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状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017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人口状况
分类号: C92
页数: 3
摘要: 以及人口自然增长,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人口440.12万人,增加33.73万人。2010年,全市有81个乡,101个镇和13个街道。城镇区域扩大,使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人口密度平原高于丘陵,丘陵高于山区,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此处为表格=] 第二章人口变动第一节自然变动 1991年,全市总人口409.81万人,当年出生57797人,出生率为14.1 80-/00;死亡21 154人,死亡率为5.19%0;自然增长36643人,自然增长率为8.99%0。自然增长率亦下降至5.51%0。进入21世纪后,由于生育高峰期的到来,起韧3年,人口出生猛增,2000年出生率达16.41%0,2001年13.53%0,2002年12.54%0,自然增长率3年分别为11.03%0、8.31‰、8.15%0。经有效控制流动人口生育计划后,这一现象得到较好扭转。
关键词: 人口计划 计划生育

内容

以及人口自然增长,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人口440.12万人,增加33.73万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人口472.88万人。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全市人口总量一览)=] 第二节人口分布 2000年,全市有126个乡、99个镇和11个街道。2010年,全市有81个乡,101个镇和13个街道。城镇区域扩大,使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按照国家统计局城乡划分标准,2010年,全市城镇人口201.0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42.52%,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76.19万人,上升14.12个百分点;农村人口为271.8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57.48%,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43.43万人。
  [=此处为表格(第四至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市城镇、农村人口比重一览)=] [=此处为表格(2000年全市各县(市、区)人口分布一览)=] [=此处为表格(2010年全市各县(市、区)人口分布一览)=] 第三节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表现人口分布和衡量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随着全市人口快速发展,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人口密度由2000年每平方千米234人增加到2010年251人,每平方千米增加17人,其中,市区人口密度由2000年每平方千米789人增加到2010年1179人,每平方千米增加390人。
  按地形分,山区(武宁县、修水县、瑞昌市)每平方千米161人;丘陵(德安县)每平方千米258人;平原(市区、九江县、永修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每平方千米353人。人口密度平原高于丘陵,丘陵高于山区,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
  [=此处为表格(2010年全市各县(市、区)人口密度一览)=] 第二章人口变动第一节自然变动 1991年,全市总人口409.81万人,当年出生57797人,出生率为14.1 80-/00;死亡21 154人,死亡率为5.19%0;自然增长36643人,自然增长率为8.99%0。此后数年,随着计划生育观念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识,人口生育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至1999年下降至9.30%0。自然增长率亦下降至5.51%0。
  进入21世纪后,由于生育高峰期的到来,起韧3年,人口出生猛增,2000年出生率达16.41%0,2001年13.53%0,2002年12.54%0,自然增长率3年分别为11.03%0、8.31‰、8.15%0。经有效控制流动人口生育计划后,这一现象得到较好扭转。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