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名牌战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149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名牌战略
分类号: F273.2
页数: 6
摘要: 1991年,全市获国优产品6项,部优产品17项,省优产品100项。至21世纪初,共创省优质产品298个,部优产品52个,修水宁红功夫茶、九动透明膨胀仪、九玻无捻玻璃纤维布等产品获国家银牌奖。1998年6月29日,南京区域技术监督协作网专业会议在市庐山经纬宾馆举行。根据《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规定,名牌标志将被陆续禁用。市质监局审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环境条件、生产设备条件、加工工艺及过程、原材料要求、产品标准要求、人员要求、储运要求、检验设备要求、质量管理要求、包装标识要求10个方面必备
关键词: 产品管理 品牌战略

内容

一、名牌创建评优创优20世纪90年代初期,市经贸委质量科引进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每年面向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举办培训班1-2期,企业均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从计量、标准等基础工作做起,开展质量评优创优活动,群众性质量活动普遍开展。1991年,全市获国优产品6项,部优产品17项,省优产品100项。至21世纪初,共创省优质产品298个,部优产品52个,修水宁红功夫茶、九动透明膨胀仪、九玻无捻玻璃纤维布等产品获国家银牌奖。
  产品质量互认 1996年,南京区域技术监督协作网互认办公室对江西民星企业集团九江饲料厂、彭泽县植物油厂、赣北银河化工厂3家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及所生产的产品:宝丰871牌猪用饲料、鸡用饲料,尖牌二级菜油、精炼棉油,凯安牌合成制动液的质量状况进行质量审查,抽样检验合格,通过南京区域技术监督协作网产品质量互认考核评审组的认可,获得南京区域20个地市的质量认可,获认可产品在20个地市范围内经销可享受地、市质量监督抽查免检。1998年6月29日,南京区域技术监督协作网专业会议在市庐山经纬宾馆举行。2001年后,质量技术监督受省垂直管理,市级协作渐失。
  国家免检2000年,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皮鞋、尿素、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和水泥8类产品进入首批免检目录。2001年,市政府启动该项工作。至2007年,9个企业33个产品获国家免检。2008年,因“三鹿奶粉”事件,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并停止其国家免检资格的相关宣传活动,其他产品国家免检工作停评。
  [=此处为表格(2001-2007年全市国家免检产品一览)=] 二、产品评审重点保护产品评审 1992年,为向广大消费者介绍和引荐全市及外地“名、优、特、新”产品,市质监局专门成立服务中心。1994年,全市有3个省重点产品。1999年,市确立市啤酒厂、赤湖啤酒有限公司、共青酒厂、德安水泥厂、庐山水泥厂、共青羽绒厂、九江化纤厂7家企业为重点保护企业。当年,九江啤酒厂三叠泉牌庐山啤酒,共青酒厂新纪元牌新纪元啤酒,九江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烟水亭牌九江啤酒、珍珠啤酒等4个产品列入全省技术监督系统“名优烟酒重点保护产品”。2000年,江西赣北化工厂、江西宏达水泥有限公司为全市“打假保名优产品”和重点保护企业。
  2001年后,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有效性,扶优扶强,避免重复检查,对质量好、信誉高、市场覆盖大、效益好产品实行政府部门重点保护制度。省局制定《江西省重点保护产品管理办法》,由市质监局推荐,省局确认评审,重点保护推荐市“名、优、特”产品,利于市场发展,保持其优势。
  2007年,全市工业格局重新分布,产业初具规模,举荐龙头企业,树立企业典范,制造优质产品,提高优质服务。
  [=此处为表格(2001-2007年全市拥有省重点保护产品一览)=] [=此处为表格=] 中国名牌参评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启用中国名牌标志起,每年举办一次“中国名牌产品”评选。次年,市质监局组织中国名牌产品申报工作,江西共青鸭鸭(集团)有限公司鸭鸭牌羽绒服获名牌产品,为全市第一个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的产品。2005年,通过国家名牌产品复评。
  2006年,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星火有机硅厂生产蓝星牌甲基环体获中国名牌产品。2007年,省绿冬丝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蚕丝被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8年,不再直接办理与企业和产品有关名牌评选活动。根据《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规定,名牌标志将被陆续禁用。
  江西名牌参评2002年《江西名牌产品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经企业自愿申请,市质监局推荐,相关专业评审组综合评价和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审议。2003年,全市第一次组织江西名牌产品申报工作,彭泽县和永修县政府申报鲫鱼、鳜鱼水产品江西名牌,当年全市8家9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2004年2家企业3个产品获省名牌,2005年3家企业3个产品获江西名牌。
  2006年,市成立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主管工业副市长任主任。当年,12个产品获“江西名牌产品”称号。2007年,市政府出台《九江市名牌管理暂行办法》,对获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进行经济奖励政策。奖励标准:中国名牌产品企业一次奖金30万-50万元,省名牌产品企业一次奖金5万元;中国名牌产品通过复评企业一次奖金8万元,省名牌产品通过复评企业一次奖金2万元。一个企业多个产品同年获评取最高标准按一次奖励。当年,市政府首次拿出71万元资金对2006年度7家获名牌企业进行奖励。省名推委在获省名牌名单中,重点评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生产江海牌车用无铅汽油、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星火有机硅厂生产蓝星有机硅产品为2007年省重点名牌产品。
  2008年,全市3家企业获省名牌产品称号,市政府出资64万元对2007年获称号产品进行奖励。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名牌评定工作暂停。
  2009年,星子金星砚、鸭鸭羽绒服评为“省名牌旅游商品”。
  名牌宣传2006年,市质监局与“中国九江”网(www.ppzjj.gov.cn)联合开设“品牌在九江”栏目,登载全市25家品牌产品及生产企业情况。
  [=此处为表格(2001-2008年全市“江西名牌”产品一览)=] [=此处为表格=] 三、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2001年,全市开展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5类产品生产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基本条件专项调查工作。2002年,全国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准人制度,首批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产品有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和食醋。同年,市质监局制定《九江市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施方案》,受理大米和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申报,有2家食品生产企业获生产许可证。
  2003年,全市29家食品生产企业获生产许可证。开展乳制品、肉制品、调味品、茶叶、饮料5类食品生产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基本条件调查。2004年,对挂面、果糖、果脯蜜饯、淀粉、酱腌菜、啤酒、葡萄酒和黄酒8类食品生产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进行专项调查。1-7月,全市20家食品生产企业获食品生产许可证。2005年,开展豆制品、水产加工品、蜂产品、糕点制品、鸡精调味品、酱类产品、辣椒制品7类食品生产企业保证产品质量专项调查。全市124家食品生产企业获食品生产许可证,其中,大米98家,食用油6家,酱油1家,饮料2家,饮用水10家,罐头4家,小麦粉1家,乳制品2家。2006年,国家公布第三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目录。全市按照GB7635国家标准界定28类食品符合条件,163家企业办理生产许可证,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产品,加贴“QS”标志。2007年,随着食品安全工作重视程度增强,120家企业获食品生产许可证。
  2008年.270家食品生产企业获证,办证率为96.4%;280家两证齐全食品小作坊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有275家,签订率98.2%:10+4类涉及人身安全消费品企业建档82家,建档率100%。2009年,大米、小麦粉、可可制品、焙炒咖啡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发放工作省局委托市局办理。市质监局审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环境条件、生产设备条件、加工工艺及过程、原材料要求、产品标准要求、人员要求、储运要求、检验设备要求、质量管理要求、包装标识要求10个方面必备条件。当年换(发)大米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20张。2010年,换(发)大米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24张。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01年始,全市逐步形成“统一管理、全面覆盖、程序规范”生产许可证管理模式。2002年,组织指导企业申报,全年共受理审查25家化妆品、白酒等企业。2005年,国务院下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条例实施办法》,许可证监管工作进一步得到规范。同年始,对眼镜和建筑外窗等产品进行监管,10家在全省率先取得许可证(眼镜8家,外窗2家)。
  2005年,市质监局为九江钢厂办生产许可证。2006年,根据《关于做好建筑外窗和眼镜产品发证管理工作的通知》,受省质监局委托,开始对辖区建筑外窗、验配眼镜生产企业申请受理和现场核查工作,材料完备后上报省质监局发证。2007年,全市52家生产企业获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其中建筑外窗、验配眼镜生产许可39家。
  2009年,建筑外窗、验配眼镜的检验和发证权由市质监局实施,便利企业办证。至年底,两类产品共发证97家,其他产品64家,全市获证企业161家。2010年,取消建筑外窗许可管理,当年注销41家建筑外窗生产许可,其他产品新取证13家。
  四、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产品 2003年8月,启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工作。经调查、收集、整理,将庐山云雾茶列为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候选,市政府成立庐山云雾茶申报国家原产地域产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申报工作。同年10月,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申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04年8月获批准,原产地域范围为庐山风景区之庐山区海会镇、威家镇、虞家河乡、莲花镇、五里街道、赛阳镇、姑塘镇、新港镇;星子县东牯山林场、温泉镇、白鹿镇;九江县岷山乡,涉及庐山和环山12个乡(镇、场)。 地理标志产品获批后,市质监局即组织起草、制定、申报庐山云雾茶产品国家标准,历时两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07年6月4日批准发布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庐山茶叶科学研究所、庐山垦殖场承担起草《地理标志产品庐山云雾茶》,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庐山云雾茶国家标准成为市继彭泽鲫发布实施后第二个农产品国家标准。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