工程学会《关于九江市服装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得到市长王萍批示。2010年,市老科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言献策汇编》《关于对九江开发区洪涝治理的几点建议》《关于对八里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重视。
  技术咨询服务 1991年始,全市科协系统为市内外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各类科技咨询服务项目,至2010年为1380余项,合同额2928万元,参加服务人员5320余人次,创造经济效益1.23亿元。推动和指导企业科协开展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科技立项3百余项,参与的科技工作者10万余人次,获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开展“厂会协作”行动,发挥学会人才、智力优势,通过学会与企业结对协作的形式,为企业科技攻关和技术进步服务,累计结成厂会协作对子100个,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六章文学艺术团体第一节代表大会一、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五次代表大会 1995年5月23~24日在市区南湖宾馆召开,出席代表135人。省文联党组书记陈长青到会祝贺,市委副书记张影出席并讲话。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陆亚合代表市文联第四次委员会做题为《努力开创九江文艺事业的新局面》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五届委员会,由51名委员组成;常务会委员13名,陆亚合任主席,郭美金、肖士太、黄文奎、李意任副主席;王一民任名誉主席。1999年10月,董河清任主席。2003年5月,陆建珠(女)任副主席。2004年7月,张金元任主席。
  二、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六次代表大会 2005年1月23—24日在市区九江宾馆召开,出席代表216人。省文联副主席祝新穗、市委副书记张华东到会祝贺;市政府副市长彭泽洲主持会议。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张金元代表市文联第五届委员会做题为《更加有作为、更加有地位、更加有发展,创造新世纪九江文艺新辉煌》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由65人组成的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由23人组成,主席张金元,副主席陆建珠(女)、吴清汀、董群、洪世坤;名誉主席王一民;兼职副主席吴清汀、董群、洪世坤。2005年3月,黎小红(女)任副主席。2008年8月,张国宏任主席。
  第二节机构一、市文联市文联机关 1991年,市文联机关内设办公室、组织联络部;办公地址位于市区湓浦路14号。2004年8月,机关办公地址迁至市区环城路180号天创大厦二楼。2010年,市文联机关内设办公室、组织联络部、《浔阳江》编辑部。
  市文联直属事业单位 1991~2010年,市文联直属事业单位1个:市文艺创作室(市文学艺术院),位于市区湓浦路14号。
  二、市文学艺术家协会(学会) 市作家协会1998年,市作协下设小说、散文、诗歌创作委员会,文艺评论委员会,影视文学、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和寻庐文化论坛学术委员会。2010年,有会员502人,其中中国作协会员18人,省作协会员105人。
  市戏剧曲艺家协会1993年成立,会员31人。2010年,有会员348人,其中中国剧协会员21人,省剧协会员69人。
  市摄影家协会1991年,有会员128人。市摄协下设艺术创作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会、新闻纪实摄影委员会、商业摄影委员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和著作权保护工作委员会,所属县(市、区)和行业、企业摄影分会17个。2010年,有会员376人,其中中国摄协会员34人,省摄协会员160人。 市美术家协会 1991年,有会员70人。2010年,有会员213人,其中中国美协会员13人,省美协会员70人。
  市书法家协会原称九江市书法工作者协会,1995年改名;1991年,有会员102人。市书协下设篆刻委员会、地书协会等。2010年,有会员450余人,其中中国书协会员30人,省书协会员120人。 市音乐家协会 1991年,有会员85人。2010年,有会员385人,其中中国音协会员36人,省音协会员58人。
  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原称市民间文艺研究会,1991年5月更名;当年有会员32人。市民协下设故事创作委员会、剪纸艺术委员会。2010年,有会员151人,其中中国民协会员11人,省民协会员47人。 市舞蹈家协会1991年,有会员41人。市舞协下设市街舞协会。2010年,有会员82人,其中中国舞协会员3人,省舞协会员24人。
  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1995年5月成立,有会员28人。2010年,有会员43人,其中中国影协会员6人,省影协会员9人。
  市诗词联学会1991年有会员150人。2010年,市诗词联学会有会员536人(不含其所属团体会员单位人数),其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89人,中华楹联文化研究会会员42人,省诗词学会会员138人,省楹联学会会员62人。
  市收藏协会2001年11月成立,有会员219人;下设鉴赏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下属修水县、武宁县、德安县3个分会。2010年,有会员730余人,其中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33人,省收藏家协会会员106人。
  [=此处为表格(2010年市级文学艺术家协会(学会)一览)=] 三、县(市、区、山)文联 1991年,全市有都昌县、彭泽县、湖口县、修水县、武宁县、瑞昌市、九江县、星子县、永修县、德安县县(市)文联10个。2008年庐山区文联成立。2010年,全市有县(市、区)文联11个,另有庐山管理局文联1个。所属团体会员单位23个,会员3400人。
  第三节文联活动一、宣传教育座谈研讨2003年6月10日,市文联召开《九江21世纪文艺丛书》创作座谈会。2005年1月22日,市委在九江宾馆召开文艺界人士座谈会,市领导刘积福、李放、张华东、林兴富、张远秀等与20名作家艺术家共商九江文艺事业发展大计。2006年3月,市文联策应“文明九江”大讨论活动,组织作家采访、撰写“文明九江”系列文章。2008年3月,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召开市文艺创作座谈会,将《义门陈》《万家岭大捷》《庐山恋Ⅱ》等16件文艺作品列为重大创作题材。2010年12月,举办《王一民文集》作品研讨会。
  刊物网站2001年8月,市文联主办《浔阳江》期刊停刊11年后复刊,刊号为“赣新出内准字第002776号”;设有小说园地、散文天地、浔阳诗韵等栏目。2009年,将新中国成立后60年全市文艺创作成果结集出版《浔阳江》专刊。《浔阳江》复刊至2010年共出刊35期,发表文学作品1958篇(首)、320万字。同时,部分协会(学会)自行创办刊物,主要有:市作协《九江作家报》、市诗词联学会《匡庐诗词》、市民协《九江故事报》、市收藏协会的《九江收藏》、市摄协的《九江摄影人》等;市摄协自办“九江摄影网”网站。
  协会(学会)管理2008年9月,市文联出台《九江文艺人才培养五年规划》。2009年4月,市文联出台《关于加强文艺家协(学)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文艺家协会(学会)管理。
  二、采风交流采风创作2002年,市美协组织15名画家到广东举办书画展销和采风创作活动。2004年8月,市文联组织37名文艺工作者到内蒙古进行为期1周的艺术采风活动。2007年6月,市文联组织32名文艺工作者到县区民营企业进行艺术采风活动。2009年5-6月,市文联组织报告文学作家20余人,分别到各县(市、区)进行采访,创作17篇32万字报告文学作品,结集为《决战决胜》。
  联谊交流 1997年6月2-5日,南京经济协作区18地市文联联谊会第十次会议在九江举行,省文联党组书记陈长青、副市长陈晖出席并讲话。2006年10月24日,南京经济协作区第二十二次文联工作会议在九江宾馆召开。2007年6月10~15日,市文联、市作家协会联合举办“中国千名作家、诗人写庐山”采风、创作活动,100多名来自海峡两岸的作家、诗人参与。2008年9月,九江和新余两地开展书法联展活动。2010年11月19~21日,市文联组织文艺工作者参加省首届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活动。2010年10月,市文联组织市摄影家携摄影作品参加黑龙江“中俄摄影作品展”活动。
  三、文艺活动展览演出 1991年“七一”前夕,市文联与市委组织部、市文化局联合举办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摄影展。2006年6-7月,由陈家斗、何庐珍编排大型音乐话剧《共产党员》在全市各地巡演。2008年9月,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联、九江日报社、市摄影家协会等承办的《九江市798抗洪十周年大型图片展》在抗洪纪念馆举行。2008年11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纪念九江改革开放30周年摄影展。2009年4月,市文联、音协组队到泰国、新加坡参加“国际音乐大奖赛”。2010年5月,市文联、摄协举办《魅力九江》摄影展。
  征集评选1996年,市文联组织开展“市第二届文艺创作奖”评选活动,共评出获奖作品57件,于10月26日在九江宾馆举行颁奖仪式。1999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系列活动,市文联与市委宣传部、九江日报社联合举办“九江是个好地方”摄影作品征集、评选和表彰活动。2008年7月,市政府首届“荷花杯”文学艺术奖、文学艺术提名奖揭晓,共有22件作品获奖。2009年7月,市文联、市作协联合举办“爱我鄱湖,兴我九江”征文活动。2010年6月中旬,市文联开展“博莱杯·好歌唱九江”征集活动,经省市专家评审,评选出《花莲》(蔡勋词、王爱春曲)《九江姑娘》(卢邦社词、钟声曲)《水韵家园》(吴文峰词、张艺鸣曲)等10首歌唱九江、歌唱鄱阳湖的原创歌曲。
  节庆赛事2004年,市舞协举办首届市舞蹈大赛。2005年5月,市文联与音协主办市首届踏青艺术节,600余名文艺工作者参加。2006年7月中旬,由市文联主办,市作协承办的“市‘德昌杯’老年文化周活动”在市区举行;9月28日,市收藏协会主办经营的九江古玩城开业。2009年,市舞协举办第二届《舞动九江》舞蹈大赛。
  四、创作出版 1996年,市文联组织创作并出版大型报告文学《百年一搏》。1998年,吴清汀出版长篇小说《天王》。1999年,市作协编辑出版《九江市文学作品精选(1979—1999)》。2009年,市文联配合共青团中央完成《共青城》电视剧本创作。
  2002年,市文联出版大型画册《崛起中的九江》。2003年,市文联编辑出版1套(10本)《九江21世纪文艺丛书》;市作协组织创作并出版反映’98抗洪长篇纪实文学《人间奇迹》;市音协组织词曲作者围绕“万众一心、抗击非典”主题,创作《天使之歌》《我们团结一心》等系列组歌。2004年3月,市文联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全市谋崛起,重点攻民营,突出治环境,着力抓项目”的工作思路,编辑出版大型画册《九江民营企业风采录》。2005年9月,市文联组织编辑、出版大型图书《中国魅力城市——九江》。2009年3月,市藏协整理出版《玩珍探宝》。
  2010年5月20日,市文联组织大型报告文学集《决战决胜》创作,近20名实力作家到各县区进行采访创作,历时60天,完成创作任务。
  1991-2010年,全市共创作出版文艺作品集977部,其中,文学类专著(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电影剧本)721部,其他艺术著作256部。
  五、展演播映 1995年4月,由市话剧团编演的话剧《大山情仇》晋京演出,填补省未有整剧在首都北京演出空白。1996年,由王一民、李志川任编剧的16集电视剧《县委书记》由中央电视台播映;由肖士太、吴亚松任编剧的10集电视剧《红海棠》投入拍摄。1997年,市文联派出罗亚群、何庐珍等人参加中国文联组织的“孔繁森之歌”艺术团到各地演出。2006年2月,由市话剧团编演的小品《小门卫》在中央电视台春晚特别节目中播映,改写江西省未有节目在春晚亮相历史。2009年,市文联、市剧协组织协调,将话剧《红杉》送到各县(市、区)巡演。
  六、学术研究 2004年以来,隶属于市作家协会的寻庐文化论坛,在传播九江本土历史文化、引进高端学术文化、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寻庐文化论坛共举办学术报告、学术讲座,文化交流等活动100多场次,一大批名家政要,如作家余秋雨、蒋子龙,艺术家文怀沙,学者易中天、于丹、纪连海,政要钱其琛、尹卓,经济学家郎咸平等先后登临寻庐文化论坛。
  至2010年,在市文联的指导下,全市地方文化学术研究蔚然成风,比较有影响的如“贤母文化研究”“孝道文化研究”“宗教文化研究”等。
  七、服务社会 1998年7月中旬至8月下旬,市文联先后3次组织抗洪抢险、保卫家园、慰问抗洪军民的文艺演出活动,并参与南京军区拍摄制作的影片《决战长江》相关活动。
  2008年2月23日,市文联协助中国文联、中国红十字会到九江冰雪灾区慰问演出。2010年12月,应浔阳区委、区政府邀请,市文联组织协调,与浔阳区联合编辑出版“文化浔阳”系列丛书。至2010年20年间,市文联指导的一年一度音乐考级取得良好社会反响;本土文化刊物《驿动风》获得社会认同。
  八、专业成果大型创作 1991年以来,有以九江地域文化为题材的文学艺术创作,如电视纪录片《人文圣山》,音舞诗画剧《春江花月夜》,电视剧本《共青城》《庐山恋Ⅱ》,长篇小说《红船》《三三归一》等,历史文化散文《青史觅河山》《饥饿的芦苇》《庐山学》,以庐山、鄱阳湖为文化背景的系列诗词、美术、摄影创作等;有以历史文化名人为题材的重大创作,如长篇小说《陶渊明》《黄庭坚》《陈寅恪家世》等;有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的重大创作,如长篇小说《万家岭大捷》《后土》《悲情英雄石达开》等;有以重大现实为题材的文艺创作,如报告文学《人间奇迹》《抗洪精神的浩歌》《身边的感动》,诗集《九江旅游诗词大观》,大型歌舞剧《路》,话剧《红杉》《共产党员》,战胜“非典”为主题的系列音乐创作《天使之歌》,“生命活水杯”江西省第十一届故事创作暨演讲大赛等。
  获奖作品 1991年以来,电影《毛泽东与斯诺》获广电部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第五届长春电影节评委会银杯奖、中宣部第八届全国“五个一文艺工程奖”;《东京审判》获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第16届金鸡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及最佳导演奖提名。剪纸作品《吉祥·傩面》获第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谷中和被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授予“成就未来”学术贡献奖。小品《别墅的主人》,获中国第五届牡丹奖曲艺大赛“文学提名奖”和“节目入围奖”,并直接进入总决赛。歌手张灵珊在全国第八届声乐比赛中获得文华奖声乐优秀奖。小品《明天当村长》获全国首届原创戏剧小品大赛创作奖。青阳腔戏曲专题片《鄱阳湖绝响》,获中国第二届电视戏曲“兰花奖”三等。音乐小品《贝妮手指》获全省第八届少儿艺术节小品一等奖。
  入选入编作品 1991年以来,音乐作品《如今家乡山连山》《山乡的彩云》被国家教委选编入《九年义务教育制初级中学试用课本》第二册。散文作品《家乡的鹅毛扇》收入《感动中学生的100篇精美散文》等。
  公开出版著作1991年以来,文学作品综合集《九江文学作品精选》(上、下册)、《野老泉》,长篇小说集《天王》《人间清浊》《父亲的船歌》《水上歌》《白色女人》,散文集《冬日的阳光之书》《乡村二月》《半坡茶园》《千年微笑》,诗歌集《白或者黑》《三人行》《灵魂之羽》《凌翼诗选》,评论文集《隔海问答》《红尘论》《看法》《穿越千年》,大型画册《中国魅力城市——九江》《崛起中的九江》《九江民营企业录》等,音乐作品集如《肖鉴铮音乐作品集》《余隆禧音乐作品集》《蔡学柯歌词作品集》等,画家傅梅影、陈重印、林美岚、汤炎生、方国桢、李杏、杨豹、徐东林、宋跃林、帅安等分别出版个人作品集等,摄影戏剧作品集如《赖显生戏剧作品集》等。
  收藏2001年11月市收藏协会成立以来,组织开展藏品鉴赏、陈列展览、咨询鉴定、学习观摩、藏品交流等系列活动,创建信华广场九江古玩城,举办2届“浔阳之秋”全国收藏品交易会,先后2次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国家级专家“走进九江”大型鉴宝活动;与九江电视共同录制本土10位收藏家的电视片,协助九江旅游频道开办“浔宝鉴珍”栏目,联合《浔阳晚报》开辟“收藏天下”栏目,组织专家参与由《浔阳晚报》举办的每年一届读者宝物鉴赏活动;先后举办《九江市民间收藏品展》《九江市民间藏品综合展》《九江近现代收藏品展览》《纪念九江解放六十周年民间藏品展》《九江民间古陶瓷展》《历代灯具收藏展》《千年流响·大德堂》《九江抗战展览》《许德珩著作史料展》《蔡若虹著作史料展》《杜宣著作史料展》《傅梅影八旬画展》《中国江西首届名家精品成扇展》《芳兰之春藏品展》《景德镇陶瓷艺术绘画展》等大型文化艺术展览活动。
  七章残疾入团体第一节代表大会一、残疾人市第二次代表大会 2001年10月23日在市区九江宾馆召开,出席代表123人,其中残疾人代表68人。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王健代表市残联第一届主席团所作《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努力开拓新世纪残疾人事业新局面》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二届主席团,由委员49人组成;甘良淼任主席,彭泽洲、于晓东、王健任副主席,胡绍生任名誉主席;选举产生由25人组成的第二届执行理事会,王健任理事长,余志军、张玉琴任副理事长。2003年9月增选朱珍红为副理事长。
  二、残疾人市第三次代表大会 2008年11月14日在市区花旗大酒店召开,出席代表201人,其中残疾人代表112人。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胡岩松代表市残联第二届主席团作《保障残疾人民生,发展残疾人事业,为实现九江崛起新跨越做出新的贡献》工作报告;表彰全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残疾人之家”和残疾人“自强模范”:选举产生由65人组成的第三届主席团,主席卢天锡,副主席邹源清、杨陆村、胡岩松、徐敏、李纪福、梅华国、李瑞东、刘毅平、贺学红、王存燕(女)、刘力、张卓、张华(女);选举产生第三届执行理事会,由29人组成,理事长胡岩松,副理事长胡贤金。2010年1月增选刘芸为副理事长。
  第二节机构一、市残联市残联机关 1991年,市残联机关内设办公室、群工宣教科、康复科;办公地址位于浔阳区延支山路李家巷4号。2006年12月,增设维权教育就业科,群工宣教科更名为组织宣传科。2003年5月,机关办公地址迁至长虹大道龙鑫花园B区市残疾人综合服务大楼。2010年,市残联机关内设1室3科:办公室、组织宣传科、康复科、维权教育就业科。
  市残联直属事业单位1991,市残联直属市聋儿康复中心。1993年9月,成立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二、市级残疾人专门协会市盲人协会1991-2010年,市盲人协会先后召开第三、第四次会议。
  市聋人协会 1991-2010年,市聋人协会先后召开第二、第三次会议。
  市肢残人协会1991-2010年,市肢残人协会先后召开第二、第三次会议。
  市智残人亲友协会2001年10月成立。至2010年,市智残人亲友协会先后召开第一、第二次会议。
  市精神残疾人亲友协会2008年11月13日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
  三、县(市、区)残联 1991年前,全市有星子县、湖口县、都昌县、庐山区、浔阳区、彭泽县、修水县、九江县、永修县、德安县和瑞昌市县(市、区)残联11个。1991年1月,成立武宁县残联;1992年II月,共青城残联成立;1998年9月,成立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残联;1999年3月,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残联成立。2010年,全市共有县(市、区)残联14个,另有庐山管理局残联1个。
  四、基层残疾人组织 1991年3月,星子县南康镇率先在全市成立残疾人联合会;4月,南康镇城区村村委会成立残疾人协会,是全市最早成立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残联组织。至2010年12月,全市81个乡、100个镇、13个街道全部成立残疾人联合会;1726个行政村、380个社区全部成立残疾人协会。全市共有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2314名。
  [=此处为表格(2010年全市县(市、区)残联和基层残疾人组织一览)=] [=此处为表格=] 第三节残联活动一、残疾人事业管理 1996年12月,市政府颁发《九江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规定》,对全市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1999年7月15日,市政府颁布《九江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办法》,并决定成立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2005年7月6日,市残联、市地方税务局、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九江市中心支行联合印发《九江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对全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规范。2007年3月14日,市政府颁发《九江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规定》,共8章41条,从残疾预防和评定、教育和文化生活、劳动就业等多方面做出明确的规范性要求。
  二、残疾人调查 2001年10月,市残联开展全市残疾人调查活动。经统计,全市残疾人总数为23.15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5.16%。 2006年4月1日零时,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正式启动,修水县、永修县被列为抽样调查县。2007年10月11日,省统计局、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公布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九江市残疾人总数为29.78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466.1万人6.3g%。其中,视力残疾人4.91万人,占全市残疾人总数16.48%;听力残疾人6.71万人,占22.53%;言语残疾人0.51万人,占1.70%;肢体残疾人8.96万人,占30.O9%;智力残疾人2.63万人,占8.84%;精神病残疾人2.06万,占6.92%;多重残疾人4万人,占13.44%。在全市残疾人口中,城镇残疾人口4.22万人,占总数14.18%;农村残疾人口25.56万人,占85.82%。
  三、残疾人康复 1991年3月11日,国家教委、卫生部、民政部、解放军总后勤部、中国残联等部门组成“三项康复”(白内障复明、儿童麻痹后遗症矫治、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工作检查组到九江检查工作,市残联受到表扬。
  1995年,市残联启动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精神病防治康复、提供残疾人用品用具等服务性工作。1998年,市政府首次与国际组织合作实施“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经过手术治疗脱盲率达100%,脱残率达83%,受到省卫生厅、省残联表彰。至2000年12月31日,市残联为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具10590件:505名聋哑儿童经过听力语音训练走出无声世界,其中45名聋儿被送进普通小学读书;11800名白内障致盲残疾人重见光明;172名低视力残疾人配用助视器;2625名小儿麻痹后遗症残疾人经过矫治手术减轻残疾程度,一些在地上爬行多年的残疾人从此可以站立起来;430名智力残疾儿童得到生活自理和认识能力训练。
  2001~2010年,市残联为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具24405件;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3676例,人工晶体植入率100%,脱盲率100%,脱残率93%;为肢体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607条;对549名贫困聋儿、脑瘫、孤独症儿童进行救助性康复训练;为552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常年发放药物。全市有3.83万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以及康复服务。2010年10月20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总结暨经验交流会}义在星子县召开,并对星子县等248个“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进行授牌。
  四、残疾人就业 1992年3月,九江被列为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试点城市。至2000年12月,全市普遍推行分散按比例就业,共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1546人,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60万元。至2010年12月,全市有8.46万残疾人得到就业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72%。全市各级残联先后为残疾人举办电脑、剪纸、麦秆画、家政服务、果村栽培、盲人按摩等各类职业技能免费培训班126期,培训城镇残疾人2445人次,农村残疾人6064人次。在盲人按摩培训班中,有228名盲人接受初级保健按摩培训,其中26名盲人通过考试获得中级职称。
  五、残疾人维权无障碍设施 1991年开始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至2010年,全市无障碍设施累计投资4685.3万元,铺设盲道150余千米,完成无障碍设施改造6700余处。由全国老龄办、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残联等部门组成的国家创建无障碍建设城市检查验收组对市无障碍设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予以充分肯定。
  媒体宣传2005年4月12日,中央电视台《道德与观察》栏目以“寻找幸福的人”为题,分上、下集报道都昌县残疾青年教师徐斌身残志坚,与病魔搏斗,与生命赛跑,吊着尿袋上讲台的先进事迹,时长达40分钟。2005年9月4日,中央电视台《科学与教育》栏目播报九江县盲童克服重重困难求学的感人事迹。
  信访接待1991年起,加强信访接待工作。至2010年,全市共为残疾人受理提供法律援助案件156起:接受残疾人法律咨询25613人次;接待残疾人上访5327人次;处理残疾人信访3483件。
  六、残疾人教育 1991年,市内有1所聋哑学校,在校生93人。1992年,永修县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主要接纳聋哑学生。1999年,都昌县、瑞昌市特殊教育学校相继创办。2000年6月,九江博爱聋人学校创办。2004年4月,九江县东方红特教学校创办。
  2006-2010年,武宁县、湖口县、彭泽县、九江县相继创办特殊教育学校;其中九江县特殊教育学校于2007年10月被列为省特殊人才培养基地。2010年7月,星子县特教学校完成立项;10月,修水县特教学校动工。九江市先后于2008年、2009年争取和安排省政府民生工程项目用于特殊教育的专项资金540万元和280万元,解决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设备购置的资金问题,有效缓解办学困难和压力。
  至2010年底,全市共办特殊教育学校10所(其中民办2所),即市特殊教育学校、九江县特殊教育学校、瑞昌市特殊教育学校、湖口县特殊教育学校、都昌县特殊教育学校、彭泽县特殊教育学校、永修县特殊教育学校、武宁县特殊教育学校、九江博爱聋人学校(民办),庐山区虹康残疾儿童学校(民办);在建的有修水县、星子县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58个,特殊教育在校生2563人(其中在特教学校特教班就读857人,随班就读1706人);教职工137人,其中特教专任教师116人。全市特殊教育经过20年的发展,由单一聋人教育发展为集听障、视障、智障,学前康复教育于一体的综合体;办学层次由单纯的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为包括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特长教育的完整特教体系。
  七、残疾人扶贫济困 1991年以来,全市各级残联利用小额信贷资金、落实优惠政策等方式,扶持3746名残疾人自主创业,摆脱贫困;利用康复扶贫和小额扶贫贷款资金2370万元,扶持5800户残疾人家庭从事种、养、加工业,其中2760户残疾人家庭通过扶助过上小康生活。浔阳区残联积极协调公安、规划、建设、执法等部门,建立聋人服务社,解决198名聋人的生计来源。
  2010年,全市城镇残疾人中,有8000人享受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城镇残疾人总数的19.13%:有5000人领取过定期或不定期救济,占城镇残疾人总数11 .95%。全市农村残疾人中,有1.3万人享受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农村残疾人总数5.07%;有4.36万人领取定期或不定期救济,占农村残疾人总数17.07%。
  八、残疾人文体活动文艺活动2004年2月,市特教学校学生姜妞妞入选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参加12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的答谢演出,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接见。2009年4月,星子县残联选送的话剧《茶嫂》,入选省第六届残疾人艺术节汇演节目;同月,市特教学校在第三届全国残疾人儿童艺术作品展上获优秀组织奖。
  体育活动2003年12月,在广东省江门市首届“豪爵杯”全国残疾人足球锦标赛上,市特教学校足球队获第七名。2004年10月,在全国残疾人足球锦标赛上,以市特教学校杨丹、周历立等7人为主力的省聋人足球队夺得聋人组冠军。2005年6月,以市特教学校杨丹、周历立等7人为主力的省聋人足球队在全国聋人足球锦标赛上夺得银牌。2007年5月,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的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足球比赛中,市特教学校足球队获第二名;10月,九江县东方红特教学校被评为全国特奥运动先进单位,校长廖世鸿被评为全国特奥运动先进个人。2008年1 1月,市特教学校足球队代表省聋人足球队在全国聋人足球锦标赛上获第七名。
  第八章归国华侨团体第一节代表大会一、市归侨侨眷第三次代表大会 1994年11月1-2日在市区南湖宾馆召开,出席代表125人,列席代表26人。省侨联主席包章日到会致辞,市委书记彭宏松出席并讲话。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李秀霖代表市侨联第二届委员会所做《卓有成效地开展侨联工作,为促进我市现代化建设做出新贡献》工作报告;审议通过相关决议;选举产生第三届委员会,委员29名;主席李秀霖(女),副主席叶秀华(女),池兴敏(兼职)。
  二、市归侨侨眷第四次代表大会 2000年3月13日在市区江银宾馆举行召开,出席代表80人,特邀代表20人,列席代表24人。市委副书记胡绍生代表市委、市政府到会祝贺并致辞。会议审议通过池兴敏代表市侨联第三届委员会作《坚持邓小平侨务思想,促进我市改革开放,做好跨世纪侨联工作》工作报告及相关决议;选举产生第四届委员会,委员23名,常委7名;主席池兴敏;副主席蒋闽江(兼职)、简祖培(兼职)。
  三、市归侨侨眷第五次代表大会 2007年7月31日至8月1日在市区九江宾馆召开,出席代表105名,列席代表26名。省侨联主席曾华新、市委副书记刘德意、市人大副主任王际民、市政府副市长李伟、市政协副主席陈晖到会祝贺。会议审议通过蒋闽江代表市侨联第四届委员会所做《凝聚侨心侨力,奋力开拓创新,为建设新九江,实现新跨越作出新贡献》工作报告及相关决议;选举产生第五届委员会,委员31名,常委14名;主席蒋闽江,副主席方行宇、简祖培(兼职)、詹训春(兼职)、吴治安(兼职)、张译丹(兼职)。
  第二节机构一、市侨联 1991年,市侨联与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合署办公。1992年9月,市侨联单独设立,列入市人民团体序列:1994年11月,市侨联独立办公,地址位于市区湓浦路14号。2002年12月,市侨联机构内设办公室。至2010年未有变化。
  二、县(区)侨联 1991,全市有县侨联1个,随后相继增设3个。2010年,全市有县(区)侨联4个,按成立时间顺序依次是:九江县侨联(1989年5月)、修水县侨联(1995年底)、庐山区侨联(2000年)、浔阳区侨联(2004年1 1月)。
  三、企事业单位侨联 1991年,仅有九江赣西北地质大队侨联。
  四、归侨侨眷联谊组织 2010年,全市有归侨、侨眷联谊组织2个,按成立时间顺序依次是:市老年归侨侨眷联谊会(1996年1月)、市侨商联合会(2008年12月)。
  第三节侨联活动一、参政议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1991年,市政协常委会决定将“归国华侨”界别改为“侨联”界别,作为政协的组成单位,确认侨联在统战工作中的地位,发挥侨联参政议政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市侨联作为市政协的独立届别,委员由5人增加到13人。2006年,全市侨联界别人大代表12名,政协委员32名。2010年,全市人大归侨侨眷代表20余名,全市政协侨联界别委员70余名,其中省人大代表2名、省政协委员1名:市人大代表5名,市政协委员13名。
  建议提案 2006年,市侨联《健全侨联基层组织,积极发挥独特优势》的集体提案,建议在县区成立侨联组织并落实编制和经费,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4年,侨界委员池兴敏《在更高层次上搞好招商引资》、蒋闽江《治理网吧从源头抓起》等提案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2002年,市侨联参与省侨联的集体提案,推动省人大常委会对《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的修订、颁布与实施以及省政府关于归侨退休后增加50元津贴补助政策的顺利出台。市政协重视发挥侨界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职能,李秀霖、池兴敏、蒋闽江先后被推选为省政协委员。2007年,侨界委员蒋闽江《建章立制,明确责任,彻底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提案被市政协评为优秀个人提案。在2008年1月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侨界委员蒋闽江提出《关于实施“一票通”“年票制”,激活市民本地旅游市场》的建议。2010年,在省、市政协会议上,侨界委员蒋闽江提出《妥善解决老归侨生活待遇问题》的提案,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省财政厅派专人来九江现场办公,当年12月10日,省政府出台《关于提高我省老年归国华侨生活补贴标准的通知》,明确规定退休归侨每月享受100元生活补贴。在2010年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侨界委员蒋闽江、简祖培联名提出《关于妥善解决改制企业中退休归侨生活补贴待遇问题的建议》。
  二、服务经济建设兴办实体 1991年以来,市侨联先后创办省华侨建筑工程公司九江工程部、旅游公司、经贸公司、乔桥婚姻介绍所、工贸服务部、华环劳动服务部和侨浔粮油经营部。经过历次清理整顿,至2010年,市侨联兴办的经济实体全部解散。
  招商引资 1991年以来,市侨联先后在全市侨界开展“招商引资攻坚战”“在九江率先崛起中争当先锋”“聚侨心,促和谐年”“新阶段新发展,侨界应有新作为”“建设新九江,侨界努力干”多项活动。从当年起,市侨联参与由省政府主办的“中国‘五会’经贸研讨会”和“赣台经贸研讨会”,邀请海外侨团和知名人士出席联谊会,敦睦乡谊,广交朋友,并提供一批科技、经贸、文化交流合作信息.在'2007中国“五会”(九江)经贸恳谈会上,香港华侨华人总会会长梁淦基夫妇、秘书长李碧葱,英国奥维尔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国平等9名侨界客商出席恳谈会。通过全市侨界的共同努力,一批有影响力的侨资企业陆续落户九江,为九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其中赛得利化纤有限公司获国家明星侨资企业,福莱克司、德福电子材料厂等获省级明星侨资企业。凯胤置业、奥华混凝土、上好佳食品等在同行业中率先崛起,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92年,由归侨侨眷牵线签约的中外合资企业共6个,捐赠2个,协议资金折合人民币8000万元。1993-1994年,全市各级侨联所属企业上缴利税165万元。1994年年底,全市“三资”企业302户,其中港澳侨同胞投资226户,占总数的75%,引进港澳侨资金2.5亿美元,占全市海外资金的85%。1998年,市侨联作为市“招商引资攻坚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向海内外重点侨务对象发出函件300封,并邀请中国侨联虹桥旅行社副总经理营风霞到庐山考察。2010年,全市外资企业409家,用工人数4万余人,其中侨资企业占75%。
  三、维护侨界利益侨情普查2005年8月,市人大民宗外侨委、市外侨办、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市侨联、市海外联谊会联合开展全市侨情普查。据普查统计,全市有归侨97人,其中浔阳区43人、庐山区17人、开发区1人、九江县6人、瑞昌市7人、永修县9人、星子县2人、德安县4人、修水县1人、武宁县1人、湖口县1人、都昌县3人、共青城1人、庐山1人。
  走访慰问 1991年始,每年春节期间,全市各级侨联组织走访困难归侨家庭,至2010年累计走访慰问1000余人次,赠送慰问品价值80余万元。2008年,在归侨回国40周年之际,市侨联免费为市区归侨进行体检。2009年,建立“一对一”帮扶工作机制,市侨联委员和市侨商会会员主动与困难归侨侨眷家庭建立帮扶关系,着重解决归侨侨眷子女就学、就业等困难。2010年,九江县侨联为全县归侨发放《体检卡》,免费为归侨进行健康检查。
  信访受理 1991年,按照《江西省关于归侨职工享受退休生活补贴的通知》,协助做好归侨退休待遇的落实工作.1995年,中国侨联电话告知修水县合资企业港方代表反映在与当地合作方面遇到困难,市侨联及时向市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并由领导带队进行协商解决;同年,美国XEROX(施乐)公司光电系统总工程师、美国中华光电学会主持人卫泰宇博士要求落实庐山的房产,市侨联与庐山有关部门联系,按照有关政策予以落实,卫泰宇表示满意。2009年,市侨联经多方协调,顺利解决3名退休归侨每人每月50元生活补贴。2010年,妥善解决庐山区归侨顾梅君的低保问题,做好大桥五处陈熙珍工龄的解释问题.为年近80高龄的归侨刘美莲的孙女申请学校贫困补助提供帮助;修水县侨联协调该县法院妥善解决华侨刘金花、黄其国夫妇的借款纠纷;帮助美国华侨汪波的母亲涂清傧核查、寻找职工履历档案,为其解决每月养老生活补贴245元;庐山区侨联妥善处理一位香港眷属的拆迁还房矛盾;赣西北地质大队侨联为10对归侨侨眷夫妻解决分居问题,为8位归侨侨眷办理“农转非”户口。至2010年,全市侨联组织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000余次,及时帮助解决归侨侨眷的职称评定、工作安排、子女升学、就业、出国探亲、住房分配和退休待遇等问题。协助中国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主任胡之光以及其他部门先后4次在浔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执行情况的调研活动,共走访60余家归侨侨眷所在单位。
  四、社会服务赈灾济困 1992年,美国侨领、美籍华人殷有为捐赠人民币6万元,修建庐山区莲花乡乡级公路。1995年,侨眷龚平海联系堂兄龚平邦(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和侄子龚君展博士受聘为九江师专客座教授,并筹款5万余元为星子县农村解决吃水难问题;通过其妻子的叔父胡恺任台湾都昌同乡会会长的关系,敦请台湾佛教慈济功德会给都昌县捐赠价值人民币1300万元的钱物。1998年,九江发生洪涝灾害后,各兄弟省市侨联及海内外侨胞捐款捐物180万元,其中殷有为向九江县港口灾区捐赠价值1万元的大米并赠送10箱矿泉水,还在省举办的赈灾义演大会上现场捐赠人民币2万元。2005年,九江“11-26”地震发生后,香港吴星可慈善基金会会长吴碧带队来灾区看望灾民并捐赠价值15万元人民币的钱物。2008年发生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后,市侨联立即向全市侨界发出捐款捐物、支援灾区的倡议,捐款总额超过100万元。2009年8月,台湾中南部遭受“莫拉特”台风袭击后,29名市侨联委员和侨商会会员踊跃捐款,台湾侨联总会机关刊物《侨讯》第1304期头版以“九江侨联募款赈灾,侨联总会函谢善举”为题予以报道。
  捐赠助学2006年6月,市政协侨联界别委员、香港歌星邝美云出资260万元帮助困难学生。自2006年起,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每年向庐山区姑塘镇小学捐赠5万元助学金。美国张文基教育扶贫基金会为市6名归侨侨眷子女每人每年发放800元助学款。市侨联配合中国侨联“百千万侨心工程”,分别引进香港同胞沈炳麟10万元修建九江县狮子镇雨淋小学;孙中山基金会10万元修建九江县江洲镇守仁希望小学;香港华侨华人总会名誉会长、金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国赞及其子胡总伟20万元兴建修水县白岭镇邓家嘴总伟侨心小学、彭泽县定山镇定山侨心小学;台湾财团法人、“爱心第二春”文教基金会夏宝珍女士捐建庐山区海会镇双垅怀恩爱心小学等4所“侨心小学”。2009年,庐山区侨联争取到夏宝珍为海会镇双垅怀恩爱心小学追加助学捐款24万元新台币。
  五、联谊交流海外联谊 1991年始,海外联谊逐渐增多,1992、1993连续两年龙舟赛,市侨联发动全市归侨侨眷向海外寄出400余封邀请函,邀请来浔观赛的侨胞、港澳同胞近100人。1994-1998年,连续5次在庐山举办有8个省、市和香港地区派员参加的“侨务经济工作研讨会”。在-96中国庐山国际旅游节暨招商引资洽谈会期间,市侨联邀请美国、印尼、香港、台湾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56人参加。2008年10月2日,美国卫生部高级研究员、市侨联海外顾问张斌到九江考察;10月29日,41名海内外原九江归侨“重返第二故乡之行”旅行团抵达九江,举办“悠悠岁月四十载,浓浓第二故乡行”联欢联谊活动。2010年,市侨联接待香港雁心会乐幼基金会内地建校部主席郭文义、香港公益热心人士黄嘉乐一行。至2010年,市侨联先后接待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菲律宾、缅甸、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旅游、探亲、访友的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00余批、2000余人次。
  国内交流1991年始,市侨联、市侨商会先后派员参加华东六省一市侨联工作研讨会、全国部分地市侨联横向联系会、泛珠三角省区侨联(社团)协作年会,中国侨联第十四期干部培训班、义乌中国侨商会长峰会等活动。市侨联与上海、南京、常州、无锡、镇江、扬州、厦门、深圳、广州、湛江、芜湖、安庆、武汉、黑河等60余个城市侨联以及省内10个设区市侨联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008年,市侨联主席蒋闽江到澳门参加澳门归侨总会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2009年,市侨联组团先后考察浙江、辽宁、海南以及嘉兴、绍兴、沈阳、海口等省、市侨联组织和台湾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2010年,市侨联应邀参加长三角地区侨联协作会议,组团到深圳参加全国侨商组织创新服务专题报告会暨华商杯乒乓球友谊赛。
  六、其他活动纪念活动2008年,市侨联组织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侨联组织恢复活动30周年系列活动,并参加由省人大外侨民宗工委、省政府外侨办、省政协港澳台侨委、省侨联和省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全省归侨侨眷“迎奥运、颂改革”书法大奖赛活动,全市共有16幅书法作品获奖,市侨联获得优秀组织奖;市侨联征文活动收到文章15篇,其中2篇在《中国侨联工作》期刊和“中国侨联网站·我与改革开放30周年”专栏发表。
  宣传活动 1996年以来,市老年归侨侨眷联谊会、市侨联机关和修水县侨联相继创办《九江侨情》《侨联简讯》和《乡音》;市侨联每年向上级部门报送100余条信息。2000年开始,市侨联每年组织学生参加“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活动,累计参赛学生6000多人次,300余名师生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指导老师奖,市侨联6次获组织工作大奖,修水县侨联3次获大赛组织奖。2010年,市侨联、市侨商会联合创办“九江侨网”。
  法律宣贯2010年,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颁布20周年,市侨联举行系列纪念活动,并特邀九江学院教授、法律专家李仲文作专题知识讲座。市侨联及时与市公、检、法沟通,搭建涉侨案件通报侨联工作平台,成立“九江市法律援助中心侨联工作站”。
  重要接待1991年以来,市侨联先后接待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副主席李祖沛、唐闻生、林淑娘、李欲唏、郭麟恭等到九江视察;先后接待省侨联主席李佛玲、曾华新、周锦以及北京、福建、四川、广西、宁夏、黑龙江、辽宁、吉林、浙江、安徽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侨联领导人等30余批次。
  第九章红十字会团体第一节代表大会 1999年10月22日,市红十字会在市区南湖宾馆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400名,其中正式代表370名,特邀代表30名。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郑三元代表市红十字会第三届理事会所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由42人组成的第四届理事会,刘积福任名誉会长,谭毓清任会长,胡四珊、欧阳春、荣廷标任副会长。
  第二节机构一、市红十字会 1991年,市红十字会理事会成员37人,内设办公室,与市卫生局防疫保健科合署办公。2005年5月,市红十字会单独建制,内设办公室、赈灾宣传科。2009年2月,机关办公地点从市卫生局迁至市区庐峰路48号民主党派大楼一楼。至2010年未有变化。
  二、县(市、区、山)红十字会 1991年,全市有庐山管理局、浔阳区、九江县、修水县、武宁县、瑞昌市、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庐山区县(市、区、山)红十字会14个。1996年8月,成立共青开放开发区红十字会。2010年,全市有县(市、区、山)红十字会14个。
  三、红十字会基层组织 2010年,全市有基层组织264个,会员10万人,其中青少年会员6万余人。全市成立红十字志愿服务队6个、志愿者2468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86次、5636人次。同时,建有社区红十字会服务站17个。10月23日,市红十字医院在共青城挂牌成立。
  第三节红十字会活动一、捐赠赈灾 2008年年初,发生特大冰冻灾害,中国红十字总会向灾区捐赠价值50万元的物品,江苏省苏州市红十字会捐赠10万元款物,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别捐款20万元,浙江宁波“风调雨顺”公司捐款3万元。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市红十字会快速反应,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红十字会的统一部署下,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组织募捐、劝捐活动,共捐赠钱物976.61万元,其中现金738.61万元。5月24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广播电视局、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联合举办的“感恩之城·情系汶川——九江市支援灾区重建家园赈灾募捐晚会”在白水明珠会议中心举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1200余人参加。8月2日,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要求和省红十字会委派.市红十字会紧急组织一支由5人组成的供水系统应急队(ERU),赶赴四川灾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供水系统应急救援并如期完成任务,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称赞。2009年8月,市红十字会在市区设置100个红十字募捐箱,为全市人民献爱心提供便利。2010年4月15日至5月12日,市红十字会为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开展募捐活动,共募集善款136万元。6月24日,为修水洪涝灾区送去价值7万元的救灾物资,主要有衣服、蚊帐、线毯等。7月18日,市红十字会在都昌县将省红十字会紧急救助的23万元救灾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当年,市红十字会共为修水、都昌、武宁等县洪涝灾区争取各类物质援助380万元。
  二、助医、助学、助困 1991年起,市各级红十字会开展“情系灾区——救助贫困大学生”“博爱送万家”“‘六一’小心愿”“为大病患者义捐义演义展”等系列活动,其中“实施博爱工程,救助20名以上大病患者”项目被列入市政府2010年100件为民实事工程。2008年1月,市红十字会慰问庐山区新港镇、瑞昌市湓城镇、永修县艾城镇的4名麻风病患者,共发放2000元慰问金,并与市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开展以“消除麻风病歧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8月26-31日,由市红十字会、市机关工委、九江电视台为45名来自四川灾区的“绵阳班”学生举办的“阳光之旅·爱在九江”素质拓展夏令营在翠竹山庄开营。9月19日,市红十字会、九江保视莱眼镜店为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全体残疾学生进行免费视力健康检查并配镜。12月26日,市红十字会联合市装饰材料行业协会在雅格泰酒店为13岁患病少年王盛举办募捐活动,筹集资金3.2万元。2009年12月24-26日,市红十字会联合《江西日报》(新参考文摘·家庭生活报)、市工人文化宫等单位在烟水亭广场为大病患者举办以“帮助一名患者,拯救一个家庭”为主题的义演、义捐、义展募捐系列活动,共组织义演3场、义展企业20家,募集救助资金1.5万余元,其中6000元直接捐给大病患者。2010年2月9日,市红十字会在共青城启动“博爱送万家”活动,向各县发放“送温暖”物资500箱。2月10日,市红十字会开展向23名大病患者送温暖活动,给每位患者发放现金800元。6月1日,举行“‘六一’小心愿·我为小宝贝圆梦”活动,为15名白血病患儿完成各自的心愿,同时争取中国小天使基金为这些患儿给予每人3万元的资助。6月30日,由中国红基会幸福天使基金、贝因美公司主办,市红十字会、庐峰社区居委会协办的贝因美公司向九江贫困孤残儿童捐赠价值20万元奶粉仪式在庐峰社区举行。8月19日,市红十字会启动“情系灾区——关爱特困大学生助学行动”,信华集团m资11万元资助50名受灾县区贫困应届大学新生。9月27日,市红十字会到庐山区慰问2名白血病患者每人发放5000元慰问金,后又为市抗癌协会发放l万元慰问金。12月4日,市红十字会联合《九江晨报》在和中广场为盲人歌手万仁救举办“给爱一个舞台”个人演唱会,现场为万仁救募集善款7521.5元。
  三、服务社会志愿服务 1991年始,市红十字会注重打造志愿服务平台,先后成立生命工程遗体捐献支援服务队、社区康复中心、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新闻宣传志愿服务队等组织。2004年8月,开展招募捐献造血干细胞。2006年8月,志愿者汪堃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在北京治病的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2008年9月20日,浔阳区计生委职工孙鹏向省红十字会医用组织库捐献遗体。2009年2月5日,志愿者刘玉琴在北京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2月22日,李清兰向市红十字会志愿捐献遗体;8月30日,吴文智向市红十字会志愿捐献遗体。9月25日,魏福济向市红十字会志愿捐献遗体,为第六例遗体志愿捐献。至2010年年底,全市共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1900人份,其中5名捐献志愿者成功挽救5人生命。
  教育培训2008年5月8日为第六十一个“世界红十字日“,市红十字会组织医疗单位和红十字志愿者到庐峰社区开展主题为“携手人道、服务奥运”的义诊、家庭急救员免费培训等公益活动,组织800名红十字青少年参加“与奥运同行——自救互救知识竞赛”活动。9月13日为“世界急救日”,市红十字会与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九江日报社、九江广播电台、九江电视台、浔阳区红十字会在湖滨社区文化广场联合举办“救护生命、红十字在行动”系列活动。10月25~26日,市红十字会在龙山小学开设第一期急救志愿者培训班,来自全市社会各界的58名红十字志愿者参加。12月1日为第二十一个“世界艾滋病宣传日”,围绕“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的主题,市红十字会、市防艾办在信华城市广场举办大型防治艾滋病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2009年5月8日,市红十字会机关报《九江市红十字报》创刊;8月4日,省第二届“红十字新闻奖”评选揭晓。市红十字会获组织奖,宋小勇、杨青《快乐的绵阳班》获二等奖,江慧、许勇《供水应急队的三十个日日夜夜》获优秀奖。9月24日,市红十字会与长江航运公安局九江分局在长江九江段联合组织开展水上救生演练活动。12月1日,市红十字会联合市防艾办等单位在信华城市广场举行主题为“遏制艾滋履行承诺”(“权益、责任、落实”)的“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2010年1月11日,市红十字会在九江学院附属中学举办地震、火灾逃生、自救互救及心肺复苏等救护知识培训,共320名师生参加。2月3日,为星子县天地温泉假日酒店举行救护培训班,17名员工参加培训并取得“救护员证书”。5月12-15日,为派拉蒙公司800名员工举办“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讲座,传播红十字人道精神和基本常识,普及初级救护知识,增强在遭遇突发灾害和意外伤害时的自我保护能力。9月11日,开展“急救为人人,人人学急救”大型培训活动,直接参加活动人员近3000人,覆盖人群过万人,中国红十字报、九江日报、九江电视台、九江电台等诸多媒体相继予以报道。11月9日,市红十字会联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运管处在市交通指挥中心会议室召开全市驾校救护培训工作会议,30多所驾校负责人参加。11月10日,市老年介护科普基地在浔阳区福利院揭牌成立。12月21日,市红十字会与《浔阳晚报》在市图书馆举办“首届科学防癌专家论坛”,举办防癌、抗癌知识专题讲座,为20名抗癌明星颁发证书、20名癌症患者颁发每人5000元救助金(10万元救助金由市第三人民医院捐赠)。12月,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九江日报》《浔阳晚报》、九江广播电台、九江新闻网协办,九江电视台承办的第三届“十大感动九江人物”评选活动颁奖晚会上,市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获特别奖。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