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云雾佛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0116
颗粒名称: 第六节 云雾佛光
分类号: S161.5
页数: 2
摘要: 一、云雾明末黄犁洲在《庐山游记》中说:“庐山之奇莫若云,或听之有声,或嗅之欲醉,团团然若絮,蓬蓬然如海”。庐山云雾虚无缥缈、瞬息万变、壮观诡谲。春夏云雾常漫山弥谷,秋天白云绕峰依崖,正是“九江黄叶寺,五老白云峰”。清代舒天香住大天池百日专观云雾,写下《天池赋》,表达对“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年”庐山云雾奇观的热爱之情,且说“读百城圣书,何若看千里之云”。
关键词: 农业气象

内容

一、云雾明末黄犁洲在《庐山游记》中说:“庐山之奇莫若云,或听之有声,或嗅之欲醉,团团然若絮,蓬蓬然如海”。庐山云雾虚无缥缈、瞬息万变、壮观诡谲。春夏云雾常漫山弥谷,秋天白云绕峰依崖,正是“九江黄叶寺,五老白云峰”。清代舒天香住大天池百日专观云雾,写下《天池赋》,表达对“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年”庐山云雾奇观的热爱之情,且说“读百城圣书,何若看千里之云”。庐山云雾景观的动态美,晚清张维屏在《天池看云记》中描述“瞬息之间,弥漫四合。其白如雪,其软如绵,其光如银,其阔如海,薄或如絮,厚或如毡,动或如烟,静或如练,返明倒映,倏而紫翠,倏而青红,滔滔滚滚,蓊蓊蓬蓬。忽有物焉,若隐若现,知为拔地之高峰;忽有迹焉,若疏若密,知为参天之养松……俄焉飘飘随风,莫知东西,变天如虹,莫知始终”。恽敬在记述锦绣谷流云时说“……忽白云如野马,傍腋驰去,视前后人在绡纨中……其高峰皆浮天际,而云忽起足下,渐浮渐满,峰尽没。闻云中歌声华婉动心,近在隔涧,不知为谁者。云散则一石皆有一云缭之。忽峰顶有云飞下数百丈,如有人乘之行,散为千百,渐消至无一缕,盖须臾之间已如是”。明代袁宏道在《文殊台看云》中说“少焉云缕缕出石下,缭松而过,若茶烟之在枝,乃为人物鸟兽状。忽然匝地,皆澎湃,抚松坐石,上碧天而下白云,是亦幽奇变幻之极也”。
  庐山云海,明末吴阐思描述“晓起推窗四望,烟雾弥漫,如舟行大海中,四面波涛,不复知有世界;微风东来,云气舒卷,忽而一峰乍见,忽而绝壁半开,忽而千峦中断,忽而万壑合冥,恢奇秘幻,不可模拟……”清代李宗肪在《天池海市》中说:“云如水中盘涡旋涌,谷底四旁穿互,化积絮为太湖石,千户万牖……于虚空间;其石穴之秒云尽处,日脚射之,则有见亭一角者,楼半窗者,塔三五级者,江之帆一两叶者,湖之舟数十舵者,崖之红叶千百树者,使人目瞠神耸而不得暇”。
  庐山彩云,称为天锦,难见,故称奇观。明代王思任对五老峰天锦描写“予昔在青田小洋中,得看天锦,以为奇绝,不意五老峰上,复看海锦之奇也。天锦之色,金染万鲜,俱非人目所经见,而海锦素铺几万里,抛弹松弥,光丝耀然……”庐山彩云多出现在五老峰与鄱阳湖上,且是在有云海出现的早晨(夏日),关键是云层不能太厚太浓又不能太淡。庐山瀑布云,尤以剪刀峡及石门涧内更为形象。眼见浓浓犹如奔流沿崖而降,迅速异常,犹如瀑布坠入谷底,之后再沿谷急驰而出。在石门涧门口的“冰坎”上,可眼见瀑布云流人谷底,之后满谷犹如巨龙向谷口奔驰,近之眼前,轮廓分明,手可抚之。顷刻间,又急急退缩至悬崖之上,之后又如前呈瀑布垂流,往返几次,才突然消失。
   庐山“云团大战”,尤其是雨过天晴之后,孤立的云团,随风逐流,忽高忽低,忽上忽下,受山谷风的作用,来回冲撞,来自不同山谷中的云团,便会展开激战。有时是,越战越少,终将烟消云散,两败俱伤。有时是,不断调兵遣将,云团越战越多,缘崖漫谷,弥合四塞,妖雾弥漫,白云翻滚,乱作一团。
   二、雾凇
   凇的形成气温一般是-2-7。C之间。庐山冬季恰好处于这一气温范围内,加上常年不落叶的松、柏、竹特多,为雾凇的形成提供良好条件。
   庐山雾凇有2种基本形态,一是单方向刀状雾凇;二是菊花状雾凇。
   单方向刀状雾凇,是在携带浓密水汽的北风怒号中形成的。在松树叶背北风的一侧会长JL宽3-5厘米,厚仅1毫米的“霜刀”。“刀”背结在松树的枝叶上,“刀刃”向背风一侧不断加宽生长,由于北风贴山顶水平前进,故冰刀的“刀刃”亦呈近水平方向生长。“刀刃”由无数紧密相连的冰针组成。
   菊花状雾凇,以黄山松树叶上的雾凇最美。有时是雾凇,有时是雨凇,有时是雨雾混合凇。形态优美,犹如玉蝶飞舞,犹如白菊盛开。雾凇多在寒夜生成,所谓“一夜寒风起,梨花遍山开”,指的就是这种景观。由于冬季寒冷,凇常交替叠加,见日不化,呈现出五光十彩,灿烂夺目的琼琳奇观。
   三、佛光
   佛光现象,古已发现,因不能科学地解释,故称佛光。佛光的出现,取决于阳光与雾的衍射关系。在高山上,阳光平射才能在云层上看到人影。观察时间应在日出后或日落前2小时左右。庐山只可在日落前2小时左右,在大天池一带悬崖上才能观测到。当阳光强烈时,光环是内蓝外红,绚丽夺日;当阳光较弱时,光环七彩,不甚清晰。光环的大小一般是2米左右,即观者所视佛光的距离是一定的,太近由于水蒸气密度不够,产生不出光环;太远则不能在观者的视角内出现人影。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