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统战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1623
颗粒名称: 第七章 统战工作
分类号: D613
页数: 3
摘要: 2010年,全市有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主同盟、民主建国会、民主促进会、农工民主党、九三学社6个民主党派,有党员2009人,基层支部100个。1991年以来20年间,市级民主党派进行5次换届工作,共有90名民主党派骨干分子进入领导班子:定期召开民主协商会、双月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等共126次。加强和完善《九江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双月”座谈会工作制度》《九江市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工商联机关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九江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青年干部跟班学习制度》,提高各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联机关的工作效能。至2010年,全市批准注册台资企业320家,累计总投资额12.51亿美元,涉及
关键词: 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工作

内容

2010年,全市有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主同盟、民主建国会、民主促进会、农工民主党、九三学社6个民主党派,有党员(盟员、会员、社员)2009人,基层支部100个(其中:总支10个)。
  1991年以来20年间,市级民主党派进行5次换届工作,共有90名民主党派骨干分子进入领导班子:定期召开民主协商会、双月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等共126次。组织开展14个重点课题的专题调研,为市委、市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决策意见和建议;先后有70名民主党派成员被聘任为特约检察员、特约陪审员、特约教育督导员、特约监察员、特约国土监察专员、特约审计员、特约国税监察员、特约地税监察员、特约公安监督员、特约建设监督员、特约房产监督员。各民主党派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加强参政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和完善《九江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双月”座谈会工作制度》《九江市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工商联机关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九江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青年干部跟班学习制度》,提高各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联机关的工作效能。
  第二节党外人士联络一、党外人士政治安排全国“两会”代表与委员 1993年,推荐八届全国人大党外代表1名、七届全国政协党外委员1名。1999年,推荐八届全国政协党外委员1名。
  省“两会”代表与委员 1993年,推荐九届省人大党外代表11名、八届省政协党外委员15名。1999年,推荐十届省人大党外代表17名、九届省政协党外委员15名。2007年,推荐十一届省人大党外代表20名、十届省政协党外委员19名。
  市“两会”代表与委员 1993年,十届市人大、政协换届,推荐市人大常委8名;市政协委员392名,其中非中共委员236名,占60%;市政协常委58名,其中非中共常委37名,占62.3%。1999年,十一届市人大、政协换届,推荐市人大常委8名;市政协委员392名,其中非中共委员236名,占60%;市政协常委58名,其中非中共常委37名,占62.3%。2004年,十二届市人大、政协换届,推荐市人大常委8名;市政协委员480名,其中非中共委员288名,占60%;市政协常委74名,其中非中共常委49名,占65%。2006年,十三届市人大、政协换届,推荐市人大常委11名;市政协委员496名,其中非中共委员298名,占60%:市政协常委74名,其中非中共常委49名,占65%。
  二、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市级实职 1993年换届,市人大常委会安排党外副主任1名,市政府安排党外副市长1名,市政协安排党外副主席5名。1999年换届,市人大常委会安排党外副主任1名,市政府安排党外副市长1名,市政协安排党外副主席5名。2004年换届,市人大常委会安排党外副主任1名,市政府安排党外副市长1名,市政协安排党外副主席5名。2006年换届,市人大常委会安排党外副主任1名,市政府安排党外副市长1名,市政协安排党外副主席5名。
  县(市、区)级实职1993年换届,全市县(市、区)共安排人大常委会党外副主任10名、政府党外副县(市、区)长12名、政协党外副主席24名。1999年换届,全市县(市、区)共安排人大常委会党外副主任10名、政府党外副县(市、区)长12名、政协党外副主席25名。2004年换届,全市县(市、区)共安排人大常委会党外副主任11名、政府党外副县(市、区)长12名、政协党外副主席29名。2006年换届,全市县(市、区)共安排人大常委会党外副主任12名、政府党外副县(市、区)长12名、政协党外副主席36名。 市直部门实职1993年,在市政府职能部门安排党外副职9名。1999年,在市政府职能部门安排党外副职9名,市科协安排1名党外正职。2003年,在市法院安排1名党外副院长,市工商联安排1名党外正职。2004年,在市政府职能部门安排党外副职10名。2006年,在市政府职能部门安排党外副职12名。
  三、党外干部培训 1993-2010年,共派出29名党外干部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116名县处级党外干部到省社会主义学院培训:市社会主义学院每年举办党外科级干部培训班、党派骨干成员培训班、民族宗教干部和宗教神职人员培训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训班、统战信息员培训班各1期,共培训学员3680名。
  四、党外知识分子联系 2005年,成立市无党派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至2008年年底,全市12个县(市、区)均已成立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2010年,全市共有市级会员60名,县(市、区)级会员300名。
  第三节对台事务一、涉台宣传对台刊物宣传 1991年,抓好本级刊物《浔阳乡情》的创办与发行,该刊物创刊以来,每年发行1.2万份,其中800份寄往台湾岛内。各县市区也根据本地的特色创办当地刊物开展人岛宣传。如浔阳区的《浔阳潮》,都昌的《古南乡情》,修水的《乡音》,武宁的《武宁会讯》,彭泽的《彭浪乡音》等。 对台网络宣传自2004年在华夏经纬网建立“绮丽九江”网页以来,共设立浔台往来、经贸动态、九江台企、投资指南、招商项目、工业园区等十几个栏目。据华夏经纬网运行情况统计,建网以来,“绮丽九江”信息发布量位列全国地市级台办前5名(年发布1000余条信息),点击数达8000~10000次,境外网民浏览量20000-30000次,台湾浏览量8000次左右。从建立至今被列为华夏经纬网最受欢迎的网页。此外,利用各级报纸做专版宣传九江市的发展变化、人文地理、对台招商和台胞、台商在浔的生活、创业情况。以涉台媒体、刊物为载体,努力做好对台宣传调研。在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办的《台湾工作通讯》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主办的《两岸关系》刊物上发表《谢启大来庐山参加妈祖文化会》《九江市台办突出特色提高机关效能建设》《殷殷深情了桑梓》《浔夜之声》《众多台湾明星企业抢滩浔阳江畔》《九江“台湾周”经贸文化之旅举办》等稿件。省级刊物《江西对台工作》九江每年上稿数都位列全省前三名。
  二、涉台交流与台属工作涉台交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回大陆的台胞出现五大特点:结伴组团同行和多次回乡;第二、三代台胞回乡寻根;配偶子女全家同行者增多;探亲、旅游、经贸考察三者兼之者增多;台胞主动与相关部门、单位接触者增多。面对日益频繁的两岸交往,市委、市政府对台工作机构采取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办法,会同民航、铁路、公路客运、出租汽车公司、宾馆、旅行社等单位参与接待,并发动台胞亲属予以支持和配合。1995年10月,市台商协会成立,为全省设区市第一家台商协会,开展服务台企、招商引资等工作。2010年9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携夫人连方踽一行25人在庐山参观考察。
   台属工作1991年以来,市台胞台属联谊会在市台办指导下开展活动。市台联编印的《浔阳乡情》共出刊95期,每期都寄送岛内,宣传推介九江,推进浔台两地的交流交往。
   三、涉台经济
   台资企业 1991~2010年,先后组织招商小分队420余批次,分赴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北京、天津、上海、深圳、苏州、昆山等台商聚集省、市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或参加招商推介会,先后与6000多位台湾客商及岛内知名公、商会建立联系,其间邀请约260批次重点台商及团组1500余人次来浔考察。至2010年,全市批准注册台资企业320家,累计总投资额12.51亿美元,涉及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环保材料、汽车船舶等多个产业领域。
   经贸活动2003年9月21-25日,举办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邀请台商81名到市参会。2004年3月9日,市委、市政府在广东省东莞市举办九江(东莞)台商恳谈会,邀请300多名台商参加,签约项目12个,投资额4.9亿美元;9月16-22日,2004赣台(九江·庐山)经贸合作研讨会和全国台商协会会长会在九江、庐山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80名台协会长、828名台湾客商、26个省(市、区)台办主任等2000多人参加,九江市签约项目46个、金额13.6亿美元。2005年9月11—16日,在九江、庐山举办“赣台(九江·庐山)经贸合作研讨会”,国务委员吴仪以及省市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参会,邀请500余名台商参会,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额2.8亿美元。2006年9月22~28日,在九江庐山举办“赣台(九江·庐山)经贸合作研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以及省市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参会,邀请台商1100余名,签约项目40个,总投资额5.18亿美元。2007-2010年,省委省政府先后在浔举办“中国九江金秋经贸文化旅游节”和“浔台(共青城市)经贸合作洽谈会、台商投资九江恳谈会”等活动,共邀请660余名台商参会,项目签约金额达24.8亿美元。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