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管理与信息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019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管理与信息化
分类号: C39
页数: 6
摘要: 1992年,成立由市纪委、组织部、检察院、农委、计生委、公安局、卫生局、人事局、司法局、监察局等11家单位组成的市整顿计划生育秩序督查组,10天时间查出1983-1992年间违反计划生育人和事4678人(件),给予各种处理3010人。1993年,全市推行准生证制度,准生证发放率达95%。全市执行案件200余起,有力震慑计划外生育。建立完善依法管理机制,建立党委政府人口计生工作层级报告制度,市委书记过问查处特殊人物违纪超生问题,责成相关单位限期报告处理结果。全市共清查干部职工违规生育案件2316件,查实2299件,党纪处分226人,政纪处分589人。全市各级教育部门为5816名计生家庭子女上学减免学杂费60余万元,2904名农村计生家庭子女享受中考优惠加分。
关键词: 网络通信 通信技术

内容

1992年,成立由市纪委、组织部、检察院、农委、计生委、公安局、卫生局、人事局、司法局、监察局等11家单位组成的市整顿计划生育秩序督查组,10天时间查出1983-1992年间违反计划生育人和事4678人(件),给予各种处理3010人。1993年,全市推行准生证制度,准生证发放率达95%。
  2000年,市委、市政府实施计划生育“滨湖战略”。至2001年,全市78个滨湖乡镇中有20个进入一类乡镇,33个进入二类乡镇,计划达83.2%,比实施滨湖战略前提高4.9个百分点,长期落后的滨湖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初步得到扭转。2003年,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对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对象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全市执行案件200余起,有力震慑计划外生育。至2005年,全市在财政投入、队伍机构、高位推动等方面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对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督查制度。市直相关部门在性别比整治、流动人口计生管理、计划生育合格村建设、帮扶计生户等方面齐抓共管,以党政为主导、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机制基本形成并初显成效。2006年,市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对全市干部职工违法生育政策进行清查处理的意见》。2007年,市委、市政府站在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九江高度,着眼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人口计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战略位置。建立完善依法管理机制,建立党委政府人口计生工作层级报告制度,市委书记过问查处特殊人物违纪超生问题,责成相关单位限期报告处理结果。全市共清查干部职工违规生育案件2316件,查实2299件,党纪处分226人,政纪处分589人。
  200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九江市关于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的规定》和《九江市违法生育案件查处工作责任追究办法》,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提供强有力政策保障。3月2日、4月30日,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两次召开全体会议,出台《2009年九江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办法》《九江市相关部门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职责考评办法》,将人口计生工作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市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全年组织4次对全市15个县(市、区)不打招呼、随机抽样督查调研,由市分管领导代表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与3个省三类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向落后县下派工作组;查处“两非”案件,依法依纪处理“11-03”案件8名涉案人员;市委首次依纪查处市直正处级干部违法生育。3月,全市开展“清理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人口出生、违法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落实重点对象环孕情检查、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补救措施、社会抚养费征收、违法生育查处、人口出生统计”的“四清理六落实”活动,共清理出生漏报6811人、党员干部违法生育135人、社会抚养费未征收到位1392人、应落实未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4548人,为全年人口和汁划生育各项任务完成摸清底数。
  2010年,中共党员干部、富人违法生育查处取得突破。全年查处党员干部违法生育117起,党纪处理83人。首度开展富人违法生育专项清查,查处富人违法生育案件42起,共计征收社会抚养费604万元,其中个案征收50万元以上2例,占全省一半,武宁县1例个案征收52万元,为全省最高纪录。
  二、群众工作 1994年,全市2494个行政村建立计生中心户35409个,联系着42万多名育龄群众。全市计划生育合格村(居)达872个,占村(居)总数34.7%。基层基础工作增强,自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004年,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协调民政部门成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领导小组,指导全市开展T作。全市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达1842个,自治率达85.59%,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增强.,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达1802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82.62%,有效提升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2008年,全市各地把“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开展生育文明创建活动”纳入新农村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开展生育文明创建活动,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新农村理事会、村规民约、村务公开内容.运用村规民约做好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增强计划生育村级自控能力。
  三、奖励扶助 1995年,市委、市政府做出在全市农村开展“三结合”(在推行计划生育过程中,把生产、生活、生育有机结合起来)工作,在城市开展“心连心”(在推行计划生育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履行各自职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活动,形成以导向型、保障型、开发型为主要形态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计划生育工作格局,促进城乡计划生育工作协调发展。“三结合”和“心连心”依据大人口观,促进广大农民“少生、快富、文明、奔小康”,搞好城市建设。星子县着力推广计划生育“千、百、十”示范工程,即全县抓好1000户,每个乡镇抓好100户,每个村抓好10户计生致富示范户。白鹿乡在鼓励和帮助计生户,特别是一女户、二女户致富方面,推行“三优二帮一减免”做法,即优先申报项目、安排场所、争取贷款:帮助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困难,减免乡镇企业管理费。全乡全年出现73户计生致富示范户。5月,市委、市政府在星子县召开现场会,推广白鹿乡经验做法。当年全市共帮扶23472户,其中:82%计生户人均收入高于上年的200-/0以上.18%计生户人均收入高于当地年平均水平10%以上,各地还培育5868个计划生育致富开源节流户。
  2005年,市政府以一号文件出台《九江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实施办法》,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一系列计生奖励优惠政策,形成以办法为主体、县(区)政策为补充、“奖励、优待、扶助、保障”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在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生产、帮扶救助、养老保障、劳动务工、子女上学和就医等方面实行优惠。全年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投入298万元,为农村独生子女办理0-6岁儿童健康平安保险,为农村2女户办理养老保险,为农村纯女户养老保障提供帮助,全市年度2女户养老保险率为100%。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全市第一批3307名奖扶对象领取每年600元养老金。全市各级教育部门为5816名计生家庭子女上学减免学杂费60余万元,2904名农村计生家庭子女享受中考优惠加分。全市免费施行节育手术近40万例,为180多万名育龄妇女做生殖健康检查,治疗生殖道感染等妇科疾病50余万人次,赠送或减免药费130余万元,各级公立医疗机构为18000多名计生家庭成员减免费用约30万元。为35318人兑现独生子女奖励费186.75万元。建立“三结合”基地和示范户,实行干部与计生户结对子,在生产资金、致富技术、产销信息等方面对计划生育家庭进行帮扶,带动一批计划生育家庭走上致富路。全市共建成计划生育“三结合”基地538个,帮扶群众5000多人,帮扶任务落实率达100%。永修县实施计划生育“个、十、百、千、万”工程,带动一批计划生育家庭走上致富路。修水县实施“养老产业“”绿色养老”和幸福工程等,缓解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后顾之忧。利益导向机制织就社会保障网,使广大计划生育户在就医、上学、就业、帮扶、养老诸多方面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随着奖励优惠政策兑现,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导向性”凸显,全市有45000户家庭领取《计划生育家庭优惠证》,自觉响应计划生育。
  2008年,落实77440名农村独女和二女节育家庭成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享受免交个人出资部分优惠政策。
  2010年,全市有1028人享受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5935人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办理农村2女、纯女节育户养老保险3680例,爱心保险70275例。启动计划生育“绿色养老”工程,1 1476户农村计划生育纯女家庭受益。在永修县进行的农村计划生育纯女户进社保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投入215.16万元,为815户农村计划生育纯女户办理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得到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和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赞扬。
  [=此处为表格(2005-2010年全市奖扶和特扶情况一览)=] 四、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 2003年,全市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活动,基本查清全市B超分布使用情况,对全市近千家个体诊所、388家零售药店和22家药品批发企业经营情况进行有效监控。查处3起非法进行性别鉴定案例,分别做出吊销诊所营业执照、开除公职、移送司法机关等处理。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超常值比上年下降10%。2004年,全市贯彻落实省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会议精神,市、县两级均抽调纪检监察、宣传、妇联、民政、卫生、计生、药监、公安等部门领导和干部,组成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攻坚战办公室。开展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性别比失衡社会危害性,以及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所要承担法律责任。倡导男女平等婚育新风尚,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生育观念。对医疗保健、计生服务机构进行清理整顿,规范医疗技术服务市场,实行长效治理。各地共排查案件线索71个,接收举报线索22个,立案查处23件,办结积案6件,开除公职4人,吊销医疗许可证2个,罚款22.46万元。启动“关爱女孩”行动,建立“关爱女孩”基金,提高女孩社会地位,营造有利于女孩成长、生活、学习良好氛围,逐步消除群众生育观念男孩偏好。2005年,市计生领导小组重新制定出台B超使用管理、终止妊娠审批、婴儿出生死亡通报、孕情监测等7项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长效机制。清理整顿医疗市场,严厉查处违纪涉案的人和事。排查案件线索176件,立案查处33起,结案17起,涉案人员53人,开除公职5人,吊销医疗许可证6个,责令17家个体诊所停业,罚款20余万元。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加大对计生女孩户奖励帮扶,营造有利于女孩社会氛围。市、县两级均建立“关爱女孩”基金,累计达146.1万元,共救助贫困女童1847名,帮助12000户女孩家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2005年,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值下降为115,超常值大幅度下降,从全省最高降至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出生人口性别失衡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2007年,市计生领导小组下发《九江市实行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信息交流责任追究的通知》,给各县区下达查处任务,作为考核“一票否决”指标。全市查处“两非”(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非法进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案件63起。2008年,市委、市政府成立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协调小组,市直相关部门包点指导督促县区完成“两非”查处任务,全市查实案件105倒。全市开展关爱女孩阳光助学活动,共筹措资金148.5万元,资助1485名女孩,被省政府表彰为“关爱女孩”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全市“关爱女孩·阳光助学”活动共筹措资金233.5万元,资助2335名符合条件女孩。新华社、中国人口报、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大连电视台对九江市开展这项活动进行专题采访和报道,产生良好社会影响。2010年,对全市77个性别比失衡严重的乡镇予以警示,查处“两非”案件110例,查实涉案人员131人、公立医院13家;罚款110.5万元,吊销证书28个,党纪政纪处分20人,行政拘留19人;取消再生一胎生育证33个。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取得明显突破。
  五、流动人口计生管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日益增加且极不稳定。1994年,全市约有42万外出打工人员,其中育龄妇女约10万人,已婚育龄妇女3万多人。1995年,全市从机制人手,联手把关,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综合治理。由公安部门牵头,工商、税务、城建、劳动、人事、计生等部门组成流动人口领导小组。修水、都昌2县是全市外出人口最多的县,两县与外地实行横向联系,修水县在沿海3省与当地计生部门合作设立5个服务点,全县36个乡镇外出打工人员定期到服务点进行环孕检等计划生育服务。1997年,市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行流出地和流入地共同管理,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地、流入地密切配合,从多方面人手,进行综合管理。市、县两级成立综治、计生、公安、民政、劳动等部门集中办公机构,建立联系、协查、配合、通报制度,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警务责任区、社区服务、物业小区、出租屋管理等相关工作紧密结合,相互融入,提供劳动就业、租赁房屋、子女入学、生育节育、生殖保健等全方位服务。全市共建立46个流动人口站,28个流出人员跟踪服务队,使截“流”堵“漏”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共清理流人人口12万人次。
  2004年,制定《九江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施办法》。根据城区和农村不同特点,选择浔阳区和修水县为流人人口和流出人员计划生育工作试点单位。浔阳区建立区、街道两级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对流动人口一个窗口服务、一站式管理,得到管理对象的信任和拥护,主动履行计划生育义务。修水县在流出人口集中地方,利用同乡会或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实现流出人口计划生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两试点单位分别取得初步成效。各地以公安、工商、城建、房产、民政等相关部门责任考核为手段,围绕办证、租房、用工等环节,对流动人口进行综合治理;为建筑民工、美容美发、小商小贩、私营企业、大型批发超市等行业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将流动人口中计划生育重点管理对象纳入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务范围。实现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和控制流动人口政策外生育相统一。2005年,在市计生委更名过程中增设流动人口管理科,把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新途径作为2005年全委“十大项目”之一来运作。2007年,启动瑞昌市、浔阳区城市封闭小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试点工作,完善浔阳区、修水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十个一”管理服务模式,同年,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会在九江市召开,会上推广九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成功经验。
  2009年,按照国家和省的总体部署,加快构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一盘棋”格局。全市以村(社区)为单位,重点摸清流出人口去向及婚、育、孕情况,利用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对流出人口远程跟踪服务:利用流动人口亲朋相连、流出相对集聚特点,与流入地人口计生部门加强联系,签订双向合作协议,实行计划生育委托管理;明确各部门流动人口管理职责,与公安、工商、建设、房产、劳动社会保障、卫生、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政策配套,信息交流,证照互验,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
  六、信息化管理 1991年,全市县(市、区)配备微机15台。1996年,实现省、市、县点对点拨号传输文件。1995年始,乡镇配备微机。至1997年,全市乡镇配备微机135台,其中庐山管理局、浔阳区、德安县、星子县、永修县、瑞昌市全部配齐。市县两级共培训微机操作员200余人。部分县启用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录入建档工作,进入正常管理阶段。传真机已配备到县级计生委。至2000年,市计划生育业务管理全部实现电脑化,微机操作,联网运行,数据传输,微机管理运用走在全省前列。
  2001年,利用计算机系统加强县、乡两级已婚育龄群众现代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和开发,以此为依托开展计划生育生殖保健全程服务。2003年,全市育龄妇女信息全面实现微机化管理。市计生委及部分县区计生委机关局域网建成,基本实现政务电子化。2004年,市计生委网站开通,联人市政府网,实现政务电子化。随着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的健全和操作人员水平提高,全市计生系统与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的人口信息交流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做到信息资源共享。2005年,市、县两级人口计生委均建立局域网,全面接人政务网,市本级和部分县区人口计生委建立各自公共网站,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三网一库”建设基本完成。对全市所有乡镇计生办微机进行更换。按照“全、准、新”要求,对全市人口进行计划生育基础信息核查,重新建立市、县两级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实现育龄妇女信息自动查询、网上异地查询和异地交换。通过调查核定,纠正近15年生育、节育信息,清查出漏管育龄人群10万余人。2006年,政务网延伸到部分乡镇。
  2007年,实施“信息化带动工程”,以科技创新推进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市、县两级计生委全面建成以公众网、政务网、办公局域网为基本构架的信息化网络,提高育龄妇女数据库信息质量,实现以信息化带动人口计生工作水平提升。5个县区进入全省首批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合格县行列。2008年,全省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会议在永修县召开,市计生T作在会上作先进经验介绍。至2009年,历经3年“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合格县”创建活动,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达到省“人口计生信息化合格县”标准。德安县作为全省全员人口管理试点县,初步完成全员人口信息的采集,全员人口数据库开始运行。
  [=此处为表格(信息化建设一览)=]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