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0718
颗粒名称: 第五章 管理
分类号: C829.23
页数: 7
摘要: 20世纪90年代,市内相继在油菜、棉花、水产等主导产业上逐年实施突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91年,棉花播面6.26万公顷,比1990年增2.5万公顷,总产135万担,增长79.1%,占全省总产6l.go-/o。经过2年努力,1993年水产品总量12.64万吨,比1991年增109.10-/0,特种水产品4000吨,增长3倍。1995年,国家批准德安、修水、武宁、都昌、永修5县为商品粮基地县;彭泽……
关键词: 统计机构 统计体制

内容

20世纪90年代,市内相继在油菜、棉花、水产等主导产业上逐年实施突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91年,棉花播面6.26万公顷,比1990年增2.5万公顷,总产135万担,增长79.1%,占全省总产6l.go-/o。经过2年努力,1993年水产品总量12.64万吨,比1991年增109.10-/0,特种水产品4000吨,增长3倍。1995年,国家批准德安、修水、武宁、都昌、永修5县为商品粮基地县;彭泽、九江、永修、都昌、德安、湖口6县为商品棉基地县。1996年,中共第七次市党代会提出“用抓I业的办法抓农业,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工作思路,在特色农业上,全面实施12个百万农业开发工程;在常规农业上,实施“422”和“433”工程。1998年、1999年特大洪灾后,全市发展避洪农业,沿湖耕地实行避洪种植。2000年,种植田藕、芡实等水生作物4666.7公顷,低洼田改鱼池1000公顷。调减棉花2万公顷、粮食2.07万公顷。发展特色农业,发展香椿、反季节蔬菜等5333.3公顷;药材4666.7公顷;蚕桑4000公顷。修水把蚕桑作为入世后主导产业来抓,全县36个乡镇100个村种桑养蚕,蚕农增收2000万元,成为全省最大蚕桑基地。
  2001年,实施“1248”目标,即各县发展一个超过粮棉主导产业:农民人均收入跨过2000元:提高四个比重;发展8个新兴特色产业。全市有8个县特色产业超粮食产值。实现养殖业产值首次超过种植业产值和经济作物播面首次超过粮食作物。2003年,山区发展蚕桑、药材;湖区主攻水产、水禽和水生作物;城郊重点发展蔬菜;两路(京九、昌九)沿线发展优质水果和花卉苗木,构成四大板块产业格局。围绕区域布局逐步建立六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同时实施绿色工程。庐山茶科所34公顷茶园获有机茶园称号。武宁放心茶和九江永安放心菜基地农产品经权威机构检测,达到无公害标准。全市有省级无公害基地50个。
  2005年6月,彭泽县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鲫鱼之乡”称号;都昌县授予“中国淡水珍珠之乡”称号,2006年养殖珍珠2000公顷,产量170吨,产值2.4亿元,产量占全国淡水有核珍珠70%市场份额,并获全省养殖业先进县称号。2007年,按照省委“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方针,实施两个65%结构词整。全市提升粮棉油传统产业,主攻水产、林果、畜牧、蚕桑、茶叶、蔬菜6个特色产业,形成“三花(金花、银花、梨花)烂漫河鲜美,六畜兴旺桑茶香”产业格局。高效经济作物稳中有升。油菜播面比上年减1 .9%,总产9.94万吨,增70%;棉花总产7.14万吨,增6.6%;蚕桑面积6933.3公顷,总产4711吨,增8.2%,产量属历史最高年份;早熟梨1.53万公顷:茶叶、蔬菜、花卉苗木等面积扩大效益提升。高效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71 .5%。养殖产业逐步提高。全市建成德安蛋鸡、永修肉鸭、瑞昌生猪等一批养殖小区和基地。水产品总量33万吨,增长11.1%.其中特种水产品9.1万吨,增21.2%;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59%。2008年,全市新建农产品基地111个,培植“一村一品”360个,主导产业呈现区域化布局。修水漫江宁红蚕桑、星子泽前柑橘、永修宏康出口蔬菜、修水大椿茶叶、瑞昌严坪山药、德安博阳葡萄、九江博菜生态良种猪、武宁澧溪高产油茶、瑞昌下脚湖小龙虾、彭泽太泊湖彭泽鲫等被评为全市十佳农产品基地。都昌、永修被国家列为“新增百亿斤优质商品粮工程”基地县。都昌、永修、彭泽、九江4县荣登全省水产十强县。2010年,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实施“十百千”(十个万亩高产示范区、百个千亩示范片、千个50亩以上种养示范户)示范工程,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整合各项农业资金5.24亿元,建设万亩示范区11个:千亩示范片107个;培育50亩以上种养大户1032个。示范园区内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市220-/0。农业产业化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九江县获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先进县称号。14名专业大户受到省表彰。
  二、龙头企业培育 1991年,各地依托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县乡农业企业。修水新办茶厂、缫丝厂等。1992年,彭泽建成棉花、油菜籽加工厂,其中脂肪酸加工企业将棉油下脚料深加工成化工产品,年产值1000万元。1998年4月,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下发后,各地依据“宽、新、强、高、改”5字要求,高起点发展新型龙头企业。全市培育水产品、油脂、蔬菜、果品、茶叶、畜禽、饲料、棉花8大精深加工龙头企业。
  2000年,经过2年农产品精深加工攻坚战,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26.67亿元,上缴税金1.2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加工龙头企业24冢,建基地3.35万公顷,带动农户10万余户。初步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业化格局。2002年,根据“2116”奋斗目标,全市新上2家销售超亿元,各县新上2家过千万元的龙头企业。市农办编辑《九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50例》引导龙头企业加快发展。12月,全市有彭泽上十岭良种猪场等9家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同年,全市产业化组织661个。龙头企业270家,其中规模以上56家,年销售过亿元2家。龙头企业固定资产13.2亿元,销售收入12.1亿元,税金7069万元,净利润10254万元。带动农户49.2万户,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收44011万元,户均增收893元。
  2003年,修水宁红集团下连10万茶农,年创产值1.1亿元,利税1000多万元,认定为国家级龙头企业。2004年1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的意见》,经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审查,都昌开源食品有限公司等14家认定为第一批市级龙头企业。2005年7月,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重新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2005年10月,江西绿冬丝科有限公司等57家认定为第二批市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全市主要有四种:①买卖关系,企业季节性收购,农户按市价交售,占45.6%;②合同关系,占20%;③建立股份合作方式,按股分红,占18.9%;④按利润返还,占15.5%。2005年,龙头企业法人代表1人当选全国劳模,5人当选省劳模.6人当选市劳模,10人评为全市最佳龙头企业标兵。
  2006年,全市龙头企业参加北京中国国际农博会、新加坡国际食品展销会等,签订农产品销售合同3.7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1200个,年销售额20亿元。九江浔阳蔬菜批发大市场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农产品定点信息采集发布市场,年货流量3.7万吨,交易额4.3忆元。2006年11月,江西美庐乳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新增为省级龙头企业。2007年,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出台后,全市每年制订农业产业化工作方案和考评办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壮大龙头企业。2007年实施“1121”工程;2008年实施“2323”工程;2009年实施“3525”工程;2010年实施“4545”工程(培育4个过10亿、5个过5亿、40个过亿元龙头企业,50个龙头企业连接基地)。连续四年工程实施效果明显。2010年,共青鸭鸭、九江博莱、美庐乳业、浔阳蔬菜4家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九江浔城粮食贸易等6家超过5亿元;71家过1亿元;56家连接基地。2008年,修水五星制丝有限公司等106家认定为市级龙头企业。2009年,江西共青鸭鸭(集团)有限公司认定为国家级龙头企业。2010年,市嘉盛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等44家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修水晨光果菜有限公司等133家认定为市级龙头企业。
  2010年,决战工业2000亿,做出突出贡献的中粮油工业(九江)有限公司等10家评为全市优秀龙头企业。共青鸭鸭和嘉盛粮油评为全省优秀龙头企业。当年,全市产业化组级4824个,比2005年增加2701个:龙头企业614家,增91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业企业334家,增94家;年销售过亿元81家,增72家;国家级2家,增1家;省级44家,增32家:市级133家,增75家。龙头企业固定资产107.5亿元,比2005年增长36.4%:销售收入377.2亿元,增6.6倍;税金4.2亿元,增223.5%;净利润27.8亿元,增5.2倍:带动农户102.1万户,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收251639万元,增111.3%;户均增收2463元,增47%。
  三、优质品牌开发 1999年,全市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实施精品战略。江西共青羽绒厂成功获得“鸭鸭”牌国家驰名商标。2000年,全市选择名优特新农产品,改进工艺,加大宣传,培植和塑造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宁红牌茶叶、浔阳牌奶粉等获得省级著名商标。2000年10月26日,中国九江首届农副产品精品展,全国8省市和全市各县34个展团3000多种农产品参展。市农产品受到展会欢迎,60个农产品评为优质产品奖。2001年,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起步。武宁春赐福集团加工小山竹笋等天然无公害食品,成为出口免检产品,畅销日、欧、美等地。2001年11月23日,江西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在上海国际农业展览中心举行。九江121个农产品参展。上海市民对瑞昌山药、庐山灵芝、都昌豆参、修水红薯粉丝、彭泽东升豚等评价很好,诸多展品销售一空,展会总销售额达34.4万元。2002年11月26日,中国九江第二届农副产品精品展。全国26个省市区44个展团2300多种农产品参展,市70多个农产品获得优质产品奖,永修易家河柑橘等两个农产品获得“中华名果”称号。2004年11月20日,全省首届农业产业化成果展在南昌举行。九江选送176个优质农产品参展,参展精品供不应求,现场零售45.5万元。为此,市获一等奖:修水县获唯一县级优秀奖。2005年,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连续2年对九江鄱阳湖大闸蟹、庐山有机茶、彭泽鲫、瑞昌山药、都昌青虾、赣北早熟梨、星子金边瑞香等7个优质品牌(全省共有20个)进行扶持,下达项目资金446万元。至2006年,开发优质品牌连续5年列为县域经济主要指标进行考评,品牌创建扎实推进。庐山云雾茶、修水神茶获原产地认证。欢叶牌云雾茶列入“中国有机茶”名录,填补江西茶类产品空白。九江仙客来牌食用菌系列产品,评为绿色食品和江西名牌,被北京烹饪协会推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专供产品。2007年11月,《九江市关于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意见》下发后,绿色食品产业健康推进。美庐牌乳业等8大优质品牌不断做强做大,品牌农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200-/0。2009年,市委、市政府表彰全市十佳农产品品牌:绿冬牌蚕丝被(中国名牌)、鸭鸭牌羽绒服(驰名商标)、独一枝牌山药(江西名牌)、仙客来牌食用菌(著名商标)、美庐牌牛奶制品(著名商标)、鄱湖舟牌醉鱼(著名商标)、霞杰牌茶叶(著名商标)、芦花牌彭泽鲫(著名商标)、愚哥牌酒糟鱼(江西名牌)、海杰牌大米、鸡蛋(江西名牌)。2010年,全市开发优质品牌成果显著。有驰名商标2个;著名商标19个;中国名牌2个;江西名牌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3个;国家著名商标2个;有机食品57个;绿色食品85个;无公害农产品62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6个。鸭鸭牌羽绒服饰、绿冬牌蚕丝绸制品、庐山云雾茶等品牌产品畅销全国。
  四、产业项目建设 1998年后,市财政每年安排特色农业资金200万元、农业开发资金200万元作为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发展资金。1999年,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九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及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年度产业化资金主要实施昌九两路林业绿化苗木工程、引进美国大口胭脂鱼种等主导产业和基地建设项目。2001年,全市开展项目年活动。引进农业项目254个,实际进资2.9亿元。项目和资金为5年来最多年份。都昌引进江浙等6省11市县40多位客商投资1800万元,开发水面养殖青虾、河蟹、珍珠、彭泽鲫等,浙江客商方贤廷首次投入600万元,养蟹800公顷,网围长达35千米。2002年,农业引资项目219个,进资4.72亿元,种植面积7406.7公顷,养殖水面10820公顷,带动农户9.35万户。2004-2005年,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101个,总投资5991万元。其中国家项目20个,资金4334万元;省级项目30个.812万元;市级项目70个,800万元。全市1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100万元以上项目7个。全市产业化项目多、建设快,推进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不断提档升级。2007年,两岸农业开放开发取得进展。全市引进农业项目115个,进资10.3亿元。庐山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农民果业示范园、台湾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九江。2009年,全市把项目建设放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来抓。新上3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80个,进资30.7亿元。2010年新上3000万元以上续建和开工项目114个(其中亿元以上48个)。进资41.5亿元。全市三分之一农业项目建成投产,嘉盛粮油等一批亿元项目投产,博莱集团1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建成和九江连锁店营业,强力推动主导产业发展。2010年,市县两级财政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4000万元,比2009年增加600万元,其中市本级700万元,增加100万元。同时协调整合涉农资金,重点投向龙头企业和农业“十百千”工程,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注入生机和活力。
  第二节结构调整 1991-1997年,全市传统农业仍以“金花”(油菜)和“银花”(棉花)为主,在全省甚至全国都享有盛名。其间棉花种植面积超百万亩,总产皮棉超百万担。1999年,由于国家取消棉花指令性计划,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回落到38266公顷。2004年后,逐渐恢复到种植面积40000公顷以上,2010年,种植面积61262公顷。油菜1995年达到历史最高峰,全市种植面积12.13万公顷,总产13.01万吨。全市油菜种植面积从1998年开始滑坡,至2007年连续10年逐年减少,2007年,全市油菜种植面积减至7.21万公顷,比1997年减少4.58万公顷,总产比1997年减少1万吨。2008-2010年,油菜生产出现恢复性发展,种植面积达到10.27万公顷,总产14.7万吨。对于棉花、油菜调减下来面积,农业部门提出重点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如水果、蔬菜、花卉苗木、药材等。1996年以来,全市蔬菜生产得到长足发展,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到2001年全市蔬菜复种面积达到65066公顷,总产1010010吨。2000年,按照全省“南桔北梨”果业发展规划,开始实施早熟梨工程,大力发展九江水梨(旱熟梨)事业,到2010年,九江早熟梨种植面积达18000公顷。
  与此同时,着力发展畜牧、水产业,促进农业协调发展。畜牧业规模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力大量外出务工,散养户锐减,但在国家惠农政策扶持下,规模养殖场蓬勃发展,至2010年年底,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场达410家,规模养殖比率达700-/0,畜牧总产值达35亿元。渔业生产方面,加大资源开发力度,调整优化结构,发展现代渔业,实现渔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年完成放养面积7.97万公顷,完成水产品产量36.93万吨,实现渔业产值40.92亿元,渔民人均收入8033.36元。养殖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的一半。
  至2010年,庐山区花卉苗木,修水桑茶,湖口药材,武宁吊瓜,瑞昌生猪,都昌、彭泽水产,永修、共青水禽,德安蛋鸡,九江县蔬菜,星子菊花等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全市基本形成山区重点发展蚕桑药材、湖区重点发展特种水产、城郊重点发展蔬菜、京九沿线重点发展优质果和花卉苗木的四个经济板块。
  第三节标准化及无公害生产一、农产品产地认证 2002年始,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当年,种植业产地认定数量9个,认定规模3266.6公顷:水产产地认定数量8介,认定规模60921.4公顷。2003年,种植业产地认定数量18个,认定规模5639.9公顷:畜牧产地认定数量4个,认定数量9.4万头(羽);水产产地认定数量13个,认定规模17274.8公顷。2004年,种植业产地认定数量15个,认定规模10336.8公顷;畜牧产地认定数量3个,认定规模48万头(羽);水产产地认定数量3个,认定规模1120公顷。2006年,种植业产地认定数量9个,认定规模2136.8公顷;畜牧产地认定数量1个,认定规模10万头(羽)。2007年,种植业产地认定数量12个,认定规模2310.1公顷;畜牧产地认定数量2个,认定规模21万头(羽)。2008年,种植业产地认定数量22个,认定规模3074.3公顷;畜牧产地认定数量2个,认定规模3万头(羽);水产产地认定数量6个,认定规模9223公顷。2009年,种植业产地认定数量10个,认定规模1057.03公顷;畜牧产地认定数量1个,认定规模10万头(羽);水产认定数量13个,认定规模16359.87公顷。2010年,种植业产地认定数量24个,认定规模4267.93公顷;畜牧产地认定数量6个,认定规模45万头(羽);水产认定数量7个,认定规模2272.4公顷。
  二、农产品产品认证 2003年始,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工作。当年,认证水产品4个,获证单位4家。2004年,认证种植业产品5个,获证单位5家;水产品6个,获证单位6家。2005年,认证种植业产品6个,获证单位6家,产量12543吨;畜牧业产品3个,获证单位3家,产量8400吨;水产品4个,获证单位3家,产量1280吨。2006年,认证种植业产品4个,获证单位4家,产量9800吨;畜牧业产品1个,获证单位1家,产量10000吨;水产品8个,获证单位5家,产量7700吨。2007年,认证种植业产品10个,获证单位7家,产量80675吨。2008年,认证种植业产品23个,获证单位20家,产量26181吨;畜牧业产品2个,获证单位2家,产量1003吨;水产品4个,获证单位2家,产量1730吨。2009年,认证种植业产品7个,获证单位7家,产量1913.8吨;畜牧业产品1个,获证单位1家,产量1000吨;水产品5个,获证单位4家,产量4640吨。2010年,认证种植业产品32个,获证单位25家,产量88989吨;畜牧业产品6个,获证单位6家,产量33080吨;水产品20个,获证单位12家,产量10309吨。
  第四节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一、配送中心 1991年,农产品配送中心处起步阶段,全市农产品配送中心共2个,年营销额700万元。2000年,全市发展到9个,年营销额1530万元。2010年,全市共有农产品配送中心30个,是1991年的15倍;年营销额153万元,是1991年的2.18倍。
  二、专业市场 1991年,全市共有农产品专业市场43个,年营销额21410万元,到2000年发展到84个,增长195.3%;年营销额65940万元,增长307.9。2010年增加到117个,比1991年增长272.1%;年营销额238910万元,比1991年增长1115.8%。市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有3家,分别为浔阳蔬菜批发大市场、九江鲜活水产品批发市场、九江水果批发市场。浔阳蔬菜批发大市场于1996年1月建成投入运营.1997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定点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市场位于九江市长虹北路15号,占地面积3.33公顷,投资3000万元;拥有钢棚场地1.4万平方米,固定门点100多间,招待所500多平方米,以蔬菜、家禽批发为主,兼营禽蛋、粮油、副食等。2010年,交易额14.16亿元,交易量39.1万吨。批发市场带动农户15000户。九江鲜活水产品批发市场于2001年由浔阳区白水湖街道办事处三里村投资1500万元兴建.2002年投入运营,注册资金300万元。是农业部渔业局“全国水产品定点信息采集单位”、省农业厅“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是政府“菜篮子”工程。市场位于庐峰东路,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经营门面57间,钢制交易大棚1800平方米,交易场地7000平方米。市场配有制冰、供氧、信息、安全监控、发电机组等水产品交易市场专用设施。主要经营淡水鲜活水产品、特种水产品批发、收购、转运、信息服务等业务。2010年,交易量40531吨,交易额4.9545亿元。市场产品供应城区、星子、庐山、湖口、彭泽、都昌、九江、瑞昌等县(市)及景德镇、鄱阳、湖北黄梅小池镇、安徽东至、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九江水果批发市场于2003年11月建成投入运营,占地4公顷。年交易量6.8万吨,年交易额102030万元,带动农户120户。
  三、民间流通协会 1991年,全市共有农村民间流通协会832个,年营销额36290万元。2000午,农村民间流通协会发展到899个,增长8.1%;年营销额62842万元,增长73.5%。2010年,农村民间流通协会1264个,比2000年增长40.6%;年营销额157120万元,比2000年增长150%。
  四、经纪人 1991年,全市共有农产品经纪人568人,年销售额48774万元。2000年发展到737人,比1991年增长29.6%:年营销额91758万元,比1991年增长88.10-/0。2010年,农产品经纪人发展到1161人,比2000年增长57.5%。
  五、互联网销售 2000年开始起步,全市共有4个点,年销售额1860万元。2010年发展到78个,比2000年增长1950%;年销售额91480万元,比2000年增长4918.3%。
  六、直销点 1991年,全市共有农产品直销点603个,年销售额18750万元。2000年发展到674个,比1991年增长11.8%;年销售额34170万元,比1991年增长82.2%。2010年达801个,比2000年增长18.8%;年销售额86660万元,比2000年增长53.6%。2001年1月,市政府农办和市农村民间流通协会联合编印《九江市农副产品流通百例》,全书15万字,录入协会经营型15例、政府服务型10例、产供销一体化型26例、个体经营型25例、联合经营型9例、中介经纪型8例、出口创汇型7例。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二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二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