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价格监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130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价格监测
分类号: F213
页数: 2
摘要: 1992年,市政府通过监测数据每季将商品出售价格指数横向运行情况进行通报,对各县、区月环比指数在《九江日报》专栏中公布。使控价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如期完成省下达物价调控目标,同时也逐步形成和完善城市价格监测和预警系统网络,对42种居民生活必需品、农业生产资料、成品油建立定点、定时的长效采、报价制度和价格态势分析预测报告制度,通过《九江价格信息》《物价动态》等专刊向省物价局和市委、市政府领导,有关职能部门、价格信息网络协作单位和媒体发布。实施“晒价工程”后,部分常用药品市场价格降幅达60%以上,市区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减少在1000万元以上。
关键词: 价格 经济计划

内容

1992年,市政府通过监测数据每季将商品出售价格指数横向运行情况进行通报,对各县、区月环比指数在《九江日报》专栏中公布。使控价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如期完成省下达物价调控目标,同时也逐步形成和完善城市价格监测和预警系统网络,对42种居民生活必需品、农业生产资料、成品油建立定点、定时的长效采、报价制度和价格态势分析预测报告制度,通过《九江价格信息》《物价动态》等专刊向省物价局和市委、市政府领导,有关职能部门、价格信息网络协作单位和媒体发布。
  由市价格事务所编撰《九江价格信息》,每月3期通过价格监测网络采集和上报实时价格数据,对时态进行分析和预测,报道市场物价重大事件,宣传物价政策法规,增强价格信息、法规的透明度,提高全民关注度,引导全社会对物价监督,规范企业价格行为和市场物价秩序。
  1996年,国家计委将市纳入全国物价采报价点,每月向国家、省和南京、武汉2个经济合作区报价,品种达1000余种。
  2000年起,按国家计委《价格监测规定》,建立重要商品、粮食、棉花、成品油、药品5类价格监测报告制度,编印《物价动态》专刊,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当前物价态势预期,向国家计委、省计委和3个价格信息协作网成员单位、市直部门和单位报送,交换价格信息,每月达1万余条。2004年起,国家和省下达的价格监测品种达11项,按月分析和通报当地物价指数纳入常务工作。监测报告制度得以强化和健全。2005年11月26日,市内发生地震灾害,启动抗震市场价格监测预案,对饮用水、食品、药品、防寒衣被、灾后重建物资等价格实行全面监控和检查,使灾后物价基本稳定,市场秩序井然。2006年,“市价格监测中心”成立。9月起,由《物价动态》发布的价格监测范围扩大到各县、区的食品类,市场粮、油、肉等类价格。
  2008年,市物价局编撰《灾害重要商品价格快报》,每日向市政府专报,共42期,对重要突发价格变化和举措,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告示,市、县(区)2级成立15个价格监测预警组和94个监测点,对猪肉、大米、液化气、食用油、奶粉、化肥、成品油等民生价格,实行定时、定点、定项监测,对可能引起价格异常波动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前干预,及时预警,监测情况每日逐级上报,为各级政府调控灾期物价掌握主动权。同年“九江市价格监测局”成立。2009年,部署和调整价格实时监测网络体系,价格监测工作得到强化。创办《九江价格监测简报》周刊,在《浔阳晚报》上开辟《物价视点》专栏,适时报道民生商品市场价格信息,为民众所关心的价格问题排忧解难。
  2010年7月,下达《关于在九江市城区实施部分民生商品“晒价”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晒价工程”),选定5大超市、5大农贸市场、5大药店、5大医院、6大家电以及15家旅游景点周边客房等民生商品的价格定期在主流媒体上进行晒价,实行“货比三家”。“晒价”品种涉及粮油、肉禽蛋、水果、蔬菜、农产品、家电产品、药品等品种,其中常规品种相对固定,常年采集,定期发布。临时品种则根据各时段热点、不同季节,具体品种由物价监测部门下达,价格信息分别由定点单位报送和物价监测部门采集,以定点单位报送为基础,监测部门随机核查,在分析核查后汇编。实施“晒价工程”后,部分常用药品市场价格降幅达60%以上,市区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减少在1000万元以上。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