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农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071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农垦
分类号: F303
页数: 3
摘要: 发展模式 1991年以来,农垦农业坚持市场导向和都市型农业示范目标,突出农场增效和农工增收两个重点,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深化农业改革,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稳步发展。至2010年,农垦农业发展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农业、都市农业、高效农业、外向型农业转变。逐步缩小粮棉传统农业的比重,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和旅游休闲农业等。重点优化品质结构,提高优质农产……
关键词: 农垦工业 农业产业

内容

发展模式 1991年以来,农垦农业坚持市场导向和都市型农业示范目标,突出农场增效和农工增收两个重点,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深化农业改革,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稳步发展。至2010年,农垦农业发展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农业、都市农业、高效农业、外向型农业转变。逐步缩小粮棉传统农业的比重,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和旅游休闲农业等。重点优化品质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优化区域结构,提高特色农产品比重;优化功能结构,提高观赏休闲农产品比重;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精深加工农产品比重。结构调整坚持都市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经济,创名优产品,打特色品牌,以质取胜、以特取胜,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档次和农产品高科技含量,增加农工收入。构筑具有特色畜牧、水产、林果、茶叶等支柱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初具雏形。优质农产品生产区域趋于集中。建成以上十岭、共青为代表生猪养殖基地,以云山、共青柑橘、水蜜桃为主果业生产基地3456.9公顷,建成以庐山场、云山集团等为主有机茶叶基地817.7公顷,以芙蓉农场、赛城湖场为代表水产养殖基地11468.2公顷,在规模、效益上都有较大提升,改变以粮棉油占主导地位农业格局。20年中,按照市场导向和效益优先原则,大力实施农业精品战略,提升农产品品位,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创建“云居山”牌水蜜桃、“鹤问”牌水产品、“彭蠡”生猪、“芦花”牌彭泽鲫鱼、“米粮铺”柑橘等农产品精品,同时农垦系统总共有4家企业20个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5家企业9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证书。创建“全国农垦现代化农业示范区”2个,“全国农垦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2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企业”3个。
  二、基地建设 20世纪90年代始,按照“立支柱、壮龙头、建基地、扩市场”思路,大力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建有市场开发能力和带动能力强,能与农户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通过对外引进、合资、嫁接改造等途径,壮大龙头企业。2010年全垦区共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江西共青鸭鸭(集团)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5个(江西共青鸭鸭(集团)有限公司、江西云山集团畜牧水产良种公司、彭泽县牧业有限公司、江西鄱湖水产股份有限公司、彭泽县德润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12个(彭泽县芳湖米业有限公司、江西陶令酒业有限公司、江西云居山米业有限公司、九江县新洲长发棉花工贸有限公司、九江县新洲垦殖场棉业有限公司、共青宝山畜牧场、共青板鸭有限公司、共青宝山纺织有限公司、江西国纺纺织有限公司、共青林森牧业有限公司、共青兴龙实业有限公司、江西锦兴纺织品有限公司)。共青鸭鸭、鄱湖水产、上十岭牧业、德润油脂、云山荣祺、七娃等加工型龙头企业,形成以为纺织服装主体,食品饮料、粮油以及畜禽、水产、果蔬加工等多条龙头型经济链。围绕支柱产业和重点产品,农垦系统共青、云山、恒丰、上十岭等场还相继成立果业合作社、畜牧养殖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25个,建设有规模、有批量、有市场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蔬菜设施园艺基地,供港外销菜生产基地,名特水产品生产基地,以生猪、甲鱼和肉牛为主的畜禽生产基地、林果基地等基本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格局。至2010年,农垦以庐山、云居山、耀邦陵园、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利用连片桃、梨、无核柿、山水园林等田园风光,把开发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人造景点结合起来,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结合起来,重点开发共青会展旅游产业、庐山垦殖场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凤凰山桃花园、上十岭生态游等,带动旅游、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商业贸易等行业的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逐步成为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工致富的重要产业,农垦集农业开发与规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区正在形成。
  三、现代化进程 1991年以来,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共青垦殖场、云山、恒丰、芙蓉、赛湖、上十岭等农垦企业全力推进农业基本建设、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劳动者素质、产业结构以及乡村城镇化等,整体水平高于当地其他农村地区。2010年农垦农业机械总动力8.3万千瓦,较1991年增长4倍,拖拉机及配套机械1345台,14451千瓦,较1991年分别增长7.7倍和4.4倍;排灌动力机械2616台,26620千瓦,较1991年分别增长8.1倍和3.8倍;联合收割机156台。农田水利建设水平从2005年加大投入以来得到显著提升,做到挡得住、排得出、灌得进、提得上;农业作业的主要环节耕整、排灌、运输、收割、脱粒、植保基本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0-/0以上;优良新品种、“三高”模式面积占耕地总面积900-/0以上;共青、云山、恒丰、赛湖等卫星城镇或中心集镇初具规模。2010年,全系统农业总产值10.2亿元。主要农作物生产面积23784公顷,总产量7.9万吨;生猪当年出栏26.79万头,年终存栏数14.96万头,年出栏数较1991年增长10倍;水产品总产量2.11万吨,较1991年增长19倍:果业种植面积3456.9公顷,产量18820吨,较1991年增长18.4倍和15倍。
  第二节农垦企业一、企业规模 1990年,九江农垦工业产值就达到5.96亿元,占农垦工农业总产值91%,占全市工业产值140-/0。其后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农垦体制不顺、国有成分单一、企业经营机制不活、社会包袱沉重等弊端逐渐显现,大部分场办工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农垦经济也陷入低谷。2003始,农垦系统一方面坚持“国退民进”,做到工业企业能改就改,能租就租,通过拍卖、兼并、靠大连强,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另一方面加强招商引资,利用农垦资源优势,优化投资环境,主攻民营经济,狠抓重大项目,快速实现农垦经济总量规模扩张。到2010年底,全市农垦工业产值达105.9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91%,比1991年翻四番多,销售收入达76.68亿元,出口商品总额7.1亿元,比1991年翻近两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7家个,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1家,超5000万元31家,工业从业人员3.6万人。形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饮料、医药、造纸、化工等门类较为齐全工业体系。农垦工业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增强农垦经济实力.2010年九江农垦国民生产总值在3000万元以上的场有10家,全系统共实现利润1.48亿元,上缴税金2.9亿元,是1991年6.9倍和16.9倍。
  二、第三产业 1991年以来,农垦第三产业发展较快。2010年,农垦商贸和餐饮服务业共有独立核算企业和营业单位271个,固定资产值2.97亿元,从业人员7767人,第三产业总产值占农垦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1.2%。同时,商贸业营业范围进一步延伸,逐步形成大商业、大流通格局,连锁店、专卖店等一些新商业业态逐步发展。除商贸服务等传统第三产业行业外,旅游业、装饰装潢业、物流通信业等一些新兴第三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第五章管理第一节产业化推进一、产业基地建设 20世纪90年代,市内相继在油菜、棉花、水产等主导产业上逐年实施突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91年,棉花播面6.26万公顷,比1990年增2.5万公顷,总产135万担,增长79.1%,占全省总产6l.go-/o。经过2年努力,1993年水产品总量12.64万吨,比1991年增109.10-/0,特种水产品4000吨,增长3倍。1995年,国家批准德安、修水、武宁、都昌、永修5县为商品粮基地县;彭泽、九江、永修、都昌、德安、湖口6县为商品棉基地县。1996年,中共第七次市党代会提出“用抓I业的办法抓农业,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工作思路,在特色农业上,全面实施12个百万农业开发工程;在常规农业上,实施“422”和“433”工程。1998年、1999年特大洪灾后,全市发展避洪农业,沿湖耕地实行避洪种植。2000年,种植田藕、芡实等水生作物4666.7公顷,低洼田改鱼池1000公顷。调减棉花2万公顷、粮食2.07万公顷。发展特色农业,发展香椿、反季节蔬菜等5333.3公顷;药材4666.7公顷;蚕桑4000公顷。修水把蚕桑作为入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二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二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