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济水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1107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经济水平
分类号: F112
页数: 4
摘要: “八五”时期,全市累计实现生产总值443.75亿元,相当于“七五”时期的2.81倍。1994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1995年生产总值达到143.08亿元,比1990年翻两番。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呈现“倒V型”趋势,1991-1994年增幅逐年攀升,增速从1991年的9.8%到1994年的17.4%,1995年大幅回落到1 2.5%,5年年均增长14.1%,比“七五”时期加快9个百分点。19……
关键词: 经济规划 经济发展

内容

“八五”时期,全市累计实现生产总值443.75亿元,相当于“七五”时期的2.81倍。1994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1995年生产总值达到143.08亿元,比1990年翻两番。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呈现“倒V型”趋势,1991-1994年增幅逐年攀升,增速从1991年的9.8%到1994年的17.4%,1995年大幅回落到1 2.5%,5年年均增长14.1%,比“七五”时期加快9个百分点。199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72元,比1990年增长93.8%。
  “九五”时期,1998年全市遭遇百年洪灾,经济遭遇重大挫折,然后迅速恢复,到2000年地区生产总值总量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13.12亿元,5年累计实现生产总值938.24亿元,相当于“八五”时期的2.11倍。经济增长基本保持稳定,除1998年由于洪灾原因经济增幅下降10.7%外,其余年份均达到2位数增长,5年年均增长7.4%,比“八五”时期回落6.7个百分点。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17元,比1995年增长35.7%。
  “十五”时期,全市经济迎来继“八五”后的又一个快速发屣期,这一时期经济总量连续跨越2个百亿元台阶,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达到307.62亿元,2005年突破400亿元达到428.92亿元.5年累计实现生产总值1592.23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1.7倍。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逐年攀升,由2001年的9.3%上升到2005年的15.4%,5年年均增长13.6%,比“九五”时期加快6.2个百分点。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325元,比2000年增长83.8%。
  “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继续快速发展。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总量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32.56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5年累计实现生产总值3687.08亿元,相当于“十五”时期的2.32倍。地区生产总值连年保持稳定的两位数增长,由2006年的13.7%提高到2010年的14.3%.5年年均增长13.7%,比“十五”时期加快0.1个百分点。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达到21862元,比2005年增长84.2%。
  第二节固定资产投资一、投资规模 “八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经历快速、调控,平稳过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7.63亿元,比“七五“时期增长4.4倍,5年投资年均增长49.4%,比“七五”时期加快38.5个百分点,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八五”时期新增固定资产49.5亿元。1991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七五”时期末明显回升,1995年投资突破30亿元,比1990年翻两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83亿元,比“七五”时期末的1990年增长74.39%。1993年,延续快速的发展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2亿元,比1992年增长1000-10。1994年、1995年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逐步显现,两年分别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4亿元和31.19亿元,分别比1993年和1994年增长44.31%和30.83%.增速比1993年分别回落45.69个百分点和69.17个百分点。
  “九五”时期,是1993年以来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后逐步见成效的时期。在坚持总量适度从紧的宏观大环境下,1996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7亿元,比1995年增长17.5%。199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98亿元,比1996年降低21%。1998年,受宏观调控政策和洪涝灾害影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91亿元,比1997年降低10.5go-/o。而1998年后,受亚洲金融风暴以及国内出现通缩的影响,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扩张政策,增发长期国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28.98亿元和44.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9%和54.49%。5年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升温,累计完成165.27亿元,相当于“八五”时期的1.89倍。5年投资年均增长1.9个百分点,增幅比“八五”时期回落47.5个百分点。
  “十五”时期,是全市投资主体变化最大、投资规模扩张最快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44.77亿元增加到2005年190.20亿元;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8.63亿元,比“十五”计划目标250亿元超过328.63亿元。年均递增33.6%,总量是“九五”时期3.5倍、“八五”时期6.6倍。
  “十一五”时期,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战胜冰雪、洪涝等自然灾害侵袭,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冲击。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28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3.54倍,年均增长36.1%,固定资产投资由2006年228.6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77.46亿元,增长2.84倍。
  二、投资结构 “八五”时期,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40.11亿元,比“七五”时期增长2.03倍。房地产开发投资3.51亿元,较“七五”大幅增长。从产业来看,二、三产业快速增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23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9.6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7.68亿元。三大产业投资比例为0.3:68.1:31.6。
  “九五”时期,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建设和改造投资112.28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2.8倍;房地产开发投资7.81亿元,增长112.51%。三大产业快速增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46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31.43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1.91亿元,增长37.430-/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7.26亿元,增长1.43倍。三大产业投资比例为4.8:52.2:43。
  “十五”时期,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建设和改造投资185.19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64.94%;房地产开发投资37.8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3.84倍。三大产业快速增长,笫一产业完成投资9.78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31.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95.27亿元,增长2.6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76.29亿元,增长3.11倍。三大产业投资比例为1.7:50.7:47.6。
  “十一五”时期,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从管理渠道来看,建设和改造投资481.73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6倍;房地产开发投资276.17亿元,增长6.31倍。从产业来看,三大产业快速增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7.9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2.88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54.27亿元,增长4.6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56.66亿元,增长2.1倍。三大产业投资比例为1.5:65:33.5。
  三、基础设施建设 “八五”时期,以公路设施为主体的交通运输邮电业累计投入7.31亿元。昌九公路复线、长江大桥连接线、金三角立交桥、马回岭机场一期工程及机场专用公路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城市面貌明显改观。
  “九五”时期,以公用交通建筑为主体的交通运输通信业累计投入20亿元,是“八五”时期的1.74倍,京九铁路、九景高速等重点工程竣工,九瑞和大机二级公路、西二路立交桥先后竣工通车。
  “十五”时期,282.9千米江湖大堤全面整治,移民建镇工程全面完工,安置沿江滨湖移民45万人。累计治理各类水库154座,综合治理水流域1112平方千米,建设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1个,生态示范区2个,各级自然保护区24个。累计完成公路建设6344千米,环庐山、修武南线等公路和九武铁路复线建成通车。电力总装机容量从96万千瓦提高到200万千瓦,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市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8亿元,新增市区道路15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86万平方米,新建九威大道、长江大道等10多条交通主干道,九江市被评为江西省第一个国家级“畅通工程二等城市”,全面完成《九江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白水湖公园、滨江生态带等一批园林绿地的建成,两湖(甘棠湖、南门湖)治理,环湖的美化、亮化提升了城市品位。各县(市、区)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区框架拉开。
  “十一五时期”铜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省第一条城际铁路)、武吉高速、彭湖高速、九瑞高速、沿江快速通道九瑞段建成通车;京九、武九铁路九江段电气化改造完成;城西港区年吞吐量30万标箱集装箱专用码头、九江钢厂配套码头建成投产;永武高速、九江长江二桥开工建设。环鄱阳湖风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省第一个风电场在市投产发电,至2010年建成装机8.4万千瓦;九昌樟成品油管线投入使用,川气东送江西支线、西气东输二线九江段管道铺设完成;九江电厂四期前期工作推进顺利。其间,新建铁路195千米,电气化改造155千米,新建高速公路202千米,铁路和高速公路营运里程分别达到350千米和374千米。九江机场成功复航,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4条航线,旅客人次逐年增长.2010年达到8.3万人次。新增长江深水泊位19个,新增通过能力1280万吨、造船能力52万载重吨。改造国、省干线277.5千米,完成农村公路改造6000千米,实现100%的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建成农村公路改渡建桥73座,78个农村渡口相继撤销,基本实现改渡建桥。淘汰落后发电装机26万千瓦,新建清洁能源及综合利用发电装机26万千瓦,电力装机规模达218万千瓦。在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清洁能源基地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对全市527座病险水库开展除险加固,实施鄱阳湖二期防洪工程4座圩堤除险整治及667~3335公顷圩堤、中小河流治理,继续实施柘林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完成农村21个总站67个分站3.18万千瓦的中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
  第三节经济效益 “八五”时期,面对资金紧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全面开展“管理上水平、效益上台阶”活动,落实扭亏增盈责任制,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由1990年的2025家增长至1995年的2614家;企业资产总计由1990年的43.32亿元增长至1995年的135.49亿元。年末固定资产净值由1990年的26.52亿元增长到1995年的64.90亿元,产品销售收入也由1990年的41.52亿元增长至1995年的107.65亿元。199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98亿元,比“七五”末期增长1.56倍。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由1990年的11.27亿元提高到1995年的29.28亿元,增长1.6倍。住宿餐饮业由1990年的0.98亿元提高到1995年的3.18亿元,增长2.24倍。制造业由1990年的1.75亿元提高到1995年的4.08亿元,增长1.33倍。
  “九五”时期,工业生产平稳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总体实力不断增强。2000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53.77亿元,比1995年增长53.1%,年均增长11%;2000年,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51.98亿元,比1995年增长42.84%;2000年工业企业资产合计151.11亿元,比1995年增长70%。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3.18亿元,比1995年增长37.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由1995年的29.28亿元提高到2000年的40.17亿元,增长37.lg%。住宿餐饮业由1995年的3.18亿元提高到2000年的5.7亿元,增长79.25%。制造业由1995年的4.08亿元提高到2000年的4.25亿元,增长5%。
  “十五”期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95家,比“九五”期末增加39家;企业资产总额累计351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34.8g%;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3.63亿元,比“丸五”期末增长2.22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8.19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36倍;实现利税扭亏为盈。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1.25亿元,比2000年增长91 .9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由2000年的40.17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106.57亿元,增长1.65倍。住宿餐饮业由2000年的5.7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13.88亿元,增长1.44倍。
  “十一五”时期,工业快速发展,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04家,比2005增加409家:企业资产总额累计949.94亿元,同比增长1.71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0.61亿元,同比增长2.85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49.37亿元,同比增长3.58倍;实现利税82.19亿元,同比增长11.09倍。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84.08亿元,比2005年增长1.34倍。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由2005年的106.57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亿元,增长1.27倍。住宿餐饮业由2005年的13.88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41.67亿元,增长2倍。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二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二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