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县级城区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019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县级城区规划
分类号: TU984
页数: 7
摘要: 1995年,县城总体规划编制,规划期限1996-2015年,城市性质为赣北交通枢纽,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可利用交通便捷优势,以发展工业经济为主,结合商贸旅游发展并举,具有自然景观优美现代化城镇。城市人口规模13万人,用地规模13平方千米,随着城市发展,经济、社会条件变化,要求城市总体规划适时进行调整,以更深入地指导九江县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规划范围:包括规划建设用地,近郊区及与城市远期发展需控制用地,西起长江二桥与宁樟高速连接段,东止105国道,北至八里湖边,南至毛桥一线,规划范围151.3平方千米。规划期限:城市总体规划贫为近期、中期、远期3个阶段。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

内容

1995年,县城总体规划编制,规划期限1996-2015年,城市性质为赣北交通枢纽,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可利用交通便捷优势,以发展工业经济为主,结合商贸旅游发展并举,具有自然景观优美现代化城镇。城市人口规模13万人,用地规模13平方千米,随着城市发展,经济、社会条件变化,要求城市总体规划适时进行调整,以更深入地指导九江县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
  2004年,县政府委托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九江县总体规划》(2004-2020),市2006年第二次规划委员会议原则通过该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规划建设用地,近郊区及与城市远期发展需控制用地,西起长江二桥与宁樟高速连接段,东止105国道,北至八里湖边,南至毛桥一线,规划范围151.3平方千米。
  规划期限:城市总体规划贫为近期、中期、远期3个阶段。近期至2010年;中期至2015年;远期至2020年。
  城市性质:县域中心,未来九江市城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型(城市)组团。
  城市规模:近期(2010年)总人口12万人,城市规划建设区12平方千米;中期(2015年)总人口18万人,城市规划建设区18平方千米;远期(2020年)总人口22.5万人,城市规划建设区25.5平方千米。
  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城区发展方向为北、东、南,并以南北方向为主,为“北进,南拓、西控、东联”。
  城市总体布局结构:规划九江县采用“一轴二片”集中紧凑发展结构,以昌九高速公路为界,形成东部加工工业区及西部生活公共服务区,通过庐山东路及东泉路主干道进行联系。
  二、德安县城区规划 1995年,由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德安县县城总体规划(1995-2010》,城市性质:全县政治、文化中心,九江南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以轻工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题,商贸为中心现代化城镇。城市规模:城市人口规模,2000年6万至8万人;2010年12万至1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5.6平方千米。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城市建设用地选择主要在105国道和京九铁路之间,并跨越博阳河和京九铁路向河东乡、附城、宝塔乡发展。
  2005年7月,县政府委托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德安县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5)》。
  城乡协调发展区:即为德安县整个县域范围。
  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县城城市规划区。北至邹家垄(河东乡北部边界),东至县域边界(河东乡东部边界),南至九仙岭,西至园艺场一带,总面积约70.90平方千米。
  中心城区范围:为规划控制区中扣除生态绿地部分,西至园艺场,东至京九铁路(经河东乡段),南至九仙岭,北至邹家垄一带,总面积29.04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6.80平方千米。
  规划期限:近期2007~2010年,中远期2011-2025年。
  城市性质:九江市域的副中心、昌九工业走廊中部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
  人口规模预测:近期人口(2010年)9万人,远期(2025年)16万人。
  用地规模预测:近期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9.36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104平方米,中远期202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6.8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105平方米。
  发展方向:县城空间拓展为“西进、东扩、南移、北抑”。
  规划结构:“一轴一心两翼四片”。一轴:105国道;一心:城市中心;两翼:即县城依托城市中心,沿发展主轴向东西两翼拓展;四片:即老城片区、宝塔工业园片区(含小城镇示范基地)、河东居住片区、附城居住片区4大组团。
  三、永修县城区规划 2006年9月,县政府委托市城市规划市政设计院编制《永修县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期限: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1-2050年。
  城市规划区范围:北起涂埠镇东岸吴村沿涂埠镇界至山下洲:东起山下洲向南沿涂埠镇镇界至竹林港转向东南沿马融河河道中线至乌龟山,再转向西南至九坊村东侧山脊:南起九坊村东侧山脊沿永修县县界至麻潭村;西起麻潭村沿原永丰垦殖场与马口镇镇界向北至中保胡村转向东沿昌九高速公路向北经潦河河道中线至内江村东侧,再转向北沿修河河道中线至东岸吴村。城市规划区面积为74平方千米。
  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北到锯木厂北侧向东至杨柳津河河堤一线,东到永修县殡葬管理所向南至五分厂五大队,向西至前村,再转向南至井头山一线,南到井头山向西至京九铁路,转向南至祠溪村一线,西到昌九高速公路一线,规划医范围用地面积18.48平方千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6.82平方千米。
  规划目标:高质量城市环境、高效能城市管理运行机制、高水平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较强城市竞争力现代化工业城市。
  县域人口及城市化水平:预测至2010年、2020年全县总人口分别为40万人、48万人。预测至2010年、2020年全县城镇人口分别为15万至16万人、27万至28万人。确定全县城镇化水平2010年为38%,2020年为58%。
  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依托中心城区、五点带动,轴线拓展,分区发展,整体推进,优先发展中心城区县域副中心城镇和县域重点镇,以产业非农业化带动城镇化,以休闲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走集中型、内涵发展为主之路,在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镇化双向推动下,达到城乡融合和整体优目的。
  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在空间上形成“三心、三区、两轴”的空间发展格局。三心:县城涂埠镇一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云山一星火工业园一县域工业中心;柘林镇一县域旅游中心。三区:以吴城镇为中心的东部经济区;以县城为中心的中部经济区;以柘林镇为中心的西部经济区。两轴:依托昌九T业走廊构成永修县经济发展主轴;以316国道至吴城公路为依托的县域发展次轴。
  中心县城城市性质:永修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新型工业、商贸旅游、仓储物流等为主导产业,人居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的现代滨河宜居园林城市。
  城市规模:确定2010年永修县城区常住人口为9万人左右,2020年为14.5万至15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近期为10.8平方千米,远期为16.8平方千米。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城市用地呈组团式发展,形成“一河两岸,一心,一带,四组团”发展格局。“两岸”以修河为界,分为北城片区、南城片区;“一心”以白莲湖为中心,建设白莲湖城市风貌区;“一带”滨河景观带:“四组团”城北组团、湖西组团、湖东组团、城南组团。
  四、星子县城区规划县政府委托市城市规划市政设计院编制《星子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九江市2006年第二次规划委员会议原则通过。
  规划目标:通过规划实施来调整城市形态布局构架,完善城镇体系结构,使星子县成为体系结构完善、空间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良、城市特色明显九江市卫星城。
  规划期限:基期2004年;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规划控制区范围:东至火焰山和廖家垄一线,南至鄱阳湖,北至白鹿镇胡家垄,西至帅家湾,总面积约60平万千米。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西起长虹港,东至神灵湖至李家村一线,南临鄱阳湖,北到白鹿镇,总面积约11.47平方千米。
  县域总人口预测:县域近期总人口为25.5万人,远期为28万人。
  县域空间结构规划:三区二轴。三区指北部片区、中部片区和南部片区;二轴指北部产业发展主轴和中南部城镇发展副轴。
  县城市性质:县域中心,庐山南麓、鄱阳湖畔重要山水旅游城市。
  城市规模:星子县城规划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6万人,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600.9公顷;远期2020年10万人,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1147公顷。
  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四心四区,四心:商业中心、文化旅游中心、行政中心、产业中心。四区:中心区、老城区、城北区和城西区。
  五、修水县城区规划 1995年,县编制《修水县总体规划》,城市性质为: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教、科技、信息中心,以农、林、矿产品加工为特色工、商、贸三位一体山清水秀现代化城市。人口规模:近期1995-2000年,全县人口达79万人,县城人口6.5万至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万人:远期2001-2010年全县人口达90万人,县城人口达10万至1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万至9万人。
  2002年,县政府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修水县城总体规划( 2002-2020)》。
  城市性质:以资源加工型,边境贸易、旅游发展为主山水园林城市。
  城市发展规模:县城人口近期10万人,远期18万人。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以向西发展为主,向东发展为辅,将老城区、官塘宁城、吴都工业区联成整体。
  城市发展轴线:规划以宁红大道为东西向城市发展轴线。
  城市中心区:规划在周边设置县政府办公楼用地、市级公园、医院、旅馆、体育活动中心、文化娱乐、商业学校以及汽车站等,构成城市市级公建中心,该区成为市区中心区。
  城市功能分区:规划以修河、自然山体为界将城区分为四大功能区和三个组团,四大功能区为老城区、中心区、城西区和工业区。三大功能组团为民俗文化组团、阳山组团、旅游发展组团。
  六、武宁县城区规划县上版总体规划编制于2002年,规划期限为2002-2020年,上轮规划中武宁县城城市性质为:省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市西南地区以旅游度假、商贸服务为主导的次中心城市,武宁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到2005年人口规模6万人,2010年9万人,2020年约14万人。
  2003年7月,县政府委托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江西省武宁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市2004年第三次规划委员会议原则通过该规划。
  规划期限:近期2008-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规划范围:县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规划区包括新宁镇全部以及宋溪、黄塅、万福工业园区的相关部分,东至垃圾处理场所在的关山行政村,南至源口水库所在的源口林场,西至茶棋湖所在的伊山口行政村和山贤行政村,北至县域范围内的规划高速公路连接线,总面积约为144.7平方千米。城市规划区中的城市建设用地约16.1平方千米。
  发展定位:省乃至全国具有鲜明山水特色的宜居城市,市西南地区以旅游度假、商贸服务为主导的综合型城市,是武宁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市性质:山水特色鲜明旅游宜居城市。
  人口规模:规划2010年武宁县域总人口38万人,2020年达到40万人;规划2010年武宁县城人口10万人.2020年达到16万人。
  总体布局结构:一带、两轴、三区、五片。一带:滨湖城市风貌景观带;两轴:协和大道城市发展轴和建昌路城市发展轴:三区:主城功能区、万福功能区、宋溪功能区。
  七、湖口县城区规划县政府委托上海雅克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海南雅克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湖口县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市2005年第一次规划委员会议原则通过该规划,市政府批准同意。
  规划期限: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规划控制区范围:东至凰村乡东界,南至马影镇南界,西至南北港湖区,北至长江、鄱阳湖。总面积约80平方千米。在规划控制区内,规划用地的范围是:西起九景高速公路,东至金砂湾工业园,南临规划铜九铁路线,北靠长江、鄱阳湖,总面积约40平方千米。
  城市化和城镇发展方针策略:强化县城中心城市功能,适度扩大规模;重点发展片区中心和城镇,增强对本片区辐射、带动功能。
  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一核、三中心、两轴带”。一核:即县城。三中心:流泗、文桥、城山作为东北、东南、西南三个经济片区中心。两轴带:以拟建铜九铁路和铜九高速公路沿线为主东西向沿江经济和城镇发展主轴带:以九景高速公路和拟建九景铁路沿线为主南北向经济和城镇发展主轴带。
  城市性质:以发展旅游、物流和钢铁、化工等临港工业为主九江市卫星城。
  城市规模:近期人口8万人,建设用地总面积832公顷,人均104平方米/人;远期人口13万人,建设用地总面积136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5平方米/人。
  城市用地结构:“一主两副”。一主:由三里区和台山区构成以行政、商业、居住为主,兼有一定轻工业和物流功能的湖口县未来的城市中心组团:两副:双钟旅游组团和金砂湾工业组团。
  八、都昌县城区规划 2004年,县政府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都昌县城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
  规划期限: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1-2050年。
  规划层次:该规划分为县域、城市规划区和城市总体规划用地3个层次。
  规划范围:县域:包括县域行政管辖范围的全部,面积为266935平方千米:城市规划区:将都昌镇、北山乡、大树乡、汪墩乡行政区范围内土地作为城市规划区控制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为262.6平方千米;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北至芙蓉山、北山、胜利乡一带,南至矶山、南山,濒临鄱阳湖,东至大树乡村、枫村、汪墩村下尾乡一线,西至矶山湖。规划用地为86.5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9.9平方千米。
  发展目标:经济发达、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市域东部中心城市,山水园林城市。
  城市性质:市域东部中心城市,以现代制造业和商贸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城镇人口规模:2010年都昌县城区13.5万人,2020年为20万人。
  城镇用地规模:近、远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1260.6公顷、1993.6公顷。
  城市结构:“一心三轴五区”。一心:指城市公共中心,由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贸中心、体育中心等构成;三轴:是指万里大道、东湖大道一都中路、小康大道一惠民路成为城市二条东西向发展主轴和一条南北向发展主轴;五区:是指形成老城区、城南新区、城东区、城西区、芙蓉山工业园区。
  功能分区:老城区:规划完成县行政中心搬迁,整合老城区工业,改造老城区道路交通,强化商贸职能,使老城区成为集居住、商贸、休闲于一体商贸生活区;城南新区:充分利用行政中心搬迁优势,相继建设文化中心、商贸中心、体育中心、会议中心、休闲中心等,形成集行政办公、商贸、居住、休闲于一体综合区;城东区:主要安排居住、商贸等用地;城西区:该区为新区,主要安排居住、商贸及工业用地;芙蓉山工业区:安排工业与仓储用地,为都昌县城的主要工业基地。
  九、彭泽县城区规划县1995年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2015年,城市性质: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棉纺、轻化、食品加工工业为主现代化工业城镇和江西省北部流通中心。
  2005年12月,县政府委托上海同异城市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彭泽县县城总体规划( 2005-2020)》,2006年,市第一次规划委员会议原则通过。
  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0-2020年。
  城市规划区范围:东北至泉山,西南至观音河,西北至长江,东南至沿江高速公路,突出双峰尖中心位置。城市规划总用地面积21平方千米,规划区面积67平方千米。
  县域城市化水平预测:预测彭泽县2010年城市化水平为32.2%,全县城镇人口为11.6万人:2020年城市化水平为48%,全县城镇人口为18万人。
  城镇空间结构:“一心、三区、三轴”空间发展格局,一心:县城龙城镇——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区:沿江经济区、以东升镇为中心东部经济区、以杨梓为中心的南部经济区;三轴:以铜九铁路、沿江高速公路为依托构成县域发展第一主轴、以龙城一黄花一黄岭一杨梓城镇公路为依托构成县域发展第二主轴、以棉船一马当一瀼溪一东升一杨梓城镇公路为依托构成县域发展次轴,形成“沿江一内陆”梯度发展战略。
  城市性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域东部中心城镇,以棉纺服装、建材、造船业为主导滨江山水生态小城市。
  城市规模:规划近期(2010年)县城城市人口6.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约6.65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102.37平方米/人;规划远期(2020年)县城城市人口11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108.51平方米/人。
  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主要应向东北部沿江发展,西南部在铁路线以北、钓鱼台以东发展。城区内的山地稍作平整后亦有较大地域可做建设用地。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城市用地呈组团式发展,形成“两片、两心、一轴、一带、六组团”发展格局。两片:以南岭为界,城市分为东城片区、西城片区。两心:县城西城片区公共活动中心,县城东城片区的综合公共活动中心;一轴:龙城大道城市发展轴:一带:滨江景观带;六组团:分别是老城区组团、马湖组团、东北工业组团、闵家桥组团、渊明湖组团和南岭组团。
  十、瑞昌市城区规划 2004年7月,瑞昌市政府委托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瑞昌市总体规划(2005-2010》>,九江市2004年第三次规划委员会议原则通过该规划。
  规划范围:市域规划区为全市行政区划范围,用地范围1423平方千米。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湓城办事处、桂林办事处、赛湖农场行政辖区范围、南阳乡部分用地和码头区行政辖区共177平方千米。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共30平方千米。
  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城市性质:长江中游和赣西北港口工业城市和重要物流基地,九江旅游经济圈中旅游城市。
  人口规模:2010年市域总人口45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51万人左右。2010年城市人口20万人,其中湓城区15万人,码头区5万人;2020年城市人口29万人,其中湓城区20万人,码头区9万人。
  用地规模:至2010年城市建设总用地为18.68平方千米,其中湓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3.84平方千米,人均用地92.3平方米;码头区城市建设用地4.84平方千米,人均用地面积控制在104平方米。
  湓城区用地布局:用地发展方向为近期同东和向北扩展,中远期向西扩展。总体空间结构为“双心、二片、一轴、一带”组成。双心:商业中心位于老城区、行政文化中心位于新区;二片:西片区是湓城区的商业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突出居住职能,兼有少量工业职能;东片区职能:全市行政中心,突出丁业职能,兼有少量居住职能;一轴:为城市发展轴;一带:二片之间由武九铁路及绿化隔离带分隔。
  码头区用地布局:总体空间结构为“一心、一带、二片、二轴”。一心:中心位于老城区东侧:一带:生活居住功能片与东片为港口工业功能片之间由5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二片:西片为生活居住功能片,东片为港口工业功能片。二轴:一轴为长江南岸的港口工业发展轴,一轴为垂直长江的公共设施发展轴。
  十一、共青城市城区规划共青城首轮总体规划于1993年编制,规划期限为1993-2020年。城市发展目标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将共青城建设成为赣北地区重要工业城市之一,昌九工业走廊中部地区全方位开放开发区和经济、教育、科技、信息中心之一。城市性质为主要以羽绒服装系列产品等轻型工业为主导,发展多门类工业,实施工、贸、农一体化,集约化,成为赣北中部轻型工业发达,高新技术进步、信息灵通新兴中等规模城市。
  2004年12月共青城开放开发区管委会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共青城总体规划》(2003-2020),市2005年第二次规划委员会议原则通过该规划,2006年8月24日,市政府原则同意该规划。
  规划期限:近期2003-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城市规划区范围:将整个开发区行政区域作为规划区范围,包括共青城区和金湖、江益、甘露镇全部地区,规划面积169.18平方千米。
  发展目标:将共青城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概括为“四个基地”: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昌九江之间的教育科研基地、轻工业基地、生态产业基地。
  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预测:共青城2003年总人口为5.78万人,规划2010年总人口为12万人.2020年总人口为22万人。共青城2003年全区城镇人口为3.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规划2010年全区城镇人口为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88%;2020年全区城镇人口为21万人,城镇化水平达95%。
  城市性质:昌九经济带中部中心城市,以生态休闲和教育科研为特色山水园林城市。
  城市规模:规划中心城区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13.5平方千米,人均135平方米。规划共青城中心城区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24平方千米,人均120平方米。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近期以向西和向北发展为主,远期以向南发展为主。
  城市总体布局:采用“组团发展”模式,形成“一心、四轴、四组团”布局结构。“一心”即中部服务组团,以共青大道、发展大道、南湖路为轴形成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娱乐、居住、教育为主综合功能区。“四轴”:共青城大道、发展大道为两条东西向发展轴;腾飞路、翔鹤路一南湖路一金纺路为两条南北向发展轴。“四组团”西部工业组团、北部生活组团、东部休闲组团、南部生活组团。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