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方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177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方经济
分类号: F127
页数: 3
摘要: 工业经济狠抓技术改造和科技进步,强化管理,使经济效益有较大提高;适应国际国内需求,以产品结构调整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第三产业经济围绕建设赣北大市场,积极发展商业、外贸、物资、供销和服务行业,进一步发展国际国内旅游业。通过努力.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89.97亿元,年均递增25.65%:其中第一产业61.06亿元,第二产业73.54亿元,第三产业55.37亿元,三产比例为32.14:38.71:29.15:地方财政收入13.8亿元,年均递增11.07%。199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78.77亿元,比1991年增长56.76%;人均生产总值1897元,同比增长53.85%;地方财政收入5.31亿元,同比增长29.88%。
关键词: 地方经济 经济计划

内容

1991-1993年,面对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均低于全省、全国水平的紧迫形势,第九届市政府积极应对,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农村经济以粮食稳定增长作为头等大事抓好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实现棉花、水产、水果、蚕桑的新突破,稳定提高油料生产,积极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工业经济狠抓技术改造和科技进步,强化管理,使经济效益有较大提高;适应国际国内需求,以产品结构调整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第三产业经济围绕建设赣北大市场,积极发展商业、外贸、物资、供销和服务行业,进一步发展国际国内旅游业。3年间,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多次研究部署全市经济工作,同时召开全市工业工作会议、全市乡镇企业现场办公会议等专题会议;相继出台《关于稳定农民承包土地的紧急通知》《九江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关于解决耕地抛荒问题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垦企业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放宽政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通知》《重大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通过努力.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89.97亿元,年均递增25.65%:其中第一产业61.06亿元,第二产业73.54亿元,第三产业55.37亿元,三产比例为32.14:38.71:29.15:地方财政收入13.8亿元,年均递增11.07%。199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78.77亿元,比1991年增长56.76%;人均生产总值1897元,同比增长53.85%;地方财政收入5.31亿元,同比增长29.88%。
  1994-1998年,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侵袭,全市遭受3年尤其是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第十届市政府带领全市军民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与自然灾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稳中求进,确保国民经济在调整中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做出举全市之力,打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工业改革增效攻坚战和发展大旅游等“六大攻坚战”的重要决策;颁布《关于实现乡镇企业高效、持续发展的决定》及《九江市发展乡镇企业的奖励办法》,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通知》;确立“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召开全市工业工作会议并发出《关于加大主攻工业力度的通知》,支持吕河汽车、星火有机硅、粘胶短纤维等重大项目的加快发展;建立旅游开发专项基金,推进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全市在取得抗击特大洪涝灾害伟大胜利的同时,实现全市国民经济平稳发展。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786.96亿元,年均递增18.06%(1998年比1997年负增长11.82%);其中第一产业218.9亿元,第二产业322.42亿元,第三产业245.64亿元,三产比例为27.82:40.97:31.21;地方财政收入36.95亿元,年均递增21%。1998年虽然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经济总量比1997年有所下降,但与本届市政府的开局之年1994年相比,仍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70.4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797元,地方财政收入8.51亿元,分别增长53.98%、43.88%和68.33%。
  1999-2003年,是遭受百年未遇特大洪涝灾害之后的经济恢复期,其间又遭受1999年洪涝灾害和2003年“非典”疫情侵袭。第十一届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迅速完成灾后重建的艰巨任务,努力实现恢复发展的既定目标,全面启动在江西率先崛起的壮举。5年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三产多元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一个经济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市风优良、人民安居乐业的新九江。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全市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年动员大会、全市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市工业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颁布《关于大力整治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九江工业崛起纲要》《关于培育发展十大商品市场的工作意见》《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批准实施《九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采取“以整治投资环境为突破口,以主攻工业、大上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旅游和县域经济为重点,继续打好‘六大攻坚战’,着力培植一批新的增长点,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举措,着力支持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九江赛得利化纤巨石集团九江公司、汇源集团、九江清源集团长江药业有限公司、赣星化工厂等一批重要企业。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208.17亿元,比前5年增长53.53%,年均递增12.3%;其中第一产业238.46亿元,第二产业555.05亿元,第三产业414.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4%、72.15%和68.81%,三产比例依次为19.74:45.94:34.32:财政总收入111.06亿元,年均递增16.15%(2001年比2000年负增长2.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9.07亿元,同比增长59.86%,年均递增12.66%。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07.62亿元,比1999年增长60.26%:人均生产总值6760无,同比增长59.4%;地方财政收入15.29亿元,同比增长79.67%。
  2004-2006年,第十二届市政府围绕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在江西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坚持实施大开放的主战略,全面推进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和城市大建设,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主攻民营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开创九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市政府召开全市“优化投资环境,主攻民营经济”动员大会、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颁布《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中共九江市委(关于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关于“优化投资环境,主攻民营经济”的决定》《构建大工业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全力推进汽车制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大物流实施方案》《关于推进现代大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构建大旅游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沿江开发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出台《九江工业崛起纲要》《九江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九江市企业国有资产处置试行办法》《九江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九江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九江市商品市场建设优惠扶持政策》;组织编制和实施《九江市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方案》《九江市港口总体规划》《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04-2020年)》以及《九江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10余项专项规划。通过全市上下努力奋斗,克服2005年夏季台风“泰利”和“11-26”地震灾害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295.36亿元,年均递增15.2%;其中第一产业212.69亿元,第二产业656.6亿元,第三产业426.06亿元,三产比例为16.42:50.69:32.89;财政总收入120.75亿元,年均递增1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7.3亿元,年均递增17.32%。200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06.22亿元,比2004年增长40.53%;人均生产总值10952元,同比增长39.09%:地方财政收入26.04亿元,同比增长38.45%。
  2007-2010年,第十三届市政府贯彻落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围绕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目标,按照打造新型工业重镇、文化旅游胜地、开放港口城市的要求,坚定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经济市场化,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经济国际化,在更高层次上推进“3+1”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2009年确立阶段性奋斗目标:…两区’(园区、城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三年财政收入翻番,五年实现全面进位。”在工作措施方面,着力推进六大重点: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创新创业活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开放港口城市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夯实发展基础,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市委、市政府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全力支持共青城发展的重要决定和“把九江建设成为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城市”的全新定位,组织全市军民奋力抗击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的侵袭。5年间,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全市沿江开发动员部署大会、沿江开发工作部署会议、全市开放型经济调度会和全市重大项目调度会、全市工业暨推进国有资产统一清查管理工作会议、全市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调度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暨决战工业2000亿动员大会、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全市抗灾救灾工农业恢复生产动员会、全市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座谈会、全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暨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全市工业工作暨“产业集聚、企业做大”推进大会等重要会议;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促进九江沿江开发若干政策意见)的意见》《关于沿江板块工业项目准入的若干规定》《关于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工作意见》《关于发展产业经济,做大做强骨干企业的决定》《关于大力培育总部经济,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矿业经济发展,做大矿业经济规模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九江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关于“决战工业2000亿”做强农业加工企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九江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强市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环庐山区域暨昌九永武沿线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的意见》《关于集中整治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强“百亿”骨干企业、培育十大产业集群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组织编制和执行《九江市2007-2010年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九江市现代物流产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江西省九江沿江开发总体规划》;颁布《九江市工业经济目标考评奖励暂行办法》《关于建立第三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指标体系及实施考核意见》《关于“推进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考核奖励办法》《九江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关于“决战工业2000亿”农业加工企业的扶持奖励办法》《沿江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和运营方案》等。举全市之力支持共青城发展;采取得力措施支持江西旭阳雷迪多晶硅项目、中电投风力发电项目、共青城中芬数字生态城项目、中国蓝星星火有机硅一体化项目、九江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江铜集团铅锌冶炼项目、九江核电产业基地、中信庐山西海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一大批重大工程。通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奋斗,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化危机为赶超的契机,变挑战为发展的机遇,全面完成地方经济发展的各项任务。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180.86亿元,年均递增19.56%:其中第一产业355.01亿元,第二产业1717.69亿元,第三产业1108.16亿元,三产比例依次为11.16:54.00:34.84;财政总收入326.58亿元,年均递增26.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4.02亿元,年均递增28.75%。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032.06亿元,比2007年增长74.17%;人均生产总值21862元,同比增长71 .41%:地方财政收入71.06亿元,同比增长121.55%。
  20年间,市第九至第十三届人民政府认真落实市委的各项重大决策,带领全市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实现国民经济稳健、持续、健康地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迅速增长态势。按可比价格计算,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990年的1060.5%.年均递增13.6%;财政总收人为3000%,年均递增l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1826.7%,年均递增21.1%。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