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村党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158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村党建
分类号: D26
页数: 2
摘要: 1992年始,对全市198个后进村党支部进行整顿,调整配备党支部书记144名,到1994年,有182个后进村改变落后面貌,52个村跨入先进行列。1995—1997年,开展第一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从市直机关选派150名干部驻村,共组织2000名干部下村,重点抓好全市500个后进村和经济薄弱村的转化提高工作。1998-2000年,开展第二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继续组织市直部门开展“抓乡带村”,在全市创建100个“六个好”乡镇党委、1000个示范“五个好”村党支部。1999年,开展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委、党建工作先进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三级联创”活动。2000年12月,全市开展“万人下乡抓发展”活动。市委组织部与市民政局全面推行“两重两轮”投票制。
关键词: 农村党建 党的建设

内容

1991年,市委把村级党组织建设纳入农村社教工作,开展后进村党支部整顿,形成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格局。1992年始,对全市198个后进村党支部进行整顿,调整配备党支部书记144名,到1994年,有182个后进村改变落后面貌,52个村跨入先进行列。1995—1997年,开展第一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从市直机关选派150名干部驻村,共组织2000名干部下村,重点抓好全市500个后进村和经济薄弱村的转化提高工作。1998-2000年,开展第二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继续组织市直部门开展“抓乡带村”,在全市创建100个“六个好”(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带出一支好的干部队伍、选准一条好的发展路子、健全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保持一种好的工作作风、形成一个好的工作格局)乡镇党委、1000个示范“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村党支部。1999年,开展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委、党建工作先进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三级联创”活动。2000年12月,全市开展“万人下乡抓发展”活动。
  2001年,全市开展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开展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检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2001-2003年,开展第三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组织选派市直部门“包村挂乡”,重点抓村级组织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2002年,试行农村村落社区党建工作,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一会六站”(志愿者协会及社会互助救助站、公益事业服务站、环境卫生监督站、文化活动联络站、民间纠纷调解站、科技信息传播站)制度。2003年,以“三级联创”为抓手,通过落实领导干部和部门抓村建工作责任制,并实行档案管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得到加强,全市涌现出126个“六好”乡镇党委、1208个“五好”村党支部;先后创办示范服务基地21049个,有9787名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1270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2570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村干部。2004年,全市试行农村“两重两轮”投票制(村级重大党务和重要村务由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分别进行两轮投票表决,征求意见、形成决议)。2004-2006年,开展第四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继续开展市直部门包村包点。2005年,开展基层党组织便民惠民服务,构建新农村惠民物流通道。结合村级换届,推行村委会“自荐直选”(无候选人),推行村党组织“两轮票选”(召开村民代表会首轮投票确定正式候选人,再组织党员大会第二轮投票选举党组织成员)。2006年,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建设,建设中央项目158个,市县落实配套资金156.42万元。2007年,进一步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建设,建设中央项目100个,市县落实配套资金99万元。市委组织部与市民政局全面推行“两重两轮”投票制。与市扶贫办联合实施扶贫开发重点村“一村一名中专生”培训计划。与市农业局联合开展“党旗引领合作社”工作。当年,永修县柘林镇易家河村党总支升格为村党委,这是全市第一个村党委。2007-2010年,开展第五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坚持市级党员领导干部村建联系点、市直部门包村工作制度,要求包村部门做到“四个一”(帮建一个整洁规范的村部、发展一批符合群众意愿的产业化组织、培育一批党员经纪人大户典型,每年开展一项和谐文化活动)。2008年,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共选聘74名大学生村干部,全部分配到行政村,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加强农村党员经纪人队伍建设。4月23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刊登《抓好农村党建,促进科学发展》一文,介绍九江市农村党建创新工作。2009年,在全市农村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制定和落实农村党员、村干部“一定三有”(定权责立规范,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后有一定保障)政策,健全村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各县(市、区)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年报酬达9339元(上一年全省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全面办理养老保险,有25名村党组织书记被选聘为县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健全村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和乡镇党委书记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选聘59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深化“三培两带两服务”(服务农民生产经营、服务农民生活改善)工作,全面推行村级党务村务网上公开。2010年,市委下发《关于在全市农村普遍建立村民事务理事会的意见》,延伸党的工作触角;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建设,建设中央项目167个、省级项目52个,自建项目196个,落实配套资金4542.64万元,实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选聘136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对2008年选聘大学生村干部进行任职期满考核、安置事业单位,共选聘49人,并将其中26人续聘为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在全市农村普遍建立村民事务理事会,开展理事会党建工作。从市直包村部门选派129名正科级党员干部担任所包扶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学沈浩、下基层、办实事”活动,《九江市百名组工干部春节回乡见闻》经验材料受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批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先后报道这一活动;深化农村“两重两轮”投票制(对农村重大党务、重要村务实行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两轮投票表决)工作,7月28日《人民日报·民主政治周刊》整版介绍九江市“两重两轮”做法。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