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业农村发展决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1551
颗粒名称: 二、农业农村发展决策
分类号: F303
页数: 2
摘要: 1991年2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农业要突出一个重点,即重点发展乡镇企业。实施三项工程:实施“抓好粮食、突破棉花、增产油料”增产工程;建成棉花、油脂、水产、桑果4个农业商品基地,抓好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增值工程:抓好稳定副食品货源,增加城市副食品供应的“菜篮子”工程。实现“四个延伸”:由种养业向加工业延伸;由常规性向综合开发性延伸;由增产向增值延伸;由分散向规模延伸。达到“四个提高”:提高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在整个农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林、牧、副、渔各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提高优质大米、大豆、小麦在粮食作物中的比重。大力开发山水资源,在山上、水上“再造一个九江”。
关键词: 农村经济建设 农业经济发展

内容

1991年2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农业要突出一个重点,即重点发展乡镇企业。实施三项工程:实施“抓好粮食、突破棉花、增产油料”增产工程;建成棉花、油脂、水产、桑果4个农业商品基地,抓好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增值工程:抓好稳定副食品货源,增加城市副食品供应的“菜篮子”工程。实现“四个延伸”:由种养业向加工业延伸;由常规性向综合开发性延伸;由增产向增值延伸;由分散向规模延伸。达到“四个提高”:提高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在整个农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林、牧、副、渔各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提高优质大米、大豆、小麦在粮食作物中的比重。1995年7月,市委、市政府提出:用抓工业的办法抓农业,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用工程产项的办法,把农业作为露天工厂,像抓工业项目一样实施工程农业,推进农业向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用工厂化规模生产的办法,抓住特色产品,把规模化专业化建立在千家万户之上,围绕主导产业,突出发展一批内外贸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商品粮、商品棉、商品油、商品渔等农副产品基地;突破产加销割裂的格局,把农业作为工业的前道工序,走农工商、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路子。大力开发山水资源,在山上、水上“再造一个九江”。
  1996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山水开发的有关政策意见》,提出:“对未开发的五荒资源(荒山、荒水、荒坡、荒地、荒滩)和已开发但经营粗放、管理不善、产量低、效益差的茶桑园、林场、牧场、渔场、池塘、湖库等,可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办法出让土地使用权,由农户和社会各方面开发。”1998年,市委、市政府做出《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提出“粮食、棉花、油菜、蔬菜是种植业的主导产业:青虾、河蟹、银鱼、鳗鱼、甲鱼、彭泽鲫鱼等特种水产是水产养殖的主导产业;生猪、山羊、肉牛、家禽是畜牧养殖业的主导产业;落叶小水果、板栗、雷竹、毛竹等果业、用材林是林业生产的主导产业。”并提出逐步具有九江特色的“八大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即:全市布点的100万亩杂交双低油菜生产基地:以洲地棉区为主的40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以“两路”沿线为主的10万亩毛竹及雷竹生产基地:以部分山区和部分城镇为依托的10万亩反季节蔬菜和大棚精细蔬菜生产基地:以规模化养殖专业大户和大型养殖场为主体的全市布点的40万头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以修、武两县为重点的100万只山羊养殖基地:以鄱阳湖大水面和精养水面为框架的3万吨特种水产生产基地。2000年11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在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发展优质稻的同时,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促进种植业逐步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2001年8月,提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进程。着力提高工农业相关度,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组建一批农业产业化集团。鼓励市内外投资者参与种植、养殖及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开发。2002年4月,提出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布局,加快特种种养业的发展,重点抓好“鄱湖水产”和“鄱湖茶业”的股份制改造,加快上市融资的步伐。
  2005年3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提出:“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兑现惠农补贴和全额免征农业税。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用地,确保农田总量不变、用途不变、质量不变。”2006年1 1月,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六改四普及”(改水、改路、改厕、改房、改栏、改环境,普及农村有线电视、普及电讯、普及沼气、普及太阳能)为重点,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首先实现让农民“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用上卫生厕、住上整洁房”目标。同时“按照‘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思路,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2007年2月,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发展现代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重大意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7月,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08年2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2009年1月,提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转移,加快农民变市民、乡村变城镇的转化。在巩固和提升粮、棉、油等传统农业的同时,发展特色农业。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的块状经济。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通过扶龙头、建基地、树品牌,推动农产品加工增值,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2月,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增强农村改革发展动力;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2010年3月,出台《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支撑能力;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以农业项目建设为龙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统筹推进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可靠保证。12月,提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巩固提升粮棉油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水产、林果、畜禽、蔬菜、蚕桑、茶叶6种特色主导产业,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