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篇 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0702
颗粒名称: 第十六篇 农业
分类号: D922.4
页数: 30
摘要: 1991年来全市加强农业产业化推进,合理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农作物良种率进一步提高,引进水稻、棉花新品种,基本实现良种化,农业实用技术应用面扩大。定期组织开展以“送科技、促春耕”为主题的送科技下乡活动,经常性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和咨询活动。新技术示范推广成效明显,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度,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区,为农民开出科学“施肥建议卡”。通过普及水稻免耕直播及超期送稼药、果树套袋等先……
关键词: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合作组织

内容

1991年来全市加强农业产业化推进,合理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农作物良种率进一步提高,引进水稻、棉花新品种,基本实现良种化,农业实用技术应用面扩大。定期组织开展以“送科技、促春耕”为主题的送科技下乡活动,经常性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和咨询活动。新技术示范推广成效明显,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度,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区,为农民开出科学“施肥建议卡”。通过普及水稻免耕直播及超期送稼药、果树套袋等先进实用的种养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组织重点农产品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的产品申报入京资格的认证工作,推动农业标准化的示范推广和应用。农机推广步伐加快,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为契机,加快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和农业排灌机械的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建设有新发展,建成一批沼气示范村,推进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生态家园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201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7.31万公顷,比2009年增6671公顷;总产153.47万吨。油菜种植面积11.56万公顷,油菜籽总产17.04万吨,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生产保持稳定,播种面积5.90万公顷,总产9.61万吨。生猪出栏达到198.94万头,比2009年增长4.99%;水产品总产36.9万吨,增长5.7%。同时,种养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葡萄、杨梅、吊瓜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方兴未艾,茶叶、蔬菜、蚕桑等区域特色经济作物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益进一步提高。
  第一章生产资料第一节耕地一、耕地类型灌溉水田全市灌溉水田面积11.82万公顷。地域上主要分布在中部鄱阳湖平原及丘陵地区沟谷中下部、西部山丘沟谷处。主要有永修县滩溪乡、立新乡、云山垦殖场,九江县马回岭镇,庐山区莲花镇,湖口县武山镇、流泗镇,都昌县徐埠乡、左里乡、苏山乡,彭泽县黄岭乡,武宁县罗溪乡、黄段镇、石门楼镇,以及修水县何市乡、上奉乡、太阳升镇等。其他县(市、区)各乡、镇、场也均有少量分布。灌溉水田土壤主要有潴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主要耕作方式有:稻一稻一油、稻一稻一肥或冬闲轮作、稻一油、一季晚稻一冬闲。绝大部分灌溉水田分布在开阔平原,水利条件好,灌排畅通,阳光充足,旱涝稳产。质地沙粘不一,大多数沙粘比例适中,耕耙省力,功效高,适耕期长,湿耕易化泥,干耕松软,少数田沙性重,有沉浆板结现象。结构良好,水、肥、气、热比较协调,土壤肥力较高,供肥性好,有机质和全氮贮量比较丰富,有效磷钾含量低。水耕熟化程度高,适种性广,水稻返青快;旱作排水迅速,通气增温快,有利于早播早发,高产稳产。少部分土体多水难排,土体冷,微生物活动弱,有机质含量虽丰富,但矿化度低,氮含量高,磷钾含量低,呈微酸至中性反应;耕层厚,保肥性好,但耕性差,难耕难耙,耕后难散坯,禾苗返青慢,分蘖少,易贪青晚熟,产量低。
  望天田全市望天田面积为2.61万公顷,约占全市耕地总面积l1%。地域上主要分布在低丘岗地沟谷上部。涉及的乡、镇、场主要有永修县吴城镇、三角乡、立新乡、马口乡、云山垦殖场,德安县爱民乡、邹桥乡,都昌县徐埠乡、苏山乡,九江县永安乡、港口街镇,瑞昌市南义镇、白杨镇,武宁县鲁溪镇、船滩镇、里溪乡,以及修水县朱溪镇、溪口镇、白岭乡等。其他各县乡、镇场亦有分布。其土壤分类主要有淹育型水稻土和潴育型水稻土。主要耕作方式以早稻一油菜为主,雨水多年份亦可种植双季稻。多数土壤肥力中等,供肥性较好,少数土壤耕层浅、质地偏粘,土体紧实、渗透性差,适耕期短、耕性差,湿耕粘犁、干耕不易散坯。但均有共同不足:地热偏高,灌溉水源不足,易受干旱威胁,主要依靠天然降水灌溉。
  水浇地全市水浇地面积为1.83万公顷,约占全市耕地总面积7.8%。地域上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平原地区及长江冲积平原带,涉及乡、镇主要为都昌县周溪镇、西源乡、大沙乡,星子县蓼花乡、沙湖山乡,德安县聂桥镇、黄甬乡、吴山乡、林泉乡、高塘乡,九江县江洲镇、城子镇、港口衔镇、白华乡、永安乡、新塘乡,庐山区新港镇,彭泽县马当镇、棉船镇、东升镇、芙蓉乡、天红乡、杨梓乡、黄岭乡、乐观乡等,其他县(市)的少部分乡镇亦有零星分布。水浇地主要用于种植棉花、油菜,其生产性状大致同灌溉水田。
  旱地全市旱地面积为7.37万公顷,约占全市耕地总面积31.2%,地域上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及修河、博阳河等主要河流及其支流两岸河漫滩阶地上,涉及乡镇主要有彭泽县太平关乡、黄岭乡、天红乡,湖口县流泗镇、马影镇、武山乡,都昌县左里乡、徐埠乡、春桥乡,永修县江益镇,瑞昌市洪一乡、范镇,武宁县鲁溪镇、里溪乡,以及修水县清水岩乡、白岭乡等。其他各乡、镇、场均有少量分布。其土壤学分类主要为红壤和潮土。不同熟化程度旱地生产性状有很大不同。熟化程度高则耕性、水肥状况、适种性等均好,作物产量高,反之则差。
  二、耕地质量坡度构成耕地坡度是决定耕地质量重要因素之一,在耕地土壤质量及微气候条件基本一致情况下,耕地坡度决定着交通条件好坏及耕地综合质量高低,同时也决定耕作方式和难易程度。由于地貌较复杂,全市耕地构成中,各级坡度耕地都有。其中坡地及梯田所占比重比平地为大,面积为16.31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69%:而平地面积为7.33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31%。坡地及梯田中,20~60坡度级面积为7.83万公顷,占坡地及梯田面积48%,占全部耕地面积33%,交通较便利;60-150坡度级面积为4.08万公顷,占坡地及梯田面积25%,占耕地总面积17.2%.交通条件一般;150-250坡度级面积为3.09万公顷,占坡地及梯田面积19%,占耕地总面积13%,交通条件较差;大于250坡度级面积为1.31万公顷,占坡地及梯田面积8%.占耕地总面积5.5%,交通条件很差。全市坡度小于20平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北部鄱阳湖平原地区及长江冲积平原,总面积7.33万公顷,以永修县面积最大,占当地耕地比重60%.其次是彭泽县和九江县,占当地耕地比重分别为57%和48%。平地耕地比重最小是修水县,仅为耕地10%,湖口县、都昌县、星子县,武宁县,其平地所占耕地比重较低,不足25%。
  养分状况有机质含量: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3%占280-/0.含量1%-3%占71%,含量小于1%占1%。和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耕地土壤有机质均有增加,耕地质量整体在提高。
  氮素含量:全市耕地土壤全氮含量大于0.15%的,约占耕地土壤总面积30%;含量0.075%~0.15%的,约占65%;小于0.075%的约占50%。全市耕地土壤碱解氮养分含量大于120PPm的,约占耕地土壤总面积40%;含量在60-120PPm的,约占55%;含量小于60PPm的约占5%。
  速效磷含量:全市耕地土壤速效磷含量大于10Pm的,约占耕地土壤总面积10%:含量在5-10PPm之间的,约占60%;小于5PPm的,约占30%。磷素含量整体较缺。
  速效钾含量:全市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大于IOOPPm的,约占耕地土壤总面积10%;含量在50-100PPm之间的,约占60%;含量小于50PPm的,约占30%。大部分耕地钾素含量中等水平。
  酸碱性:全市耕地土壤pH值大于7.5的,约占耕地土壤总面积10%;pH值在6.5 -7.5的,约占10%;pH值在5.5~6.5的,约占40%;pH值在4.5~5.5的,约占40%。
  耕地土壤肥力全市耕地土壤中等肥力的比重大,有机质中等含量的占85%,含氮中量的占70%,碱解氮中量的占60%,速效钾中量的占60%.而速效磷中量的虽占60%,但低量的竟达30%。pH值酸性至微酸性的占80%。土壤氮素较充足,磷、钾偏缺,土壤酸碱性以酸性到微酸性为主。
  第二节种子化肥农药一、种子水稻早稻:1991-1995年,市内种植常规早稻品种有浙733、浙幅802、早香17号等。杂交早稻:协优49、威优华联2号、威优49、威优35、威优402等。1996-2000年,除还有少量浙733、嘉育948、中早1号、早香17号等,基本上都是杂交早稻,其中威优华联2号、优I华2号、金优402、中优974、金优974、中优402等占主导。2000年后,推广早稻品种有先农3号、金优213、金优463、金优16、金优039、金优313、金优458、金优556、金优974、先农23号、先农37号、株两优02、株两优25、株两优99、隆平001、陆两优996、蓉优3号、T优15、淦鑫203、荣优9号、荣优1506、两优287、两优42等。
  中稻:1991~1995年,常规中稻:饶龙8号、九云晚、七四晚梗等;杂交中稻:汕优63,汕优2号、协优63、威优46、汕优46、协优46等;1996-2000年,推广中稻品种有:金优63、两优培九、岗优22、Ⅱ优838、金优752等;2000年后,有Y两优1号、两优培九、准两优527、粤优938、红莲优6号、丰两优一号、川香优2号、国稻1号、两优036、雅农1600、新两优6号、皖稻153号、C两优343、e福丰优1 1、益禾二号、两优6326、丰优大占、先农808、内香优2128、扬两优6号、丰两优4号等。
  晚稻:1991-1995年,推广晚稻品种有:威优64、汕优64、协优64、协优46等;1996-2000年,有威优晚3、协优10号、金优桂99、威优77等;2000年后,推广晚稻有:金优晚3、金优77、金优207、中9优288、金优284、金优968、荆楚优148、新两优106、五优308、先农2号、先农4号、先农20号、先农26号、隆平207、丰源299、丰源优272、跃新2号、岳优286、岳优9113、江科736、国稻3号、宜S晚2号、蓉优5号、T优608、T优968、湘丰优9号、中优272、欣荣优023、天丰优6418、荣优7号、荣优225等。
  棉花常规品种:1991~1995年,有泗棉2号、泗棉3号、徐州184; 1996-2000年,有苏棉12号、赣棉系列、鄂棉系列常规品种。
  杂交品种:1996—2000年,开始引进推广杂交棉,其品种为湘杂棉2号。2000~2002年,推广抗虫棉,品种有新棉33B、DP32B、中棉所29;2003-2010年,大面积种植杂交棉,品种有湘杂棉3号、南抗3号;相继引进推广湘杂棉8号、福棉2号、国抗23F1、南抗9号、泗杂3号、泗杂2号、苏杂3号、苏杂6号、赣棉杂1号、科棉3号、湘杂棉6号、红鹤3号、赣杂棉3号、赣杂106、赣杂108、赣棉杂109、先杂棉1号、雅杂棉一号、赣棉杂11、鄂杂棉28F1、中棉所38、中棉所47、中棉所48、中棉所53、中棉所55、中棉所62.中棉所66、湘杂棉7号、湘杂棉8号、湘杂棉11号、鄂杂棉10号、鄂杂棉1IF1、鄂杂棉13F1、鄂杂棉16FI,鄂杂棉24、鄂杂棉26号、鄂杂棉28、华杂棉4号、华杂棉H318、亚华棉10号、金杂101、华惠103、德棉800、楚杂180、三杂棉四号、农杂62、农杂66、农杂70、诺华棉1号、铜杂411、皖杂棉9号、C111、创075、创杂棉21号、福棉2号、泗杂棉6号、国丰棉12、南农6号、慈抗杂3号、九杂四号、鲁RH-1、隆杂棉l号、楚杂97、春杂棉1号、海杂棉1号、广棉02、岱杂1号、荆杂棉166FI、安屯棉一号等。其中:泗棉3号、苏棉12号、DP 32B、中棉所29、湘杂棉3号、南抗9号、中棉所48、湘杂棉8号、鄂杂棉11等,在不同年份里一度成为市内棉花生产主导品种。
  油菜常规品种:1991-1995年,主推79601; 1995年后,主要种植品种有中油821、湘油15等。
  杂交品种:1995年后,加大杂交油菜引进推广,品种有秦油2号、德油5号、德油8号等。
  双低品种:2000年后,市内开始引进双低油菜种植,其中主导品种为中双6号、中双9号、油研七号、油研九号、秦油7号、秦优9号、油研10号、赣油杂1号、中油杂2号、中油杂4号、华赣油1号、赣两优3号、绵油12号、广源58、希望528、宁杂11号、天油杂2号、浔油8号、沪油杂l号、中油杂14号等。迄2010年,双低油菜在市内占种植面积90%以上。
  玉米掖单13号、农大108、东单13、济单七号、济单94-2、农大3138、豫玉22、郑单958、苏玉29等。
  小麦扬麦5号、济麦、新麦208、扬麦3号、扬麦158、扬麦13、扬辐麦2号、鄂恩4号等。
  二、化肥主要品种全市化肥使用过程中,单质氮肥主要有尿素、碳铵两种。单质磷肥主要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等,单质钾肥主要有氯化钾(进口红钾、国产白钾),复合肥除普通的复混肥外还有磷酸一氨、磷酸二氨、磷酸二氢钾等。全市农用化肥年施用量单质氮肥425138吨,单质磷肥165587吨,单质钾肥55556吨,复合肥126184吨。
  施用技术至20世纪90年代,化肥施用量越来越大,养分配比出现比例失调,土壤板结现象严重。21世纪初,市土肥站大力推广配方施肥,要求有机无机肥料搭配,补充微量元素肥料,扩种绿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作物产量品质得到提高,土壤肥力开始上升。2005年始,着手推广科学精准施肥,即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养分需要、土壤提供能力、肥料转化状况,计算精确肥料使用数量,做到施肥过程中作物缺什么朴什么、缺多少施多少,到2010年,年推广面积超过40万公顷,市棉花测土配方施肥计算机决策系统推广应用获省重点推广项目,市棉花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项目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
  三、农药用量1991~2000年,主要使用单剂农药,之后复配剂使用量逐增。每年农药商品用量8000吨左右,以杀虫与除草剂占绝对用量,对有效控制或杀灭病虫草鼠害发挥重要作用。
  品种杀虫/杀螨剂:主要有甲胺磷、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久效磷、磷胺、甲拌磷、治螟磷、辛硫磷、敌百虫、敌敌畏、乐果、氧化乐果、三唑磷、水胺硫磷、乙酰甲胺磷、毒死蜱、克百威(呋喃丹)、灭多威(万灵)、杀虫双、杀虫单、杀虫脒、单甲脒、异丙威(叶蝉散)、溴氰菊酯(敌杀死)、三氟氯氰菊酯(功夫)、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杀灭菊酯、甲氰菊酯、联苯菊酯、氰戊菊酯、硫丹、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阿维菌素、氟铃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虫腈、吡蚜酮、哒螨灵、三氯杀螨醇等。1993年因杀虫脒有致癌、致畸、致突变而全面禁止使用。2002年因高毒及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样磷、治螟磷、克百威等19种农药;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不得用于茶树上。2007年1月1日起,因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具有高毒而全面禁止使用。2009年10月1日起,鉴于氟虫腈对甲壳类水生生物及蜜蜂有高风险,在水和土壤中降解慢,除玉米等部分旱田种子包衣剂和专供出口产品外,停止销售和使用含氟虫腈成分的农药制剂。
  杀菌剂:主要有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三环唑、稻瘟灵(富士一号)、叶青双、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络胺铜、氢氧化铜(可杀得)、三唑酮、甲霜灵、强氯精、咪鲜胺、井冈霉素、乙蒜素、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等。
  除草剂:主要有丁草胺、乙草胺、五氯酚钠、氟乐灵、甲磺隆、苄磺隆、苄嘧黄隆、二氯喹啉酸、丁·苄混剂、乙·苄混剂、高效盖草能、精稳杀得、精喹禾灵(精禾草克)、异丙甲草胺(都尔)、二甲四氯、草甘膦、百草枯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多效唑、烯效唑、助壮素、矮壮素、赤霉素(920)、膨大素、萘乙酸、乙烯利、2,4-D等。
  杀鼠剂:主要有毒鼠强、溴敌隆、敌鼠钠盐等。1991年因毒鼠强高毒,并引起二次中毒而禁止使用。
  第三节农机具一、耕作机具 1991年,全市有大中型拖拉机(含变形运输机)1643台,小型拖拉机(主要为手扶拖拉机)7570台;大中型拖拉机机引农具1009部。机耕作业面积58.93千公顷,机耕率22.5%。随后几年,拖拉机拥有量继续减少,2004年,大中型拖拉机为39台,小型拖拉机为4867台。其间,农机市场出现2.2—4.4千瓦以柴油机为动力耕整机。耕整机轻便灵巧,不通机耕道水田、旱地,人抬即可到达,适合分户经营及小块田作业,逐渐成为耕作机具主要机型。2005年,全市耕整机达11269台,同期手扶拖拉机为5213台。由国家实施农机补贴政策推动,2010年,全市拥有拖拉机2.3558万台/47.5957万千瓦,其中:大中型(14.7千瓦及以上)0.0668万台/2.5844万千瓦;小型(2.2-14.7千瓦,含2.2千瓦)2.2890万台/25.0113万千瓦。拖拉机配套农具2.8375万部。机耕作业面积253.455千公顷,机耕作业率72%。
  二、收获机具水稻脱粒机1991年,机动脱粒机564台/211万瓦。当时,境内多数地方尚习惯水稻场上脱粒和使用人力脱粒机脱粒、木质禾桶人工脱粒。随着小型汽油机作动力人力脱粒机改造技术逐年推广,至2004年,机动力脱粒机增至20306台。市农机管理站在推广人力脱粒机改造同时,为全省普及脱粒机改造技术做出积极贡献。2004年后,随着联合收割机高速发展,在水稻种植优势区域平坦大田块,基本上都使用收割机,不用单独脱粒作业,脱粒机在这些地方逐渐退出市场,在一些丘陵山区,脱粒机仍然是替代人工作业最好工具,到2010年,全市机动脱粒机0.7230万台/2.5303万千瓦。
  联合收割机2000年,市农机管理站从江苏引进1台常柴牌全喂人联合收割机,为普及推广,市农机站4名职工组成水稻示范作业服务队,到瑞昌市免费为农民收割,历时15天。收割机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成本底、损失率小优势,逐渐为农民接受,到2003年底,推广水稻联合收割机476台。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达市补贴资金20万元,补贴收割机、拖拉机和插秧机等机械。当年收割机净增294台,收割机拥有量达770台。永修县三角乡1农民自筹资金21.8万元,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1万元,购一台PR0488型久保田半喂人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此后,收割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成为最受农民欢迎的农业机械,到2010年联合收割机3191台(其中,半喂入收割机165台),机收面积14.7万公顷,机收作业率达到68%。
  油菜收割机市农机部门在全省率先引进油菜收割机,2004年后在湖口、彭泽、九江、瑞昌等县市举行油菜机械化收获现场会,至2010年,油菜收割机发展达50台。
  二、运输机具 1991年,大中型拖拉机拖车1567辆,机动运输船1590艘。1993年,农用载重汽车1525辆,农用运输车4648辆,大中型拖拉机拖车600辆。此后,大中型拖拉机作为农用运输逐渐萎缩,被农用载重汽车和农用运输车取代。1996年,市场上出现一种新型农用运输机械——变型拖拉机,机动性好,操作舒适,轻便灵活,价格低廉,具备近似农用车性能,适应农村运输。1997年,市农机部门开始实行对变型拖拉机管理,办理牌证手续。至2005年,全市农用车13007台,变形拖拉机6449台;2010年,农用车达24869辆,变型拖拉机达8092辆。
  四、植保机具 1991年,市农机部门已开展18型机动弥雾机在棉花生产中应用推广项目,引进品牌是当时获国优和银牌产品东方红-18型机动弥雾机。2007年,植保机械首次进入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目录,加快植保机械发展,当年补贴机动喷雾器1800台,拥有量达54488台。2009年,电动喷雾器进入补贴目录,电动喷雾器价格低,操作方便,补贴比例高,补贴150元/台,农民实际只要支付160元便可购,销量大增,挤占部分机动喷雾器市场。2010年,新增4343台喷雾器中,电动喷雾器为3022台。此间,机动喷雾器中大功率担架式、手推式机动喷雾器,以其喷射距离远,水流量大,功效高,对于水稻种植大户防治稻飞虱、林果业防虫效果好,发展逐年上升,2007年开始引进推广,到2010年达300台。植保机械总量逐年稳步递增,至2010年全市机动喷雾器(含电动喷雾器)达61572台,占全省同类机械90%,由此奠定全省植保机械大市地位。
  五、种植机械水稻种植机械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江苏东洋插秧机有限公司生产PF455S步行式插秧机列入省补贴目录,该机械栽插工作装置采用360度回转,秧苗为两叶一芯小苗,浅插,功效高,成本低,秧苗返青期短,产量高,推广后很受农民欢迎。2005年,在中央、省两级财政对购买插秧机实行累加补贴基础上,市财政也安排资金重补贴。使插秧机械发展有重大突破,到2010年水稻插秧机325台,其中高性能乘坐式插秧机11台,完成机插面积1.6万公顷。与此同时,全市还发展水稻精量直播技术,引进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所发明精量穴播机,节工省本,但机具造价高,田地平整要求高。
  油菜种植机械2004年,围绕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进行多种探索,从镇江江苏农机研究所引进两台油菜直播机,分别在都昌和永修2个油菜机械化示范点试验,试验表明,该机虽旋耕、播种、埋肥、覆盖一次完成,省工省时,劳动强度低,功效高,成本低,但该种机械尚在研发阶段,主要问题播种可靠性不高,生产效果不很理想,因而没有被推广。2007年以来,市农机部门推广油菜免耕直播机械化开沟技术,该轻型机械化种植技术机具简单,另操作,获得很好效果。2009年,油菜种植机械进入省补贴目录,市级财政实行累加补贴。在众多机型、品牌中,以现代农装株洲联合收割机有限公司生产2BYF-6型和武汉黄鹤拖拉机有限公司生产2BFQ-6两种机型较为成熟,彭泽县、湖口县、武宁县、都昌县共引进9台2BYF-6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
  六、其他农业机具农用排灌机具 1991年,全市有排灌动力机械16385台/20301万瓦;其中,排灌机具1886台套,农用水泵15553台。2010年,排灌动力机械增到13.3345万台/107.1782万千瓦,农用水泵10.9306万台,节水灌溉类机械1.9442万套,节水灌溉面积18.525千公顷。
  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 1991年,全市有各种类型农副产品加工机械3728台,其中,饲料粉碎机1380台,碾米机2522台,磨面机3863台,榨油机1735台,轧花机3495台。2008年始,这些机械逐步列入江西省补贴目录。当年,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5.2575万台/55.1240万千瓦,其中柴油机2.6048万台/25.56724万千瓦;电动机2.6521万台/29.55676万千瓦。农产品初加工作业机械5.1606万台,其中,粮食加工机械3.6697万台;油料加工机械0.7257万台;棉花加工机械0.6605万台;茶叶加工机械674台。2010年,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6.3893万台/65.4970万千瓦,其中柴油机3.1056万台/30.9005万千瓦:电动机3.2837万台/34.5965万千瓦。农产品初加工作业机械5.6326万台(套),其中粮食加工机械3.8364万台(套);油料加工机械0.8841万台(套);棉花加工机械0.7248万台(套);茶叶加工机械1284台(套)。
  烘干机、设施农业设备2008年,随着农业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一些合作社、种植大户和茶场,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下,一次性投入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购买贵重烘干机、设施农业设备。2010年,谷物烘干机0.0585万台/0.5078万千瓦,种子加工机械0.0025万台/0.0044万千瓦,保鲜储藏设备0.0002万台(套),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0.0008万套,温室52.3389万平方米。
  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下,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呈高速发展态势.2008年,畜牧养殖机械0.1533万台/1.6527万千瓦,渔业机械1.6608万台/5.57593万千瓦。2010年,畜牧养殖机械0.2189万台(套)/2.1131万千瓦,渔业机械1.7926万台/5.7752万千瓦。
  七、农机服务与监理基层推广体系 1991年,全市乡镇农机管理站(含农机站)163个,职工人数609人.其中国家职工351人,乡村人员258人。科技人员61人,农民技术员25人,中级以上职称3人。此后,农机基层推广体系随着农机化进入低潮而不断衰落。至2004年,农业机械化迎来高速发展阶段,全市却没有一个完整乡镇农机站,瑞昌、修水、都昌虽保留农机站编制,但没有从事农机推广工作。2009年,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机站列入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人员、编制、经费落实到位,全市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中基本设置农机岗位,定员163名。
  服务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2004年,市诞生第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修水县镇沙洲农机合作社。到2010年达22个,合作社成员703户,从业人员641人,服务农户41712户,注册资金总额1506.1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252.3万元。
  市农业机械工程公司:前身是市农业机械工程公司,为市国有农业机械施工企业,曾拥有东方红推土机8台,东方红铲运机12台,上海50拖拉机5台,自卸汽车8台,装载机2台,挖掘机1台,承担耕、耙、挖、铲运、压平松堆等农田水利工程业务。2000年,企业停业,2009年关闭改制。
  市第二农业机械工程公司:前身为都昌县机耕队,是县级集体企业,拥有推土机、铲运机、装载机、挖掘机30余台,承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土石方施工,2005年企业关闭改制。
  安全监理 1991年,市农机安全监理所为事业编,6人。9月,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委托接管农机安全监理业务。2008年9月23日,列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至2010年,累计有拖拉机9372台(含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652台,手扶拖拉机2839台,驾驶证(G,H,R类)7412个。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市农机部门在鼓励推动联合收割机在全市内开展机收作业同时,还积极组织收割机跨省作业,参加省组织联合收割“赣机西征”,到河南、四川、重庆等地收割小麦、水稻。2005年始,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每年承担全省收割机跨区作业在九江出征仪式组织工作。至2010年,市参加收割机跨区作业300台次,作业收入1000余万元。“双抢”农忙季节,亦“引机入浔”,组织外省收割机到九江收割水稻。
  第二章种植业第一节粮食作物一、水稻面积产量全市为南方稻区,属华中单双季稻作带。水稻生产主要分为双季早籼稻、双季晚籼稻、一季中(包括一晚)籼稻3种类型,另外有少量晚糯和晚粳稻。由于赣北在江西省相对热量条件比赣中、赣南要差,受早春“寒潮”和秋季“寒露风”影响,一季稻种植面积在全省相对较大。1991年,全市水稻播种面积21.26万公顷,稻谷总产108.05万吨,平均单产338公斤。其中早稻9.75万公顷,一季稻2.01万公顷,二晚9.5万公顷,早稻、一季稻、二晚产量分别为45.37万吨、12.36万吨、50.32万吨。到2003年,因市场稻谷价过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水稻播种面积下降到15.72公顷,稻谷总产79万吨,单产335.2公斤,与1991年比,面积减少26%,总产降低22.7%,单产基本持平。2004年始,国家执行水稻生产补贴政策,水稻生产快速恢复,2010年,水稻播种面积21.96万公顷,稻谷总产132.94万吨,平均单产403.4公斤。与2003年比,面积增长39.7%,总产增长68.3%,单产提高68.2公斤,早稻、一季稻、二晚单产分别提高70.7公斤、54.1公斤、87公斤。全市水稻种植面积格局是早、中、晚稻各7万公顷左右,中稻略多一点。都昌县是市内主要“双季稻”区,2010年“双季稻”面积占90.9%,其次是湖口县占89.7%,永修县占57.9%.修水县占48%,武宁县仅占25.5%。当年,水稻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80.4%,稻谷总产占粮食总产90.17%,单产、总产均居粮食生产第一位。水稻生产遍及全市各地,都昌、永修、修水、武宁、湖口、彭泽等县为重点产区。
  规模种植2007年,全市3.3公顷(50亩)以上种粮大户498户,承包租种耕地4120公顷,其中66.7公顷(千亩)以上大户5户,33.3公顷(500亩)以上大户17户。到2010年,全市100亩以上种粮大户达到681户,比2009年增加24户,承包租种水田8713公顷,种植水稻11320公顷,户平种植水稻16.6公顷。其中33.3公顷以上大户58户,66.7公顷以上大户18户,133.3公顷(2千亩)以上大户3户。种粮大户数和承包租种耕地面积近年都在以20%-30%速度增长,种粮大户多以种植一季稻为主,实行机耕、机插、机械防病虫、机收等农机化作业,水稻平均单产高出全市平均单产20%—40%,生产稻谷商品率都在90%以上。种粮大户较多县(市)主要是都昌、永修、瑞昌、星子、彭泽、共青等,多集中在沿鄱阳湖和沿长江、沿内湖地区,武宁、修水、九江县等县种粮大户亦加快发展。星子县苏家挡乡邹水林2010年种植水稻244公顷,居全市规模之首。
  栽培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重点抓杂交早稻示范与推广。1993年,开始推广水稻旱床育秧技术,重点在早稻上推广。1995年,在瑞昌市范镇乡进行2.86公顷早稻塑盘育秧抛秧示范,一举获得成功,比手插秧对比田增产5%左右。其特点主要是秧苗素质好,抛后人泥浅,秧苗返青分蘖快,达到既能增产,又减少秧田、提高种植密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目的。1996年,范镇乡示范点早稻抛秧示范面积达40公顷,全市早稻抛秧示范面积扩大到933公顷,普遍获得成功,基层干部和农民一致反映水稻抛秧的推广,是水稻生产技术推广史上一次大的革新。同午,水稻旱床育秧比例达38%。杂交早稻推广面积占早稻总面积60%以上,平均单产水平高于常规早稻20%-30%。在推广水稻抛秧技术同时,还在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水稻免耕直播、水稻除草剂应用、水稻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技术进行示范推广。1996年,水稻旱育秧稀植栽培面积达到3.8万公顷。水稻免耕直播配以除草剂应用技术在一季稻上示范推广0.32万公顷。
  1997年,市水稻抛秧技术推广应用获农业部表彰(全国仅有2个地级市之一)。水稻旱育抛秧技术推广获市1999年度科学进步二等奖。2000年后水稻抛秧向一季稻和二晚生产上发展。
  2000年,水稻栽培重点推广超级水稻、塑盘抛秧、无盘抛秧、免耕抛秧、免耕直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插秧、机耕、机收等技术。超级水稻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等研究,推出的超高产水稻。发展超级稻生产是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重要举措。2001年,全市开始引进示范第一代超级稻“两优培九”(原名65002)获成功,亩产550-600公斤。2004年,德安县和共青城示范种植袁隆平第二代超级稻“两优293”6.7公顷(100亩),亩产达到638公斤。后示范面积逐年扩大,到2006年推广达2.8万公顷,成为一季稻主推品种。2008年,全市水稻抛秧面积6.39万公顷,其中早稻3.93万公顷,占早稻面积60%,~季稻1.42万公顷,占18.4%,二晚1.04万公顷,占15.6%。2009年,开始示范超级稻“Y两优1号”6.7公顷,亩产达674.9公斤,个别田块达706.5公斤。2010年,全市推广各种超级稻面积3.5万公顷。同年,全市推广抛秧面积9.11万公顷(早稻4.39万公顷,一季稻1.88万公顷,二晚2.8万公顷),其中无盘抛秧1733公顷,免少耕抛秧3.38公顷。水稻直播3.38万公顷(早稻0.56公顷,一季稻2.81公顷)。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基本普及,向农民发放水稻配方施肥卡30多万份,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200-/0以上,水稻机耕、机收面积分达到800-/0和700-/0,机插秧面积0.47万公顷。当年,杂交早稻面积占早稻总面积900-/0以上,中晚稻基本杂交化。
  二、旱粮小麦小麦是全市越冬作物,又叫冬小麦,头年秋末冬初播种,第二年春末夏初收获。多用旱地种植,与棉花、大豆、早玉米、早红薯、早花生、芝麻等作物连作,也有与一季稻或双季晚稻连作。全市各地都有种植,都昌、修水、瑞昌、彭泽、武宁、九江、永修等县(市)种植面积较大。历史最高年全市播种面积达4.93万公顷,总产4.93万吨。后由于棉油两熟制面积的扩大和赤霉病、锈病大面积发生,以及产出面粉品质欠佳,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91年,面积减少到2.09万公顷,2001年,面积减少到1.39万公顷,到2010年,种植面积只有0.62万公顷,平均单产139.8公斤,总产1.31万吨。单产水平比2001年提高41.1公斤,比1991年提高62.7公斤。1994-1996年,武宁县清江乡等地大面积推广一季稻稻板麦(一季稻收后免耕种麦),单产达到250~300公斤。2008年以后,部分种粮大户推广稻麦两熟制,瑞昌市横港镇种粮大户范长青2010年冬播稻麦两熟小麦45公顷。
  大豆大豆是全市传统旱粮作物,多在旱地种植,部分在水田种植,全市各地都有种植,最多年种植面积曾达到2.15万公顷,后随着棉花面积扩大,大豆面积逐渐减少。都昌、修水、、武宁、瑞昌、湖口、九江、彭泽等县(市)种植面积较大。1991年,全市种植面积1.28万公顷,平均亩产86.1公斤,总产1.65万吨,2001年,种植面积1.19万公顷,平均亩产91.1公斤,总产1.63万吨。21世纪后随着棉花、蔬菜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大豆面积更加减少,2010年,种植面积0.81万公顷,平均单产130.1公斤,总产1.58万吨。20世纪延续下来的田埂种豆不少地方仍在推广。
  红薯红薯是全市一项大宗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多种植在丘陵和山区红壤地,全市各地都有种植,以都昌、修水、武宁、瑞昌、九江、星子等地为主产区。种植面积最大年全市达到3.94万公顷,鲜薯产量45.1万吨,折稻谷9万吨,占当年粮食总产量13%。后随着水稻面积不断扩大,红薯面积逐年减少。2004年,种植面积1.26万公顷,总产折粮5.11万吨,2010年,种植面积2.19万公顷,平均单产370.4公斤,折粮总产12.2万吨。产出红薯一定比例用作生猪饲料和生产淀粉原料。
  玉米玉米在分类上归属为杂粮,种植面积和产量居杂粮之首,是发展畜牧业主要饲料,称“饲料之王”。全市各地都有种植,以瑞昌、修水、武宁、湖口等地为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在0.3万~0.5万公顷,1998年,种植面积达1.22万公顷,总产1.93万吨,21世纪初种植面积回落,2004年下降到0.38万公顷,2009年后面积又开始回升,2010年,全市种植面积1.04万公顷,平均单产243.2公斤,总产3.82万吨。近年来水田种植玉米增多,以卖鲜玉米棒的甜玉米增多。
  杂粮杂粮包括蚕豆、豌豆、绿豆、荞麦、黄粟、高梁等,境内呈零星分布。蚕豌豆常年种植面积0.3万~0.46万公顷,总产0.5万~0.6万吨,近年面积有所下降,2007年种植面积0.34万公顷,平均单产370.4公斤,总产0.58万吨,单产114.7公斤。养麦作为灾后补种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500公顷以下,灾年面积扩大.2007年种植面积307公顷,总产量519吨。黄粟、高梁作为小宗杂粮,1999年,种植面积分别为82公顷和84公顷,总产都为100多吨,以后年份没有列入统计。2010年,绿豆种植面积0.11万公顷,总产0.19万吨,单产115.2公斤。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一览)=]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一览)=] [=此处为表格=] 第二节经济作物一、棉花栽培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省委、省政府调整产业结构,要求九江市破除“千年田、万年地”旧习惯束缚,改水田为旱地,扩大水稻棉花轮作。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党齐动手,集中抓种棉,一年过百万,三年超天门”,从此九江棉花生产开始大规模突破旧有模式,改革耕作制度,推行水改旱,扩大水稻棉花轮作。一种棉花生产新模式开始形成,植棉技术取得重大突破。1994年,全面推广丘陵旱地棉花“矮密早”栽培技术及棉花全程化调技术,其中“矮密早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获农业部颁发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水稻田改种棉花模式研究与综合技术推广应用”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成果一等奖。1996年,“棉花全程化调综合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8年,“赣北棉铃虫综合治理示范推广”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同年开始引进以中29为主的抗虫杂交棉试验示范,2002年,大面积推广,全市品种均为抗虫杂交棉。2005年开始进行棉花无土育苗移栽。2008年,在全市大规模开展棉花高产创建活动。2009年,在彭泽县进行棉花无三丝试点工作,并于2010年全面推广。
  基地建设2008年,彭泽县、九江县、湖口县列为全国棉花高产创建示范基地。2009年,湖口县武山乡的百亩连片棉田,取得长江流域棉花生产首次亩产过1000斤籽棉佳绩。2010年,彭泽县万亩棉花首次亩产过400公斤籽棉。
  面积产量 1991-2000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37300-82700公顷,年总产皮棉32750-109953吨。其中,1992-1997年是棉花生产鼎盛时期,种植面积超100万亩,总产皮棉超100万担。1999年,国家取消棉花指令性计划,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回落到38266公顷。2001~2010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35105-61262公顷,总产皮棉45637~96130吨。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与产量一览)=] 二、茶九江种植茶叶自然条件优越,不仅产量丰富,且品质优良。各县区都有种植。1992年,修水县大椿茶场的“双井绿”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1995年,国家科委、农业部、人事部、劳动部、物资部、国家工商总局、税务总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务院外国专家局联合公告修水县“天霓牌神农解烟茶”为国家级新产品。进入21世纪,庐山云雾茶多次获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2004年8月,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包括庐山风景区,庐山区海会镇、威家镇、虞家河乡、莲花镇、五里街道、赛阳镇、姑塘镇、新港镇,星子县东牯山林场、温泉镇、白鹿镇,九江县岷山乡现辖行政区域。2007年10月,CB/T2003《地理标志产品·庐山云雾茶》发布实施。2010年3月,庐山云雾茶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与产量一览)=] 三、桑九江西部山区自古即植桑养蚕,1991年,全市桑园面积6513公顷,蚕茧1111吨。主要以修水县为主,其次是武宁县、德安县。同年修水县蚕桑“星火计划”成果在北京“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展出,获金奖。1992年,修水县实施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蚕桑工程高产技术配套及示范》,由省科委主持在南昌市召开验收鉴定会,评定项目成果为省内领先,整体配套技术达到全国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农业部和省农牧渔业厅为修水县推广“小蚕片叶立体育”项目颁发双达标证书。2010年,全市的桑园面积6225公顷,蚕茧4380吨。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若干年份全市桑园种植面积与蚕茧产量一览)=] 四、苎麻九江是省重要苎麻产地。最高年种植面积达11520公顷,总产量13116吨。1991年,境内麻园面积1035公顷,总产量839吨。受市场经济影响,苎麻生产起起落落,1995年麻园面积恢复到2569公顷,总产量3473吨;1999年,麻园面积又回落到1458公顷,总产量1744吨;2000-2006年,种植面积在2333-2757公顷之间,总产量在3006~4099吨之间;之后又开始萎缩,到2010年,境内麻园面积为1267公顷,总产量2267吨。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若干年份全市苎麻种植面积与产量一览)=] 第三节果蔬作物一、水果种植 1991年以来,引进水果栽培先迸技术如套袋技术、避雨技术、一茬多熟西瓜技术、小拱棚双膜嫁接育苗技术,提高境内水果产量与品质。九江是全省“南桔北梨”果业发展规划的早熟梨生产主要区域之一。2000年,开始实施早熟梨工程,种植面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10年,九江早熟梨种植面积达18000公顷。至当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1.9万多公顷,总产11.2万吨。其中柑橘6.8万吨、九江水梨(九江早熟梨)2.0万吨、桃1.4万吨、其他水果1万吨。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与产量一览)=] 二、蔬菜 1991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为25446公顷。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镇人口逐年增多,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商品蔬菜成为一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到2001年,全市蔬菜复种面积65066公顷,总产1010010吨。2002~2010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38789-43385公顷。2010年,全市蔬菜复种面积39373公顷,总产757482吨。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与产量一览)=] [=此处为表格(2007年全市蔬菜品种与产量一览)=] 第四节特产瑞昌山药瑞昌山药,味甘,性温平,其块茎富含淀粉、糖、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很强的健脾、益肾、养肺功能,是滋补佳肴。该山药适用性强,丰产性好,耐贮耐运。伴以鱼、肉烹制菜肴,其色白、味鲜、爽嫩可口,久煮不煳,风味独特,炒、爆、溜、汤等多种烹调方法均可。是兼具菜、药两用上等佳品,男女老幼皆宜。瑞昌山药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瑞昌市辖区内21个乡镇场,主要集中在南阳、高丰、桂林、横立山、白杨、洪下、夏畈等乡镇。
  武宁小竹笋按品种可分为毛竹笋、小山竹笋和雷竹笋,按季节可分为冬笋和春笋。全县有毛竹8670公顷,蓄积量在2460万支以上,年产冬、春笋8000吨;小山竹笋7340公顷,年产竹笋3000吨;雷竹67公顷,年产笋150吨。年加工的冬、春笋罐头在千吨以上,小山竹笋罐头1200吨。武宁竹笋富含氨基酸、蛋白质、肠纤维、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
  黄老门生姜明朝年间,九江县黄老门即种姜。姜表呈淡黄色,芽带淡红色,肉质蜡黄,故又名“红爪姜”。植株长势强,高60~80厘米。姜块大,单株块最重约500克。产量高,亩严1500千克左右,最高可达2500余千克。姜质优良,含有浓郁芳香挥发油和辛辣性姜酮等成分。鲜姜及其根须、红茎可炒食,也可与辣椒、豆豉合腌,味美可口;加工成干姜片、糖姜片、姜汁、姜酒,饶有风味。人药具健胃、除湿、祛寒之功,可治呕吐、咳逆、感冒、风寒等症,也可解鱼、蟹和半夏、南星等腥毒。姜叶与青茎还是猪、牛青饲料。黄老门鲜姜远销江南各省、市,干姜片外销日本国,有良好发展前景。
  易家河柑橘永修县柘林镇易家河新村地处柘林湖畔,全村柑橘种植面积307公顷.年产量1万吨,产品远销北京、南京、哈尔滨、香港、马来西亚等地,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
  米粮铺柑橘共青城米粮铺柑橘具有“果大、味甜、皮薄”等特点,受市场和消费者好评。在2003年第七届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中华名果”称号。
  武宁猕猴桃武宁猕猴桃是省内特色水果。猕猴桃又名芝麻桃,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多年生攀援性植物水果。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滋补强身、清热利尿、生津润燥、祛风活血、散瘀消肿和健胃、催奶、止血等多种功效,被列入《中国药典》。武宁县年产约700吨。县罐头厂、食品厂、饮料厂向中外市场投放猕猴桃酱、罐头、果脯、果晶、果汁,果酒等系列产品。
  马回岭西瓜马回岭镇有悠久的西瓜种植历史,其瓜美、味甜,产量高,享誉省内外。2009年,全镇西瓜种植面积突破534公顷,仅嫁接西瓜就超过200公顷,无籽西瓜67公顷,产量超过2万吨,产值达2000万元。2006年,马回岭镇成功申报无公害西瓜产地产品,2009年,连续成功申报农业部无公害西瓜产品。
  虬津莲藕永修县虬津镇利用低洼易涝地种植莲藕200公顷,亩产1500千克,其藕具有个大、味甜、质脆等特点,富含淀粉,葡萄糖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有机物质,其荷叶可以加工利用。
  都昌紫皮大蒜都昌紫皮蒜,历来为省特产蔬菜之一。适应性强,稳产高产,瓣大皮薄,味辣鲜香,营养丰富。是加工、鲜食兼用良种,年种植200公顷左右,年产大蒜头和蒜苔各1500吨。主销省内的南昌、景德镇、乐平、余干、新建、清江等市县及苏皖鄂等省沿江地区。
  聂桥葡萄德安县聂桥镇梓坊村葡萄种植总面积80公顷,有藤稔、巨峰、亚保和京亚4个中早熟品种,远销南昌、武汉、广州等城市。注册“博阳葡萄”品牌,销量及知名度位居赣北第一。
  磨溪板栗磨溪板栗一年产二季,为国内水果名优品种,曾被商业部列为科研项目,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新闻片。磨溪板栗分为嫁接和不掠接2种,嫁接后的板栗一年开花2次,2次都成熟,叫双季板栗,且颗粒大,品质香甜。第二季板栗成熟时,恰在元旦、春节上市,有市场卖点。磨溪全乡85%农户家庭种板栗,年产板栗50吨以上。中医认为,板栗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止血、消肿等功能,即能生吃,又能炒吃,还是餐桌上的佳肴,历来就受到人们喜爱。磨溪板栗获市场青睐,在浙江、湖南、江苏、湖北等地赢得市场。
  第三章畜牧业第一节牲畜养殖一、猪品种资源2006年8月,开始全省第五次畜禽品种资源普查前,市内还有都昌(含彭泽县杨梓花猪)“六白猪”(亦称赣西北花猪、都昌小型猪)、九江县城门黑猪、瑞昌“乐园黑猪…‘湖南花猪”等地方猪品种,后由于地域限制、长期近亲繁殖,品种特征逐渐退化,不作为单独品种存在。迄2010年,地方品种有修水杭猪和星子滨湖黑猪,引进品种有大约克、长白猪、杜洛克、中约克。①修水杭猪,具有2000多年历史,是省8个地方品种之一,已列入《中国品种志》。该猪种产仔率高,生长快,肉质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具有良好的经济开发价值。划定区域保护范围为修水县西港、上杭、马坳、杭口4个乡镇。2009年,九江博莱农业集团投资1亿元开发利用修水梳猪项目,在修水县正式签约。该项目采取“规模化养殖,一体化经营”市场运作方式,在全面做好修水杭猪提纯保种的基础上,促进修水杭猪产业化发展。采取“公司+农户”和“订单农业”方式,辐射拉动修水杭猪产业发展,最终实现修水杭猪年出栏规模达到5万头以上目标。同时,为扩展博莱农业集团的特色肉类产品系列,对修水杭猪实行精深加工,打造修水杭猪品牌特色。②星子滨湖黑猪,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鉴定认证,收录《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属江西8大地方品种猪之一,产于鄱阳湖周围各县区,以星子县为主产区,猪种全身皮毛灰黑色,体型中等,耐粗饲、繁殖率高、肉质好、遗传稳定、杂交效果显著,对低温、高湿气候有较好适应能力,是生产商品瘦肉猪优良杂交母猪。2010年,全国统计仅存滨湖黑猪母猪773头,公猪64头,其中星子县存栏滨湖黑猪母猪456头,公猪8头。滨湖黑猪被确定国家生猪遗传资源,具有较好市场开发前景,星子县种畜场为滨湖黑猪保种资源场。2010年,全市有地方品种保种场2个,一级以上种猪场7个,二级种猪扩繁场12个。
  饲养方式20世纪90年代初期始,专业户、重点户大量涌现,开始发展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1993年,饲料产量8.7万吨,通过推广“871”配合饲料以及良种引进,缩短喂养周期,提高出栏率,生猪出栏率由1992年74.4%提高到77.3%。瘦肉型猪肉产量为11678吨,占总产量10.7%。1994年,出栏瘦肉型猪25.25万头。全市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突破口要求,在发展规模养殖上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涌现一批千头猪场。彭泽上十岭、德安丰林、九江县良种猪场、市畜禽良种场等20个瘦肉型猪场形成商品肉猪出口基地,全年出口大中活猪2.83万头,比1993年增加4500头。2000年,畜产品价格长时间处于低谷,效益低下,挫伤农民养猪积极性。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引导农民进行畜牧品种结构调整,“三元”杂交猪比例达到30%。2005年,市政府从农业发展资金中拿出100万元,专门用于扶持生猪生产,并转发瑞昌市《关于加快我市生猪生产发展的决定》。5月,在瑞昌市召开全市生猪生产现场会,学习瑞昌南义镇以大户带小户模式形成各自生猪养殖体系,每个体系中有近200个农户参与,少的养猪100多头.多的上千头,带动全镇年出栏生猪近5万头。现场会后,修水、瑞昌、永修、彭泽、九江县等县(市)出台一系列发展生猪生产优惠政策。2006年,全市新建生猪原种场1个,验收通过二级良种猪扩繁场4个,共增加原种母猪870头,全年可为农户提供二元杂交母猪6000多头,良种仔猪达10多万头,良种仔猪供给率提高8个百分点。2007年,国家实行能繁母猪饲养补贴和保险政策。经过登记造册,全市能繁母猪4.62万头.9177个养殖户共获得补贴资金231万元,全市80%以上能繁母猪参加保险。2008年年初,畜牧业生产遭遇严重低温冰雪灾害,因灾死亡生猪3.36万头,倒塌栏舍8.2万平方米,整个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近8000万元。市争取到省科技厅“规模猪场粪污处理新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和省农业厅“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在全市建立16个畜禽清洁生产示范点,开展生物发酵床养猪试验、猪场“三改两分离”与废物厌氧发酵综合利用等清洁生产新技术示范和推广。当年,全市能繁母猪8.2316万头获补贴资金823.16万元,国家开始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2009年,全市有7个原种猪场、一级种猪繁育场,9个二级种猪繁育场。在全市开展畜禽清洁生产行动。2010年,生猪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全市有畜牧业合作社330家,其中58家合作社年养生猪在5000头以上。有各级种猪良种场34个,其中二级种猪扩繁场33个,全市新增4个万头猪场,分别是星子百世腾育种有限公司和御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永修永恒昌农牧开发有限公司、都昌赣农生态开发有限公司,万头猪场达11个,有一定实力大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把公司发展同农民养殖致富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起畜牧产业化模式。
  养殖规模1991年,全市生猪出栏153.15万头,至1995年,达到年出栏234.03万头。1998年,市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侵袭,农业和农村经济受到重大损失,畜牧业产量大减,年出栏下降到174.83万头,后由于生猪市场价格低迷,养殖方式由散养模式到规模养殖过渡,至2003年,生猪出栏144.7万头,后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和规模养殖兴起,生猪生产有所恢复。2010年,全市生猪出栏198.94万头。全市有17个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猪场,34个年出栏5000—10000头规模猪场,20个年出栏3000-5000头规模猪场,186个年出栏1000-3000头规模猪场,410个年出栏500—1000头规模猪场。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生猪养殖情况一览)=] 二、牛 20世纪90年代初,多数农户养的是耕牛。通过放牧,自然交配,实现自然繁殖,地方品种有鄱阳湖滨湖水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牛肉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和农机化推广,牛的役用功能减弱,逐渐向以肉为主、役肉兼用转变。2002年,永修县吴城镇利用天然草洲养殖肉牛,年出栏近3000头,养牛10头以上有120户,其中有7户养牛超过100头,该县立新乡l养牛专业户建成存栏100多头养牛示范场,养牛年收入5万多元,并免费为周边农户提供配种、饲养等技术支持,带领10多户农民养牛致富。2005年,彭泽县志和畜牧场建成投产,肉牛养殖规模达1000头。2009年8月,永修县滨湖水牛繁育场通过验收,作为鄱阳湖滨湖水牛保种、繁育基地,开展滨湖水牛研究和推广工作。
  三、羊修水、武宁、瑞昌山区农民有养殖山羊传统,品种主要有小尾寒羊、波尔山羊、南江黄羊、美利努羊和萨福克羊、成都麻羊和修水黑山羊等。1991年,全市年末存栏0.98万只。1994年,启动省“百万山羊发展计划”,在全省选择养羊基础好14个县市为实施点,武宁县、修水县名列其中。1995年,畜敉业产业结构调整,草食动物发展较快,山羊饲养量达11.6万头,比1994年翻了一番多。1996年,修水县实施“百万山羊工程”,武宁县实施“牛羊工程”。1997年,涌现出武宁、修水等饲养量10万头以上重点县。武宁县财政、信贷、自筹共1000多万元用于发展养羊。2000年,修水县开始实施国家级秸秆养羊示范县项目,大面积推广养羊实用技术,引进、改良羊种上万只,帮扶示范养羊户1000余户,使该县山羊生产水平和饲养总量有较大提高,农民人均养羊增收超过100元。至2003年年末,全市山羊存栏达到37.07万只,创历史最高水平,其后由于市场波动等原因,至2010年年末存栏下降到13.8万只。
  四、兔 1991年,全市出笼兔500只,此后出笼量起伏较大,年出笼数千只到3万只之间。品种主要有新西兰兔、比利时兔、日本大耳兔、安哥拉兔以及兼用型金星獭兔。2003年,九江县引导农民养兔致富成效显著,仅城郊和团结、永安等地就有上万只。2005年,永修县江上镇陈俊勇采取“家兔野养”的方式,利用荒山养殖肉用比利时兔、日本白兔1万多只,年收入10余万元。2006年4月,瑞昌市高丰建立獭兔养殖基地,以江西瑞丰兔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公司位于瑞昌市高丰镇永丰村,占地5.3公顷。是一家集良种繁育、饲养及后加工于一体的大型农业科技综合企业。公司前期投资800万元,在瑞昌高丰兴建“獭兔良种繁育养殖基地”“精饲料加工供应基地”及“草饲料种植示范基地”。拥有养殖车间15栋,总笼位10000个,每年可繁育优良獭兔种兔5万多只。精饲料加工厂年产1万吨,坚持“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与瑞昌市永盛兔业专业合作社及广大农户签订“五包”养殖合同,实行包供种、包养殖技术培训、包防疫、包精饲料供应、包保护价回收,为獭兔养殖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站式全程服务,确保农户无风险养殖。公司现已带动规模在5000只以上养殖基地4个,带动瑞昌、九江、彭泽、武宁等县(市)养殖农户共2079户。2007年,出笼商品獭兔20万只以上,实现销售额1200余万元,利润110万元,农户从事獭兔养殖增加收入300多万元。2010年,出笼量达9.18万只。
  第二节家禽养殖 20世纪90年代,全市家禽规模养殖始起步,先后建有星子隘口百万肉鸡、都昌和合百万蛋鸭、德安丰林百万蛋鸡等示范基地。品种主要有引进的伊沙蛋鸡、罗曼蛋鸡、罗斯蛋鸡、海兰蛋鸡、海赛克斯蛋鸡、爱拔益加肉鸡、艾维茵肉鸡、樱桃谷肉鸭、瘤头鸭、吉安红毛鸭。地方品神有修水乌鸡、彭泽“东升”豚、修水番鸭等。彭泽东升豚是一种高蛋白、高营养价值食用水禽,原是野生物种,因在彭泽县东升镇有悠久驯养历史而得名。修水乌鸡,又名黄坳黄羽乌鸡,主要分布在修水县黄坳乡境内,而黄坳乡又以九龙、朱砂、丁桥3个行政村饲养最为集中,该鸡鸡冠红色,下端肉髯黑色,公鸡冠形较大,呈深红色,毛形为片羽状,有部分鸡羽毛外翻,毛色以黄色为主,夹杂有少量的白羽毛或黑羽毛。羽毛紧凑,色泽光亮,体型纤巧,成年母鸡一般体重为1000~1500克,成年公鸡为2000~2500克,主要特征是:乌皮、乌舌、乌肉、乌骨、乌爪。修水番鸭又称“洋鸭”,已有千年历史,该鸭经过长期本土驯养,已成为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品种,主要分布在山口等乡镇。该鸭全身黑色,冠及脸部有红色肉瘤,体型较大,耐粗饲,生长快,6月龄体重可达3公斤,脂肪低,瘦肉率高,肉质鲜美,食性温平,营养丰富,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1992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畜禽水产业当作全省农村经济又一突破口,市业务主管部门立即成立“鹅鸭工程”实施领导小组,推广“一口塘、一棚鸭、一塘鱼、一亩水面、一百羽鸭”主体养殖模式。以高产蛋鸭、蛋鸡和优质肉鸡为主,家禽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市牧业结构调整一个新亮点。继湖区水禽生产取得突破性发展后,以德安蛋鸡、星子肉鸡养殖基地为代表优质家禽生产发展势头迅猛,逐步向专业化养殖小区模式发展,并朝周边地区辐射,示范效应明显,仅德安县城郊就有90多户养鸡户,存笼超过50万羽,家禽生产成为畜牧业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发挥着越来越大作用。90年代中末期,开始出现一批饲养蛋鸡专业户,以专业户为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规模养殖场户不断涌现,同时一大批像德安县宝塔乡牌楼村蛋鸡场、湖口县马影蛋鸡场等乡村办畜牧场正在兴起。1995年,随着国家收购价格调整和粮食价格回落,农民畜牧养殖积极性提高,全市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突破口之一,在发展规模养殖上取得明显成效,“百万羽蛋鸡养殖工程”开展实施,全市有30万羽蛋鸡养殖规模。
  2002年,由市县农业部门共建都昌和合蛋鸭规模生产示范基地,选准市场适销优良品种,推广大棚养鸭的模式化操作技术,迅速发展壮大,辐射到周边沿湖多个乡镇,小水禽成为当地农民增收一个大产业。德安县在丰林镇泅溪村开展种草养鹅试点,种草近百亩,养鹅3万多羽,每只鹅至少可获纯利6元,多则10元,许多农民加入种草养鹅致富行列,2004年,德安蛋鸡小区建设成效显著,有7个初具规模、年存笼60多万羽优质蛋鸡生产小区,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国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江西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家禽及产品流通受阻,此次疫情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但受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养殖数量下降明显,产业发展受阻。2007年7月,永修县艾城镇养鸭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始终坚持“政府引导、能人领办、人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发展鸭苗孵化和肉鸭、蛋鸭养殖。合作社正式社员168名,其中党员11名,养殖户达300多户,建立养殖小区17个,覆盖区域涉及永修10多个乡镇及德安、星子、武宁、新建、高安等县市。合作社的鸭苗除供应本省外,还远销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等6省区,生产的优质成品鸭成为江西煌上煌集团公司首选原料,并建立长期供销合作关系。2007年,合作社年孵化鸭苗达到200万羽,生产商品鸭200多万羽,总产值4000万元,社员户均收入3.2万元。2008年,家禽生产产业化发展迅速,大场大户和加工企业不断涌现。以合作社为载体标准化生产不断深入。都昌县东大禽业养殖合作社采用公司加农户形式,每年出笼三黄鸡30万羽,年创纯利40万元。瑞昌市武蛟溢香禽类专业合作社以禽蛋加工厂为核心,社员41人,带动农户500多户,占地0.8公顷,厂房3000平方米,生产出来的“溢流香”禽蛋产品有皮蛋、咸蛋两个系列共27个品种,年加工能力1500万枚,年产值1000万元。通过批量收购鲜蛋,既解决加工厂原料来源,又解决蛋鸭养殖户卖蛋难问题,该厂先后取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市“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龙头企业”、瑞昌市“优秀农村专业合作社”、优秀“农副严品加工企业”称号。德安县丰林镇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推行五个统一,其中就有统一进行标准化生产,投资改造标准养鸡设备改善饲养条件,严格按无公害准则进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好健康养殖档案,同时为确保鸡蛋品质和安全,加强兽药管理,共同创建丰林鸡蛋品牌;合作社还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治,通过聘请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和养殖户多年养殖经验相互交流,成功地探索出以“品种、防疫、饲料、管理”八字方针为核心内容蛋鸡生产技术规程,同时成立蛋鸡疫病诊断室,制定科学免疫、消毒、防治方案,使蛋鸡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
  2010年,全市家禽出栏1709.6万羽,禽蛋产量5.8万吨,产值6.12亿元,占畜牧业产值17%。全市家禽业发展以德安蛋鸡、都昌水禽和永修肉鸭为依托,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地方优质肉禽和水禽。水禽生产基本形成环湖水禽优势产业区。环湖以蛋鸭养殖为主要特色。
  第四章农垦第一节农垦农业生产一、发展模式 1991年以来,农垦农业坚持市场导向和都市型农业示范目标,突出农场增效和农工增收两个重点,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深化农业改革,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稳步发展。至2010年,农垦农业发展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农业、都市农业、高效农业、外向型农业转变。逐步缩小粮棉传统农业的比重,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和旅游休闲农业等。重点优化品质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优化区域结构,提高特色农产品比重;优化功能结构,提高观赏休闲农产品比重;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精深加工农产品比重。结构调整坚持都市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经济,创名优产品,打特色品牌,以质取胜、以特取胜,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档次和农产品高科技含量,增加农工收入。构筑具有特色畜牧、水产、林果、茶叶等支柱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初具雏形。优质农产品生产区域趋于集中。建成以上十岭、共青为代表生猪养殖基地,以云山、共青柑橘、水蜜桃为主果业生产基地3456.9公顷,建成以庐山场、云山集团等为主有机茶叶基地817.7公顷,以芙蓉农场、赛城湖场为代表水产养殖基地11468.2公顷,在规模、效益上都有较大提升,改变以粮棉油占主导地位农业格局。20年中,按照市场导向和效益优先原则,大力实施农业精品战略,提升农产品品位,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创建“云居山”牌水蜜桃、“鹤问”牌水产品、“彭蠡”生猪、“芦花”牌彭泽鲫鱼、“米粮铺”柑橘等农产品精品,同时农垦系统总共有4家企业20个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5家企业9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证书。创建“全国农垦现代化农业示范区”2个,“全国农垦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2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企业”3个。
  二、基地建设 20世纪90年代始,按照“立支柱、壮龙头、建基地、扩市场”思路,大力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建有市场开发能力和带动能力强,能与农户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通过对外引进、合资、嫁接改造等途径,壮大龙头企业。2010年全垦区共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江西共青鸭鸭(集团)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5个(江西共青鸭鸭(集团)有限公司、江西云山集团畜牧水产良种公司、彭泽县牧业有限公司、江西鄱湖水产股份有限公司、彭泽县德润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12个(彭泽县芳湖米业有限公司、江西陶令酒业有限公司、江西云居山米业有限公司、九江县新洲长发棉花工贸有限公司、九江县新洲垦殖场棉业有限公司、共青宝山畜牧场、共青板鸭有限公司、共青宝山纺织有限公司、江西国纺纺织有限公司、共青林森牧业有限公司、共青兴龙实业有限公司、江西锦兴纺织品有限公司)。共青鸭鸭、鄱湖水产、上十岭牧业、德润油脂、云山荣祺、七娃等加工型龙头企业,形成以为纺织服装主体,食品饮料、粮油以及畜禽、水产、果蔬加工等多条龙头型经济链。围绕支柱产业和重点产品,农垦系统共青、云山、恒丰、上十岭等场还相继成立果业合作社、畜牧养殖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25个,建设有规模、有批量、有市场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蔬菜设施园艺基地,供港外销菜生产基地,名特水产品生产基地,以生猪、甲鱼和肉牛为主的畜禽生产基地、林果基地等基本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格局。至2010年,农垦以庐山、云居山、耀邦陵园、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利用连片桃、梨、无核柿、山水园林等田园风光,把开发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人造景点结合起来,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结合起来,重点开发共青会展旅游产业、庐山垦殖场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凤凰山桃花园、上十岭生态游等,带动旅游、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商业贸易等行业的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逐步成为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工致富的重要产业,农垦集农业开发与规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区正在形成。
  三、现代化进程 1991年以来,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共青垦殖场、云山、恒丰、芙蓉、赛湖、上十岭等农垦企业全力推进农业基本建设、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劳动者素质、产业结构以及乡村城镇化等,整体水平高于当地其他农村地区。2010年农垦农业机械总动力8.3万千瓦,较1991年增长4倍,拖拉机及配套机械1345台,14451千瓦,较1991年分别增长7.7倍和4.4倍;排灌动力机械2616台,26620千瓦,较1991年分别增长8.1倍和3.8倍;联合收割机156台。农田水利建设水平从2005年加大投入以来得到显著提升,做到挡得住、排得出、灌得进、提得上;农业作业的主要环节耕整、排灌、运输、收割、脱粒、植保基本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0-/0以上;优良新品种、“三高”模式面积占耕地总面积900-/0以上;共青、云山、恒丰、赛湖等卫星城镇或中心集镇初具规模。2010年,全系统农业总产值10.2亿元。主要农作物生产面积23784公顷,总产量7.9万吨;生猪当年出栏26.79万头,年终存栏数14.96万头,年出栏数较1991年增长10倍;水产品总产量2.11万吨,较1991年增长19倍:果业种植面积3456.9公顷,产量18820吨,较1991年增长18.4倍和15倍。
  第二节农垦企业一、企业规模 1990年,九江农垦工业产值就达到5.96亿元,占农垦工农业总产值91%,占全市工业产值140-/0。其后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农垦体制不顺、国有成分单一、企业经营机制不活、社会包袱沉重等弊端逐渐显现,大部分场办工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农垦经济也陷入低谷。2003始,农垦系统一方面坚持“国退民进”,做到工业企业能改就改,能租就租,通过拍卖、兼并、靠大连强,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另一方面加强招商引资,利用农垦资源优势,优化投资环境,主攻民营经济,狠抓重大项目,快速实现农垦经济总量规模扩张。到2010年底,全市农垦工业产值达105.9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91%,比1991年翻四番多,销售收入达76.68亿元,出口商品总额7.1亿元,比1991年翻近两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7家个,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1家,超5000万元31家,工业从业人员3.6万人。形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饮料、医药、造纸、化工等门类较为齐全工业体系。农垦工业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增强农垦经济实力.2010年九江农垦国民生产总值在3000万元以上的场有10家,全系统共实现利润1.48亿元,上缴税金2.9亿元,是1991年6.9倍和16.9倍。
  二、第三产业 1991年以来,农垦第三产业发展较快。2010年,农垦商贸和餐饮服务业共有独立核算企业和营业单位271个,固定资产值2.97亿元,从业人员7767人,第三产业总产值占农垦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1.2%。同时,商贸业营业范围进一步延伸,逐步形成大商业、大流通格局,连锁店、专卖店等一些新商业业态逐步发展。除商贸服务等传统第三产业行业外,旅游业、装饰装潢业、物流通信业等一些新兴第三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第五章管理第一节产业化推进一、产业基地建设 20世纪90年代,市内相继在油菜、棉花、水产等主导产业上逐年实施突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91年,棉花播面6.26万公顷,比1990年增2.5万公顷,总产135万担,增长79.1%,占全省总产6l.go-/o。经过2年努力,1993年水产品总量12.64万吨,比1991年增109.10-/0,特种水产品4000吨,增长3倍。1995年,国家批准德安、修水、武宁、都昌、永修5县为商品粮基地县;彭泽、九江、永修、都昌、德安、湖口6县为商品棉基地县。1996年,中共第七次市党代会提出“用抓I业的办法抓农业,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工作思路,在特色农业上,全面实施12个百万农业开发工程;在常规农业上,实施“422”和“433”工程。1998年、1999年特大洪灾后,全市发展避洪农业,沿湖耕地实行避洪种植。2000年,种植田藕、芡实等水生作物4666.7公顷,低洼田改鱼池1000公顷。调减棉花2万公顷、粮食2.07万公顷。发展特色农业,发展香椿、反季节蔬菜等5333.3公顷;药材4666.7公顷;蚕桑4000公顷。修水把蚕桑作为入世后主导产业来抓,全县36个乡镇100个村种桑养蚕,蚕农增收2000万元,成为全省最大蚕桑基地。
  2001年,实施“1248”目标,即各县发展一个超过粮棉主导产业:农民人均收入跨过2000元:提高四个比重;发展8个新兴特色产业。全市有8个县特色产业超粮食产值。实现养殖业产值首次超过种植业产值和经济作物播面首次超过粮食作物。2003年,山区发展蚕桑、药材;湖区主攻水产、水禽和水生作物;城郊重点发展蔬菜;两路(京九、昌九)沿线发展优质水果和花卉苗木,构成四大板块产业格局。围绕区域布局逐步建立六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同时实施绿色工程。庐山茶科所34公顷茶园获有机茶园称号。武宁放心茶和九江永安放心菜基地农产品经权威机构检测,达到无公害标准。全市有省级无公害基地50个。
  2005年6月,彭泽县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鲫鱼之乡”称号;都昌县授予“中国淡水珍珠之乡”称号,2006年养殖珍珠2000公顷,产量170吨,产值2.4亿元,产量占全国淡水有核珍珠70%市场份额,并获全省养殖业先进县称号。2007年,按照省委“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方针,实施两个65%结构词整。全市提升粮棉油传统产业,主攻水产、林果、畜牧、蚕桑、茶叶、蔬菜6个特色产业,形成“三花(金花、银花、梨花)烂漫河鲜美,六畜兴旺桑茶香”产业格局。高效经济作物稳中有升。油菜播面比上年减1 .9%,总产9.94万吨,增70%;棉花总产7.14万吨,增6.6%;蚕桑面积6933.3公顷,总产4711吨,增8.2%,产量属历史最高年份;早熟梨1.53万公顷:茶叶、蔬菜、花卉苗木等面积扩大效益提升。高效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71 .5%。养殖产业逐步提高。全市建成德安蛋鸡、永修肉鸭、瑞昌生猪等一批养殖小区和基地。水产品总量33万吨,增长11.1%.其中特种水产品9.1万吨,增21.2%;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59%。2008年,全市新建农产品基地111个,培植“一村一品”360个,主导产业呈现区域化布局。修水漫江宁红蚕桑、星子泽前柑橘、永修宏康出口蔬菜、修水大椿茶叶、瑞昌严坪山药、德安博阳葡萄、九江博菜生态良种猪、武宁澧溪高产油茶、瑞昌下脚湖小龙虾、彭泽太泊湖彭泽鲫等被评为全市十佳农产品基地。都昌、永修被国家列为“新增百亿斤优质商品粮工程”基地县。都昌、永修、彭泽、九江4县荣登全省水产十强县。2010年,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实施“十百千”(十个万亩高产示范区、百个千亩示范片、千个50亩以上种养示范户)示范工程,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整合各项农业资金5.24亿元,建设万亩示范区11个:千亩示范片107个;培育50亩以上种养大户1032个。示范园区内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市220-/0。农业产业化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九江县获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先进县称号。14名专业大户受到省表彰。
  二、龙头企业培育 1991年,各地依托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县乡农业企业。修水新办茶厂、缫丝厂等。1992年,彭泽建成棉花、油菜籽加工厂,其中脂肪酸加工企业将棉油下脚料深加工成化工产品,年产值1000万元。1998年4月,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下发后,各地依据“宽、新、强、高、改”5字要求,高起点发展新型龙头企业。全市培育水产品、油脂、蔬菜、果品、茶叶、畜禽、饲料、棉花8大精深加工龙头企业。
  2000年,经过2年农产品精深加工攻坚战,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26.67亿元,上缴税金1.2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加工龙头企业24冢,建基地3.35万公顷,带动农户10万余户。初步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业化格局。2002年,根据“2116”奋斗目标,全市新上2家销售超亿元,各县新上2家过千万元的龙头企业。市农办编辑《九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50例》引导龙头企业加快发展。12月,全市有彭泽上十岭良种猪场等9家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同年,全市产业化组织661个。龙头企业270家,其中规模以上56家,年销售过亿元2家。龙头企业固定资产13.2亿元,销售收入12.1亿元,税金7069万元,净利润10254万元。带动农户49.2万户,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收44011万元,户均增收893元。
  2003年,修水宁红集团下连10万茶农,年创产值1.1亿元,利税1000多万元,认定为国家级龙头企业。2004年1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的意见》,经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审查,都昌开源食品有限公司等14家认定为第一批市级龙头企业。2005年7月,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重新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2005年10月,江西绿冬丝科有限公司等57家认定为第二批市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全市主要有四种:①买卖关系,企业季节性收购,农户按市价交售,占45.6%;②合同关系,占20%;③建立股份合作方式,按股分红,占18.9%;④按利润返还,占15.5%。2005年,龙头企业法人代表1人当选全国劳模,5人当选省劳模.6人当选市劳模,10人评为全市最佳龙头企业标兵。
  2006年,全市龙头企业参加北京中国国际农博会、新加坡国际食品展销会等,签订农产品销售合同3.7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1200个,年销售额20亿元。九江浔阳蔬菜批发大市场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农产品定点信息采集发布市场,年货流量3.7万吨,交易额4.3忆元。2006年11月,江西美庐乳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新增为省级龙头企业。2007年,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出台后,全市每年制订农业产业化工作方案和考评办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壮大龙头企业。2007年实施“1121”工程;2008年实施“2323”工程;2009年实施“3525”工程;2010年实施“4545”工程(培育4个过10亿、5个过5亿、40个过亿元龙头企业,50个龙头企业连接基地)。连续四年工程实施效果明显。2010年,共青鸭鸭、九江博莱、美庐乳业、浔阳蔬菜4家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九江浔城粮食贸易等6家超过5亿元;71家过1亿元;56家连接基地。2008年,修水五星制丝有限公司等106家认定为市级龙头企业。2009年,江西共青鸭鸭(集团)有限公司认定为国家级龙头企业。2010年,市嘉盛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等44家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修水晨光果菜有限公司等133家认定为市级龙头企业。
  2010年,决战工业2000亿,做出突出贡献的中粮油工业(九江)有限公司等10家评为全市优秀龙头企业。共青鸭鸭和嘉盛粮油评为全省优秀龙头企业。当年,全市产业化组级4824个,比2005年增加2701个:龙头企业614家,增91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业企业334家,增94家;年销售过亿元81家,增72家;国家级2家,增1家;省级44家,增32家:市级133家,增75家。龙头企业固定资产107.5亿元,比2005年增长36.4%:销售收入377.2亿元,增6.6倍;税金4.2亿元,增223.5%;净利润27.8亿元,增5.2倍:带动农户102.1万户,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收251639万元,增111.3%;户均增收2463元,增47%。
  三、优质品牌开发 1999年,全市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实施精品战略。江西共青羽绒厂成功获得“鸭鸭”牌国家驰名商标。2000年,全市选择名优特新农产品,改进工艺,加大宣传,培植和塑造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宁红牌茶叶、浔阳牌奶粉等获得省级著名商标。2000年10月26日,中国九江首届农副产品精品展,全国8省市和全市各县34个展团3000多种农产品参展。市农产品受到展会欢迎,60个农产品评为优质产品奖。2001年,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起步。武宁春赐福集团加工小山竹笋等天然无公害食品,成为出口免检产品,畅销日、欧、美等地。2001年11月23日,江西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在上海国际农业展览中心举行。九江121个农产品参展。上海市民对瑞昌山药、庐山灵芝、都昌豆参、修水红薯粉丝、彭泽东升豚等评价很好,诸多展品销售一空,展会总销售额达34.4万元。2002年11月26日,中国九江第二届农副产品精品展。全国26个省市区44个展团2300多种农产品参展,市70多个农产品获得优质产品奖,永修易家河柑橘等两个农产品获得“中华名果”称号。2004年11月20日,全省首届农业产业化成果展在南昌举行。九江选送176个优质农产品参展,参展精品供不应求,现场零售45.5万元。为此,市获一等奖:修水县获唯一县级优秀奖。2005年,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连续2年对九江鄱阳湖大闸蟹、庐山有机茶、彭泽鲫、瑞昌山药、都昌青虾、赣北早熟梨、星子金边瑞香等7个优质品牌(全省共有20个)进行扶持,下达项目资金446万元。至2006年,开发优质品牌连续5年列为县域经济主要指标进行考评,品牌创建扎实推进。庐山云雾茶、修水神茶获原产地认证。欢叶牌云雾茶列入“中国有机茶”名录,填补江西茶类产品空白。九江仙客来牌食用菌系列产品,评为绿色食品和江西名牌,被北京烹饪协会推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专供产品。2007年11月,《九江市关于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意见》下发后,绿色食品产业健康推进。美庐牌乳业等8大优质品牌不断做强做大,品牌农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200-/0。2009年,市委、市政府表彰全市十佳农产品品牌:绿冬牌蚕丝被(中国名牌)、鸭鸭牌羽绒服(驰名商标)、独一枝牌山药(江西名牌)、仙客来牌食用菌(著名商标)、美庐牌牛奶制品(著名商标)、鄱湖舟牌醉鱼(著名商标)、霞杰牌茶叶(著名商标)、芦花牌彭泽鲫(著名商标)、愚哥牌酒糟鱼(江西名牌)、海杰牌大米、鸡蛋(江西名牌)。2010年,全市开发优质品牌成果显著。有驰名商标2个;著名商标19个;中国名牌2个;江西名牌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3个;国家著名商标2个;有机食品57个;绿色食品85个;无公害农产品62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6个。鸭鸭牌羽绒服饰、绿冬牌蚕丝绸制品、庐山云雾茶等品牌产品畅销全国。
  四、产业项目建设 1998年后,市财政每年安排特色农业资金200万元、农业开发资金200万元作为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发展资金。1999年,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九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及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年度产业化资金主要实施昌九两路林业绿化苗木工程、引进美国大口胭脂鱼种等主导产业和基地建设项目。2001年,全市开展项目年活动。引进农业项目254个,实际进资2.9亿元。项目和资金为5年来最多年份。都昌引进江浙等6省11市县40多位客商投资1800万元,开发水面养殖青虾、河蟹、珍珠、彭泽鲫等,浙江客商方贤廷首次投入600万元,养蟹800公顷,网围长达35千米。2002年,农业引资项目219个,进资4.72亿元,种植面积7406.7公顷,养殖水面10820公顷,带动农户9.35万户。2004-2005年,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101个,总投资5991万元。其中国家项目20个,资金4334万元;省级项目30个.812万元;市级项目70个,800万元。全市1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100万元以上项目7个。全市产业化项目多、建设快,推进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不断提档升级。2007年,两岸农业开放开发取得进展。全市引进农业项目115个,进资10.3亿元。庐山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农民果业示范园、台湾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九江。2009年,全市把项目建设放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来抓。新上3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80个,进资30.7亿元。2010年新上3000万元以上续建和开工项目114个(其中亿元以上48个)。进资41.5亿元。全市三分之一农业项目建成投产,嘉盛粮油等一批亿元项目投产,博莱集团1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建成和九江连锁店营业,强力推动主导产业发展。2010年,市县两级财政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4000万元,比2009年增加600万元,其中市本级700万元,增加100万元。同时协调整合涉农资金,重点投向龙头企业和农业“十百千”工程,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注入生机和活力。
  第二节结构调整 1991-1997年,全市传统农业仍以“金花”(油菜)和“银花”(棉花)为主,在全省甚至全国都享有盛名。其间棉花种植面积超百万亩,总产皮棉超百万担。1999年,由于国家取消棉花指令性计划,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回落到38266公顷。2004年后,逐渐恢复到种植面积40000公顷以上,2010年,种植面积61262公顷。油菜1995年达到历史最高峰,全市种植面积12.13万公顷,总产13.01万吨。全市油菜种植面积从1998年开始滑坡,至2007年连续10年逐年减少,2007年,全市油菜种植面积减至7.21万公顷,比1997年减少4.58万公顷,总产比1997年减少1万吨。2008-2010年,油菜生产出现恢复性发展,种植面积达到10.27万公顷,总产14.7万吨。对于棉花、油菜调减下来面积,农业部门提出重点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如水果、蔬菜、花卉苗木、药材等。1996年以来,全市蔬菜生产得到长足发展,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到2001年全市蔬菜复种面积达到65066公顷,总产1010010吨。2000年,按照全省“南桔北梨”果业发展规划,开始实施早熟梨工程,大力发展九江水梨(旱熟梨)事业,到2010年,九江早熟梨种植面积达18000公顷。
  与此同时,着力发展畜牧、水产业,促进农业协调发展。畜牧业规模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力大量外出务工,散养户锐减,但在国家惠农政策扶持下,规模养殖场蓬勃发展,至2010年年底,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场达410家,规模养殖比率达700-/0,畜牧总产值达35亿元。渔业生产方面,加大资源开发力度,调整优化结构,发展现代渔业,实现渔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年完成放养面积7.97万公顷,完成水产品产量36.93万吨,实现渔业产值40.92亿元,渔民人均收入8033.36元。养殖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的一半。
  至2010年,庐山区花卉苗木,修水桑茶,湖口药材,武宁吊瓜,瑞昌生猪,都昌、彭泽水产,永修、共青水禽,德安蛋鸡,九江县蔬菜,星子菊花等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全市基本形成山区重点发展蚕桑药材、湖区重点发展特种水产、城郊重点发展蔬菜、京九沿线重点发展优质果和花卉苗木的四个经济板块。
  第三节标准化及无公害生产一、农产品产地认证 2002年始,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当年,种植业产地认定数量9个,认定规模3266.6公顷:水产产地认定数量8介,认定规模60921.4公顷。2003年,种植业产地认定数量18个,认定规模5639.9公顷:畜牧产地认定数量4个,认定数量9.4万头(羽);水产产地认定数量13个,认定规模17274.8公顷。2004年,种植业产地认定数量15个,认定规模10336.8公顷;畜牧产地认定数量3个,认定规模48万头(羽);水产产地认定数量3个,认定规模1120公顷。2006年,种植业产地认定数量9个,认定规模2136.8公顷;畜牧产地认定数量1个,认定规模10万头(羽)。2007年,种植业产地认定数量12个,认定规模2310.1公顷;畜牧产地认定数量2个,认定规模21万头(羽)。2008年,种植业产地认定数量22个,认定规模3074.3公顷;畜牧产地认定数量2个,认定规模3万头(羽);水产产地认定数量6个,认定规模9223公顷。2009年,种植业产地认定数量10个,认定规模1057.03公顷;畜牧产地认定数量1个,认定规模10万头(羽);水产认定数量13个,认定规模16359.87公顷。2010年,种植业产地认定数量24个,认定规模4267.93公顷;畜牧产地认定数量6个,认定规模45万头(羽);水产认定数量7个,认定规模2272.4公顷。
  二、农产品产品认证 2003年始,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工作。当年,认证水产品4个,获证单位4家。2004年,认证种植业产品5个,获证单位5家;水产品6个,获证单位6家。2005年,认证种植业产品6个,获证单位6家,产量12543吨;畜牧业产品3个,获证单位3家,产量8400吨;水产品4个,获证单位3家,产量1280吨。2006年,认证种植业产品4个,获证单位4家,产量9800吨;畜牧业产品1个,获证单位1家,产量10000吨;水产品8个,获证单位5家,产量7700吨。2007年,认证种植业产品10个,获证单位7家,产量80675吨。2008年,认证种植业产品23个,获证单位20家,产量26181吨;畜牧业产品2个,获证单位2家,产量1003吨;水产品4个,获证单位2家,产量1730吨。2009年,认证种植业产品7个,获证单位7家,产量1913.8吨;畜牧业产品1个,获证单位1家,产量1000吨;水产品5个,获证单位4家,产量4640吨。2010年,认证种植业产品32个,获证单位25家,产量88989吨;畜牧业产品6个,获证单位6家,产量33080吨;水产品20个,获证单位12家,产量10309吨。
  第四节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一、配送中心 1991年,农产品配送中心处起步阶段,全市农产品配送中心共2个,年营销额700万元。2000年,全市发展到9个,年营销额1530万元。2010年,全市共有农产品配送中心30个,是1991年的15倍;年营销额153万元,是1991年的2.18倍。
  二、专业市场 1991年,全市共有农产品专业市场43个,年营销额21410万元,到2000年发展到84个,增长195.3%;年营销额65940万元,增长307.9。2010年增加到117个,比1991年增长272.1%;年营销额238910万元,比1991年增长1115.8%。市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有3家,分别为浔阳蔬菜批发大市场、九江鲜活水产品批发市场、九江水果批发市场。浔阳蔬菜批发大市场于1996年1月建成投入运营.1997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定点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市场位于九江市长虹北路15号,占地面积3.33公顷,投资3000万元;拥有钢棚场地1.4万平方米,固定门点100多间,招待所500多平方米,以蔬菜、家禽批发为主,兼营禽蛋、粮油、副食等。2010年,交易额14.16亿元,交易量39.1万吨。批发市场带动农户15000户。九江鲜活水产品批发市场于2001年由浔阳区白水湖街道办事处三里村投资1500万元兴建.2002年投入运营,注册资金300万元。是农业部渔业局“全国水产品定点信息采集单位”、省农业厅“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是政府“菜篮子”工程。市场位于庐峰东路,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经营门面57间,钢制交易大棚1800平方米,交易场地7000平方米。市场配有制冰、供氧、信息、安全监控、发电机组等水产品交易市场专用设施。主要经营淡水鲜活水产品、特种水产品批发、收购、转运、信息服务等业务。2010年,交易量40531吨,交易额4.9545亿元。市场产品供应城区、星子、庐山、湖口、彭泽、都昌、九江、瑞昌等县(市)及景德镇、鄱阳、湖北黄梅小池镇、安徽东至、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九江水果批发市场于2003年11月建成投入运营,占地4公顷。年交易量6.8万吨,年交易额102030万元,带动农户120户。
  三、民间流通协会 1991年,全市共有农村民间流通协会832个,年营销额36290万元。2000午,农村民间流通协会发展到899个,增长8.1%;年营销额62842万元,增长73.5%。2010年,农村民间流通协会1264个,比2000年增长40.6%;年营销额157120万元,比2000年增长150%。
  四、经纪人 1991年,全市共有农产品经纪人568人,年销售额48774万元。2000年发展到737人,比1991年增长29.6%:年营销额91758万元,比1991年增长88.10-/0。2010年,农产品经纪人发展到1161人,比2000年增长57.5%。
  五、互联网销售 2000年开始起步,全市共有4个点,年销售额1860万元。2010年发展到78个,比2000年增长1950%;年销售额91480万元,比2000年增长4918.3%。
  六、直销点 1991年,全市共有农产品直销点603个,年销售额18750万元。2000年发展到674个,比1991年增长11.8%;年销售额34170万元,比1991年增长82.2%。2010年达801个,比2000年增长18.8%;年销售额86660万元,比2000年增长53.6%。2001年1月,市政府农办和市农村民间流通协会联合编印《九江市农副产品流通百例》,全书15万字,录入协会经营型15例、政府服务型10例、产供销一体化型26例、个体经营型25例、联合经营型9例、中介经纪型8例、出口创汇型7例。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二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二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