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气象观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013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气象观测
分类号: P4
页数: 1
摘要: 1991年,市、县两级共有国家气象观测站11个,其中国家农气一级观测站2个,承担全市气象观测任务。各台站有风向、风速、气温、气压、日照、降水、酸雨、大(小)型蒸发、地面温度、雪深、电线积冰、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传统人工观测项目,每日24次(或3次)定时观测。2000年始,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发展,自动气象站(含区域自动气象站)、新一代天气雷达以及闪电定位仪、紫外线、大气成分、风能、太阳辐射
关键词: 大气探测 气象观测

内容

1991年,市、县两级共有国家气象观测站11个,其中国家农气一级观测站2个,承担全市气象观测任务。各台站有风向、风速、气温、气压、日照、降水、酸雨、大(小)型蒸发、地面温度、雪深、电线积冰、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传统人工观测项目,每日24次(或3次)定时观测。2000年始,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发展,自动气象站(含区域自动气象站)、新一代天气雷达以及闪电定位仪、紫外线、大气成分、风能、太阳辐射、GPS、自动土壤水分等特种气象观测项目先后在台站建成并开展观测业务。
  2002年5月,市气象台建成紫外线观测站并开展业务。2003年8月,九江、庐山、修水首批建成CAWS600-B型自动气象站,自动站采集的气象要素资料与人工观测资料并存于计算机中互为备份,每月定时复制光盘归档、保存。2005年8月,九江、修水建成闪电定位系统,同年,九江建成静止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2005年12月至2008年2月,全市建成183个加密区域自动气象站,分布在全市每个乡镇。2006年3月,市气象台取消711型测雨雷达,建成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同年,建成庐山大气成分观测站,并投入业务应用;2007午5月,市、县两级台站建成VB-S卫星数据广播接收处理系统及PC-VAST地球卫星接收小站。2008年8月,湖口在全市首个建成GPS/MET基准站网监测系统。2010年10月,湖口、瑞昌在全市首批建成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系统,并开始观测。至此,全市综合观测网络基本形成。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