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质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012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质研究
分类号: P5
页数: 2
摘要: 清同治七年(1868),德国地质和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到庐山进行地学考察研究,并命名“观音桥花岗片麻岩”。1931年,李四光带领北京大学学生对庐山的地层、构造、岩浆岩进行调查,并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1932年,李四光再次上山考察,并为吴宗慈编撰的《庐山志》撰《庐山地质志略》。1933年,李四光组织庐山的1:5万地质调查填图工作,庐山首次有了地质图。
关键词: 地质勘探 地质研究

内容

清同治七年(1868),德国地质和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到庐山进行地学考察研究,并命名“观音桥花岗片麻岩”。1931年,李四光带领北京大学学生对庐山的地层、构造、岩浆岩进行调查,并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1932年,李四光再次上山考察,并为吴宗慈编撰的《庐山志》撰《庐山地质志略》。1933年,李四光组织庐山的1:5万地质调查填图工作,庐山首次有了地质图。同年,李四光发表《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论文,引起国际地质界重视;并在吴宗慈编撰的《庐山志》中,撰写有关地学章节。1934年,李四光发表《关于研究长汀下游冰川问题材料》论文,并同英国、德国、法国、瑞典及中国学者在庐山召开现场学术讨论会。1937年,李四光完成《冰期之庐山》的编写工作。1942年,李四光发表《中国冰期之探讨》论文,结论性地说:“如果冰川作用在国内终于成立,很自然,庐山就会成为这困惑难解和动人听闻学说的诞生场所。因为,据我所知,国内还没有其他地区具有如此显著有力地概括性的证据。” 1950-1979年间,孙殿卿在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发表8篇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的学术论文及专著。1957-1987年,杨怀r发表《中国东部第四纪自然环境的演变》《雪线变化与中国第四纪冰川》等9篇论文及著作:景才瑞、黄培华、曹照垣等先后发表《冰川之庐山质疑》《庐山及其东麓的泳川遗迹》等多篇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的学术论文。
  1964年,于序君等人发表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研究成果。同年,国际知名学者柯萨尔斯基对庐山考察研究后说:“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更新世有四个冰期”,并认可庐山新桥剖面是一个终碛垅的残迹。
  1974年,南京大学地理系出版《中国第四纪冰川与冰期问题》一书。197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李四光《中国第四纪冰川》一书。1978年,中国地质学会在庐山首次召开全国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学术会议,有地质专家200人出席。杨钟健、孙殿卿等学者发表各自在庐山有关考察研究的讲话和论文。1979年,周廷儒等人在东京三十四届国际地理学会发表《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作用的探讨》等学术论文。
  1980年7月1日,中科院全国冰川沉积研究班在山开班,34名中外专家参加。1981年,姚檀栋发表《用积累面积比率法研究庐山第四纪冰川问题的探讨》。此后,任美锷、黄培华、施雅风等36名学者,相继发表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地质的科研成果。美国、捷克、英国、瑞士、加拿大等国学者先后在庐山对第四纪冰川进行过考察研究。1982年,国务院审定庐山风景名胜为国家重点名胜区,正式界定辖区范围为环山公路之内的302平方千米。
  1989年,以施雅风、李吉均、崔之久等为代表的持否定庐山有第四纪冰川遗迹的专著《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出版。1992年,以何培元等人为代表的持庐山有第四纪冰川遗迹的10年研究成果《庐山第四纪冰期与环境》出版。此后,南京大学地理系杨达源等人相继发表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地质的科研成果。1998年12月,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完成“庐山旅游地学资源考察及区划”调研项目,为庐山申报国家地质公园提供资料。1999年,汪石林、项新葵、马长信发表《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新发现及初步研究》论文。2001年3月15日,国土资源部批准庐山成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
  2002年11月,完成庐山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2001~2020)。在500平方千米的地质公园内,规划出牯岭、花径一大天池,含鄱口、五老峰一三叠泉,石门涧、小天池一碧龙潭,观音桥一五乳峰、秀峰、归宗、桃花源、东林、鄱阳湖12个地质游览景区,总面积7380公顷,占地质公园总面积的14.76%:还规划7个地质科考科普特别景观区及2个人文特别景观区,占地质公园总面积7.6%。此外,还规划地质公园博物馆及其他基础设施、景区景点建设和组织机构。规划分近期(2001-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3个建设阶段。具体规划每个时期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是对地质遗迹的保护进行具体规划。近期内完成有关“标示”建设及地质博物馆的建设:中期完成10个景区的全面建设任务及相关标示的建设;远期内完成所有景区及特别景观区的开发与建设。
  2003年II月9-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组成员、国际地科联秘书长维尔纳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赵逊一行,分赴大坳冰斗、王家坡U型谷、庐山国家地质公园碑、含鄱口、芦林、庐山植物园、三叠泉、白鹿洞书院等处实地考察后,达成共识,庐山是现存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中最典型、最集中的阿尔卑斯山型冰川遗迹,冰川遗迹面积282平方米,地质遗迹200余处。2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会,表决通过庐山人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2007年9月,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与德国黑森州贝尔吉施——奥登瓦尔德世界地质公园签订协议,结为友好地质公园。2008年12月2日,庐山世界地质公园通过联合国专家组考察庐山的地质、地貌、第四纪冰川遗迹——角峰、冰窖、冰斗、U型谷后,肯定庐出在地学中的突出意义,完全有资格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