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环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0106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环境
分类号: P9
页数: 2
摘要: 庐山位于长江中、下游交界处江西省北端。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9。21'-29。45’、东经115050’-116。10’间。史载庐山“南吻雄湖,北枕长江,天下奇观莫巨焉”“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山、江、湖三位一体奇妙结合,凸显其地理位置基本特点。
关键词: 资源科学 自然资源

内容

庐山位于长江中、下游交界处江西省北端。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9。21'-29。45’、东经115050’-116。10’间。史载庐山“南吻雄湖,北枕长江,天下奇观莫巨焉”“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山、江、湖三位一体奇妙结合,凸显其地理位置基本特点。
   山体外貌呈椭圆形孤立挺拔,东西广28千米,南北袤11千米,面积302平方千米。自古命名过山岭171条,主峰99座。大汉阳峰海拔1473.8米。整个山体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延伸,属幕阜山一九官山山脉一组成部分,但独立凸起,有山无脉,“一山飞峙大江边”。对外交通便捷,山体四周有公路环绕,有攀山蹬道9条,山上亦有缆车索道。从九江码头、车站、机场,乘汽车1.5小时可达山顶旅游中心地牯岭。至南昌、景德镇公路距离分别为127千米、134千米。
   第二节山体成因 庐山山体由不同时代岩石组成,最古老岩石为前震旦系双桥山群。10亿年以前,山体开始其发育史,从地史演变情况看,自前震旦纪至二叠纪,主要处于浅海或滨海环境,并缓慢沉降,接受外来沉积,沉积物厚达数千米,为山体形成提供物质基础。此期间,曾有过几度上升,并露出海面,遭受外力剥蚀。此地区最古老地层是巨厚前震旦系浅海相沉积,故在早期阶段,一直处于浅海环境之中。此层沉积以后,经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并受长期剥蚀,在地表形成一起伏剥蚀面。剥蚀面上,覆盖滨海相和浅海相沉积。在剥蚀面形成之后,再度下沉,为海水所淹没。至晚奥陶世,受地壳运动影响,稍有上升,又经受一次剥蚀,随后缓慢下沉。志留纪末,受加里东运动影响,地壳上升,陆地范围扩大,直至泥盆纪早期,地面遭受长期剥蚀,并形成广泛剥蚀面。此后,地壳长期下沉,在剥蚀面上沉积沙砾岩和灰岩,这反映区划剥蚀地面向滨海和浅海转化。
   自古生代末到中生代,区域地史发展发生质的变化。中生代燕山运动使庐山地区上升,成为陆地。二叠系上统、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下统普遍缺失,说明中生代区域是一个较大范围缓慢而持续上升的剥蚀区。但至白垩纪晚期,山体外围及江湖凹陷地带,堆积白垩系上统南雄组。从其岩性及沉积位置来看,主要是山体上升,外力剥蚀山体相关沉积。表明在白垩纪晚期,区域受燕山运动影响,地壳发生升降运动,山体断裂上升和外围相对下沉。据钻孔资料分析,在长江南岸九江段该层沉积厚达数百米以上,证明晚白垩世庐山上升历时较长,上升量较大,剥蚀时间较久;从砾石成成务来看,中、下部砾石主要为石英砂岩、硅化灰岩、燧石和灰黑色灰岩,少量灰岩角砾及火成岩,上部以灰岩砾石为主,砾石粒径为2-5厘米,在鄱阳湖边星子县火焰山一带,见有最大粒径约30厘米的山麓堆积的灰岩角砾。可见,当时古老的震旦纪地层出露范围较目前要小,而山体所及范围远比目前要大。
   庐山及其山麓和外围地带,第三纪地层基本缺失。亦说明第三纪时期整个庐山地区主要是一个微弱上升剥蚀区.,今之庐山,是在第四纪地壳强烈抬升和外力作用下逐渐形成的,且还在继续上升之中。地质学家李四光称“庐山侧面削壁横亘,瀑布怒号,宛若幼年地貌。其四面下降,抑或山体上升,今日容未歇止”。
   第三节水文气象 一、水文 庐山溪涧,在由山上流到山下途中,在断层及节理发育的地质条件影响下,增加河道曲折程度,减缓河道的坡度。如七里冲东北流的溪流,受九叠屏断层影响,成90。转折,改向东南流;由长冲西流的溪流,受龙首崖断层影响,亦折向西北流。
   庐山在地层发生大幅断裂之前,水系发育已达到壮年阶段。北部大月山与牯牛岭区域,受地质构造影响,河道发育充分,次成谷与次成谷之间分水岭极低,相对高度小,一般不超过100米。南部仰天坪页岩和匡顶板岩区域,河流宽广曲折,山谷低矮浑圆,相对高程30-50米,故溪流在峡谷间盘旋萦回,增加可利用效益。
   庐山多泉水,是由其地质和地理因素决定。全山岩层节理发育好,地面又被丰富的植被覆盖,雨水未全部流失,由于植物的调节作用得以保存,丰沛的水量沿着节理渗入地下,经过汇集后,继续向一定方向流动,又从涧谷岩石裂隙里涌出。北部大月山和女儿城的砂岩节理特别发育,因之泉水屡见,潺潺不息。庐山不但泉水多,且水质好,甘洌碧莹,甜爽可口。唐代陆羽曾品定谷帘泉水为“天下第一泉”,栖贤寺下石桥潭水为“天下第六泉”。宋初王禹倩在《谷帘泉序》中记载:“水之来,计程一月矣,而其味不败。取茶煮之,浮云蔽雪之状,与井泉绝殊”。1988年,经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门专家鉴定,庐山泉水含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
   二、气象 庐山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温湿气候区,四季分明。由于山高坡陡,濒湖临江,故气候垂直分带明显,以气温低、湿度大、日照短、云雨多称奇。牯岭全年平均气温11.50C,最高320C,最低-16.80C,具海洋性气候特征。全山处于西南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首当接触部位,年降水量较大,加之植被发育,山体高耸、襟江依湖,使大量暖湿气流沿陡坡悬崖上升,与山上冷空气对流相遇凝结成水,造就特有多雨雪云雾特色。年均雾日达190.6天,多达221天。年降水量1833.5毫米,年降水天数164天,平均相对湿度78%,全年日照仅1924.4小时。
   庐山一年四季,各有特色。春季多从4月12日开始,至7月5日结束,共85天,是季,云雾缭绕,细雨霏霏,犹如太虚幻境,称之为“春如梦”,有诗云“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夏季则从7月5日开始,持续仅50天;山下“东城八月苦炎辉”,山上“潇洒山间夹纩时”,是季,万木竞秀,翠绿如滴,正是“夏如滴”的避暑季节。秋季约从8月24日开始,仅有65天;是季,蓝天白云,秋高气爽.苍松翠竹、枫叶似霞,有“风吹云气迷谷起,霜坠枫叶令人愁”的“秋如醉”之称。“冬如玉”是对庐山冬季的概括,冬天长达165天,其中下霜日长达100日。下雪最早在1 1月2日,最晚在次年4月29日。是季,全山皆是青松翠柏绿竹,由于霜雪频现,故时常可见“雾凇”“雨凇”“冰挂”景观满山遍野,构成特有的江南北国风光,蔚为壮观,美妙异常。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一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