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文气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010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水文气象
分类号: P339
页数: 1
摘要: 一、水文庐山溪涧,在由山上流到山下途中,在断层及节理发育的地质条件影响下,增加河道曲折程度,减缓河道的坡度。如七里冲东北流的溪流,受九叠屏断层影响,成90。转折,改向东南流;由长冲西流的溪流,受龙首崖断层影响,亦折向西北流。
关键词: 水文气象学 水文循环

内容

一、水文庐山溪涧,在由山上流到山下途中,在断层及节理发育的地质条件影响下,增加河道曲折程度,减缓河道的坡度。如七里冲东北流的溪流,受九叠屏断层影响,成90。转折,改向东南流;由长冲西流的溪流,受龙首崖断层影响,亦折向西北流。
  庐山在地层发生大幅断裂之前,水系发育已达到壮年阶段。北部大月山与牯牛岭区域,受地质构造影响,河道发育充分,次成谷与次成谷之间分水岭极低,相对高度小,一般不超过100米。南部仰天坪页岩和匡顶板岩区域,河流宽广曲折,山谷低矮浑圆,相对高程30-50米,故溪流在峡谷间盘旋萦回,增加可利用效益。
  庐山多泉水,是由其地质和地理因素决定。全山岩层节理发育好,地面又被丰富的植被覆盖,雨水未全部流失,由于植物的调节作用得以保存,丰沛的水量沿着节理渗入地下,经过汇集后,继续向一定方向流动,又从涧谷岩石裂隙里涌出。北部大月山和女儿城的砂岩节理特别发育,因之泉水屡见,潺潺不息。庐山不但泉水多,且水质好,甘洌碧莹,甜爽可口。唐代陆羽曾品定谷帘泉水为“天下第一泉”,栖贤寺下石桥潭水为“天下第六泉”。宋初王禹倩在《谷帘泉序》中记载:“水之来,计程一月矣,而其味不败。取茶煮之,浮云蔽雪之状,与井泉绝殊”。1988年,经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门专家鉴定,庐山泉水含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
  二、气象庐山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温湿气候区,四季分明。由于山高坡陡,濒湖临江,故气候垂直分带明显,以气温低、湿度大、日照短、云雨多称奇。牯岭全年平均气温11.50C,最高320C,最低-16.80C,具海洋性气候特征。全山处于西南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首当接触部位,年降水量较大,加之植被发育,山体高耸、襟江依湖,使大量暖湿气流沿陡坡悬崖上升,与山上冷空气对流相遇凝结成水,造就特有多雨雪云雾特色。年均雾日达190.6天,多达221天。年降水量1833.5毫米,年降水天数164天,平均相对湿度78%,全年日照仅1924.4小时。
  庐山一年四季,各有特色。春季多从4月12日开始,至7月5日结束,共85天,是季,云雾缭绕,细雨霏霏,犹如太虚幻境,称之为“春如梦”,有诗云“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夏季则从7月5日开始,持续仅50天;山下“东城八月苦炎辉”,山上“潇洒山间夹纩时”,是季,万木竞秀,翠绿如滴,正是“夏如滴”的避暑季节。秋季约从8月24日开始,仅有65天;是季,蓝天白云,秋高气爽.苍松翠竹、枫叶似霞,有“风吹云气迷谷起,霜坠枫叶令人愁”的“秋如醉”之称。“冬如玉”是对庐山冬季的概括,冬天长达165天,其中下霜日长达100日。下雪最早在1 1月2日,最晚在次年4月29日。是季,全山皆是青松翠柏绿竹,由于霜雪频现,故时常可见“雾凇”“雨凇”“冰挂”景观满山遍野,构成特有的江南北国风光,蔚为壮观,美妙异常。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