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种植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0707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种植业
分类号: F307.1
页数: 9
摘要: 水稻面积产量全市为南方稻区,属华中单双季稻作带。水稻生产主要分为双季早籼稻、双季晚籼稻、一季中(包括一晚)籼稻3种类型,另外有少量晚糯和晚粳稻。由于赣北在江西省相对热量条件比赣中、赣南要差,受早春“寒潮”和秋季“寒露风”影响,一季稻种植面积在全省相对较大。1991年,全市水稻播种面积21.26万公顷,稻谷总产108.05万吨,平均单产338公斤。其中早稻9.75万公顷,一季稻2.01万公顷,二晚9……
关键词: 种植面积 种植业

内容

水稻面积产量全市为南方稻区,属华中单双季稻作带。水稻生产主要分为双季早籼稻、双季晚籼稻、一季中(包括一晚)籼稻3种类型,另外有少量晚糯和晚粳稻。由于赣北在江西省相对热量条件比赣中、赣南要差,受早春“寒潮”和秋季“寒露风”影响,一季稻种植面积在全省相对较大。1991年,全市水稻播种面积21.26万公顷,稻谷总产108.05万吨,平均单产338公斤。其中早稻9.75万公顷,一季稻2.01万公顷,二晚9.5万公顷,早稻、一季稻、二晚产量分别为45.37万吨、12.36万吨、50.32万吨。到2003年,因市场稻谷价过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水稻播种面积下降到15.72公顷,稻谷总产79万吨,单产335.2公斤,与1991年比,面积减少26%,总产降低22.7%,单产基本持平。2004年始,国家执行水稻生产补贴政策,水稻生产快速恢复,2010年,水稻播种面积21.96万公顷,稻谷总产132.94万吨,平均单产403.4公斤。与2003年比,面积增长39.7%,总产增长68.3%,单产提高68.2公斤,早稻、一季稻、二晚单产分别提高70.7公斤、54.1公斤、87公斤。全市水稻种植面积格局是早、中、晚稻各7万公顷左右,中稻略多一点。都昌县是市内主要“双季稻”区,2010年“双季稻”面积占90.9%,其次是湖口县占89.7%,永修县占57.9%.修水县占48%,武宁县仅占25.5%。当年,水稻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80.4%,稻谷总产占粮食总产90.17%,单产、总产均居粮食生产第一位。水稻生产遍及全市各地,都昌、永修、修水、武宁、湖口、彭泽等县为重点产区。
  规模种植2007年,全市3.3公顷(50亩)以上种粮大户498户,承包租种耕地4120公顷,其中66.7公顷(千亩)以上大户5户,33.3公顷(500亩)以上大户17户。到2010年,全市100亩以上种粮大户达到681户,比2009年增加24户,承包租种水田8713公顷,种植水稻11320公顷,户平种植水稻16.6公顷。其中33.3公顷以上大户58户,66.7公顷以上大户18户,133.3公顷(2千亩)以上大户3户。种粮大户数和承包租种耕地面积近年都在以20%-30%速度增长,种粮大户多以种植一季稻为主,实行机耕、机插、机械防病虫、机收等农机化作业,水稻平均单产高出全市平均单产20%—40%,生产稻谷商品率都在90%以上。种粮大户较多县(市)主要是都昌、永修、瑞昌、星子、彭泽、共青等,多集中在沿鄱阳湖和沿长江、沿内湖地区,武宁、修水、九江县等县种粮大户亦加快发展。星子县苏家挡乡邹水林2010年种植水稻244公顷,居全市规模之首。
  栽培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重点抓杂交早稻示范与推广。1993年,开始推广水稻旱床育秧技术,重点在早稻上推广。1995年,在瑞昌市范镇乡进行2.86公顷早稻塑盘育秧抛秧示范,一举获得成功,比手插秧对比田增产5%左右。其特点主要是秧苗素质好,抛后人泥浅,秧苗返青分蘖快,达到既能增产,又减少秧田、提高种植密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目的。1996年,范镇乡示范点早稻抛秧示范面积达40公顷,全市早稻抛秧示范面积扩大到933公顷,普遍获得成功,基层干部和农民一致反映水稻抛秧的推广,是水稻生产技术推广史上一次大的革新。同午,水稻旱床育秧比例达38%。杂交早稻推广面积占早稻总面积60%以上,平均单产水平高于常规早稻20%-30%。在推广水稻抛秧技术同时,还在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水稻免耕直播、水稻除草剂应用、水稻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技术进行示范推广。1996年,水稻旱育秧稀植栽培面积达到3.8万公顷。水稻免耕直播配以除草剂应用技术在一季稻上示范推广0.32万公顷。
  1997年,市水稻抛秧技术推广应用获农业部表彰(全国仅有2个地级市之一)。水稻旱育抛秧技术推广获市1999年度科学进步二等奖。2000年后水稻抛秧向一季稻和二晚生产上发展。
  2000年,水稻栽培重点推广超级水稻、塑盘抛秧、无盘抛秧、免耕抛秧、免耕直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插秧、机耕、机收等技术。超级水稻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等研究,推出的超高产水稻。发展超级稻生产是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重要举措。2001年,全市开始引进示范第一代超级稻“两优培九”(原名65002)获成功,亩产550-600公斤。2004年,德安县和共青城示范种植袁隆平第二代超级稻“两优293”6.7公顷(100亩),亩产达到638公斤。后示范面积逐年扩大,到2006年推广达2.8万公顷,成为一季稻主推品种。2008年,全市水稻抛秧面积6.39万公顷,其中早稻3.93万公顷,占早稻面积60%,~季稻1.42万公顷,占18.4%,二晚1.04万公顷,占15.6%。2009年,开始示范超级稻“Y两优1号”6.7公顷,亩产达674.9公斤,个别田块达706.5公斤。2010年,全市推广各种超级稻面积3.5万公顷。同年,全市推广抛秧面积9.11万公顷(早稻4.39万公顷,一季稻1.88万公顷,二晚2.8万公顷),其中无盘抛秧1733公顷,免少耕抛秧3.38公顷。水稻直播3.38万公顷(早稻0.56公顷,一季稻2.81公顷)。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基本普及,向农民发放水稻配方施肥卡30多万份,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200-/0以上,水稻机耕、机收面积分达到800-/0和700-/0,机插秧面积0.47万公顷。当年,杂交早稻面积占早稻总面积900-/0以上,中晚稻基本杂交化。
  二、旱粮小麦小麦是全市越冬作物,又叫冬小麦,头年秋末冬初播种,第二年春末夏初收获。多用旱地种植,与棉花、大豆、早玉米、早红薯、早花生、芝麻等作物连作,也有与一季稻或双季晚稻连作。全市各地都有种植,都昌、修水、瑞昌、彭泽、武宁、九江、永修等县(市)种植面积较大。历史最高年全市播种面积达4.93万公顷,总产4.93万吨。后由于棉油两熟制面积的扩大和赤霉病、锈病大面积发生,以及产出面粉品质欠佳,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91年,面积减少到2.09万公顷,2001年,面积减少到1.39万公顷,到2010年,种植面积只有0.62万公顷,平均单产139.8公斤,总产1.31万吨。单产水平比2001年提高41.1公斤,比1991年提高62.7公斤。1994-1996年,武宁县清江乡等地大面积推广一季稻稻板麦(一季稻收后免耕种麦),单产达到250~300公斤。2008年以后,部分种粮大户推广稻麦两熟制,瑞昌市横港镇种粮大户范长青2010年冬播稻麦两熟小麦45公顷。
  大豆大豆是全市传统旱粮作物,多在旱地种植,部分在水田种植,全市各地都有种植,最多年种植面积曾达到2.15万公顷,后随着棉花面积扩大,大豆面积逐渐减少。都昌、修水、、武宁、瑞昌、湖口、九江、彭泽等县(市)种植面积较大。1991年,全市种植面积1.28万公顷,平均亩产86.1公斤,总产1.65万吨,2001年,种植面积1.19万公顷,平均亩产91.1公斤,总产1.63万吨。21世纪后随着棉花、蔬菜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大豆面积更加减少,2010年,种植面积0.81万公顷,平均单产130.1公斤,总产1.58万吨。20世纪延续下来的田埂种豆不少地方仍在推广。
  红薯红薯是全市一项大宗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多种植在丘陵和山区红壤地,全市各地都有种植,以都昌、修水、武宁、瑞昌、九江、星子等地为主产区。种植面积最大年全市达到3.94万公顷,鲜薯产量45.1万吨,折稻谷9万吨,占当年粮食总产量13%。后随着水稻面积不断扩大,红薯面积逐年减少。2004年,种植面积1.26万公顷,总产折粮5.11万吨,2010年,种植面积2.19万公顷,平均单产370.4公斤,折粮总产12.2万吨。产出红薯一定比例用作生猪饲料和生产淀粉原料。
  玉米玉米在分类上归属为杂粮,种植面积和产量居杂粮之首,是发展畜牧业主要饲料,称“饲料之王”。全市各地都有种植,以瑞昌、修水、武宁、湖口等地为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在0.3万~0.5万公顷,1998年,种植面积达1.22万公顷,总产1.93万吨,21世纪初种植面积回落,2004年下降到0.38万公顷,2009年后面积又开始回升,2010年,全市种植面积1.04万公顷,平均单产243.2公斤,总产3.82万吨。近年来水田种植玉米增多,以卖鲜玉米棒的甜玉米增多。
  杂粮杂粮包括蚕豆、豌豆、绿豆、荞麦、黄粟、高梁等,境内呈零星分布。蚕豌豆常年种植面积0.3万~0.46万公顷,总产0.5万~0.6万吨,近年面积有所下降,2007年种植面积0.34万公顷,平均单产370.4公斤,总产0.58万吨,单产114.7公斤。养麦作为灾后补种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500公顷以下,灾年面积扩大.2007年种植面积307公顷,总产量519吨。黄粟、高梁作为小宗杂粮,1999年,种植面积分别为82公顷和84公顷,总产都为100多吨,以后年份没有列入统计。2010年,绿豆种植面积0.11万公顷,总产0.19万吨,单产115.2公斤。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一览)=]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一览)=] [=此处为表格=] 第二节经济作物一、棉花栽培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省委、省政府调整产业结构,要求九江市破除“千年田、万年地”旧习惯束缚,改水田为旱地,扩大水稻棉花轮作。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党齐动手,集中抓种棉,一年过百万,三年超天门”,从此九江棉花生产开始大规模突破旧有模式,改革耕作制度,推行水改旱,扩大水稻棉花轮作。一种棉花生产新模式开始形成,植棉技术取得重大突破。1994年,全面推广丘陵旱地棉花“矮密早”栽培技术及棉花全程化调技术,其中“矮密早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获农业部颁发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水稻田改种棉花模式研究与综合技术推广应用”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成果一等奖。1996年,“棉花全程化调综合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8年,“赣北棉铃虫综合治理示范推广”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同年开始引进以中29为主的抗虫杂交棉试验示范,2002年,大面积推广,全市品种均为抗虫杂交棉。2005年开始进行棉花无土育苗移栽。2008年,在全市大规模开展棉花高产创建活动。2009年,在彭泽县进行棉花无三丝试点工作,并于2010年全面推广。
  基地建设2008年,彭泽县、九江县、湖口县列为全国棉花高产创建示范基地。2009年,湖口县武山乡的百亩连片棉田,取得长江流域棉花生产首次亩产过1000斤籽棉佳绩。2010年,彭泽县万亩棉花首次亩产过400公斤籽棉。
  面积产量 1991-2000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37300-82700公顷,年总产皮棉32750-109953吨。其中,1992-1997年是棉花生产鼎盛时期,种植面积超100万亩,总产皮棉超100万担。1999年,国家取消棉花指令性计划,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回落到38266公顷。2001~2010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35105-61262公顷,总产皮棉45637~96130吨。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与产量一览)=] 二、茶九江种植茶叶自然条件优越,不仅产量丰富,且品质优良。各县区都有种植。1992年,修水县大椿茶场的“双井绿”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1995年,国家科委、农业部、人事部、劳动部、物资部、国家工商总局、税务总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务院外国专家局联合公告修水县“天霓牌神农解烟茶”为国家级新产品。进入21世纪,庐山云雾茶多次获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2004年8月,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包括庐山风景区,庐山区海会镇、威家镇、虞家河乡、莲花镇、五里街道、赛阳镇、姑塘镇、新港镇,星子县东牯山林场、温泉镇、白鹿镇,九江县岷山乡现辖行政区域。2007年10月,CB/T2003《地理标志产品·庐山云雾茶》发布实施。2010年3月,庐山云雾茶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与产量一览)=] 三、桑九江西部山区自古即植桑养蚕,1991年,全市桑园面积6513公顷,蚕茧1111吨。主要以修水县为主,其次是武宁县、德安县。同年修水县蚕桑“星火计划”成果在北京“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展出,获金奖。1992年,修水县实施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蚕桑工程高产技术配套及示范》,由省科委主持在南昌市召开验收鉴定会,评定项目成果为省内领先,整体配套技术达到全国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农业部和省农牧渔业厅为修水县推广“小蚕片叶立体育”项目颁发双达标证书。2010年,全市的桑园面积6225公顷,蚕茧4380吨。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若干年份全市桑园种植面积与蚕茧产量一览)=] 四、苎麻九江是省重要苎麻产地。最高年种植面积达11520公顷,总产量13116吨。1991年,境内麻园面积1035公顷,总产量839吨。受市场经济影响,苎麻生产起起落落,1995年麻园面积恢复到2569公顷,总产量3473吨;1999年,麻园面积又回落到1458公顷,总产量1744吨;2000-2006年,种植面积在2333-2757公顷之间,总产量在3006~4099吨之间;之后又开始萎缩,到2010年,境内麻园面积为1267公顷,总产量2267吨。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若干年份全市苎麻种植面积与产量一览)=] 第三节果蔬作物一、水果种植 1991年以来,引进水果栽培先迸技术如套袋技术、避雨技术、一茬多熟西瓜技术、小拱棚双膜嫁接育苗技术,提高境内水果产量与品质。九江是全省“南桔北梨”果业发展规划的早熟梨生产主要区域之一。2000年,开始实施早熟梨工程,种植面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10年,九江早熟梨种植面积达18000公顷。至当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1.9万多公顷,总产11.2万吨。其中柑橘6.8万吨、九江水梨(九江早熟梨)2.0万吨、桃1.4万吨、其他水果1万吨。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与产量一览)=] 二、蔬菜 1991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为25446公顷。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镇人口逐年增多,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商品蔬菜成为一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到2001年,全市蔬菜复种面积65066公顷,总产1010010吨。2002~2010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38789-43385公顷。2010年,全市蔬菜复种面积39373公顷,总产757482吨。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与产量一览)=] [=此处为表格(2007年全市蔬菜品种与产量一览)=] 第四节特产瑞昌山药瑞昌山药,味甘,性温平,其块茎富含淀粉、糖、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很强的健脾、益肾、养肺功能,是滋补佳肴。该山药适用性强,丰产性好,耐贮耐运。伴以鱼、肉烹制菜肴,其色白、味鲜、爽嫩可口,久煮不煳,风味独特,炒、爆、溜、汤等多种烹调方法均可。是兼具菜、药两用上等佳品,男女老幼皆宜。瑞昌山药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瑞昌市辖区内21个乡镇场,主要集中在南阳、高丰、桂林、横立山、白杨、洪下、夏畈等乡镇。
  武宁小竹笋按品种可分为毛竹笋、小山竹笋和雷竹笋,按季节可分为冬笋和春笋。全县有毛竹8670公顷,蓄积量在2460万支以上,年产冬、春笋8000吨;小山竹笋7340公顷,年产竹笋3000吨;雷竹67公顷,年产笋150吨。年加工的冬、春笋罐头在千吨以上,小山竹笋罐头1200吨。武宁竹笋富含氨基酸、蛋白质、肠纤维、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
  黄老门生姜明朝年间,九江县黄老门即种姜。姜表呈淡黄色,芽带淡红色,肉质蜡黄,故又名“红爪姜”。植株长势强,高60~80厘米。姜块大,单株块最重约500克。产量高,亩严1500千克左右,最高可达2500余千克。姜质优良,含有浓郁芳香挥发油和辛辣性姜酮等成分。鲜姜及其根须、红茎可炒食,也可与辣椒、豆豉合腌,味美可口;加工成干姜片、糖姜片、姜汁、姜酒,饶有风味。人药具健胃、除湿、祛寒之功,可治呕吐、咳逆、感冒、风寒等症,也可解鱼、蟹和半夏、南星等腥毒。姜叶与青茎还是猪、牛青饲料。黄老门鲜姜远销江南各省、市,干姜片外销日本国,有良好发展前景。
  易家河柑橘永修县柘林镇易家河新村地处柘林湖畔,全村柑橘种植面积307公顷.年产量1万吨,产品远销北京、南京、哈尔滨、香港、马来西亚等地,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
  米粮铺柑橘共青城米粮铺柑橘具有“果大、味甜、皮薄”等特点,受市场和消费者好评。在2003年第七届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中华名果”称号。
  武宁猕猴桃武宁猕猴桃是省内特色水果。猕猴桃又名芝麻桃,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多年生攀援性植物水果。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滋补强身、清热利尿、生津润燥、祛风活血、散瘀消肿和健胃、催奶、止血等多种功效,被列入《中国药典》。武宁县年产约700吨。县罐头厂、食品厂、饮料厂向中外市场投放猕猴桃酱、罐头、果脯、果晶、果汁,果酒等系列产品。
  马回岭西瓜马回岭镇有悠久的西瓜种植历史,其瓜美、味甜,产量高,享誉省内外。2009年,全镇西瓜种植面积突破534公顷,仅嫁接西瓜就超过200公顷,无籽西瓜67公顷,产量超过2万吨,产值达2000万元。2006年,马回岭镇成功申报无公害西瓜产地产品,2009年,连续成功申报农业部无公害西瓜产品。
  虬津莲藕永修县虬津镇利用低洼易涝地种植莲藕200公顷,亩产1500千克,其藕具有个大、味甜、质脆等特点,富含淀粉,葡萄糖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有机物质,其荷叶可以加工利用。
  都昌紫皮大蒜都昌紫皮蒜,历来为省特产蔬菜之一。适应性强,稳产高产,瓣大皮薄,味辣鲜香,营养丰富。是加工、鲜食兼用良种,年种植200公顷左右,年产大蒜头和蒜苔各1500吨。主销省内的南昌、景德镇、乐平、余干、新建、清江等市县及苏皖鄂等省沿江地区。
  聂桥葡萄德安县聂桥镇梓坊村葡萄种植总面积80公顷,有藤稔、巨峰、亚保和京亚4个中早熟品种,远销南昌、武汉、广州等城市。注册“博阳葡萄”品牌,销量及知名度位居赣北第一。
  磨溪板栗磨溪板栗一年产二季,为国内水果名优品种,曾被商业部列为科研项目,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新闻片。磨溪板栗分为嫁接和不掠接2种,嫁接后的板栗一年开花2次,2次都成熟,叫双季板栗,且颗粒大,品质香甜。第二季板栗成熟时,恰在元旦、春节上市,有市场卖点。磨溪全乡85%农户家庭种板栗,年产板栗50吨以上。中医认为,板栗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止血、消肿等功能,即能生吃,又能炒吃,还是餐桌上的佳肴,历来就受到人们喜爱。磨溪板栗获市场青睐,在浙江、湖南、江苏、湖北等地赢得市场。
  第三章畜牧业第一节牲畜养殖一、猪品种资源2006年8月,开始全省第五次畜禽品种资源普查前,市内还有都昌(含彭泽县杨梓花猪)“六白猪”(亦称赣西北花猪、都昌小型猪)、九江县城门黑猪、瑞昌“乐园黑猪…‘湖南花猪”等地方猪品种,后由于地域限制、长期近亲繁殖,品种特征逐渐退化,不作为单独品种存在。迄2010年,地方品种有修水杭猪和星子滨湖黑猪,引进品种有大约克、长白猪、杜洛克、中约克。①修水杭猪,具有2000多年历史,是省8个地方品种之一,已列入《中国品种志》。该猪种产仔率高,生长快,肉质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具有良好的经济开发价值。划定区域保护范围为修水县西港、上杭、马坳、杭口4个乡镇。2009年,九江博莱农业集团投资1亿元开发利用修水梳猪项目,在修水县正式签约。该项目采取“规模化养殖,一体化经营”市场运作方式,在全面做好修水杭猪提纯保种的基础上,促进修水杭猪产业化发展。采取“公司+农户”和“订单农业”方式,辐射拉动修水杭猪产业发展,最终实现修水杭猪年出栏规模达到5万头以上目标。同时,为扩展博莱农业集团的特色肉类产品系列,对修水杭猪实行精深加工,打造修水杭猪品牌特色。②星子滨湖黑猪,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鉴定认证,收录《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属江西8大地方品种猪之一,产于鄱阳湖周围各县区,以星子县为主产区,猪种全身皮毛灰黑色,体型中等,耐粗饲、繁殖率高、肉质好、遗传稳定、杂交效果显著,对低温、高湿气候有较好适应能力,是生产商品瘦肉猪优良杂交母猪。2010年,全国统计仅存滨湖黑猪母猪773头,公猪64头,其中星子县存栏滨湖黑猪母猪456头,公猪8头。滨湖黑猪被确定国家生猪遗传资源,具有较好市场开发前景,星子县种畜场为滨湖黑猪保种资源场。2010年,全市有地方品种保种场2个,一级以上种猪场7个,二级种猪扩繁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二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二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