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规划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013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规划建设
分类号: F490.2
页数: 2
摘要: 庐山自古便受到帝王和官方保护。晋永始二年(404)帝桓玄令沙汰沙门,“惟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列”,使庐山作为佛教圣地得到保护。明太祖朱元璋封庐山为“岳”,爵以尊号,禄以秩祀,官员祭山,善加珍视;明成祖降旨庐山禁山,确定东至五老峰,西至马鞍山,南至白云峰,北至讲经台为禁山范围。清同治二十一年(1895),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在牯岭租地建屋,制定《牯岭规划》,保护建成区内生态环境。
关键词: 经济管理 建设规划

内容

庐山自古便受到帝王和官方保护。晋永始二年(404)帝桓玄令沙汰沙门,“惟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列”,使庐山作为佛教圣地得到保护。明太祖朱元璋封庐山为“岳”,爵以尊号,禄以秩祀,官员祭山,善加珍视;明成祖降旨庐山禁山,确定东至五老峰,西至马鞍山,南至白云峰,北至讲经台为禁山范围。清同治二十一年(1895),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在牯岭租地建屋,制定《牯岭规划》,保护建成区内生态环境。此时,清政府在牯岭设警察署。1926年,民国政府成立庐山管理局,明文规定其“管理庐山各山地风景名胜事宜”,庐山的保护成为政府行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庐山管理局随之成立。1959年10月,置庐山名胜古迹风景森林保护委员会,负责全山规划建设。
  1970年9月5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及余秋里批示,庐山疗养院机构归地方统一管理。
  1979年,省第四十五次省委常委办公会议确定:“庐山现有房屋要统一管理,军区与省属疗养院要逐步迁出。”国家城建总局《关于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建议将庐山定为“国家自然风景区”,要求“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1980年,省人民政府转发省建委《关于庐山风景旅游区规划工作座谈会的情况报告》中指出:“风景旅游规划,主要是充分利用现有自然风景和文物古迹条件,以开展旅游事业为主。……其他与旅游事业有矛盾的,要限制发展和调整…‘规划建设的范围,按照省委有关决定的精神,庐山风景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应包括庐山山上、星子县、九江市、九江县、湖口县、彭泽县等有关风景点、文物点,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总体,各种设施应合理布局,统一安排”。省政府委托省基本建设委员会牵头,组织由省政府办公厅、旅游局、文化局、农林垦殖局等厅、局、委、办十几个部门和庐山管理局建委及城建处抽调人员参加的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组,开展规划工作。1981年5月,省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加强庐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保护工作的布告》。对庐山风景名胜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涉及中央、军队、省、地、市、县部门及各行各业,情况复杂,政策性强,建议由省建委和省政府办公厅出面牵头,共同负责协调工作。同年,成立庐山自然保护区。1982年,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审定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的通知》,批准庐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界定辖区范围为环山公路之内的302平方千米。8月,从省政府名义在庐山召开《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下简称《总体规划》)座谈会,经过会议讨论和征求意见后修改。1983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按规定上报国务院。
  1992年,国务院批复《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包括规划编制依据、现状概况、建设目标、规划原则、人口规模与接待床位、总体布局、中心区(牯岭)布局、风景点的建设、绿化规划要点、道路交通规划要点、给水排水规划要点、电力电信规划要点、环境保护规划要点、副食品基地建设要点、建设项目安排与投资效益估算、规划实施主要措施等16个部分。1998年12月,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完成“庐山旅游地学资源考察及区划”调研项目,为申报庐山国家地质公园提供翔实资料。
  2002年11月,完成庐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2001-2020年)。在500平方千米的地质公园内,规划牯岭、花径一大天池、含鄱口、五老峰一三叠泉、石门涧、小天池一碧龙潭、观音桥一五乳峰、秀峰、归宗、桃花源、东林、鄱阳湖12个地质游览景区,总面积7380公顷。规划地质科考科普特别景观区7个及人文特别景观区2个。规划地质公园博物馆及其他基础设施、景区景点建设和组织机构。规划分近期(2001-2005午)、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3个建设阶段。近期内完成有关“标示”建设及地质博物馆建设,中期完成10个景区的全面建设及相关标示建设,远期内完成所有景区及特别景观区的开发与建设。2003年,修编《总体规划》(2011-2025年),制定庐山风景旅游资源专项保护规划和行动计划,其中有《自然景观专项保护规划》《文化景观专项保护规划》《资源保护与培育规划》等,根据风景旅游资源特点,明确划定“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并做出详细保护规划和行动计划说明,以规划为龙头,将庐山保护、建设和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2004年4月8-9日,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风景名胜协会等单位16名专家,对《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2004-2020)》进行评审,原则通过。2005年,完成《总体规划(2002-2020》>初稿,召开评审会议。2007年,开始庐山数字化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08年6月,通过建设部专家评审。“数字景区”建设,有效地提升管理水平和景区品质,推进环境管理、规划监测、和谐安全、旅游经济等。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