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峡谷洞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011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峡谷洞石
分类号: P93
页数: 3
摘要: 一、峡谷石门涧峡谷位于山中西部,峡谷长1.2千米,谷底海拔标高400-800米,两岸陡峭壁立峭岩如削。自上而下仍有阶盆结构残留,阶处峡如石门,盆内开阔,巨石满布。周景式《庐山记》云“有涧水名石门涧为众泉之宗。每夏霖、秋潦,转石发树,声动数十里。水出岭端,有双高耸,其状若门,因之石门有目。水道双石之中,悬流飞澍,近三百许步,望之连天,若曳飞练于霄汉之中。谷中有修林万顷,伟木千寻,日月之光罕照焉”。
关键词: 地貌学 峡谷

内容

一、峡谷石门涧峡谷位于山中西部,峡谷长1.2千米,谷底海拔标高400-800米,两岸陡峭壁立峭岩如削。自上而下仍有阶盆结构残留,阶处峡如石门,盆内开阔,巨石满布。周景式《庐山记》云“有涧水名石门涧为众泉之宗。每夏霖、秋潦,转石发树,声动数十里。水出岭端,有双高耸,其状若门,因之石门有目。水道双石之中,悬流飞澍,近三百许步,望之连天,若曳飞练于霄汉之中。谷中有修林万顷,伟木千寻,日月之光罕照焉”。主要景观有铁船峰、铁壁崖、狮子崖、百丈梯、千佛峰、瀑布、文竹精舍、寿碑园、情人园、龙虎斗、“石门衔日”等。
  九叠谷峡谷位于山中东部三叠泉下,峡谷长1.2千米,谷底标高400-800米,谷底多巨砾岩块堆叠,谷“两崖壁立万仞,涧从中辟”“巨石当冲,棱角杀尽,滑不留足,散者其布,豁者门开,龙蛇蜿蜒”“峻岩巨石互支撑,昼夜飞凌吼霹雳”。谷中玉川门,即由崩落巨大岩块相互堆叠支撑而成,最大岩块达2500立方米以上,谷内及两侧景点多且美。
  刘家寨峡谷位于山东北部,此峡谷叠加王家坡宽谷下段,谷长2.5千米,谷底海拔标高250-700米间,峡谷呈之字形弯曲,两壁多为悬崖,凄峭险矗,谷内多巨砾岩块。支谷较多,与主谷交汇处竹密林茂,苍翠葱郁,奇奥通幽。谷内有水晶洞、隐瀑、聚仙厅、王家坡双瀑及碧龙潭、龙头岩景点。
  青玉峡峡谷位于秀峰之上,峡谷长2.6千米,由元古界变质岩和花岗片麻岩组成。谷底海拔标高在100-1000米内。在海拔标高400米以上景区尚未开发,800-400米处有陡崖瀑布。谷内多深潭,著名的龙潭在峡谷末端。
  卧龙岗峡谷峡谷长2.5千米,谷底海拔标高在200-1000米间。谷中岩石及纵横断面形态与青玉峡类同。峡谷自上而下沿纵剖面,在岩性软硬差别大的突变地段,形成陡崖,出现三级瀑布。峡谷呈之字形弯曲,谷底多碧潭。
  石镜溪峡谷玉帘泉瀑布所在处,峡谷长1.2千米,由元古界变质岩和花岗片麻岩构成。谷底海拔标高在150-600米间。玉帘泉瀑布在海拔400米处陡崖上。
  筲箕洼峡谷位于康王谷上段,峡谷长1.8千米,谷底海拔标高在500-1000米间。谷底由晚元古代中基性火山岩构成,峡谷与地层走向一致,呈V字形。谷底虽有河流奔驰,却无瀑布出现。谷帘泉瀑布位于峡谷东侧的支谷中。
  康王谷长12千米,由元古界变质岩与火山岩组成。谷底河床宽仅百米,两岸山系相对高差达300-500米以上。康王谷又称庐山垅、桃花源,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述景观相似。
  锦绣谷峡谷谷长1600米,谷底标高介于350-800米间,呈近东西向延展。由砂岩构成,峡谷北壁岩层陡立,南部较为平缓。谷内峭壁天成,怪石林立,万壑回萦,有莲花缀谷石、鹰咀探壑石、双狮戏珠石、观音梳妆石等。宋代谷间有蹬道,一到春季,由于谷内避冷风,各种名花万紫千红,灿烂如锦绣,芬芳远扬。尤其是瑞香花、红兰花更为名贵。
  二、洞穴鬼洞(水晶洞) 位于山东北部碧龙潭景区人口处——刘家寨峡谷口绝壁上,天然水晶洞。洞口离开河谷地面8米,很少有人能上。相传,古代为避兵灾,有人藏此洞中,“遗骸、刀剑、盘盂藉其中,又多伏翼,群飞惊人,炬不行热,人无也入者”。洞中不但有尸骨、蝙蝠,还有巨蟒,无人敢入。鬼洞深且险,内有天然水晶,有旅游开发价值。
  仙人洞位于天池山石麓,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石洞,洞顶高、宽各4米,深12米。洞顶因有巨岩如掌平伸,可遮风雨,故又称为佛手崖。洞内有供奉吕洞宾神龛的纯阳殿,洞底有“一滴泉”。清代舒天香称仙人洞“岩石层层,翠壁中界以玉带,若画家之冰纹麻皱,横斜错落,弥露天巧。深人数寻,岩渐低,则有泉乳二滴,浮空而落,若疏林雨雾,时复一两点坠落池者,故名一滴泉,又名雌雄泉,则以两声相应,微有宫微之别耳”。洞前有“仙路”,左有“老君殿”,再前为蟾蜍石,上刻“纵览云飞”四字,旁有石松。再上为白鹿升仙台,台上有“御碑亭”。仙人洞一带古人留下的摩崖石刻近30副,明代钱仝的“云海”“天在云中”最引人注目。
  木瓜洞位于五老峰木瓜崖之下,天然石洞,海拔750米,木瓜洞“高明轩敞,可坐十余人”“洞自唐真人刘混成种木瓜得道,得此名”。刘仙人“自人五老峰石室,种木瓜为食。丹成,年八十六而逝”。清初,嵩隐者石和阳.54岁来木瓜洞隐居,逝时89岁,居洞36年。“木瓜洞旧有十六景:高游石、回澜石、卧云美、抱美石、洗心亭、太极池、垂钓石、苍龙池、清溪、玉弦亭、天泉、醉月亭、木瓜洞、桐子园、玉龙涧、栖霞别院”。洞前有木瓜寺遗址,寺前千年银杏树尚存。木瓜洞面对鄱阳胡,背靠五老峰,紧邻凌霄岩,自然环境优美。
  神仙洞位于秀峰瀑布之上岩岩寺后溪上,为岩块堆叠,酷似人工,有棱有角别具风格。神仙洞又名空生洞,“黄岩寺后有溪,溪水奔泻,声喧乱石中。循溪而行,人山洞。洞后有阶梯,折而上,又出石门”。《庐山续志》“阁为大石数片相撑持而成,有门有洞。盘旋数折至阁,阁外有石台,可眺月台畔龙潭,深不可测。亘数折而上,路益峻。望鄱湖,浮碧万顷”,“眺月台,平面大石上,有‘无极太极’四字,系笑月觅得,谓为苏轼书”,“其洞头署额‘石柱’二字,崇祯丙子罗浮张鲸题。第二洞署额‘自在所在’四字,清道光丁酉仲春广东女张照题”。神仙洞紧邻双剑峰、白鹤峰、行龟峰,洞前竹林无际,又有清溪、瀑布,环境似仙境。
  羲之洞位于玉帘泉下。洞室高1.6-1.8米,面积30平方米,洞顶由一巨大平整略倾斜的岩块构成,三面被巨石支撑甚为坚固,一面紧邻玉帘泉下碧潭,另有一门攀缘而上可进出。相传晋代王羲之在归宗寺居住期间,常到此石室静坐,洞前碧潭中养有白鹅一群,静观鹅群一举一动,练“鹅”字大有进益。现庐山博物馆内收藏的一个巨大“鹅”字,言是王羲之手书,但其真伪,仍有存疑。
  凌霄洞位于凌霄崖下,距木瓜洞不远。“洞多巨石,皆有异状,撑叠玲珑。旁挂苍藤,形干奇老。四面宛转道路,游人至此,螺旋蚁磨,步步幽奇。洞之顶筑一高台,蹬台纵观,耸身缥缈。汉阳(峰)、蠡湖(鄱阳湖)绕其前,五老,象王距其石。金鹅映带,突出雄峰,如怒虎愁狮,扑攫天际;又似有物鞭山,驱走奋跃而前者。望之可骇可愕。”相传唐代禅宗大师慧能的高徒马祖道一,曾在凌霄洞住过3年,故又称马祖洞。洞南有朱砂峰,传唐代宰相李林甫之女李腾空与蔡尚书之女蔡寻真常来此炼仙丹。凌霄洞一带地势险要,环境优美,古代常有文人至此游览。
  观音洞位于三叠泉旁的钤岗岭下,“其岭极峻,横塞太虚”。观音洞有2个洞口,“一在‘自在亭’下数十步,右折行为人洞之口;一在入口对面悬崖上,其端无径可通。斯洞实山之裂痕,双壁如削,才可通人。其高处覆大石,两空倚之,天日之光可睹。有凹进穴,对面各一”。凹进之穴可放一床,甚仄,其洞由巨岩块互相支撑而成。海拔850米。相传观音洞为仙人洞内竹影寺后,洞下有邓旭所书“竹影疑踪”四字。
  三、巉岩怪石猴子岩巉岩怪石猴子岩又名小天池山,位于庐山中北部山北公路旁侧山脊,其上怪石林立,山脊如火似焰,尖峭异常,呈东北一西南方向延伸,直达大寨山,长2千米以上,只见“巨石层叠,正踞岭脊”。有一怪石如猴子静坐,日“猴子石”,主峰海拨1250米。
  九奇峰巉岩怪石九奇峰又称火焰山,位于含鄱口与仰天坪之间,呈近东西延伸,长2千米,“连山嵯峨,角立争雄长。其奇在九,故云九奇峰,谓之火焰山”。9个奇峰,如烈焰喷空,怪石林立,12生肖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样样俱全,惟妙惟肖。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一些镜头,即在此拍摄。
  仙人脊一猿人岭巉岩怪石位于汉阳峰之南,有一系列奇峰及怪石,陡峭嵯峨,犹如锯齿,“森森如排剑戟”。如犀牛峰尖如牛角,紫霄峰高耸切云,般若峰峻峭险奇,黄莺寨陡峭如削,狮子石及猿人头石,惟妙惟肖,石鼓船怪石奇巧天成令人沉迷。海拔在800-1422米间。
   黄石岩——丫吉山巉岩怪石位于山西侧边缘,呈近南北向延伸,断续长达21千米,出露海拔标高350-750米间,鸡公嘴——黄石崖巉岩,长1千米,鸡公嘴尖削陡峭,巉刃崎岖;黄石岩高大雄伟,峥峭人云,巉岩嶙峋,怪石成群,是山北圆通寺后的一个主要景观。鸟儿崖巉岩,长2.5千米,远观如群岛待飞。报春泉之上的狮子石,狮子呈下山之势,老虎石的老虎呈上山之势,形象逼真。
   仙女石——鸡冠石巉岩长3.5千米,巉岩之上怪石或大或小,形态逼真。鸡冠石尖峭如残云,极像雄鸡鸡冠。古人云“四望石高耸刺天,泻油石卓立云表,仙女石清雅秀丽,猛虎石栩栩如生”。北香炉峰浑圆如炉,紫雾缭绕,旁侧有紫烟洞,其下有白居易草堂遗迹。白居易曾游此山,诗赞“攀箩蹋危石,手足劳俯仰。同游三四人,两人不敢上。上到峰之巅,目眩心恍恍”。事实上,多数地段不能徒手攀登。
   天排山——莲花峰巉岩长约3.5千米,巉岩陡峭如削,天排山如片云连天。圣治峰“枫风箩月,清流奇石,琼异人境”。圭壁峰“其形峭立,而偃首如圭”,锦秀峰“山葱倩如纾锦绣”,莲花峰“数峰攒簇如莲萼”。古人称圭壁峰、锦秀峰、莲花峰为莲花三峰,其下为莲花洞。
   丫吉山——观音崖巉岩长4千米,丫吉山“挺秀如笔”,有人称其为北双剑峰。观音崖“峭壁如崇墉”。龙门冲“其两崖石皆奇峭”。五虎攒羊石、凤凰石、鼓儿石、帝王骑,逼真生动。巉岩如云似焰,锋利如刃,嵯峨峥嵘,如刀似剑,攒刃脊之下林茂竹密,溪水涓涓,宛若世外桃源。
   醉石 《庐山记》云:“渊明所居栗里,两山间有大石,可坐数十人。渊明常醉眠其上,名日醉石。”《南史》载:陶渊明“先生弃官归,篮与时往来庐山中,醉辄卧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迹及洒痕焉”。《桑记》又说:醉石“在濯缨池下谷下,高三四尺,亦谓之砥柱石”。清乾隆间陶溶所立《前贤诗碑》云:“越水涧有巨石,即醉石。攀而高,六尺许,可坐十余人。石对面有悬泉,斜高四五丈许,即所谓小瀑布……石上樗‘归去来馆’四字,传为朱晦翁所书”。经实地考证,碑文论述较确切,并有程思孟、郭波澄、卢襄等宋元明代名人石刻。醉石长2.7米,宽1.8米,高1.2米,6面均平整,顶面可卧坐。
   流星石 又名流星山、福星山,位于星子县城南3千米鄱阳湖西岸。《星子县志》云“湖涨时出势若浮,如凤之翔,凤翔山,又名流星山”。冬季湖水枯涸,流星石与陆地相连,呈半岛状。山顶海拔95.9米,面积0.16平方千米。传说是流星坠湖成山。经调查,临湖一侧由5.43亿年前的黑色硅质岩组成,西侧为花岗质糜棱岩。故流星石不但是个风景点,亦是地质科考、科普教育点。 落星石又名落星墩,位于星子县城南1千米许的鄱阳湖中,面积仅0.01平方千米,海拔标高25米。《水经注》云:“湖中有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林,传日有星坠此,因以名焉.,”《九江记》说:“浔阳湖内陨星化石,上连彭蠡,下接浔阳。其石圆洁,不生单木峭然孤峙,独出水标。”《一统志》日:“落星湖在彭蠡湖西北。湖有小山,相传星坠水所化。”今山上建有寺、塔,已恢复古貌。
   飞来石在牯岭以西谷地的中部,为2块巨石叠加在一起。底层巨砾呈圆形,长5.6米,宽2.9米,高4.5米:其上巨砾呈长形,如同雄鹰展开的双翅,2石之间无相连之处,形成“冰桌”奇观,亦称“冰漂砾”。
   棺材石在观音桥三峡涧中。石为长方体,外形像巨棺。观音桥址选在此石下游数丈,“盖造桥时所用以缓上流之势者也”。湍急的流水在这里产生回水波澜,成为三峡涧中的奇观。清黄虞再题刻“同澜”“水哉”四字,后亦称“同澜石”。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